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验方
验方(experientialeffectiverecipe)是指临床反复使用而有效的方剂。这类方剂,均系民间流传并对某些疾病有效的药方。由于患者体质、病情各异,在使用时,最好有医师指导,以防发生意外。
-
济世良方
《济世良方》医方著作。朱静一编。卷一为本草便读及伤寒温病方;卷二-八为真中风、类中风、感冒等90余种各科疾病的验方。本书记述各种疾病的病证比较简明扼要,而所辑验方却大多切于实用。1919年有铅印本。
-
惠直堂经验方
《惠直堂经验方》医方著作。清·陶承熹、王承勋辑。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本书资料丰富,所收方剂范围较广、而且切合临床实用。现存多种清刻本和《珍本医书集成》本。
-
观者之喜
《观者之喜》为蒙医书。吉格木德·丹金扎木苏著于二十世纪。主要介绍蒙医常用的诊断方法,药物性能及蒙医常用验方。1974年内蒙古巴盟临河县人民医院蒙医科编译。改书名为《蒙医传统验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
绛囊撮要
《绛囊撮要》验方著作。五卷。清·云川道人辑。刊于1744年。卷一内科;卷二外科;卷三妇科;卷四幼科;卷五通治。每卷主要辑录多种民间验方及成方,虽未能加以分类,但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
-
肘后备急方
概述:《肘后备急方》为中医方剂著作。东晋·葛洪撰。多为民间常用的单方、验方,简要易得。最初名《肘后救卒(一作卒救)方》,后经梁·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全书共七十三篇(现缺其中三篇),主要记述各种急性病症的治疗方药、针灸、外治等法,并略记了个别病的病因、症状等。
-
慈济方
《慈济方》医方著作。刊于1439年。本书汇录痈、疽、疔肿、疮疖、诸风、虚弱、蛊胀、诸气、阴火等40余类病证的验方,叙述病证比较简要,所载验方较为实用。并附制药法等。但也掺杂了一些佛家迷信的内容。现有明正统刻本、清宣统刻本。
-
医方易简新编
《医方易简新编》医方著作。清·黄统、龚自璋合辑。刊于1851年。卷四治痧、疫、时症等;卷五治外科及跌打损伤;书中共列病症(或药方)子目2600余条,载方1800余首。选方以简易单方、验方为主,辅以成方,是搜罗较广的验方著作。现存初刻本等十多种清刻本、石印本。
-
董炳
董炳明代医家。字文化,号怀鹤。泗州(治今江苏宿迁东南)人。随父董相(号玉鹤)习医,颇得家传。隆庆元年(1567年)遇淮水泛滥,避居楼屋,曾将其常用有效验方进行分类编辑,成《避水集验方》,惜已佚。
-
王东野
王东野为元代医家,永新(今江西永新)人。精医术,曾任永新州官医提领及吉安路副提领。1311年(至大四年)赴京师,被荐为太医院御医。倡议立“广惠局”以济民病,其后局废,归乡里。以家藏验方,整理刊刻为《王氏集验方》5卷。他的医术曾传授给旷处良,旷亦当代名医。
-
回生集
《回生集》为医方著作。清·陈杰辑。刊于1807年。作者在自序中曾有“请乩”之语,但选方以民间验方为主。卷上为内科诸病验方;卷下为外症、女科、小儿等病,共400余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此外,陈氏另有《续回生集》之作。
-
济世良方合编
《济世良方合编》医方著作。七卷(包括卷首一卷)。清·周其芬辑,莹轩补辑。刊于1845年。本书选辑多种医书中的验方和成药,故称“合编”。选方颇多,涉及的病证范围亦广,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作者另有《济世良方补遗》四卷,除补辑验方外,并录有《慈幼篇》、《达生篇》、《竹林寺产科》等。
-
年希尧集验良方
《年希尧集验良方》为医方著作。清·年希尧辑。刊于1724年。本书属于验方汇编性质,分为养生、急治、中风、预防中风、伤寒、感冒等50余类。除辑录验方外,其中养生、伤寒、感冒、类中等均附以简短的医论。又有《经验四种》本。
-
王象晋
王象晋明代文人,旁通医学。间或以之授人,用之多验,久之遂通医药,对药物性能颇有了解,论男女气血之异而分别重用川芎或熟地。医著有《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保世药石》及《卫生铃铎》,后二种已佚。其著作《群芳谱》一书中,对药性的种植、修治、制用、辨讹、服食等,均有所论述。
