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
逐驱逐,攻除。《灵枢·官针》:“始浅刺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
-
多黑散
处方:似锦(即将军)3两(小便浸3日,纸裹煨过),倚松子(即巴豆)3两半(浆水浸7日,炒黄),豫吞(即细炭)1握1茎(米醋5升滓尽用之),半两铜钱70文(铜线细用酒5升炼尽)。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逐一切败血;主用法用量:随你大小贴之。血出疼痛便止,更无瘕痕。逐妇人一切败血者,可服1字,温酒调服。
-
黄帝内经素问译释
《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医经著作。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本书将《内经·素问》原文按通行本次序逐篇逐段地予以语译,每段之后附有注释及按语。是颇有影响的语译注释本。1959年由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
-
逐秽丹
《辨证录》卷二:方名:逐秽丹组成:当归尾5钱,大黄3钱,甘草1钱,枳实1钱,丹皮3钱。功效:滋阴祛逐。主治:多食生冷燔炙之物,或难化之品,食积于肠,闭结而不得出,有燥屎存于腹内作痛,手按之而痛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用大黄、枳实以逐秽,加入当归、丹皮以补血生阴,攻补兼施,复何患于亡阴哉。
-
有机磷类杀鼠剂
概述:有机磷类杀鼠剂,主要有毒鼠磷、溴代毒鼠磷、除鼠磷等,它们中毒机制、临床表现和解救措施基本上同有机磷杀虫剂,但有少数品种,还有自身的特点。有机磷类杀鼠剂的主要品种:毒鼠磷:毒鼠磷为白色粉末或结晶。大鼠经口LD50为3.5~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氯仿、苯,易溶于二氯甲烷。小鼠经口LD50为10mg/kg。
-
导
导①疏通引导。《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②逐除,即用疏导之法逐邪外出。《灵枢·水胀》:“石瘕…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③教导,启发。《灵枢·逆顺肥瘦》:“以言导之,切而验之。”
-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医经著作。明·马莳注。本书是最早的《灵枢》全注本。书中《灵枢》原文悉依南宋·史崧传本,共八十一篇。但卷数则恢复《灵枢经》旧制,即则史崧的二十四卷,重新合为九卷。内容则根据《素问注证发微》的体例,逐篇、逐节予以注释,在剖析医理及申明字义等方面均有所发挥,并附人体经脉腧穴图解。
-
耳穴探测仪
耳穴探测仪用于测定耳穴皮肤电阻和导电性能并作为定穴依据的仪器。探测时,病人一手握住电极棒,医生手持探测头,在病人耳廓上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地逐点逐穴顺序探测,当探测头触及敏感点(良导点)时,如电阻低的耳穴,可通过指示信号、音响或仪表等反映出来。运用耳穴探测仪来测定耳穴,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等优点。
-
朱沛文
广东南海人。出身世医,自幼从父学医,奋力研读自《内经》、《难经》以下多种医书及有关文献,包括当时传入之西医书,并曾到西医院观看人体解剖。认为中西医“各有是非,不能偏主”,西医解剖生理学较详确,但西医“逐物太过,而或流于固”,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且因“信理太过,而或涉于虚”。
-
进口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行政许可申请表
受理编号:卫食无国标申字()第号受理日期:年月日进口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行政许可申请表产品中文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填表说明1.本表申报内容及所有申报资料均须打印。□4.企业标准及检验方法;□8.安全性评估资料或其他有助于评估的资料;□9.附有标签的最小销售包装的进口食品样品。
-
峻下
峻下治疗学术语,指下法之一。用峻猛泻下药攻逐里实的方法。适用于正气未衰者。如荡涤实热,用大承气汤;攻逐水饮,用十枣汤;攻逐寒积,用三物备急丸;泻热、逐水、破结,用大陷胸汤等。
