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啼
啼出声的哭。《灵枢·癫狂》:“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
-
神菖散
《顾氏医径》卷五:方名:神菖散组成:连翘、山栀、菖蒲、茯神、灯心。主治:邪热攻心,小儿热啼,啼泣遗溺,相应而作,见灯愈啼。
-
初生脚气
初生脚气病证名。小儿初生即见全身水肿,尿量减少,体温低下,吮乳无力,反复呕吐,肢体柔软,终日睡眠,啼声低弱,或生后尚啼,次日起即不啼。以上症状与母亲脚气同时出现。一般只须改变乳食,如换以牛奶、蛋黄、豆粉、代乳粉或健康妇女的乳汁等。如病久,出现冲心、抽搐等,预后多不良。
-
热夜啼
热夜啼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热啼、热烦啼。症见面红身热,小便赤涩,入夜即烦躁不安,仰目啼哭而多泪,见灯火则烦啼更甚。多因胎热、惊热、风热等内犯于心所致。治宜清热宁心,用导赤散加黄连。
-
夜啼痧
夜啼痧病证名。见《痧胀玉衡》。小儿夜间啼器,不得安静的痧胀。如腿弯、肘弯有青筋,可用消毒三棱针于青筋上刺之,放出紫黑毒血;如胸胀作痛,用刷子蘸香油刮之,痧起,其啼可止。
-
惊啼壮热
惊啼壮热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小儿壮热惊厥而啼,兼有面黄颊赤,神志恍惚不宁。由热邪炽盛上窜于心,灼伤阴液所致。治宜清热安神。用钩藤散。
-
乳沉膏
《永类钤方》卷二十:方名:乳沉膏别名:乳香膏组成:附子(炮)2钱,乳香1钱,当归1钱,麝香1字,沉香1字。主治:盘肠气吊啼,曲身啼叫,面红青黑不定,大便青白,奶片不化。用法用量:月内儿每次1丸,空心钩藤汤或米饮送下,大小加减服。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小豆大。附注:乳沉膏(《普济方》卷三六一)。
-
伏龙肝丸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伏龙肝丸:处方:伏龙肝15克豆豉45克制法: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治暴嗽。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圣惠》卷八十二:伏龙肝丸:处方:伏龙肝1分,朱砂1分,麝香半分。功能主治:小儿惊啼,为夜啼不止。
-
寒夜啼
寒夜啼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称腹痛夜啼、寒啼。症见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腹痛,曲腰而啼。由内脏虚寒所致。治宜温散寒邪,用平胃散加豆蔻、大腹皮。
-
初生拭口
初生拭口又名拭口法、拭秽法。初生婴儿口中常含有秽液,《备急千金要方》认为“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必须乘其啼声未出,争用手指裹以消毒软棉,予以拭净,可避免一些病证的发生。
-
内钓
出《幼科发挥》。惊风的一种类型。多由内伤寒冷所致。因寒则拘急,内脏掣痛。明·陈治《幼幼近编》:“内钓属脾胃虚寒,寒主收引,故伛偻拳曲,腹痛多啼,唇黑囊肿也。”治宜温中定痛,用理中汤加木香、吴茱萸、肉桂。
-
当归粉
处方:当归(末)半两,胡粉半两。制法:上相和研匀。功能主治:小儿脐疮,脐中水湿,肿赤汁出,时时啼呼。用法用量:敷脐中,仍炙絮熨之,以啼呼止为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七
-
噤风
噤风脐风三证之一。见《仁斋小儿方论》。又名著噤。以牙关紧闭,口闭不开为主症。《幼科发挥》:“噤风证,牙关紧急,不能吮乳,啼声不出发搐者不治。”参见脐风条。
-
白虎候
白虎候为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即白虎证似痫。为急惊风类证之一。出明·万全《幼科发挥》。并载“其状身微热,有时啼唤,有时小冷,屈指如数,似风痫,但手足不瘈疭耳。”明·万全谓为客忤之轻证。