-
喻选古方试验
《喻选古方试验》医方著作。旧题清·喻嘉言选辑,王兆杏录。刊于1838年。作者选录《本草纲目》中的附方,予以分类编辑而成。卷一合药分剂法则、服药、宜忌及通治方;卷二——四分为头病、目病、面病、鼻病等92种病证的单验方。此外,王氏对于一些耳闻目见、试用有效的单方验方亦予附录。现有清刻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
医药丛书
医药丛书裘庆元辑。刊于1916年。四集,11种。
-
疡科纲要
《疡科纲要》外科著作。一卷。张寿颐撰。首先总论外疡的辨证、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其次为治疡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证验方,内容简要实用。现存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鲁府禁方
《鲁府禁方》为医学方书。又名《鲁府秘方》。刊于1594年。本书系作者在明宗室鲁王府任职时所录之验方汇编,并由鲁王府刊行,故以为名。书中列叙110余种疾病的证状和治疗方剂。书末百病、百药等篇杂有宣扬封建伦理的论述。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题作龚廷贤编,刘应泰校正。
-
经验奇方
《经验奇方》验方著作。二卷。清·周子芗辑。刊于1898年。本书收录治疗多种病证的单方,验方约120余首,内容简要,未予分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白喉证治通考
《白喉证治通考》为书名。《医药丛书》为裘庆元辑。刊于1916年。四集,11种。
-
药言随笔
《药言随笔》医论著作。清·李日谦撰。刊于1899年。本书以笔记问答体裁记述医疗经验。上、中二卷分论脉诀及内科、妇科、儿科病症治;全书简明扼要,所收验方亦多简便有效。现存清刻本及石印本。
-
林士纶
林士纶清代医家。锡山(今江苏无锡)人。工篆刻,通岐黄。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其弟患目疾,他医不效,遂自取医书研习,久而通医,尤精眼科。以为“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乃广求验方,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年高龄之时,编成《眼科验方》,并刊行于世。夫人尤氏,亦知医,乐于施诊。
-
代参膏
《中国医学大辞典》:代参膏:处方:潞党参、绵黄耆、于潜术、桂园肉各等分。制法:熬成膏子,加白冰糖收贮。摘录:《本草纲目拾遗》卷三引《杨春涯验方》《验方新编》卷十一:组成:嫩黄耆5钱(肚嫩而箭样者,锉片用),白归身(截去头尾,酒洗净泥)5钱,肥玉竹1两,化州橘红3钱(如无真者,用新陈皮去净白亦可)。
-
阿魏良姜丸
处方青皮3两,陈皮2两,良姜2两,红豆2两,桂(去粗皮)1两,缩砂(去皮)2两,蓬荗(炮)2两,草果子(去皮)2两,干姜(炮)、莱菔子2两(炒),木香2两,硇砂半钱,阿魏1分(并硇砂用醋化,去砂石,研)。功能主治久服大补益脾胃,空膈,令人能食,去寒湿,强中温暖。若素来无沉寒积冷,去硇砂。
-
伯颜丞相军中方
处方乳香、没药、羌活、紫苏、细辛、乌药、麝香半字,蛇含石(煅)、厚桂、白芷(不见火)、降香、当归、苏木、檀香、龙骨、南星、硫黄、寄生尾、花蕊石(童便淬10数次)各等分。功能主治止血止痛,去风生肌。用法用量疮口四周用洪宝丹敷贴。制备方法:上为末。
-
海上方
《海上方》医方著作。又名《海上名方》、《海上仙方》、《孙真人海上方》。书中列常见120余种病证的单验方,每病编成七言歌诀,便于习诵。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内容分头面、耳目、口鼻、喉舌齿牙、身体、四肢、胸胃心腹、杂症、妇女、胎产、小儿、痘疹、痧症霍乱、便淋泻痢、痔漏脱肛、损伤、痈疽疮毒、中毒急救等门。
-
简明中医学
《简明中医学》综合性医书。内容包括中医基本知识,常用中草药简介、常见病的治疗等三部分。书中对病证的分型比较简括,治疗选方切于实用,并收集了各地的一些医疗经验和单方验方。此书分述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疾病。不少篇章有中西医结合的内容。方药治疗部分注意选收单方验方及针灸、外治法等。