-
香橼露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XiānɡYu nL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果实之蒸馏液。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香橼条。性味:淡。功能主治:消痰逐滞,与金橘橙露同功。用法用量:内服:炖温饮,1~摘录:《*辞典》
-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1965年发明的较现代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主要是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即用极狭窄的电子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其中主要是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
-
缢缩
缢缩是指药材状态突然变狭的,沿长度在一定间距收缩,似线缚紧重变狭的,如甘逐。
-
大油芒属
中文名大油芒属拼音名dayoumangshu拉丁名Spodiopogon中国植物志10(2):53描述SpodiopogonTrin.大油芒属,禾本科,约10种,分布于亚洲,我国约有6种,分布几遍全国。本属与油芒属EccoilopusSteud.相似,主要区别为穗轴易逐节断落;穗轴各节的同性成对小穗,一有柄,一无柄。
-
倒摄遗忘
倒摄遗忘(retroactiveamnesia)是情绪创伤或脑外伤引起休克之后的一种遗忘症。人不能回忆伤害前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件,但对早期发生的事件却能回忆。病人康复时,记忆也逐淅恢复。恢复的顺序是由远至近,对伤害前数分钟或数秒钟内所发生的事件,一般永远不能回忆。
-
强者泻之
强者泻之为中医治则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即实者泻之。意指对邪气亢盛、正气未虚的病症可用针灸泻法或攻逐泻下的方药治疗。
-
内经吴注
《内经吴注》为《黄帝内经素问吴注》。《黄帝内经素问吴注》为书名。明·吴崑注。刊于1594年。本书是《黄帝内经素问》全注本的一种,书中将现存《黄帝内经素问》一书79篇(无“刺法论”、“本病论”二篇)原文逐篇分段予以注释,每篇之首简述该篇大意,注文比较简明。
-
温开剂
温开剂(warmformulaforresuscitation)是指以逐寒开窍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寒湿痰浊阻滞心包、神识昏迷之寒闭证的开窍剂。
-
小儿脚瘃
小儿脚瘃(zhú逐)为病名。瘃即冻疮。《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夫小儿脚瘃者,是小儿肉嫩,外风冷中于足掌中涌泉穴也。是儿脚上皮肉间,气血与风邪相感,使肉硬气血不通,阳气不达,致使然也。”
-
医贯砭
《医贯砭》为医论著作。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本书是对赵献可《医贯》一书所作的书评,采用引录或节录原文,逐段加批的形式,对该书重用温补和忌用攻下的理论、治则,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作者指出当时医界中或有拘泥于一、二温补成方治病之弊,力主辨证论治,颇具一定影响,故此书有一定参考价值。
-
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中医方剂临床手册》方剂著作。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组编。本书首先介绍方剂基本知识,其次按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等23类。逐章介绍常用方剂380首(包括附方85首,成药60种)的组成、配伍、功用、适应症和方解等内容。书末附有方剂简表、歌诀及索引。内容简要,切于实用。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
金匮要略五十家注
《金匮要略五十家注》金匮著作。二十四卷。吴考槃编。刊于1931年。吴氏集古今《金匮要略》注本53种,择其精要对《金匮要略》一书逐篇逐条加以诠释。间附编者个人见解。末附《素灵药义》一卷。
