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取
概述:下取为治法术语,即从下施治:1.病在下部者治下部,或上病下取,或指下法;《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如气积在腹中,针足阳明胃经的三里穴和气冲穴。《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其气…针灸治疗术语·下取:下取为针灸治疗术语。如头部有疾取至阴;青光眼取太冲等即是。
-
上取
概述:上取为针灸治法术语。《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如《肘后歌》:“腿脚有病风府寻”;鹤膝风刺尺泽、曲池等。如气积胸中,针人迎、天突、廉泉等穴位。下病上取为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如癃闭因于中气不足者,用补中益气法;子宫脱垂,用蓖麻子仁捣碎敷百会穴等。
-
上下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superior-inferiorpointscombinationsuperior-inferiorpointsassociation)为配穴法之一。如失眠,上取神门、心俞,下取三阴交;胃痛取上肢的内关,下肢的足三里等。八脉八穴配穴法又名八法配穴法,指以奇经八脉与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两相配合应用。外关与足临泣相配,主治目、头侧、面颊部疾病;
-
上病下取
②针灸取穴原则之一。治疗学术语·上病下取:上病下取为治疗学术语,是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如呃逆、反胃由于阳明腑实者,用承气汤法;久喘用补肾纳气法;头晕取太冲、丰隆等。如胃火牙痛可下取内庭,肝火头痛可下取行间。
-
取
取①五治法之一。针对病邪所在,用针刺或汤药攻邪。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素问·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灵枢·九针十二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素问·刺腰痛》:“左取右,右取左。”《素问·六节脏象论》:“凡此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
谷氨酸诺氟沙星
药品标准:正式名:谷氨酸诺氟沙星汉语拼音:TixiaozuoPutaotangZhusheye标准号:WS-513(X-445)-97拉丁文或英文:TinidazoleandGlucoseInjection主要活性成分:替硝唑葡萄糖的灭菌水溶液,含替硝唑(C8H13N3O4S)应为标示量的90.0~不溶性微粒取本品1瓶,依法检查(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ⅨC),应符合规定。
-
梅
拼音名:M i性味:(生梅、青梅)酸、平、无毒。用盐梅烧存性,研为末,加轻粉少许,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2、喉痹乳蛾。3、泄痢口渴。用乌梅煎汤代茶喝。5、大便下血及久痢不止。8、大便不通。用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用乌梅十四枚,盐五合,加水一升煎取半升,一次服下取吐,吐后须避风。
-
清暑和中散
腹痛,酒调下;呕吐泄泻,霍乱转筋,百沸汤调,热服出汗;呕吐甚而不止者,百沸汤和生姜汁调下;伤寒作疟者,葱白汤调下取汗。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术中及术后胆道造影
操作名称:术中及术后胆道造影适应证:术中及术后胆道造影适用于胆道术中或术后,需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主要用于结石患者。方法:1.手术中胆道造影在手术进行中暴露胆总管后,用注射针将适量造影剂注入胆总管内,注射前应先抽出胆汁约15ml,然后注射造影剂20ml。注入造影剂后应调整体位待显影尽量全面及时摄片。
-
腋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术
注意注药后,注射器内应保留3ml局麻药,待退针至皮下时将剩留的局麻药注入,以阻滞肋间臂神经。2.腋路臂丛不会导致膈神经麻痹、气胸及全脊麻,也不会引致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交感神经阻滞所发生的症状。5.腋动脉、腋静脉穿刺时刺破率较高,易引起局部血肿,使再次穿刺时定位困难。
-
直接喉镜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法
手术名称:直接喉镜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法别名:直接喉镜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分类:耳鼻喉科/内镜手术/喉、气管、支气管、食管异物手术/喉、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ICD编码:98.1501概述:呼吸道异物多发生于儿童,其中80%~(1)套管式异物钳:由套管钳身,钳头长芯和钳柄三部分构成。
