-
解剖学
研究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6)比较解剖学,对各类脊椎动物和人的有关器官、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在经济建设中,在规划和设计中国的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上都需要中国人民自己的体质常数和标准作参考,这也要求通过对人群作解剖学的调查研究来提供。
-
中医解剖学
中医解剖学的概念:中医解剖学这一概念在中国医学史上缺乏明确的论述。而王秉衡《重庆堂随笔》更肯定西医学的解剖内容,谓之“精思研究,不作一影响揣度语,则西士所独也”。1973年国外学者Goldbeig曾提出人体信息传递的第二信使系统cAMP/cGMP两种环核苷酸之间存在着类似阴阳的关系,就是中西医结合应用的实例。
-
马文昭
马文昭(1886-1965),男,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解剖学、组织学家。曾在山西汾阳医院、通县潞河医院任医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编写有《磷脂类对于组织的作用》等专著,发表论文60余篇。
-
组织学
组织学(英语:Histology,源自希腊文: στ )又称显微解剖学,是以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生物组织的微观研究,研究它们的形成、构造和功能。不仅限于形态学方法,也可从机能学上或生物化学上来研究细胞间的互相依存性。动物体基本上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所构成。
-
西法针灸
《西法针灸》为书名。顾鸣盛编译。日本·冈本爱雄原著。本书是根据西医解剖学及病理学知识整理针灸学的一种较早著作。第一章针术之沿革;第二章经穴解剖学(分论十四经的经穴解剖位置);第三章针灸学治病(消化器病、泌尿器病、神经系统病)。现有1915年上海进步书局初印本。
-
人体新系假说
人体新系假说是试图把西医的解剖系统和中医的藏象经络系统统一起来,建立一种新的生理解剖体系的设想。西医按结构性原则以解剖学为基础认识人的生理病理,而各解剖单元的功能是复杂且交互作用的,按结构联属为主要根据划分的旧系统正逐步地被生理的和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拆散着。
-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指依据解剖学体表标志审定腧穴定位的方法。1991年元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定,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指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经穴位置的方法。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曲池在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
-
汤尔和
汤尔和(1879-1940),男,汉族,浙江省杭县(今杭州市)人,组织学、解剖学家,医学教育家。1917年,在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大会上被选为副会长。他在授课的同时,撰写和翻译了大量学术著作,有《组织学》、《局部解剖学》、《胎生学》、《诊断学》、《自然与人类学概论》、《生物学精义》等30余部。
-
结构性原则
结构性原则是从人体结构来解释人的病理机制的思考方式。它在思想上与哲学、自然科学中的结构主义相一致,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属性、功能、行为决定于事物的结构,结构的正常与否是事物的性能正常与否的内在根据,性能异常应当也一定能从结构上找到其原因,故将研究事物的重心放在研究事物的结构上。16世纪维萨里(1514~
-
泪道冲洗术
泪道冲洗术是通过将液体注入泪道疏通其不同部位阻塞的操作技术,即可作为诊断技术,又可作为治疗方法。泪道冲洗术应用解剖学基础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鼻泪管为连接泪囊下端的膜性管,上部包埋在骨性管腔中,下部逐渐变细进入鼻外侧壁粘膜内,开口于下鼻道的外侧壁。进针时注意深度以免损伤粘膜。
-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术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术应用解剖学基础1·臂中肌该肌呈扇形,前上部位于皮下,后下部被臀大肌覆盖,前方为阔筋膜张肌,后方为梨状肌。3·臀上血管臀上动脉为臀中、小肌的供血动脉,起自髂内动脉后干,至臀部后即分为深浅两支。3·穿经结构注射针穿过皮肤、浅筋膜,由臀肌筋膜至臀中肌或臀小肌。
-
三角肌注射术
三角肌注射术应用解剖学基础1.三角肌该肌呈三角形,底朝上,起自锁骨外侧1/3、肩峰、肩肿冈及肩胛筋膜,整块肌肉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外、后三方包绕肩关节。腋神经从臂丛后束发出,与旋肱后动脉伴行至三角肌。3.进针层次注射针经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至三角肌内。以免伤及腋窝内的血管及臂丛神经。
-
病理学
病理学为医学领域的一门分支学科,专门探讨疾病在个体发生的起因、发展及变化,以及整个过程对患者产生的各种影响。病理学是阐明疾病的发生原因,研究由此而发生的形态学变化和功能障碍,探索疾病过程的本质的一门科学。德国的魏尔肖(R.Virchow)建立了细胞病理学说,奠定了近代病理学的基础。
-
手骨
