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治者治皮毛…”②治理,管理。《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⑤炮制中药。《本草纲目》:“譬如治药,得法则益人,反是则有损。”
-
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
本届指导组任期3年,主要职责是:协助国家和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订落实全国耳与健康有关政策措施,建设耳与听力健康国家级工作网络,组织建设全国耳与听力健康专家队伍,开展耳与听力健康专业人员培训,推动适宜耳科技术的研究、推广普及和规范化临床应用,开展耳与听力健康相关学术交流等。
-
千年耗子屎种子
《*辞典》:千年耗子屎种子: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拼音名:QiānNi nH oZiShǐZhǒnɡZi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种子。原形态:形态详天葵条。性味:甘,寒,无毒。功能主治:治乳痈,瘰疬,疮毒,妇人血崩,带下,小儿惊风。②治乳痛红肿:千年耗子屎种子五钱。熬甜酒吃治白带;⑥治惊风:千年耗子屎种子干末五分。
-
丁癸草根
《*辞典》:丁癸草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DīnɡGuǐCǎoGēn来源:豆科植物丁癸草的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疗疮,脚气浮肿,瘰疬。治疔疮,亦治蛇伤。③《岭南采药录》:治瘰疬。(《本草求原》)④治毒蛇咬防:鲜丁癸草根或全草,捣绞汁内服一小杯,渣敷患处,六小时后,再服再敷。
-
鲥鱼鳞
《*辞典》:鲥鱼鳞:出处:《本经逢原》拼音名:Sh Y L n来源:为鲱科动物鲥鱼的鳞片。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鲥鱼条。功能主治:治疔疮,汤火伤,腿疮,下疳。用法用量:外用:敷贴、香油熬涂或焙干研末调敷。然后将鱼鳞边略略揭起,用力急揭去,疔根便带出。(《救生苦海》白龙丹)⑥治血痣挑破血不止:鲥鱼鳞贴之。
-
热可制寒
热可制寒治疗学术语。指治疗寒证,当以热药制之。如附子汤、附子细辛汤,治太阳、少阴之寒;四逆汤、理中汤治脾肾之寒;吴茱萸汤、乌梅丸治肝寒;薤白汤治心胸之寒;回阳救逆汤统治里寒;桂枝汤治表寒。《汤液本草》卷上:“热可以去寒,附子、官桂之属是也。”
-
竹叶椒叶
《*辞典》:竹叶椒叶: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Zh Y JiāoY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的叶片,夏、秋采收,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叶椒条。功能主治:治腹胀痛,肿毒,乳痈,皮肤瘙痒。附方:①治腹胀痛:竹叶椒叶、吴萸子捣烂敷脐上。另用鲜根一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⑤治蛇毒:竹叶椒叶捣敷患处。
-
枳椇根
《*辞典》:枳椇根: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拼音名:ZhǐJǔGēn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根,9~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枳椇子条。功能主治:治虚劳吐血,风湿筋骨痛。②《重庆草药》:行气活血。注意:《重庆草药》:湿热寒邪未解者忌用。附方:①治男女虚弱,手足无力:枳椇根四两,黄花头二两,岩白菜二两,鸡肫草二两。
-
鹿藿根
《*辞典》:鹿藿根: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L Hu 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鹿藿的根。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妇女痛经,瘰疬,疖肿。(《湖南药物志》)②治月经痛:鹿藿根三钱,川芎三钱,木防己四钱,算盘子根三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④治蛇咬伤:鹿藿根捣烂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驴头