-
血醒散
《朱氏集验方》卷十三引《世验方》:组成:生地黄、苎根(去皮,或苎烧灰)各等分。主治:打扑伤损。用法用量:半酒、半男童便,急滤药汁,调童便、酒灌之。仍用生鸡、鸭血调同服尤佳。制备方法:上为末。
-
张松
张松南宋医家。字茂之,里贯欠详。尝任承节郎。兼通医术,治病皆认真究其病原;用药必审酌寒温。治病不求己利。曾博采古来之验方,加上家传验方,辑成《究源方》,未见行世。
-
周小农
周小农近代医学家(1876-1942年)。江苏无锡人。曾积极参加全国中医界反对余云岫等废止中医提案的抗争活动。精勤不倦,除四诊外,还兼用腹诊。擅长肝病,温病证治。撰有《惜分阴轩医案》四卷(1921年),晚年又续三卷。另著《周小农医案》(1962年)、《周氏集验方续编》、《周氏集验方撮要》、《临产须知》等。
-
张时彻
张时彻明代医家。字维静,号东沙,鄞县(今属浙江)人。尝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喜集验方,因己多病而所集之方甚多,加上他人所用之验方,日久成帙,辑成《摄生众妙方》,另有《急救良方》。尚有《伤寒金镜录》、《摄生总论》等,未见行世。
-
孙真人海上方
《孙真人海上方》为《海上方》的别名。托名唐·孙思邈撰(据《郑堂读书记》记载,当为宋·钱竽撰)。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内容分头面、耳目、口鼻、喉舌齿牙、身体、四肢、胸胃心腹、杂证、妇女、胎产、小儿、痘疹、痧症霍乱、便淋泻痢、痔漏脱肛、损伤、痈疽疮毒、中毒急救等门。各门分记民间单验方。
-
枸杞子汁
处方:枸杞子。功能主治:据报道,单用本方治疗肥胖病5例,连用4个月后,体重均恢复正常范围。用法用量:每日30克,开水泡,当茶服,早晚各服1次(适用于各型肥胖兼有腰酸腿软者,可与成药或单验方配伍应用)。
-
倍灵丸
《集验方洪氏集验方》卷四别名倍槐丸处方槐花6两,五倍子3两,五灵脂3两。功能主治肠风下血。《洪氏集验方》卷四:方名:倍灵丸别名:倍槐丸组成:槐花6两,五倍子3两,五灵脂3两。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倍槐丸(《魏氏家藏》卷七)。
-
幼幼集成
概述:《幼幼集成》为中医儿科著作。清·陈复正撰。卷1论小儿赋禀、诊法、初生儿疾病的防治等;4分述儿科多种病证(包括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每病除辨证立法外,并附有正方、验方及外治法等;作者还对指纹的临床意义,惊风和伤寒痉病,杂病诸搐等证治的鉴别,儿科用药特别是寒凉药的应用等理论问题,阐述了个人见解。
-
裨脾丸
别名:建脾丸处方:附子(炮)1两,蜀椒(汗)1两,桂心2两,赤石脂2两,黄连2两,人参2两,干姜2两,茯苓2两,大麦糵2两,陈面(炒)2两,石斛2两,当归2两,钟乳3两(研)。制法:上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滑胃虚弱,泄下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
-
程履新
程履新明末清初医家。休宁(今属安徽)人。师从名医李士材,得其传,复博览群书,游学于江苏等地,颇有医名。尝取常见病症及有效验方,参以前贤论说,撰《程氏易简方论》六卷(1683年),或作《程氏医方简编》、《易简方论》,甚便于患者捡用。另撰有《山居本草》一书,已佚。
-
不再散
处方黄丹1两,百草霜3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久疟。用法用量新汲水五更服,用水不多。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
-
彭用光
彭用光为明代针灸家。曾编集《痈疽神妙灸经》。辑入所编《简易普济良方》第五卷内,列作灸法治疗外科痈疽的专篇。以医术闻名于当地,后旅游并行医于河北、河南、江浙和广东等地,疗效卓著。喜言太素脉,著有《体仁汇编》五卷(1549年)。此书摘录王叔和、李东垣脉诀药性等书及治验方药,及同县赵铨《太素钞》之精萃等。
-
倍香膏
《朱氏集验方》卷六处方五倍子(烧存性)、乳香少许,降真香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痔疾。用法用量用津液调少许,搽痔上。
