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
意志:志即意志、意愿、志向。《素问·宣明五气》:“肾藏志。”王冰注:“肾藏志,专意而不移者也。”《灵枢·本神》:“意之所存谓之志。”情志:志即情志,泛指五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意念:志即意念,指情感。《灵枢·贼风》:“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
-
五形志
五形志为生理学名词。形,形态;志,情志、精神。指五种不同形志的人,发病时有不同的神志表现。《黄帝内经素问·血气形志篇》:“形乐志苦,病生于脉,…形乐志乐,病生于肉,形苦志乐,病生于筋,…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
-
十二多
十二多养生学术语。指12种情志过度变化而损害健康的行为。与“十二少”相对而言。《养性延命录》引《小有经》:“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无多者,几乎真人大计。”
-
明堂孔穴图
概述:明堂孔穴图:1.书名。撰人不详。见《隋书·经籍志》。参见明堂:明堂是指古时谓针灸模型表明腧穴的志点为明堂。《医说》:“今医家记针灸之穴,为偶人点志其处,名明堂。”将人体经脉孔穴图称为“明堂图”或“明堂孔穴图”。
-
智
智慧、智能:智即智慧、智能、明智。《灵枢·本神》:“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癫狂》:“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智通“志”:智通“志”。《灵枢·热病》:“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
-
五志
五志是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的合称。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的变动与五脏的机能有关。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见《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五不足
五不足为病证名。出《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神不足则悲,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不足则恐,形不足则四肢不用,志不足则四肢厥冷。神、气、血、形、志为五脏所藏,其不足,实质是指五脏精气之不足。
-
五有余
五有余为病证名。出《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神有余则笑不休,气有余则喘咳上气,血有余则怒,形有余则腹胀、二便不通利,志有余则腹胀、飧泄。神、气、血、形、志为五脏所藏,其有余,实质是指五脏之邪气有余。
-
肺志忧
肺志忧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忧虑为肺之志。过度忧虑易损伤肺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脏为肺……在志为忧,忧伤肺。”王冰注:“忧,深虑也。虽志为忧,过则损也。”
-
博物学
博物学亦称博物志、自然志、自然史。近世以来,博物学一词往往是与具有物理学意义的自然哲学(naturalhistory)相对立的.由于以统一研究生命现象的概念的加强为背景,生物学及其新的分支学科不断发展,因此,19世纪后半期以来,博物学的综合性的意义已逐渐减弱,及至本世纪博物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就很少使用了。
-
短肠蕨属
中文名短肠蕨属拼音名duanchangjueshu拉丁名Allantodia中国植物志03(2):365属下物种百山祖短肠蕨、篦齿短肠蕨、边生短肠蕨、柄鳞短肠蕨、薄盖短肠蕨、草绿短肠蕨、察隅短肠蕨、长果短肠蕨、长羽短肠蕨、冲绳短肠蕨、粗糙短肠蕨、大型短肠蕨、大叶短肠蕨、大羽短肠蕨、淡绿短肠蕨、淡绿短肠蕨(原变种)、东北短肠蕨、独龙江
-
恐胜喜
恐胜喜五行学说术语。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恐由肾主,属水;喜由心主,属火。水克水,故恐能克胜过喜的情志证状。此为精神治疗的法则之一。《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
-
蚊子草属
中文名蚊子草属拼音名wenzicaoshu拉丁名Filipendula中国植物志37:4属下物种翻白蚊子草、光叶蚊子萆(东北草本植物志)、光叶蚊子草、裤叶蚊子草、槭叶蚊子草、台湾蚊子草、蚊子草、蚊子草(原变种)、细叶蚊子草、锈脉蚊手草、锈脉蚊子草、旋果蚊子草
-
肾志恐
肾志恐生理学名词。指恐为肾之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脏为肾……在志为恐。”肾精气充足则脏腑强健,胆气豪壮;肾精气不足则脏腑失其滋润与温煦,功能低下,胆弱易恐。
-
针灸摘要
《针灸摘要》为书名。1.清·张永荫(字海飘)撰。见《南皮县志·文献志》。2.清·张甘僧(字佛村)撰。见《南皮县志·文献志》。
-
冲阴
冲阴为病证名。冲,冲动;阴,指脑。谓冲动上传于脑。《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王冰注:“冲,犹升也,……阴,脑也。去目,谓阴阳不守目也。”
-
脾志思
脾志思生理学术语。思为脾之志。人的思虑与脾有关,思虑过度则伤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在志为思。”
-
扁核木属
中文名扁核木属拼音名bianhemushu拉丁名Prinsepia中国植物志38:3描述PrinsepiaRoyle扁核木属,蔷薇科,4种,产喜马拉雅至东亚,我国全产之,分布于西南部至东北部,台湾亦产,供观赏用,果可食。叶互生,但常丛生,有宿存的托叶;花1-4朵,生于去年生的小枝腋内,或为总状花序;子房1室,有胚珠2颗;果为一核果。
-
肝志怒
肝志怒生理学名词。指怒为肝志。肝为将军之官,其气易急,实则易怒;肝之气血过盛则怒,虚则恐。怒伤肝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在志为怒,怒伤肝。”《素问·调经论》:“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
李属