功能主治:治中风头眩,消渴,黄疸。①《千金 食治》:头烧却毛,煮取汁,以浸曲酿酒,甚治大风动摇不休者。③《日华子本草》:头汁,洗头风,风屑。附方:①治中风头眩,心肺浮热,手足无力,筋骨烦疼,言语似涩,一身动摇:乌驴头一枚,挼洗如法,蒸令极熟,细切,更于豉汁内煮,着五味,调点少酥食。
-
瑞香叶
《*辞典》:瑞香叶: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Ru XiānɡY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的叶片。功能主治:治疮疡,痛风。②《现代实用中药》:鲜叶或干叶,研成粉末,敷疮疡,消肿止痛。(《闽南民间草药》)②治风湿病:瑞香茎叶,煎水洗。(《湖南药物志》)③治胎动流血,产后血晕:瑞香茎叶四钱,虎耳草一两。
-
姚僧垣
姚僧垣南北朝时北周医家(499-583年)。医术高妙,用药审慎精当,治武帝发热病,谓大黄乃是快药,不宜轻用,武帝不听,以致危笃。建德四年(公元575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脸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著《集验方》十二卷,今佚,部分佚文尚存《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
-
南瓜瓤
《*辞典》:南瓜瓤: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N nGuāR nɡ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瓤。功能主治:治烫伤,创伤。附方:①治汤火伤:伏月收老南瓜瓤连子,装入瓶内,愈久愈佳。(《随息居饮食谱》)③治打伤眼球:南瓜瓤捣敷伤眼,连敷十二小时左右。(《岭南草药志》)④治鼠咬伤:南瓜瓤、老鼠瓜,共捣烂敷伤口。
-
葛可久
葛可久即葛乾孙。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世医出身,喜以武功治病,效果很好。著有《经络十二论》。世业医,父葛应雷为名医。其学熟谙刘河间、张从正之说,治劳损吐血诸证尤富经验,著有《十药神书》,载十个治疗虚劳吐血方,反映了他治痨瘵(肺结核)证治的丰富经验。此外尚著有《医学启蒙》等书,已佚。
-
蜘蛛网
《*辞典》:蜘蛛网:出处:《别录》拼音名:ZhīZhūWǎnɡ别名:蜘蛛膜(《千金方》),蜘蛛丝(《纲目》)。来源:为圆网蛛科动物大腹圆网蛛的网丝。功能主治:治金创出血,吐血,毒疮。①《别录》:疗喜忘。外用:敷贴。附方:①治反花疮,并治积年诸疮:蜘蛛膜贴疮上,数易之,瘥止。
-
赪桐叶
《*辞典》:赪桐叶: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ChēnɡT nɡY 别名:红蜻蜒叶(《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叶。治痈疽疔疮,跌打损伤。附方:①治瘠疮溃疡:鲜赪桐叶,用银针密刺细孔,再用米汤或开水冲泡。(《福建民间草药》)③治跌打积瘀:赪桐叶十两,苦地胆半斤,泽兰四两,鹅不食草四两。
-
无花果根
《*辞典》:无花果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W HuāGuǒGēn来源:桑科植物无花果的根,秋后采收。原形态:详无花果条。功能主治:治筋骨疼痛,痔疮,瘰疬。外用:煎水洗。附方:①治筋骨疼痛,风湿麻木:无花果根或果,炖猪精肉或煮鸡蛋食。(《湖南药物志》)②治喉痒:无花果根去祖皮,打碎,开水泡服。
-
狗血
《*辞典》:狗血:出处:《别录》拼音名:GǒuXiě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血。性味:①《别录》:味咸,无毒。②《药对》:温。疔疮恶肿,瘑疮。乌狗血,主产难横生,血上荡心者。②《日华子本草》:补安五脏。③《纲目》:热饮治虚劳吐血,又解射罔毒;点眼,治痘疮入目。④《医林纂要》:心血合酒饮,治肠痈。
-
杉皮
《*辞典》:杉皮:出处:杉木皮《分类草药性》。功能主治:治水肿,脚气,金疮,漆疮,烫伤。①《纲目》:治金疮血出及汤火伤灼,取老树皮烧存性研敷之,或入鸡子清调敷。③《重庆草药》:煎汤内服,外熏洗。附方:①治脚干肿:杉皮、防已、木瓜、苡仁各一两。(《重庆草药》)②治风丹:杉皮、红浮漂,煎水外洗。
-
龙眼壳
《*辞典》:龙眼壳: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拼音名:LónɡYǎnKé来源:为无患于科植物龙眼的果皮。"归经:《本草再新》:"入肺经。"功能主治:①《本草再新》:"治心虚头晕,散邪祛风,聪耳明目。’②《重庆堂随笔》:"研细治汤火伤亦佳。附方:①治汤泡伤:圆眼壳煅存性为未,桐油调涂患处,即止痛,愈后又无瘢痕。
-
岗梅叶