-
倍黄散
《医方类聚》卷一八五引《吴氏集验方》处方五倍子1两,白芷半两,石灰3两,堇泥1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止血,生肉,排脓。主刀斧伤,恶疮。用法用量滴水为丸,作饼,晾干,刮下,掺。
-
八宝黑虎散
《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处方冰片1分,水银1钱,宫粉1钱,明雄5分,麝香1分,铅1钱,轻粉6分,百草霜1钱。制法先将水银、铅放铜勺内,火炼好,研末;再将各药合研极细,收瓷瓶内,勿令泄气。功能主治一切无名肿毒、疔疮。用法用量用时以少许置膏药上,贴患处。
-
必效丹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张涣方处方川黄连2两,大枣半升,干姜1两,矾半两。面糊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血痢频并。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饮送下。《内外验方秘传》处方黄连1钱,黄芩1钱,大黄1钱,栀子1钱,青黛1钱,细辛3分,干姜3分。制法上为细末。
-
白胶香散
《医方类聚》卷八十五引《王氏集验方》:白胶香散:处方:白胶香不拘多少。功能主治:吐血不止。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五引《王氏集验方》《医学入门》卷八:白胶香散:处方:白胶香5钱,赤石脂5钱,枯矾5钱,黄丹2钱,乳香2钱,没药2钱,轻粉2钱。功能主治:诸疳侵蚀,日久不愈,下注臁疮疼痛,内外踝生疮。
-
百草霜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百草霜散:处方:百草霜食盐各等分功能主治:治舌忽肿硬,心胸闷塞。摘录:《普济方》卷二○○引《海上名方》《朱氏集验方》卷十:组成:细面(微炒)、百草霜。《圣惠》卷八十:组成:百草霜1两,生姜2两(去皮,炒令干),姜黄半两。主治:产后血晕闷绝,如见鬼神,须臾欲绝。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
柏叶饮
处方:侧柏叶多用(入白矾水煮,焙干)、川百药煎(炒)、蔓荆子(炒)各等分。功能主治:便血。用法用量:入乳香末,浓米饮调下。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
-
裨脾散
别名:建脾丸(《奇效良方》卷十三)。处方:附子(炮)30克蜀椒(汗)30克桂心60克赤石脂黄连人参干姜茯苓大麦芽陈曲(炒)石斛当归各60克钟乳90克(研)制法: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温健脾胃,和中止泻。主脾胃虚寒,泻痢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集验方》
-
戴天章
戴天章清代医家。字麟郊,号北山,江苏上元县人。初习儒,精读诸子百家,于格物致知之学,亦无不涉猎,天文、历算,悉皆探索,尤精研医理,活人颇众,医德高尚。其所著《广瘟疫论》,又名《广温热论》,并有《佛崖验方》等,现有刊本行世。另撰《咳论注》、《疟论注》等,未见行世。
-
苍耳子汁
处方:苍耳子适量。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多数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或发作减少。用法用量:焙成深棕色后研粉,每次服3~或将粉末与蜂蜜混合制成丸剂(每丸含药粉3克),每次服1~2丸,每日3次,连服2周,必要时可服3周至2个月。摘录:《单验方》
-
草乌丸
处方:草乌5两(水浸2日,生,去皮,切片,入盐油炒至赤色为度),全蝎5-7枚。制法:上为细末,煮清糊,候冷,入麝香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脚气。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温酒送下。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引丁仲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