手骨为骨名,是掌骨和指骨的统称。掌骨又名五指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掌骨者,手之众指之本也,掌之众骨名壅骨,合凑成掌,非块然一骨也。”《伤科汇纂》:“两手十指骨,又名竹节骨,共二十八节。”每一掌骨都分成底、体、小头三部分、底接腕骨、小头接指骨。指骨除拇指为两节外,其余各指均有3节。
-
外耳
概述:外耳:1.耳穴名;人的耳壳,最外周是卷曲的耳 (helix),下方悬有耳垂(lobulusauriculae),此外还可见耳屏(tragus)、对耳 (anthelix)、对耳屏(an-titragus)、耳甲(cymbaconchae)、舟状窝(fossanavicularis)、三角窝(fossatriangul-aris)、达尔文点(Darwin’spoint)等部分。
-
外鼻
外鼻上端较窄,与额相连的狭窄部称鼻根,鼻根与鼻尖之间为鼻背,外鼻前下端的隆起部位为鼻尖,鼻两侧半圆形隆起部称鼻翼(nasalala),呼吸困难的病人有鼻翼扇动的症状。鼻尖和鼻翼处的皮肤较厚,富含皮脂腺和汗腺,与深部皮下组织和软骨膜连接紧密,容易发生疖肿,故发炎时,局部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可引起较剧烈疼痛。
-
滇南本草图谱
《滇南本草图谱(第一集)》药学著作。经利彬等编。皆有图说,包括释名、原文(根据两种《滇南本草》及其他各种文献校勘)、形态(根据现代植物解剖学)、考证、分布、药理、图版说明等项。这种对药进行科学考察和科学绘图的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云南地方药材。本书仅见第一集,现有1945年昆明市石印本。
-
(出页)(zhuō,音倬)
(出页)(zhuō,音倬)①人体部位名。指眼眶下面的骨。相当于解剖学上的上颌骨与颧骨构成眼眶的下侧部分。《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以屈下颊,至(出页)”②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参见该条。
-
内踝
内踝为(huái怀)骨名。又名合骨。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即胫骨下端向内的骨突。参见踝骨:踝骨为骨骼部位名。内踝、外踝的统称。
-
目眶骨
目眶骨指眼窝周边之骨骼。眉棱骨即现代所称之眉弓。额骨的眶部。为足太阳膀胱经等所过。奇穴鱼腰即位于眉弓中点。 ^^(zhuō拙)为人体部位名。指眼眶下面的骨,相当于解剖学上的上颌骨与颧骨构成眼眶的下侧部分。《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
-
膂
膂为人体部位名。指脊柱两旁的肌肉。约当解剖学上所称之骶棘肌分布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入循膂。”张介宾曰:“膂:吕同,脊骨曰吕,象形也。又曰夹脊两旁肉也。”
-
卡米洛·高尔基
卡米洛·高尔基(义大利语:CamilloGolgi,1843年7月7日-1926年1月21日),是一位义大利医师与科学家,高尔基体的发现者,出生于布雷西亚。1906年因为神经系统的研究,而与西班牙的桑地牙哥·拉蒙卡哈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人将其与社会心理学并列为心理学的两大支柱。研究对象主要是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研究领域涉及许多学科,如生物遗传学、生理学、解剖学、医药学、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研究方法涉及许多比较复杂的技术领域,如脑外科手术,电生理技术等。
-
五脏六腑图说
《五脏六腑图说》为综合性医书。1卷,清·高思敬撰。本书用白话文将脏腑的形态,对照《内经》、《医林改错》以及西医的解剖图形分别绘出对照说明。在中西医有关解剖学的合参方面作了一些初步尝试。书后附有五脏药性补泻温凉歌、三百六十穴歌和各经的经脉经穴图等。本书收入《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现有1917年排印本。
-
掌骨
掌骨骨名。又名五指骨。解剖学同名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掌骨者,手之众指之本也,掌之众骨名壅骨,合凑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
跖骨
跖骨解剖学同名骨。
-
北京人
北京人是中国华北地区更新世后期的古人类化石。1937年共发掘出较完整的头盖骨5个,头骨碎片9块,面骨碎片6块,下颌骨11个,牙齿147颗,股骨干7段,肱骨干2段,左锁骨的内侧半段,以及右月骨1块,并伴有大量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改名北京直立人(Homoerectuspekinenss)。四肢骨接近现代人,已善于直立行走。
-
植物形态学
植物形态学(PlantMorphology):是研究植物个体构造、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科学,它已发展为植物器官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及植物细胞学。
-
Sprengel综合症
Sprengel综合症又名先天性肩部抬高综合症、Sprengel畸形。本征病因不明多为解剖学上的发育异常,即肩部先天发育畸形,多数病例仅累及一侧。在肩胛骨与肋骨间或肩胛骨与脊柱间,有结蹄组织的索状物或骨性组织相互形成连合,斜方肌或前锯肌可被结蹄组织所取代。
-
筛骨
筛骨解剖学同名骨。位于额骨与蝶骨之间,此骨有空泡小孔,是含气骨。
-
泪骨
泪骨解剖学同名骨。在眼眶内侧壁前方,左右眼各一块。
-
髋
2.腰以下尾骶部及臀部;主治病症:耳穴·髋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类经》卷八:“髋,尻也,即脽臀也。髋骨·髋:髋为髋骨,又称髁骨、胯骨、跨骨、骻骨、 。由髂骨、耻骨与坐骨组成。
-
脊柱骨
