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针灸史
概述:中国针灸史:1.教学录像片;中国中医研究院、《健康报》社、安徽中医学院编制。内容包括针灸的起源、形成、发展,以及对外交流。内容翔实、画面生动,史料可靠。书名·中国针灸史:《中国针灸史》为书名,郭世余著。
-
经络敏感人
概述:经络敏感人:1.书名;2.循经感传显著者。人民卫生出版社编。197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指循经感传普查时,六条经以上感传通达经脉全程者。具有典型循经感传的人称为经络敏感人。
-
腧穴学
2.书名、杨甲三主编;针灸学科之一·腧穴学:腧穴学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应用及其原理的一门针灸学科。腧穴学研究腧穴的历史源流、名称定位、特点类属、刺灸方法、主治及其作用机理。本书为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供针灸专业用。罗永芬主编。为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供针灸类专业用。
-
目录学
目录学是关于编制和使用目录工具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目”是指篇名或书名;把一批篇名或书名与说明编次在一起则为目录。可分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群书目录则是把诸书的书名和序录总聚在一起。目录学知识不仅为图书馆专业工作需要,而且日益为广大读者所需,是读者了解馆藏,迅捷而有效地利用馆藏图书的重要手段。
-
经络腧穴学
概述:经络腧穴学:1.针灸专业课程之一;讲授经络、腧穴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课程。原分为经络学和腧穴学,鉴于二者的密切联系合并为一门课程。1.徐平、沈雪勇主编。200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
明堂孔穴图
概述:明堂孔穴图:1.书名。撰人不详。见《隋书·经籍志》。参见明堂:明堂是指古时谓针灸模型表明腧穴的志点为明堂。《医说》:“今医家记针灸之穴,为偶人点志其处,名明堂。”将人体经脉孔穴图称为“明堂图”或“明堂孔穴图”。
-
经络学
针灸学科之一·经络学:经络学是指以经络现象为依据,研究人体上下内外各部之间联系通路,以讨论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原则的一门针灸学科。经络学研究人体经络理论及其应用,包括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李鼎主编。为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
-
幼幼指掌集成
《幼幼指掌集成》即《幼科直言》。清·孟河撰。刊于1726年。6为儿科杂病及其方治。书名“直言”寓直言无隐之义,全书文字简明。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为书名。七卷(包括首卷一卷)。明·熊宗立(勿听子)撰与1438年。本书卷首为八十一难经纂图,共绘有解释《难经》本文的图表28图。正文部分则逐条作注,对于难释的字、词及主要内容都作了较通俗的解释。原为初学而作,故书名“俗解”。现存日本刊本。198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
伤寒活人指掌
《伤寒活人指掌》为《伤寒图歌活人指掌》的别名。元·吴恕撰于1337年。宋·李知先曾于1166年将《南阳活人书》中伤寒诸证编成歌括,书名《活人书括》。论述证治颇详,本书后经吴氏门人熊宗立续编为10卷本,改名《类编伤寒活人书括指掌图论》,内容有所补充。
-
叶氏女科证治
《叶氏女科证治》为书名。又名《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托名清·叶桂撰,本书原作者及书名不详。1817年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并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叶氏之名石印,又有多种复印本。内容以妇产科治疗方剂为主,论述很少。
-
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
《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即《叶氏女科证治》。托名清·叶桂撰,本书原作者及书名不详。1817年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并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叶氏之名石印,又有多种复印本。内容以妇产科治疗方剂为主,论述很少。
-
宁坤秘籍
《宁坤秘籍》为书名。实际上是题名《竹林寺女科》的传本之一。清代刊行。卷上载妇科91症,79方;卷中、下为产后生化汤论及经验良方。本书另有收载妇科110症或110症等多种传本,书名亦有所改动,而内容则以91症本为基础。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
-
宁坤秘笈
《宁坤秘籍》为书名。实际上是题名《竹林寺女科》的传本之一。清代刊行。卷上载妇科91症,79方;卷中、下为产后生化汤论及经验良方。本书另有收载妇科110症或110症等多种传本,书名亦有所改动,而内容则以91症本为基础。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
-
不谢方
《不谢方》为方书名,又名《世补斋不谢方》。一卷。清·陆懋修撰。本书选录临床应用确切有效的方剂三十余首。作者称这些方剂有使疾病速愈之效,故以《不谢方》为其书名。现有《世补斋医书》本。
-
汇刻经验良方
《汇刻经验良方》为书名。《汇刊经验方》为医方丛书。清·毛世洪等辑。又有《汇刻经验良方》、《经验良方汇编》等名。主要包括《便易经验集》、《续刊经验集》、《叶氏(天士)经验方》、《张卿子经验方》、《几希录附方》、《敬信录经验方》、《良方拣要》、《济世养生集》等多种以验方为主的著作。现存两种清刻本。
-
世补斋不谢方
世补斋不谢方为书名。清·陆懋修撰。本书选录临床应用确切有效的方剂三十余首。作者称这些方剂有使疾病速愈之效,故以《不谢方》为其书名。现有《世补斋医书》本。
-
五云子诊腹法
《五云子诊腹法》为书名,附载于《诊病奇侅》的书末。日本·丹波元坚撰。此书专谈腹诊,以腹诊非四诊正法,故名“奇侅”。作者广泛收集有关腹诊资料,多能联系各科病症予以分析。1888年由丹波氏再传弟子松井操译成汉文刊行。