-
窍穴
窍穴指孔穴,同腧穴义同。见《圣济总录》。《圣济总录》:“今于逐脉之下,载其经穴,与其病症,兼及浮络经筋之病,共为一编。窍穴虽同,而浅深各有部分,在用针者以意审之。”
-
攻里
攻里治疗学术语。系下法之一。即攻逐里实。用泻下药物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参下法条。
-
调息
调息气功术语。又称调气。谓调匀呼吸归于自然,以助入静。是气功入手功夫调身、调息、调心的三调之一。《玄肤论》:“调息者,自然依息之谓,非逐于息之谓。”具体方法,则气由鼻出入时,要唯细唯长,绵绵不断,渐至于弱,谓之“调息。”
-
急性脓肿
概述:由感染引起局部红、肿、痛及压痛,继而出现波动感有脓液形成。诊断:1.浅部脓肿表现为局部红、肿、痛及压痛,继而出现波动感。治疗:1.及时切开引流,手术时应有完善的麻醉,切口设计合理。深部脓肿应先穿刺定位,然后逐层切开。2.术后及时更换敷料。3.周身应选用抗菌消炎药物治疗。
-
单花鸢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单花鸢尾:来源:鸢尾科单花鸢尾IrisunifloraPall.,以种子、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种子: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黄疸肝炎。根:泻下,逐腹水。
-
石南实
《*辞典》:石南实:出处:《本经》拼音名:Sh N nSh 别名:鬼目(《本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南叶条。功能主治:《本经》:破积聚,逐风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
-
攻寒汤
处方:高良姜1两,桂心1两,甘草3两。功能主治:复阳气,逐寒邪,辟瘴疫。主用法用量:将姜、桂碎锉,以清油半两煎,不住搅,候焦褐色,取出,旋放冷,3味同为末。空心沸汤入盐点服。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九
-
医方论
清·费伯雄撰。主要内容:《医方论》系根据汪昂《医方集解》中的方剂次序,删去原书各方的主治与注文,然后逐方予以评述。作者评述诸方大多能评得其纲纪,具有较强说服力,除临床上肯定的方剂外,对原书中一些选用不当的方剂明确地阐述了个人看法,颇多可取之处。现存版本: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石印本等。
-
温开
温开即逐寒开窍。详该条。
-
内经辑要
《内经辑要》为医经著作。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本书选辑《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内容,分为阴阳五生、摄生、脏象、经络、病能、诊法、论治、运气等八章,对所选《内经》原文逐章予以语译、注释,并加按语。语译明快、注释确切、按语精要。作为学习《黄帝内经》的教材曾起过重要作用。1959年由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
-
金匮要略述义
《金匮要略述义》金匮著作。又名《金匮玉函要略述义》简称《金匮述义》,《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作者鉴于其父丹波元简所撰《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在采辑各家学说及阐述精义方面犹有缺漏,或有一定的局限性,遂将《金匮要略》原文,逐段进行注释。补充了赵以德、周杨俊、朱光被等诸家学说,结合个人的心得体会予以发挥。
-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医经著作。又名《内经吴注》。明·吴崑注。刊于1954年。本书是《素问》全注本的一种,书中将现存《素问》一书七十九篇(无刺法论、本病论二篇)原文逐篇分段予以注释,每篇之首简述该篇大意,注文比较简明。在《素问》诠注本中是有较大影响的一种,是研究《内经》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书。
-
强者写(泻)之
强者写(泻)之治则之一。即实者泻之。对邪气亢盛、正气未虚的病证用攻逐泻下的方药或针刺泻法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衰者补之,强者写之。”
-
王邦傅
