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气
概述:六气:1.人体六种基本物质;出《黄帝内经灵枢·决气》。因其均发生于后天水谷精气,故名。自然界六种气候·六气:六气指自然界的风、寒、暑(热)、湿、燥、火六种气候,又称六元。初之气配厥阴风木、二之气配少阴君火、三之气配少阳相火、四之气配太阴湿土、五之气配阳明燥金、六(终)之气配太阳寒水。
-
标本中气
标本中气为运气术语。风、热、湿、燥、寒、火,天之六气为本,少阳、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三阴三阳为六气之标,与标气互为表里之气为中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气有从本者,有从标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少阳和太阴之气从本,因少阳是本火而标阳,太阴是本湿而标阴,二者都是标本同气,所以从本。
-
元和纪用经
《元和纪用经》为运气著作,1卷,唐·王冰(启玄子)撰于公元762年。故其中章九法,论五味服饵。其方如上丹、中丹、小丹、八味丸、温平补益十精丸、六气经纬丸、汤酒散等。药分三品,方有大小,君臣佐使,以调阴阳,必当熟谙六气五运,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故下章列今古效验最胜之八十一法以治百病。
-
至真要大论篇
《至真要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至真要,即至为真切重要之义。本篇着重说明运气学说的临床应用,并在病机、辨证、治疗立法等方面都作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内容把司天在泉六气分治的变化所产生的疾病,以及六气胜复的道理及其影响所致的病变,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指出疾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
风郁
风郁为病证名。郁证为病名。《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属五气之郁,后世合称五郁。《丹溪心法》将郁证分为气郁、血郁,湿郁、热郁、痰郁、食郁六种,总称“六郁”。气郁化火上逆者,症见头痛头晕,胸闷胁胀,口苦口干,苔黄舌红,脉多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可用加味逍遥散。
-
君火
概述:1.君火指心火2.君火为六气之一,即少阴君火。心火:君火为生理学术语,指心火。因心为君主之官,故名。君火与相火相对,寄藏于上焦心,主人之后天,有温煦、推动的功能,相火居于下焦,温养脏腑。《素问·天元纪大论》:“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王冰注:“所以地位六而言五者,天气不临君火故也。
-
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合,推算各年的五运、六气、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太过、不及等,观察运与气之间相互化生和承制的现象,预测每年气象特点及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规律。医家著作中较集中反映其内容的是《内经》中《素问·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大论。
-
外郁
外郁指六气所致之郁证。症见头痛目胀,项背拘急,鼻塞身重,皮肤顽麻,瘾疹瘙痒,或恶寒壮热。因寒邪内郁所致。治宜温散,用理中汤、五积散等方,或干姜、肉桂、附子、吴茱萸、荜茇、胡椒、花椒之类。六郁之一。主症有头痛、口干苦、情绪急躁、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目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
正化
正化为运气术语。《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明其正化。”如壬申、壬寅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中运为太角木运太过,司天之气为热化,在泉与中运之气为风化,凡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正化日。”2.出《类经图翼》。正化与“对化”共同说明十二地支化生六气的道理。
-
地气
4.饮食五谷之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杨上善注:“地气,阴气也。”运气术语·地气:地气为运气术语,指主气,或称主时之六气,即六气分司于一岁的二十四节气。地气系与“天气”相对而言,在泉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称为“地气”。
-
六元正纪大论篇
《六元正纪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所论六气主司天在泉,五运为中气,左右间气纪步,即初气至终气为六气,以分一年四季,五运为木火土金水,如甲巳为土运等。五运和六气相配合,适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周,故名。
-
六元
六元即六气。以其为三阴、三阳之本元,故名。《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参见六气:六气为风、热(暑)、湿、火、燥、寒等六种气候。
-
刘守真
简介:刘守真即刘完素。鉴于当时在北方地区流行热性病,刘完素分析研究了《黄帝内经素问》病机十九条,强调火热致病的理论,反对套用古方,而是根据北方人的体质和热性病流行的特点,善用寒凉药,收到较好效果,对后世治疗温热病很有启发。因其善用寒凉,后世称其为寒凉派,为金元四大家之代表人物之一。
-
刘完素
河间(今河北河间)人,故又称刘河间。鉴于当时在北方地区流行热性病,刘完素分析研究了《黄帝内经素问》病机十九条,强调火热致病的理论,反对套用古方,而是根据北方人的体质和热性病流行的特点,善用寒凉药,收到较好效果,对后世治疗温热病很有启发。因其善用寒凉,后世称其为寒凉派,为金元四大家之代表人物之一。
-
木
3.六气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行脏,金木水火土也。”五运之一·木:木为五运之一,指木运。《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木形之人为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种。《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木也。”