《*辞典》:岗梅叶:出处:《岭南草药志》拼音名:GǎnɡM iY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叶。功能主治:治感冒,跌打损伤,痈毒,疔疮。附方:①治疖肿:岗梅鲜叶,捣烂外敷。(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疔疮:鲜岗梅叶适量,加糯米、红糖共捣敷患处。(福建)③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鲜岗梅叶,捣烂外敷。
-
乌鸦翅羽
《*辞典》:乌鸦翅羽: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WūYāCh Yǔ别名:鸦翅(《丹溪心法》)。外用:炙焦研末调敷。附方:①治从高堕下,瘀血枨心,面青短气者:以乌翅羽七枚,以右翅者最良,烧末酒服之,当吐血。(《肘后方》)②治痘疮复陷:取老鸦左翅,烧灰,用豮猪血和丸芡子大,每服一丸,以豮猪尾血同温水化服。
-
蒋宝素
蒋宝素清代医学家。中年后勤于著述,曾参考其父《椿田医话》和其师《王九峰医案》,并自己治医心得,撰成《医略》八十一卷(1840年)。又以其四十年临证经验撰《问斋医案》五卷。于治痰多有创见,云:“痰本津液精血之所化,必使血液各守其乡,方为治痰大法。尚撰有《伤寒表》、《证治主解》、《医林约法三章》各一卷。
-
狼尾草根
《*辞典》:狼尾草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L nɡWěiCǎoGēn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的根及根茎。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解毒。①《分类草药性》:治疮毒,咳嗽,通经散寒。②《四川中药志》:清肺热,止咳,通经络,治疮毒。(《四川中药志》)②治咳嗽咯血:狼尾草根、茅根、水猪毛七,煎服。
-
山甘草根
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拼音名:ShānGānCǎoGēn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根。性味:《闽南民间草药》: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产后风,腰骨酸痛,乳痈。附方:①治小儿疳积:山甘草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末。(《闽南民间草药》)②治妇女产后风:山甘草鲜根,洗净,酒炒,浓煎服。合猪赤肉或鸡炖服。
-
菰根
《*辞典》:菰根: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GūGēn别名:苽封(《淮南子》),菰蒋根(《补缺肘后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菰的根茎及根。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治消渴,汤火伤。①《养生要集》:除胸中烦,解酒,消食。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广济方》)③治暑热腹痛:鲜菰根二至二两。
-
芦荟花
《*辞典》:芦荟花: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L Hu Huā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的花。功能主治:治咳嗽,吐血,白浊。附方:①治咳嗽、咳血:芦荟花(干品)三至五钱。(《南方主要有毒植物》)②治内伤吐血:芦荟花以酒煎服。③治白浊:芦荟花和猪肉煎汤服。④治月内婴儿眼不开:芦荟花煎水洗。
-
黄杨根
《*辞典》:黄杨根: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Hu nɡY nɡGēn来源:为黄杨科植物黄杨或细叶黄杨的根。功能主治:治筋骨疼痛,目赤肿痛,吐血。(《湖南药物志》)②治目赤肿痛:细叶黄杨根一两,水煎,冲白糖或蜜糖,早晚空腹服。④治声哑及腰痛:细叶黄杨根煎汁服。
-
黄桷皮
《*辞典》:黄桷皮: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Hu nɡJu P 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树皮。性味:《草木便方》:苦酸,温。功能主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癣疮。治四肢顽痹,麻(木)不仁,半身不遂。④《重庆草药》:煎水服治吐血,煎水洗治初生儿黄七风(初生儿五至七天,全身现黄,高热惊风)。