王邦傅为明末清初医家。曾活动于江苏扬州一带。因体弱多病,遵父命改儒习医。究心《脉诀》10余年,逐节疏释,详论博引,且以河图洛书之说阐《脉诀》奥旨,著《脉诀乳海》6卷,力辟“《脉诀》为高阳生伪作”之说。
-
南藤酒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方名:南藤酒组成:石南藤(煎汁)。功效:治风虚,逐冷气,除痹痛,强腰脚。用法用量:同曲米酿酒。饮之。
-
小茴香汤
《幼科金针》卷上:方名:小茴香汤组成:川楝、小茴香、黑豆、桃仁、青皮、丹皮、木通。功效:温经逐冷。主治:寒湿疝气,囊肿偏坠。用法用量:加葱白、生姜,水煎服。
-
油芒属
中文名油芒属拼音名youmangshu拉丁名Eccoilopus中国植物志10(2):60描述EccoilopusSteud.油芒属,禾本科,约数种,分布于东亚,我国有2种,产华东,华南及西南等地。多年生草本,有顶生、开展的圆锥花序似大油芒属,但主要区别为穗轴不易逐节断落,每节生2同形、同性小穗,一有长柄,另一有短柄。
-
香根草属
中文名香根草属拼音名xianggencaoshu拉丁名Vetiveria中国植物志10(2):131描述VetiveriaLam.-Lisan.香根草属,禾本科,约7种,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地区,我国引种有香根草V.zizanioides(L.圆锥花序大型,顶生,有 生分枝,分校有3至多节,每节生2小穗,一有柄,一无柄,小穗成熟后逐节脱落。属下物种香根草
-
针灸穴位解剖图谱
《针灸穴位解剖图谱》的编绘,是先在成年尸体上按骨度分寸折量法取穴,扎针,然后逐层解剖、记录,重点地解剖了常用穴231个,全书共有图100幅(彩色图77幅、黑白线条图23幅),对某些重点穴位加绘了断面图,不同的经穴用不同的颜色标明,并用虚实线来区别解剖结构和穴位名称。
-
辣椒茎
《*辞典》:辣椒茎: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L JiāoJīnɡ别名:海椒梗来源:为茄科植物辣椒的茎。性味:味辛,性热,无毒。功能主治:除寒湿,逐冷痹,散瘀血凝滞。治风湿冷痛,冻疮。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
-
通肠解毒汤
《辨证录》卷十:方名:通肠解毒汤组成:生甘草1两,大黄1两,金银花1两。功效:解毒通利。主治:因服断肠草,初则胸前隐隐作疼,久则气不能通,及至腹痛,大小便俱不能出。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方用金银花、生甘草以解其毒,用大黄迅逐以通其气,毒解气通,断肠之草何能作祟哉。
-
韦伯-费克内定律
因为感觉本来有其本质的内容,所以从数量上测定是不可能的,但对感觉阈进行定量测定是可能的,另外,可能测定的还有识别阈。k:常数,I:刺激的大小,I0:阈刺激)。根据这个公式,感觉强度S用与刺激大小(以I0的单位表示)的对数成比例的量来表示。费克内在《心理物理学》(Psychophysics1860)一书中提出了这个定律。
-
旱麦草属
中文名旱麦草属拼音名hanmaicaoshu拉丁名Eremopyrum中国植物志09(3):116描述EremopyrumJaub.et.Spach旱麦草属,禾本科,7种,产欧亚温带地区,我国约有4种。有些学者把本属置于冰草属Agropyron内,但本属为一年生植物,穗轴具关节而逐节断落,颖的两侧在成熟时具硬角质的边缘,故亦易区别。属下物种东方旱麦草、旱麦草
-
新麦草属
中文名新麦草属拼音名xinmaicaoshu拉丁名Psathyrostachys中国植物志09(3):23描述PsathyrostachysNevski新麦草属,禾本科,分布于欧亚,我国有3种。多年生草本;花序穗状,通常逐节断落,每节有2-3小穗,均能成熟;每小穗有1-2小花。属下物种单花新麦草、华山新麦草、毛穗新麦草、新麦草
-
许裕卿
许裕卿为清代针灸家。徽州(今属安徽)人。行医乡里,善以手指代针,治病有奇验。撰有《逐气符医记》。
-
数字透视
数字透视(digitalfluoroscopy)是指利用将图像信息转换成数字化的透视装置所进行的透视。因此,要求选择滞后效应尽可能少的电视摄像管。在数字系统中,经常使用一种低电子噪声的硒砷碲(saticon)摄像管。数字透视系统经常工作在脉冲模式,这就要求摄像管必须有图像存储功能。因此,一个显示高重复速度是需要的,如50~
-
咸蛋芥菜汤
概述:咸蛋芥菜汤以咸蛋、芥菜等为主要原料,具有色泽素雅,滋补营养的特点。原料:咸蛋2个,芥菜150克,酱油、味精各少许,汤适量。做法:1.把芥菜逐棵洗净,沥去水分。3.旺火烧开水,下蛋黄和芥菜滚熟,最后加入蛋白,便可供食。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