-
气象
气象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重大的环境因素,中医“天人相应”观点包含了人与气象关系的认识,运气学说具体地论述了气象变化的一些规律,及其与发病和防治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很多疾病的发展变化与气象因素有关,如流感、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痛、心肌梗塞、精神病、中暑、高山病、皮肤病等。
-
土
概述:土:1.五行之一;4.六气之一;7.中药炮制的一种辅料。故有“土载四行”、“万物上中生,万物上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五运之一·土运:土为五运之一,指土运。《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有少宫、上宫、大宫、加宫、左宫五种类型。土形之人为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种。
-
同者盛之
同者盛之运气术语。指六气与五运相同,则其所主生物蕃盛。《素问·五常政大论》:“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
-
部主
部主①六气运行的主气与客气之间的主宰与从属关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明其气数。”②指所属部位。《灵枢·决气》:“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
异者衰之
异者衰之运气术语。指六气与五运不相同类,则所主生物衰微。《素问·五常政大论》:“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
-
中恶霍乱
《圣济总录·霍乱门》:“中恶霍乱者,客邪内干,正气暴乱,使胃中食物不化,气道否结,不得宣通,令人心腹卒痛,吐利烦闷,甚则精神冒昧,靡所知识。”治用十香丸、丹砂丸、桃枝汤等。俗称触恶。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
-
五运六气详解
《五运六气详解》为运气著作,1卷。薛氏认为,研究运气学说,重要在于参天地阴阳之理,五行衰旺之机;指出治病不知五运六气,则如涉海问津。此书首论五运主年,次论六气司天,附南政北政。虽名详解,实揭其要,仅将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诸年之司天在泉、六气所主之天时民病分别予以阐论。
-
地支
运气学说以十二支分主风、热(暑)、湿、火、燥、寒六气。古代用来表示四时八节之气变化的阴阳盛衰过程。地支与天干相配,称为干支,或六十甲子。参见六十花甲子:六十花甲子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 转,而成六十花甲子,也称六十环周、六十甲子。阳干必配阳支,阴干必配阴支。
-
触恶
《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医学入门》卷二:“三焦水谷道路,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而不吐,邪在中焦,上吐下利。
-
曹大本
曹大本元代医家。郓城(今属山东)人。精医理,尤究意于《素问》、《密语》运气之说,集《大论》三卷,《密语》七卷,撰《运气考定》论述六气之循环,谓:六气相生,循环不穷,岂岁岁间断于传承之际。吴澄为之作序。
-
霍乱转筋
概述:霍乱转筋(cholerawithmuscularspasm)为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治疗: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
-
吐利
上吐下利,躁扰烦乱乃谓之霍乱,其与但称吐利者有异也。宜理中汤;《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
-
病因辨证
概述:病因辨证为辨证方法之一。六淫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病和传染病)的病因。《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又包括某些内脏病变而继发的病态情志活动。七情之一。④痰饮多具有湿证特点。②症状以腹中阵痛、便虫、吐虫、嗜食异物、鼻孔或肛门瘙痒为特点。
-
转筋霍乱
概述:霍乱转筋(cholerawithmuscularspasm)为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治疗: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
-
主气
主气为运气术语,指统管一年的正常季节性气候变化的气,也叫主时之气,分为六步,年年不变。由初之气、二之气至终之气(六之气),每气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一岁,年年如此。六气所立之一岁,不同于一般历法从正月朔日起算的一岁,而是从上年十二月中之大寒日起算,至本年十二月大寒日为止,作为一岁。
-
风气霍乱
风气霍乱为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
-
干霍乱
俗称绞肠痧、搅肠痧、斑痧、乌痧胀。本病除内服药物探吐、急刺委中出血外,并可刺十指出血。干霍乱的症状: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烦躁闷乱,甚则面色青惨,四肢厥冷。寒霍乱、热霍乱及干霍乱的辨证要点:霍乱证型分寒霍乱,热霍乱及干霍乱三类。方中山慈姑、雄黄、五倍子辟秽解浊,麝香通窍开闭;
-
六气感证要义
《六气感证要义》为外感病专书。清·周岩撰于1898年。作者认为外感病证的病因不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遂依次分述风、中风、寒、中寒、暑、风温、湿、风湿、湿温、燥、火等多种病证。于六气的每一外感病证,先集说,次方解,集诸家学说,参以个人心得以阐明症、因、脉、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等。
-
五之气
五之气指主气之第五气。亦即由秋分至小雪,其中包括寒露、霜降、立冬三个节气。参见主气:主气为运气术语。由初之气、二之气至终之气(六之气),每气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一岁,年年如此。六气所立之一岁,不同于一般历法从正月朔日起算的一岁,而是从上年十二月中之大寒日起算,至本年十二月大寒日为止,作为一岁。
-
二之气