-
痧胀
痧胀病名。又名痧气、痧秽。见《痧胀玉衡》。其症先吐泻,后心腹绞痛;或先心腹绞痛而后吐泻,胸膈作胀,头目不清,遍身肿胀,四肢不举,舌强不语。治痧者,必先开其气,降其火,而后胀可消也。若食阻痧气于上者,则吐之;食结痧气于下者,则导之。故治胀必治气,治气必治血。
-
猫皮毛
《*辞典》:猫皮毛:出处:《纲目》拼音名:MāoP M o来源:为猫科动物猫的皮毛。附方:①治瘰疬:先以石菖蒲烂研罨患处,微破,却以猫狸皮连毛烧灰,香油调敷。(《证治要诀》)②治乳痈溃烂见内者:猫儿腹下毛,坩埚内煅存性,入轻粉少许,抽调封之。(《济生秘览》)③治鬼舐头(即油风):猫儿毛灰,膏和敷之。
-
杉子
《*辞典》:杉子:出处:《纲目》拼音名:ShānZǐ别名:杉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杉科植物杉的种子。功能主治:治疝气,遗精,白癜风,乳痈。果研末,枝磨水,搽患处。③《重庆草药》:研细兑酒服,治男子脱阳,疝气。水炖,服汤食肉。水煎,冲甜酒服。(《湖南药物志》)摘录:《*辞典》
-
牡荆茎
《*辞典》:牡荆茎:出处:《别录》拼音名:MǔJīnɡJīnɡ别名:牡荆条(《安徽药材》)。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枝条。功能主治:治感冒,风湿,喉痹,疮肿,牙痛。外用:煎水洗或含漱。附方:①治风牙痛:牡荆茎同荆芥、荜茇煎水漱。(《纲目》)②治脚气诸病:用荆茎于坛中烧烟,熏涌泉穴及痛处,使汗出则愈。
-
兰台轨范
《兰台轨范》为综合性医书。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1通治方;8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宋以后诸方则采“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治必有定法,法必有主方,方必有主药”,为多数医家所赞许。
-
甘蔗滓
《*辞典》:甘蔗滓:出处:《纲目》拼音名:GānZheZǐ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杆经榨去蔗浆后的渣滓。功能主治:治秃疮,痈疽,疔肿。附方:①治小儿头疮白秃:甘蔗滓烧存性,研末,乌桕油调,频涂取瘥。(《救生苦海》)③治疔疮:甘蔗滓晒干,真香油点灯烧成灰,以津液调匀,银簪挑破,点上。
-
胡桃壳
《*辞典》:胡桃壳:出处:《纲目》拼音名:H T oK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成熟果实的内果皮。化学成份:含6%的戊糖。功能主治:治血崩,乳痈,疥癣。《纲目》:烧存性,入下血、崩中药。附方:①治妇女血气痛:核桃硬壳二两,陈老棕一两。烧成炭,淬水服。(《重庆草药》)②治乳痈:胡桃壳烧灰存性,取灰末二钱,酒调服。
-
虾蟆肝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虾蟆条。功能主治:治蛇咬伤、白屑疮、疔疮。附方:①治蛇螫人,牙折入肉中,痛不可堪:以虾蟆肝敷上。(《补缺肘后方》)②治小儿白屑疮:虾蟆肝十个,烧存性研末,加梅片三分,和麻油拌匀,敷患处。(福州台江区(险方汇集》)③治疔疮:虾蟆肝贴疔上。(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摘录:《*辞典》
-
对节树根
《*辞典》:对节树根: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u Ji Sh Gēn别名:小红米果根(《云南中草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的根。秋季采挖。性味:辛苦,凉。功能主治:清热,止血。治月经不凋,吐血,尿血,痔疮出血。附方:①治月经不调:对节树根、映山红(红杜鹃)根、土茯苓各五钱。
-
董汲
治病多效,医名卓著,尤擅长儿科,精治痘疹,与钱乙齐名。崇宁、大观(1102-1110年)间行医于开封,曾将业医以来收集之有效验方合编成《旅舍备要方》(又作《旅舍备用方》、《旅舍备急方》)一卷,将脚气病诊治法撰成《脚气治法总要》二卷,前者多治急症方,后者对脚气病并包括下肢关节一类疾患的病因及治法记载颇详。
-
鹰头
《*辞典》:鹰头:出处:《药性论》拼音名:YīnɡT u别名:车风(《余居士选奇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鹰骨条。功能主治:治痔瘘,头目眩晕。附方:①治五痔:鹰头烧灰和米饮服之。(《药性论》)②治头风眩运:鹰头一枚,烧灰酒服。(《温氏海上仙方》)③治头目虚运:车风一个(去毛,焙),川芎一两。
-
四时青