中文名李属拼音名lishu拉丁名Prunus中国植物志38:34属下物种东北李、东北李(东北木本植物图志)、黑刺李、红坪杏、李、李(诗经)、李(原变种)、毛梗李、毛梗李(变种)、欧洲李、盘腺樱桃、乌荆子李、乌荆子李(中国果树分类学)、杏李、樱桃李、樱桃李(原变型)、樱桃李(中国果树分类学)、紫叶李
-
杏属
中文名杏属拼音名xingshu拉丁名Armeniaca中国植物志38:24属下物种白碧照水梅、斑叶杏、残雪照水梅、藏杏、藏杏(中国果树分类学)、长梗梅、长梗梅(变种)、垂枝杏、大红梅、单粉照水梅、东北杏、东北杏(东北木本植物图志)、东北杏(原变种)、宫粉梅、骨红照水梅、光叶东北杏、光叶东北杏(变种)、洪平杏、厚叶梅、厚叶梅(变种)
-
导引图
5.《六气导引图》一卷;画高40厘米。上有四十四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像,分上下四层,每层绘有11幅小图。与五禽戏相对照缺鹿和虎。原无图名,现名系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定的。《云笈七签》卷三十四《宁先生导引养生法》有图·《导引图》:《导引图》为《云笈七签》卷三十四《宁先生导引养生法》有图。
-
桂樱属
中文名桂樱属拼音名guiyingshu拉丁名Laurocerasus中国植物志38:106属下物种长叶桂樱、刺叶桂樱、刺叶桂樱(中国树木志)、粗齿桂樱、粗齿桂樱(变型)、大叶桂樱、大叶桂樱(原变型)、大叶桂樱(原变种)、大叶桂樱(中国树木志)、冬青叶桂樱、短柱桂樱、短柱桂樱(变种)、钝齿尖叶桂樱、钝齿尖叶桂樱(变型)、华南桂樱、华南桂樱(中
-
肝主升发
肝主升发是指肝具有主持气上升、发泄的功能,对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具有重要的作用。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升发泄散。肝之升发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与情志方面。升发太过,则阳气上亢,急躁易怒。
-
肝气郁结不孕
肝气郁结不孕病名。不孕症型之一。见陆成一《女界须知》。多因妇女平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不和,冲任不能相资摄精成孕。临床见情志抑郁,经量少而延期,经前乳房胀痛,胸胁不舒等,治宜疏肝解郁,养血调经,方用开郁种玉汤。
-
昆栏树科
中文名昆栏树科拼音名kunlanshuke拉丁名Trochodendraceae描述Trochodendraceae昆栏树科,双子叶植物,1属,1种,分布于日本、朝鲜和我国台湾,详见昆栏树属Trochodendron.(参阅《中国植物志》第27卷。
-
郑樵
郑樵(1103-1162年)南宋史学家。莆田(今属福建)人。不应科举,居夹漈山上,苦读十年,访书十年。撰有《通志》、《氏族志》、《动植志》等八十余种。尝谓本草尤关人命,务须识真辨伪。故撰《通志·昆虫草本略》,致力辨析动植物之名与实。另著《食鉴》四卷、《鹤顶方》二十四卷、《采治录》、《畏恶录》等医书,均佚。
-
蜘蛛兰属
中文名蜘蛛兰属拼音名zhizhulanshu拉丁名Arachnis中国植物志19:334描述ArmodorumAuct.=ArachnisBI.蜘蛛兰属,兰科。ArmodorumBreda只有2种,不产我国。(关于本属及邻近属分类的参考文献见Arachnis。)属下物种窄唇蜘蛛兰
-
领春木科
中文名领春木科拼音名lingchunmuke拉丁名Eupteleaceae描述Eupteleaceae领春木科,双子叶植物,只有领春木属Euptelea1属,2种,分布于印度至日本和我国,详见领春木属。(参阅《中国植物志》,第27卷。)中国植物志27:19所有属Euptelea.......领春木属
-
盂兰属
中文名盂兰属拼音名yulanshu拉丁名Lecanorchis中国植物志18:13描述LecanorchisBl.盂兰属,兰科,约6种,分布热带亚洲至我国台湾和日本。腐生兰,具肉质而分枝的根状茎;总状花序顶生,具多花;萼片与花瓣近相似;唇瓣基部的爪贴生于蕊柱,形成管状,内常具毛;花粉块2,粒粉质,无花粉块柄及其他附属物。
-
稠李属
中文名稠李属拼音名choulishu拉丁名Padus中国植物志38:89属下物种斑叶稠李、斑叶稠李(原变型)、北亚稠李、北亚稠李(变种)、稠李、稠李(原变种)、粗梗稠李、粗梗稠李(新拟)、短梗稠李、短梗稠李(原变种)、光萼稠李、光萼稠李(西藏植物志)、褐毛稠李、灰叶稠李、绢毛稠李、绢毛稠李(秦岭植物志)、磷木、橉木、毛叶稠李、披针
-
剪夏罗根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JiǎnXi Lu Gēn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剪夏罗的根茎及根。夏秋采收,洗净晒干。功能主治:治关节不利,腹泻,蛇缠。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外用:研末,柏子油调涂。
-
马甲子叶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MǎJiǎZǐY 来源:鼠李科植物马甲子的叶片。功能主治:清热拔毒。外敷治眼热痛,痈疽溃脓。摘录:《*辞典》
-
罗汉松根皮
《*辞典》:罗汉松根皮: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Lu H nSōnɡGēnP 来源:为竹柏科植物短叶土杉或土杉的根皮。全年可采。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鲜罗汉松根皮与苦参根等量,加黄酒捣烂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
茅栗仁
《*辞典》:茅栗仁: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M oL R n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种仁。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失眠。茅栗种仁一两,莲子(去芯)一两,红枣五至七个,白糖二至四两。②江西《草药手册》:治恶刺、铁片入肉。备注:同属植物锥栗(又名珍珠栗)的种仁功用类同,亦同等使用。
-
美人蕉花
《*辞典》:美人蕉花:出处:《广州植物志》拼音名:MěiR nJiāoHuā来源: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花。功能主治:为止血药,治金疮及其他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摘录:《*辞典》
