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喂养
《中医药学名词》(2010):人工喂养(artificialfeeding)是指以牛乳、羊乳或其他代乳品为主要食物的喂养方式。《WS/T476—2015营养名词术语》:人工喂养(artificialfeeding)是指用母乳代用品如牛乳、羊乳或配方乳、代乳粉等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哺喂。
-
心气
概述:心气:1.心理学名词;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心之精气·心气:心气指心之精气,表现为心主血脉,主神志的功能活动。心气泛指心的功能活动,包括心藏的精气及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
中心线
卫生监测与评价名词·中心线:中心线是指控制图中表示样本统计量预期目标值或历史均值的直线。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中心线:中心线(centralray,CR)是指X线束中最中间的投影于摄影部分的射线。中心线的投射方向、角度、射入点均影响着解剖部位的显示以及影像的放大与变形程度。
-
命名性失语症
命名性失语症指病人可以正常理解语言,并能产出有意义的语言,但往往不能正确叫出物体的名称,只能用语言描述该物体的属性或功能。颞叶皮层受损所知,颞叶前、中部皮层功能与具体物体的名词表征有关;左颞叶后部与普通概念及名词表征功能有关。
-
本末
概述:本末:1.标本;2.病因病理学名词。标本·本末:本末即标本的同义词。指病情发展经过之始终。《黄帝内经灵枢·禁服》:“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
-
汉英双解针灸大辞典
《汉英双解针灸大辞典》为书名。石学敏,张孟辰等编著。1998年1月华夏出版社出版。该辞典收入中国针灸主要名词、术语4000余条,涵盖针灸学各主要领域操作要点和知识。
-
禀赋不足
《中医药学名词》(2004):禀赋不足(insufficiencyofnaturalendowment)是指先天体质虚弱不足,为发病的内在因素,是正气虚损的主要方面。《中医药学名词》(2010):禀赋不足(insufficiencyofnaturalendowment)是指先天禀受母体气血不足,出生后体质怯弱。
-
转归
转归为病机名词。指疾病发展的结局,包括痊愈、死亡,或后遗症等各种情况。
-
囟门不合
《中医药学名词》(2004):囟门不合(failureofclosureoffontanel)是指小儿至1岁半之后,囟门应合而未合,头缝开解的表现。《中医药学名词》(2010):囟门不合(failureofclosureoffontanel)是指小儿囟门至应合时仍不闭合
-
外感高热
《中医药学名词》(2004):外感高热(exogenoushighfever)是指感受时行疫毒引起的以高热不退,烦渴身热,便秘,尿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药学名词》(2010):外感高热(exogenoushighfever)是指感受外邪或时行疫毒,以高热不退,身灼热,烦渴,便秘,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危急重证。
-
食鱼蟹类中毒
食鱼蟹类中毒(allergyaftereatingfishandcrab、fishandcrabpoisoning)为病名。《中医药学名词》(2010):食鱼蟹类中毒是指因进食有毒或变质鱼、蟹或对鱼、蟹过敏所致,以头晕,肤痒,胸闷烦躁,或腹痛呕泻,甚至虚脱为主要表现的中毒类疾病。
-
临睡服
临睡服(administeredbeforebedtime)为中药学名词。是指安神药等宜临睡前服药。即病人服食中药剂的适宜时间在临睡之前,如安神药等宜临睡前服药。
-
顿服
顿服(administeredatdraught)为中药学名词。是指将药物一次服下。为属服药法之一。
-
枯萎期
枯萎期(witheringperiod)为中药学名词。是指植物失去水分或失去生机的阶段。
-
晒干
晒干(dryinginsunshine)为中药学名词。是指将药材曝晒使干燥。即将药材曝晒使药材中水分汽化蒸发而干燥。属中药炮制方法之一。
-
烘干
烘干(dryingbybaking)为中药学名词。是指将药材加温干燥,包括焙干、烤干等。即使药材中的水分汽化蒸发而干燥的方法。属中药炮制方法之一。
-
原植物鉴定
原植物鉴定(identificationoforiginalplant)为中药学名词。是指应用植物分类学的知识与方法鉴定植物药材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学名。为药物鉴定方法之一。
-
原动物鉴定
原动物鉴定(identificationoforiginalanimal)为中药学名词。是指应用动物分类学的知识与方法鉴定动物药材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学名。为药物鉴定方法之一。
-
原矿物鉴定
原矿物鉴定(identificationoforiginalmineral)为中药学名词。是指应用矿物分类学的知识与方法鉴定矿物药材的矿物学来源,确定其学名。为药物鉴定方法之一。
-
根茎
根茎(rhizome)为中药学名词。又称“根状茎”。是指多年生植物的根状地下茎。
-
性状描述
性状描述(deion)是指以现代科学手段,从宏观角度对药材或饮片的外形特征用科学名词进行详细准确的描述。