-
开窗引流术
手术名称:开窗引流术别名:开窗引流法分类:胸外科/胸膜手术/脓胸的手术治疗ICD编码:34.0902概述:开窗引流术是为了在胸壁上建立一个大小适中,皮肤为衬里的持久引流。不能闭窗或闭窗失败的脓胸患者,因开窗后脓腔缩小,患者全身情况改善,为胸廓成形术和其他手术创造了条件。向上游离皮瓣至起点线高度(图5.3.2.4-1)。
-
开窗引流法
手术名称:开窗引流术别名:开窗引流法分类:胸外科/胸膜手术/脓胸的手术治疗ICD编码:34.0902概述:开窗引流术是为了在胸壁上建立一个大小适中,皮肤为衬里的持久引流。不能闭窗或闭窗失败的脓胸患者,因开窗后脓腔缩小,患者全身情况改善,为胸廓成形术和其他手术创造了条件。向上游离皮瓣至起点线高度(图5.3.2.4-1)。
-
宫颈息肉摘除术
手术名称:宫颈息肉摘除术别名:子宫颈息肉摘除术分类:妇产科/妇科手术/阴道及经阴道手术/宫颈良性疾病手术ICD编码:67.3903概述:宫颈息肉大多来自宫颈管黏膜,单发或多发。麻醉和体位:在无麻醉下取膀胱截石位。4.若息肉蒂部较深,暴露困难,可用血管钳夹住息肉蒂,由根部切断,血管钳24h取出(图11.1.3.6.2-5)。
-
外取
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说明治病的手段,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或从上治,或从下治,或从内治,或从外治,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
子宫颈息肉摘除术
手术名称:宫颈息肉摘除术别名:子宫颈息肉摘除术分类:妇产科/妇科手术/阴道及经阴道手术/宫颈良性疾病手术ICD编码:67.3903概述:宫颈息肉大多来自宫颈管黏膜,单发或多发。麻醉和体位:在无麻醉下取膀胱截石位。4.若息肉蒂部较深,暴露困难,可用血管钳夹住息肉蒂,由根部切断,血管钳24h取出(图11.1.3.6.2-5)。
-
麦门冬理中汤
功能主治:《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方之麦门冬理中汤主治上焦热,腹满不欲食,或食则先吐后泻,肘挛痛。《外台秘要》卷六引《删繁方》之麦门冬理中汤:方名:麦门冬理中汤别名:麦门冬汤组成:生麦门冬1升,生姜4两,白术5两,甘草2两(炙),人参3两,茯苓2两,橘皮3两,竹茹1升,生芦根1升,莼心5合,萎蕤3两,廪米1升。
-
五治
概述:五治:1.春、夏、长夏、秋、冬等季节的正常气候;又如轻微的寒证或热证,用轻剂的温药或凉药和之,使其气血调顺则微邪自去,也属和法。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黄帝内经灵枢·颠狂》:“治之取太阴、阳明。”《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从:从为治法之一。
-
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处理
4.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禁忌者。非全麻者,术前15min肌注地西泮(安定)10mg及解痉灵20mg。(2)钳取器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异物大小和形状,常用器械有活检钳、圈套器、三爪钳、鼠齿钳、鳄嘴钳、“V”字钳、篮型取石器、风兜型取物器、气囊、内镜专用手术剪、拆线器、吻合钉取出器、磁棒、机械碎石器、橡皮保护套、外套管。
-
直接喉镜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
手术名称:直接喉镜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法别名:直接喉镜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分类:耳鼻喉科/内镜手术/喉、气管、支气管、食管异物手术/喉、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ICD编码:98.1501概述:呼吸道异物多发生于儿童,其中80%~(1)套管式异物钳:由套管钳身,钳头长芯和钳柄三部分构成。
-
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
(三)有经过儿科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2.开展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备相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
-
软组织金属异物取出术
一般需先在x线透视下定位,看异物于正、侧位各在什么位置,然后再转动躯干或肢体,看金属异物距皮肤最近的一点在什么地方,将该点做好标记。2.分离组织根据术前正确定位,于臀部第1枚定位针的插针处切开皮肤后,分离皮下组织,显露臀肌筋膜;找到断针的一端后,即可用弯止血钳夹住,顺断针长轴方向拔出;
-
内取
内取指病位在内的疾病,用内服药消除之。《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
-
立位