-
黄藤叶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Hu nɡT nɡY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黄藤的叶片。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寒。功能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捣敷热毒疮。②《中国药植图鉴》:茎、叶,煎水洗澡,可治腰痛。摘录:《*辞典》
-
大叶花椒茎叶
《*辞典》:大叶花椒茎叶: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D Y HuāJiāoJīnɡY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大叶花椒的茎皮或叶。性味:甘辛,无毒。功能主治:祛风敌寒,杀虫,止痛。附方:①治腰痛:大叶花椒茎叶三至六钱。②治牙痛:大叶花椒茎皮含痛处。③治妇女产后月经不调:大叶花椒树皮一两。
-
龙利叶花
《*辞典》:龙利叶花: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LónɡLìYèHuā来源:大戟科植物龙利叶的花蕾。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大咯血时,可用龙利叶花生冲或煲肉服食。"用法用量:内服:开水冲或炖肉,3~
-
榕树胶汁
《*辞典》:榕树胶汁: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R nɡSh JiāoZhī来源:为桑种植物榕树的树脂。功能主治:治目翳,赤眼,瘰疬,唇疔,牛皮癣。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赤眼,煲粥冲食。②《南宁市药物志》:退目翳,消瘰疬。附方:①治唇疔:榕树乳汁调醋涂患处。(《福建中草药》)②治牛皮癣:榕树乳汁涂患处。
-
青棉花藤叶
《*辞典》:青棉花藤叶: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QīnɡMi nHuāT nɡY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青棉花藤的叶片。功能主治:治多年溃烂疮毒,叶洗净,加白糖捣烂,敷疮口,外加包扎。摘录:《*辞典》
-
六月雪叶
出处:《岭南草药志》拼音名:Li Yu XuěY 来源:为菊科植物华泽兰的叶。功能主治: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蛇伤,肿毒。附方:治外科肿毒:六月雪叶,地棉根。共搀烂敷患处。
-
榕树皮
《*辞典》:榕树皮: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R nɡSh P 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树皮。药理作用:参见榕树叶条。功能主治:治泄泻,疥癣,痔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附方:治疥癣,疮疡,痔疮:椿树皮,煎水洗。(《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临床应用:参见榕树叶条。
-
山麻雀
出处:《杭州药植志》拼音名:ShānM Qu 来源:为姜种植物蓑荷的花穗。原形态:形态详蓑荷条。功能主治:治咳嗽,小儿百日咳。附方:治百日咳:山麻雀二朵,生香榧八粒。合煎服。摘录:《*辞典》
-
神仙掌花
《*辞典》:神仙掌花: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Sh nXiānZhǎnɡHuā别名:玉英(《云南通志》)。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花。化学成份:花含异鼠李素和槲皮素的葡萄糖甙以及异槲皮甙。功能主治:《本草求原》:止吐血,煎肉食。
-
使君子根
《*辞典》:使君子根:出处:《广西药植图志》拼音名:ShǐJūnZǐGēn别名:史君根(《分类草药性》)。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使君子条。功能主治:《分类草药性》:杀虫,开胃,健脾。煎水服,止咳嗽、呃逆。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
-
水栀叶
《*辞典》:水栀叶:出处:《中国药植志》拼音名:ShuǐZhīY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栀条。化学成份:含山梨糖醇、甘露醇等多羟基醇。性味:味涩,性平。功能主治:消肿,理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
无患子叶
《*辞典》:无患子叶: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W Hu nZǐY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的嫩枝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无患子条。功能主治:①《广西中药志》:内服并外敷,治蛇伤。②《岭南草药志》:治百日咳,无患树苗二钱,煎水服。
-
野花椒根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YěHuāJiāoGēn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花椒叶条。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积劳损伤,胸腹酸痛麻木。②《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治蛇咬伤及胃肠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
-
珍珠风子
《*辞典》:珍珠风子:出处:《中国药植志》拼音名:ZhēnZhūFēnɡZǐ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珍珠风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珍珠风条。功能主治:为儿科伤寒发表药。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