-
子啼
子啼为病名。出王肯堂《胤产全书》。亦名子鸣、儿啼、腹啼、鸣胎、胎哭、腹哭钟鸣、钟鸣。指孕妇因气虚或胎热不安,以致腹中有声如钟鸣者。
-
日角月角
日角月角为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即风池直上发际处。即文台稍上靠内侧处。《奇效良方》:“左太阳并口角红脉现,变蒸候,主烦躁啼叫,头肚上温温壮热,…”
-
内钓似痫
内钓似痫为病证名。出《幼科发挥》。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内钓,表现腹痛多啼,唇黑囊肿,伛偻反张,眼内有红筋斑白者,即为此证。为寒气壅结所致。治宜温经散寒,用木香丸(《幼科发挥》)。
-
白虎证似痫
白虎证似痫为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出明·万全《幼科发挥》。《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作白虎候。并载“其状身微热,有时啼唤,有时小冷,屈指如数,似风痫,但手足不瘈疭耳。”明·万全谓为客忤之轻证。
-
寤生
寤生出《左传·隐公元年》。①指产妇在睡眠中生下孩子,醒后方知。②指婴儿娩出之际,立即能睁眼视物者。③即逆生。详该条。④指婴儿生下,闷绝不啼。见阎诚斋《临证须知评知》。
-
小儿咳逆
小儿咳逆病证名。指乳汁溢入小儿气管引起的呛咳。《圣济总录》:“小儿啼呼未定,因以饮乳,与气相并,停滞胸膈,引乳射肺,令咳而气逆,故谓之咳逆。”注意小儿尚未安定时,不要急于哺乳,即可避免。
-
气乳
气乳为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乳母忧思气结哺儿,令儿致病。因思则伤脾,儿饮其乳,则病吐泻腹胀,面黄而啼(《证治准绳》)。宜乳母与病儿同治,乳母服逍遥散以解肝郁,病儿服香砂六君子丸以健脾消胀。
-
嘎
嘎病名。系指啼极无声的病证。即嘶哑。
-
仙传方
《回春》卷七:组成:老杉木(烧灰)、腻粉。主治:风热所致的外肾焮赤肿痛,日夜啼叫,不数日,退皮如鸡卵壳,愈而復作。用法用量:清油调敷患处。
-
三头灯心草
来源:灯心草科三头灯心草JuncustricepsRostk.,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治热病烦渴,喉炎,咳嗽,小儿烦躁,多啼。用法用量:1~3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儿啼
儿啼即子啼,见《医学入门》。子啼指孕妇因气虚,或胎热不安,以致腹中有声如钟鸣者。见王肯堂《胤产全书》。亦名子鸣、儿啼、腹啼、鸣胎、胎哭、腹哭钟鸣、钟鸣。
-
赤游丹·毒在肌肤证
赤游丹·毒在肌肤证(wanderingerysipelaswithsyndromeoftoxininvadingmuscleandskin)是指邪毒侵袭,游走全身,发于肌表,以局部皮肤红肿,形如云片,焮热疼痛,游走不定,发热恶寒,烦躁多啼,唇口干燥,舌红,苔黄或白为常见症的赤游丹证候。
-
一物猪通浴汤
《千金》卷五:方名:一物猪通浴汤组成:猳猪通3升。主治:小儿中人忤,(口匽)啼,面青腹强者。用法用量:以热汤灌之,适寒温浴儿。
-
盘肠似内钓
盘肠似内钓病证名。见《幼科发挥》。小儿盘肠气痛,表现为干啼,额上汗出。由于小儿肠府脆弱,突为寒气所搏而成。治宜利气散寒。用金钓子散加减。
-
李立之
李立之宋代医生。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精儿科。尝治一小儿音喑,令将小儿裹衾掷地下,小儿惊而啼,遂有声。其治病皆类此。
-
小儿感冒·夹惊
小儿感冒·夹惊(infantilecommoncoldcomplicatedwithfright)是指感邪蕴热,热灼筋脉,扰动肝经,以感冒高热,兼有惊惕啼叫,睡卧不安,甚则抽风痉厥,目睛上视,热退抽搐即止,舌质红,脉浮弦为常见症的小儿感冒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