二之气,运气术语,主六气中之第二气。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为少阴君火之气,主春分后60日又87.5刻。亦即由春分至小满,其中包括清明、谷雨、立夏三个节气。六气所立之一岁,不同于一般历法从正月朔日起算的一岁,而是从上年十二月中之大寒日起算,至本年十二月大寒日为止,作为一岁。
-
伤寒论直解
《伤寒论直解》为伤寒著作。认为人与天地相通,正常情况下人体六气运行由一至三,即由一厥阴、二少阴、三太阴、而后三阳,是为气传。病邪传变由三而一,即由太阳、阳明、少阳而后三阴,称为病传。张氏融会《内经》理论以阐注仲景《伤寒论》,对读者理解经义并联系临床实际,有一定的帮助。末附《伤寒附余》1卷。
-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其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功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则称六淫。六淫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病和传染病)的病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
金
④五运之一金运。⑤六气之一金气。《灵枢·淫邪发梦》:“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奇物。”《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王冰:“金,五气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先立五行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张氏医通·凡例》:“选择方论,如披沙拣金。”
-
伤暑霍乱
伤暑霍乱为病证名。方如连朴饮、燃照汤、黄连香薷饮、清暑益元散、急救回生丹、解毒活血汤等均可选用。《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根据病因与症状不同,有干霍乱、湿霍乱、暑霍乱、热霍乱等。
-
三之气
三之气为主气之第三气,为少阳相火之气,主夏至前后各30日又43.75刻。亦即由小满至大暑,其中包括芒种、夏至、小暑三个节气。主气为运气术语,主司全年四时二十四节的风、热(暑)、湿、火、燥、寒六气,为地面气候的主要表现。由初之气、二之气至终之气(六之气),每气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一岁,年年如此。
-
少阴热化
概述:少阴热化:1.运气术语;《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指心肾阴虚,阴不制阳,从阳化热,虚火亢盛的病理变化。少阴病多阳气虚寒证,但亦有少阴阴虚而热化之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
六纪
六纪为运气术语。指六气之纪。即六气的上下升降,升天三年必降,下降三年必升。这样升降往来称为六纪。《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至天三年,次岁必降,降而入地,始为左间也。如此升降往来,命之六纪也。”
-
过用
过用为病因学名词。指过度使用或过度发挥作用。参见病起过用:病起过用属中医病因学的基本观点,认为四季六气与饮食营养本是人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七情本是人对生存环境的精神活动,劳逸作息本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行为方式,但是如果气候反常,饮食失调及人的各种活动过极,就成为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
-
刘河间伤寒三书
概述:《刘河间伤寒三书》为医学丛书。包括《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本书主要根据《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整理归纳为五运、六气主病十一条病机,共277条。作者长于应用寒凉清热解毒之法,故本书在研究《内经》病机理论和医疗方法、途径方面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
五运六气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
四之气
四之气为主气之第四气。亦即由大暑至秋分,包括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由初之气、二之气至终之气(六之气),每气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一岁,年年如此。六气所立之一岁,不同于一般历法从正月朔日起算的一岁,而是从上年十二月中之大寒日起算,至本年十二月大寒日为止,作为一岁。
-
吊脚痧
吊脚痧为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症见突然上吐下泻,躁乱烦闷,甚则转筋,手足厥逆等。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
-
十二支
十二支是十二地支之简称,又称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组合成六十干支数(或称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奇数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称为阳支,偶数地支(丑、卯、巳、未、酉、亥)称为阴支,分别表示六气盛衰变化。
-
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简称十二支,又称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组合成六十干支数(或称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奇数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称为阳支,偶数地支(丑、卯、巳、未、酉、亥)称为阴支,分别表示六气盛衰变化。
-
中医学
概述:中医学:1.学科概念;春秋时期出现医学理论,医和于公元前541年提出“六气致病说”;创造和发展了辨证论治体系,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辨证方法,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治则,以及方药、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多种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