脊柱骨骨名。解剖学同名骨。又名脊骨、脊梁骨。由33个椎骨构成,是躯干的中轴,并保护着脊髓。脊柱骨可划分为五部,即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合并为一骶骨,尾椎4个合并为一尾骨。
-
股骨
指大腿骨。又名髀骨、楗。《医宗金鉴》:“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鎚,接于 骨,统名曰股,乃下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俗名大腿骨。”股骨解剖学同名骨。上端以股骨头与髋臼构成髋关节,下端与髌骨、胫骨上端构成膝关节。《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
颏孔区骨折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颏孔区骨折:由于颏孔的存在,在解剖学上是个薄弱环节,受到外力时易发生骨折。临床上多见为单侧颏孔区垂直性骨折,下颌骨被分成两段,后段由于嚼肌、颞肌、翼内肌和下颌舌肌骨的牵引向上、向内移位,而前段由于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的牵引向内下方移位,前牙可出现开。疾病病因:较大暴力。
-
马旭
马旭(1914-),男,汉族,河北省密云县(今划入北京市)人,医学教育家,研究员。1935年考入北平大学医学院。作为医学教育家,他认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必须与理科的新成就结合,早在60年代初,他就在北京医学院积极倡导创办生物化学、生物物理、放射医学等专科教学,为北京医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培养了专科人才。
-
出鳃血管
出鳃血管是将在鳃部获得O2的动脉血,从鳃部输送到心脏或全身的血管。在解剖学上相当于鳃静脉(bran-chialvein)。
-
祖先系列
在系列中发现的多数化石,实际上并不是祖先系列,而是从各个时代的祖先派生出来并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生物系列,也就是阶段系列。但是从各阶段的生物类型能表现出近似于祖先系列的各个生物类型的适应形态等方面来看,比起根据现在生活着的生物的解剖学研究等来复原祖先系列当能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
猿人
1901年,荷兰籍医生、解剖学家杜布阿在爪哇梭罗河边发现了一种已绝灭了的生物的遗骨化石,它具有人和猿的两重生活构造特征。属于晚期猿人印尼的有印尼的爪哇直立人、莫佐克托人,欧洲的海得堡人,我国的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猿人等,生存在距今50万年至200万年之间。猿人的头颅、面貌像猿而四肢却很像人。已会直立行走。
-
针灸穴位解剖图谱
《针灸穴位解剖图谱》的编绘,是先在成年尸体上按骨度分寸折量法取穴,扎针,然后逐层解剖、记录,重点地解剖了常用穴231个,全书共有图100幅(彩色图77幅、黑白线条图23幅),对某些重点穴位加绘了断面图,不同的经穴用不同的颜色标明,并用虚实线来区别解剖结构和穴位名称。
-
奖赏环路
奖赏环路(rewardcircuit)是依赖的解剖学基础,主要指位于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area,VTA)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投射到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NAc)、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cortex,PFC)、海马和杏仁核等不同脑区形成的神经环路。
-
医学白话
《医学白话》综合性医书。清·洪寿曼编。于1907年。本书内容采自前人医著,用白话的形式予以阐述。卷一脏腑功能、四诊、治法;卷二-四内伤、外感、妇、儿多科病症,附录杂病简验方。全书文字浅近并吸取了西洋医学、解剖学的知识,对脏腑部位功能采用图表中外对照介绍。对中西医汇通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存几种石印本。
-
指骨
指骨解剖结构名。指解剖学上的同名骨。《伤科汇纂》:“两手十指骨,又名竹节骨,共二十八节。”
-
上胞
上胞为体表部位,见《银海精微》,即上睑。上睑出自《审视瑶函》。又名上胞、上睥。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其上界为眉,下界为上睑之眼弦。
-
膂筋
膂筋为人体部位名。指脊柱两旁的肌肉。约当解剖学上所称之骶棘肌分布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入循膂。”张介宾曰:“膂:吕同,脊骨曰吕,象形也。又曰夹脊两旁肉也。”
-
曲甲
曲甲为人体部位名。指肩胛骨上1/3弯曲突出之处。即现代解剖学所称的肩胛冈。手太阳、手少阳等经脉所过。
-
乳点
乳点为经外奇穴名。出《江苏中医》。即膺乳。膺为人体部位名。指前胸左右两侧的肌肉隆起处,相当于现代解剖学所称的胸大肌部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少阳之筋……上引缺盆、膺、乳……”
-
经穴断面解剖图解
《经穴断面解剖图解》为书名。严振国主编。1983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解剖学与针灸学相结合的著作。通过穴位作各种断面,客观地反映针刺所涉及的解剖结构。
-
脘骨
脘骨即腕骨。脘,即腕,形近而误。《琼瑶神书·男女膝盖疼痛一百七十二法》:“脘骨能使气上下,膝盖出血按补中。”腕骨为骨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所指类似现代解剖学同名骨,共8块。
-
腰髁
腰髁为人体部位名。指腰部两侧的突起之骨,相当于现代解剖学所称的髂后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