-
五中
五中为解剖结构名词。即五脏。《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类论》:“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生,何藏最贵?”王冰注:“五中谓五脏。”
-
五阳
五阳为生理学名词。指五脏的阳气。《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
-
五声
五声为生理学名词。为呼、笑、歌、哭、呻五种声音,与五脏相关。如肝,在声为呼;心,在声为笑;脾,在声为歌;肺,在声为哭;肾,在声为呻(见《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五府
五府为生理学名词。指与五脏相配的五腑,即小肠、大肠、胆、胃、膀胱。《难经·三十五难》:“小肠者,心之府。大肠者,肺之府。胆者,肝之府。胃者,脾之府。膀胱者,肾之府。”
-
王气
王气为生理学名词。王通旺。王气指当旺之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
选饭
选饭名词。见宋若昂《胎产珍庆集》。即恶阻。详该条。
-
形体
形体为生理学名词。是指人体身形和体质。观察身体的肥瘦、形态特征和体质强弱,对辨证论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
信水
信水妇产科名词。见《血证论》。即月经。详该条。
-
小肠主受盛
小肠主受盛为生理学名词。指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承受从胃中来的、经过初步消化的饮食,进行分别清浊。受,接受;盛,承接。《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
月候血
月候血为名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之血。
-
雨水
雨水气象学名词。①天上降落的水滴。②二十四节气之一。《素问·刺法论》:“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
阴户
《中医药学名词》(2004)(2010):阴户(vagina、vulva)是指妇女外生殖器。《中医大辞典》:阴户是指妇女的阴道外口。见《景岳全书·妇人规》。
-
壮阳
壮阳为治疗学名词。补法之一。用温补药强壮心、肾阳气的治法。适用于阳气虚衰之症。分壮心阳与壮肾阳。壮心阳多用人参、附子;壮肾阳多用肉桂、鹿茸、附子。
-
重汤
重汤治疗学名词。指一种熏蒸疗法。即隔汤。用盛药水之器皿坐放于大盆之滚汤中,使药水保持热气较久。多供洗疮疡用。
-
钟鸣
钟鸣妇产科名词。出清·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即子啼。详该条。
-
推肠生
推肠生产科学名词。指分娩时,产妇直肠脱出。见宋·陈选《妇科秘兰》。即盘肠生。详该条。
-
胎脉
胎脉名词。见《坤元是保》。即妊娠脉。详该条。
-
水性流下
水性流下为病因病理学名词。系借用五行学说中关于水往下流的自然现象,比喻水湿邪气所致病变有向下趋势的特点。如腹泻、下肢倦怠和浮肿等。
-
始脂
始脂生理学名词。古代对妊娠三月之称谓。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胎产书》:“三月始脂,果隋宵效……”
-
始胎
始胎生理学名词。指妊娠三月胚胎开始呈现人的形态名始胎。《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三月始胎,当此之时,血不流,形像始化。”
-
实女
实女生理学名词。指女子从未来月经而无明显病状者。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凡室女从幼经水未至,面色如故,饮食如常,名曰实女。”即石女。参该条。
-
少火
少火为生理学名词。指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生气。”
-
乳医
乳医名词。出《汉书》。①指接生员。俗称稳婆、看产。②古代医官名。系指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的医生。见《汉书·霍光金日殚传第38》。
-
求子
求子妇科名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亦名求嗣。指不孕妇女要求生育或要求生育男孩。
-
求嗣
求嗣妇科名词。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九。即求子。详该条。
-
气由脏发
气由脏发为生理学名词。见《四诊抉微》。气,指神气、精气。皆源于五脏。五脏精气的盛衰和病变,会反映到气色的变化(见《四诊抉微》)。
-
气迫
气迫病因病理学名词。指气候失常,不能应时而至,成为致病因素。《素问·六节脏象论》:“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
瞑
瞑人体生理功能名词。①系指闭眼的功能。《灵枢·寒热病》:“阴气盛则瞑目。”②古义与眠通。《灵枢·营卫生会》:“壮者之气血盛,……故昼精而夜瞑。”
-
美眉
美眉生理学名词。指眉毛秀美而修长浓密。《灵枢·五音五味》:“美眉者太阳多血。”《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美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