-
太素脉考
《太素脉考》为书名。《太素脉秘诀》为书名,2卷,明·张太素撰。撰年不详。此书论脉,除诊病外,宣扬人之智愚贵贱、寿天穷通均能从脉象中反映出来,具有明显唯心主义色彩。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前附董志仁《太素脉考》。
-
奇效良方
《奇效良方》为书名。《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为书名,《奇效良方》为其简称。明·董宿辑,方贤续补,杨文翰校正。70卷,现存69卷。刊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书中第55卷为针灸门,主要介绍针灸的各种具体操作方法,并首创将“奇穴”单独立节专论。
-
女科入门
《中国医学入门丛书》为书名。计有《诊脉入门》、《辨舌入门》、《药性入门》、《汤头入门》、《内经入门》、《金匮入门》、《伤寒入门》、《温病入门》、《女科入门》、《产科入门》、《幼科入门》、《痘科入门》、《外科入门》(附《疔科入门》)、《伤科入门》、《眼科入门》、《喉科入门》共十六种,内容浅近易懂。
-
医学从丛录
《医学从丛录》书名。清·陈念祖编撰(初撰时曾托名叶桂,后收回用其本名)。刊于1820年。作者“就世俗之供奉者,采其名言,录其方治”,编成此书。故以“从丛录”为书名。本书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兼及妇科。每类以病种列为纲目,先概述病理、病原及诊治要旨;次为脉诊;作者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加以阐述,较切于临床实用。
-
三科大生合璧
《三科大生合璧》为书名,为《大生要旨》的改编本。清·唐千顷撰。刊于1762年。卷1种子,卷2胎前,卷3临盆,卷4产后,卷5保婴。书中论胎产、儿科常见疾病及护理事项,内容较简要。此书流传较广,另有增订或改编本,如《增广大生要旨》、《三科大生合璧》等。
-
三才解
《三才解》为书名。清·刘润堂撰。见《沧县志·文献志》。
-
三奇六仪针要经
《三奇六仪针要经》为书名。撰人不详。见《隋书·经籍志》,一卷。佚。
-
大众针灸
《大众针灸》为书名。1.杜鍊霞编著。1953年由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出版。2.中国医学科学院陕西分院针灸研究所编。1959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小儿明堂针灸经
《小儿明堂针灸经》为书名。宋·吴复珪撰。一卷。书佚。见《宋史·艺文志》。
-
小儿烧针法
《小儿烧针法》为书名。清·王君萃著。本书将小儿惊风分为二十四种惊风,并附小儿全形二十四图,每图均标有烧针部位。以“幼科第一捷法”灯草灸为主要治疗方法,杂以推拿、方药。其图形、分类、辨证、疗效均补针灸所缺。
-
子午经
《子午经》为书名。旧题周·秦越人撰。一卷本。宋《群斋读书后志》称本书:“论针砭之要,成歌咏,后人依托者。”现残存针灸避忌部分,收于《说郛》第一百零九卷。
-
子午流注传真
《子午流注传真》为书名。王立早撰。1983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子午流注取穴方法及气血流注等理论。
-
扁鹊针传
《扁鹊针传》为书名。撰人不详。一卷。见宋.《崇文总目》。书佚。
-
秘传眼科龙木总论
《秘传眼科龙木总论》为书名。简称《龙木条》或《龙树眼论》。宋元间人编集。十卷。本书是我国著名的眼科专著,其中卷八为针灸经,重点介绍眼科疾病常用腧穴的位置、功能以及针灸方法。
-
秘治针经
《秘治针经》为书名。撰人不详。见《绛云楼书目》。书佚。
-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为书名。为明·凌云所传,存有写本。内容为经穴图歌,后载《铜人指要赋》,此赋又见于《针灸聚英》。
-
流注针经
《流注针经》为书名。撰人不详。一卷。见《隋书·经籍志》。书佚。
-
流注指要
《流注指要》为书名。明·李源撰。见《医学源流》书佚。
-
流注辨惑
《流注辨惑》为书名。明·凌云撰。为子午流注方面的著作。已佚。
-
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简便开穴法
《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简便开穴法》为书名。刘世琼、焉卫平、尉建编著。2007年9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该书具体介绍了“流注”的含义、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纳甲法”简便开穴、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
曹氏灸方
《曹氏灸方》为书名。传为曹操之子曹翕所著。七卷。见《隋书·经籍志》。书佚。
-
曹氏灸经
《曹氏灸经》为书名。撰人不详。一卷。见《隋书·经籍志》。书佚。
-
常见四种病的中药及针灸疗法
《常见四种病的中药及针灸疗法》为书名。彭静山撰。上海千顷堂书局1955年出版。书中首先阐述了神经衰弱、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等四种慢性疾病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然后介绍其中药及针灸疗法。
-
常见百病针灸点穴按穴法图解
《常见百病针灸点穴按穴法图解》为书名。王毅刚、赵鸿鸣编。1990年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出版。
-
常见病针灸疗法
《常见病针灸疗法》为书名。梁华龙主编。1991年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崔丞相灸痨法
《崔丞相灸痨法》即《骨蒸病灸方》。《骨蒸病灸方》为书名。唐·崔知悌撰。专论骨蒸痨病的灸法。原书佚。《外台秘要》载其文,称《灸骨蒸方图》。《苏沈良方》称作《灸二十二种骨蒸法》《崔丞相灸痨法》。
-
铜人穴经
《铜人穴经》为书名。明·李中梓撰。成书约于1642年。书佚。
-
铜人针灸方
《铜人针灸方》为书名。撰人不详。一卷。见《绿竹堂书目》。书佚。
-
铜人针经密语
《铜人针经密语》为书名。元·窦汉卿撰。书佚。
-
铜人灸经
《铜人灸经》为书名。撰人不详。见宋《遂初堂书目》。书佚。
-
铜人经穴图考
《铜人经穴图考》为书名。承淡安撰。刊于1936年。现有民国间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铅印本。
-
维生素B1神经穴位注射疗法
《维生素B1神经穴位注射疗法》为书名。万文继撰。1959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