《*辞典》:四时青: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S Sh Qīnɡ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实的叶。功能主治:治小儿口疮,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尽。附方:①治小儿白口疮:四时青,研末搽上。(《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②治产后恶露不尽:鲜云实茎、叶、果实四两,水煎兑酒服。(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黄麻根
《*辞典》:黄麻根: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Hu nɡM Gēn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的根。功能主治:①《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治膀胱结石。或烧存性研末。附方:①治痢疾:黄麻根、红池木、竻苋菜、火炭藤。用鲜药各两半,水煎一次服。(《陆川本草》黄麻根合剂)②治麻疹后腹泻:黄麻根一两,烧灰存性,开水冲服。
-
葛蔓
《*辞典》:葛蔓:出处:《唐本草》拼音名:GěM n别名:葛藤蔓(《卫生易简方》)。原形态:形态详葛根条。功能主治:治痈肿,喉痹。或烧存性研末。(《千金方》)②治妇入吹乳:葛藤蔓烧灰,酒服二钱。(《卫生易简方》)③治小儿口噤,其病在咽中,如麻豆许,令儿吐沫,不能乳哺:烧葛蔓灰细研,以一字和乳汁,点口中。
-
曾懿
曾懿(1853-?能化裁古方以治今病。经三十余年经验,在辨析伤寒、温病证治方面颇有心得。曾摘录《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各方,分门别类,并个人心得,撰成《医学篇》二卷(1906年)。另有《曾女士医学全书六种》(包括《诊病要诀》、《杂病秘笈》、《幼科指迷》、《寒温指迷》、《妇科良方》、《外科纂要》)刊行于世。
-
南瓜叶
《*辞典》:南瓜叶:出处:《岭南草药志》拼音名:N nGuāY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叶片,夏、秋采收。功能主治:治痢疾,疳积,创伤。或入散剂。水煎,加食盐少许服之,五至六次即可。(《闽东本草》)②治小儿疳积:南瓜叶一斤,腥豆叶(即大眼南子叶)半斤,剃刀柄二两。晒干研末。每次五钱,蒸猪肝服。
-
鸢脑
《全国中草药汇编》:鸢脑:拼音名:YuānNǎo别名:鸢、老鹰、鹞鹰来源:隼形目鹰科鸢Milvuskorschunlineatus(Gray),以脑髓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治痔瘘:鸢脑1具,焙焦研末,黄酒冲服。治头风痛:鸢脑1具,天麻3钱,白芷2钱,水煎,日服2次。备注:民间有用鹰爪治小儿惊风;用鸢骨治骨折。
-
蜗牛壳
《*辞典》:蜗牛壳: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WōNi K 来源:为蜗牛科动物蜗牛的外壳。附方:①治小儿一切疳疾:蜗牛壳七个。净洗,令干,纳酥蜜中,瓷盒盛,用纸糊,于饭甑内蒸之,至饭熟取出细研,渐渐吃,一日食尽之。烧灰细研,每用揩齿。(《圣惠方》)③治大肠脱肛:蜗牛壳,去土研末,羊脂溶化,调涂,送入。
-
医方易简新编
《医方易简新编》医方著作。清·黄统、龚自璋合辑。刊于1851年。卷四治痧、疫、时症等;卷五治外科及跌打损伤;书中共列病症(或药方)子目2600余条,载方1800余首。选方以简易单方、验方为主,辅以成方,是搜罗较广的验方著作。现存初刻本等十多种清刻本、石印本。
-
乌蛇卵
《*辞典》:乌蛇卵:出处:《纲目》拼音名:WūSh Luǎn别名:蛇蛋(《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卵。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蛇条。功能主治:《纲目》:治大风癞疾。附方:①治九子烂疡:将蛇蛋炕焦,配麝香、冰片共研末。调麻油搽。②治疟疾及痢下不止:蛇蛋、黑三棱子肉。③治脱肛:蛇蛋,炖猪大肠头服。
-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奇穴针灸学》为书名。董氏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共有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有一定脉络可寻。穴位多沿骨缘分布,进针时亦紧贴骨缘,并且达到骨膜,倡导以骨治骨、以肉治肉、以筋治筋、以脉治脉的方法,很多穴位均可采用刺络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