立位指接受针灸治疗时患者的体位。在站立姿势下取穴或施术。如中暑取委中刺血,经常采用这种体位。由于立位容易引起晕针,故较少用。
-
托颐位
托颐位为针灸体位。参见坐位:坐位为指在不同坐势下取穴或施术。又分仰靠位(针灸颜面及颈前部)、侧倚位(针灸一侧颜面及颞部)、托颐位(针灸头额部)、伏案位(针灸项背及后头部)、屈肘仰掌位(针灸上肢屈侧)、屈肘俯掌位(针灸上肢伸侧)、屈肘拱手位(针灸上肢桡侧)、箕坐位(针灸下肢前面及内外侧)等。
-
外治
概述:外治:1.外治法;《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黄帝内经素问》时代已有较系统的针灸疗法以及膏贴、烟熏等,尤为可贵的是,书中还介绍了腹水穿刺和用于脱疽(相当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截肢手术。《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
-
中病傍取
中病傍取为取穴法则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并例举具体治法如:“积于上,泻人迎、天突、喉中;积于下,泻三里与气街;《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参见“病在中旁取之”:“病在中旁取之”为治则之一。如胃脘痛,针刺四肢的合谷、内关、足三里等。
-
喉异物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喉异物是指异物停留在喉腔中,较大异物不能通过声门进入气管而嵌顿在声门。喉部检查可见声门上、声门或声门下有异物。较小异物常有声嘶、喉喘鸣、剧烈咳嗽和疼痛感。已发生呼吸困难,估计难以在直接喉镜下取出时,应先作气管切开术,待呼吸缓解后,再于喉镜下取出。
-
喉插管损伤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喉插管损伤指气管内插管所引起的喉的损伤。2、肉芽肿系在上述溃疡与伪膜的基础上,发生炎性细胞浸润,大量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形成。4、声带麻痹由于伤及喉返神经,术后即出现声嘶。诊断检查:喉镜检查治疗方案:1、有溃疡与伪膜形成者,须用抗生素和类固醇激素治疗。
-
喉异物取出术
喉异物取出术喉部异物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确诊后应及时取出,以免发生意外。适应证有异物吸入史,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者,应及时行直接喉镜检查,明确诊断,取出异物。成人可以1%丁卡因行喉部表面麻醉。4.钳取有钳或带刺异物时,应设法使异物松动后顺势取出,不能强行拉出,以减少组织损伤。
-
眼心反射
操作名称:眼心反射目的:了解迷走神经兴奋状态。倒错反应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结果。备好氧气吸入设备:必要时吸入氧气。备好抢救药品,如阿托品、各种心肺复苏用品,必要时做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准备。如检查前的脉搏为76/min,压迫眼球后为34×2﹦68/min,其脉搏减少数为76-68=8,结果可写为-8(76)。
-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12月14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消化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208号)印发。: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10:K80.3/K80.5)行胆总管内镜下取石术(ICD-9-CM-3:51.8802)(二)诊断依据。3.术中可能使用胆管支架或鼻胆引流管。
-
伏案位
伏案位为针灸体位。又分仰靠位(针灸颜面及颈前部)、侧倚位(针灸一侧颜面及颞部)、托颐位(针灸头额部)、伏案位(针灸项背及后头部)、屈肘仰掌位(针灸上肢屈侧)、屈肘俯掌位(针灸上肢伸侧)、屈肘拱手位(针灸上肢桡侧)、箕坐位(针灸下肢前面及内外侧)等。
-
结膜缺损成形术
概述:结膜组织富于血管,特别是球结膜与其下的巩膜疏松结合,手术时易于移动和分离,因此常利用各种形式的结膜瓣修补结膜良性肿物切除后的缺损。如结膜血管瘤、乳头状瘤、色素痣等。手术步骤:1.直接缝合术(1)局部麻醉下,对结膜缺损面积较小的可将创缘潜行分离后,间断或连续缝合(图8.3.6.1-3)。
-
仰靠位
仰靠位(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针刺时患者体位的选择是否适当,对于正确取穴和针刺施术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还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颈侧部的腧穴,如头维、太阳、风池、颊车,听官等穴。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肩、背部的腧穴,如风池、风府、肩井、天宗、背俞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