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淫邪
《素问·上古天真论》:“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②指阴阳逆乱之气。《素问·八正神明论》:“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③过盛的病气。《灵枢·九针论》:“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④泛指各种致病邪气。《灵枢·病传》:“正气横倾,淫邪泮衍。”
-
五脏所恶
概述:五脏所恶为生理学名词。《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又肺主气,寒则气滞,故恶寒。《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形寒寒饮则伤肺。”脾主运化水湿,湿盛则易伤脾阳,影响健运而产生泄泻、四肢困乏等症,故称恶湿。
-
心阳盛
心阳盛即心气盛。心气盛为病机。又称心气实、心阳盛。《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诸病源候论·心病候》:“心气盛,为神有余,则病胸内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髆腋间痛,两臂内痛,喜笑不休,是心气之实也。”治以清心泻火为主。或以阳热程度较重者称心阳盛,可见烦躁发狂等症。
-
心气盛
心气盛为病机。又称心气实、心阳盛。心主血脉,藏神,其气过亢,可表现为神志或血脉的病证。《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诸病源候论·心病候》:“心气盛,为神有余,则病胸内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髆腋间痛,两臂内痛,喜笑不休,是心气之实也。”治以清心泻火为主。
-
心气实
概述:心气实:1.病机;2.病证名。即心气盛。治以清心泻火为主。《太平圣惠方》:“夫心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盛则卫气不行,荣气不通,遂令热毒稽留,心神烦乱,面赤身热,口舌生疮,咽燥头疼,喜笑恐惊,手心热满,汗出衄血,其脉洪实相搏者,是其候也。”《本草经疏》:“心实即实火实热五证:谵语,属心家邪热;
-
笑
笑①喜笑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脏为心…②精神心理病态表现之一,其特点为经常无因而嘻笑。《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笑、疟、疮、疡、血流、狂妄、目赤。”《灵枢·淫邪发梦》:“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
-
喜梦
喜梦病证名。系指睡眠多梦的证候。出《灵枢·淫邪发梦》。治宜以养心安神大法。《杂病源流犀烛》:“夫梦者,亦神不安之一验耳。又况七情扰之,六淫感之,心气一虚,随感而应。宜别离散、益气安神汤。”如因于阴血虚、心火炽盛者,用朱砂安神丸加减;因于瘀血者,王清任主张用血府逐瘀汤。参见不寐条。
-
阳气盛
概述:阳气盛:1.证候名;是指阳气偏盛出现的热证。《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阳气盛则梦大火燔焫。”病机·阳气盛:阳气盛为病机。是指阳气旺盛。《黄帝内经灵枢·口问》:“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
脏
《灵枢·病传》:“淫邪泮衍,血脉传溜,大气入脏。”《素问·六节脏象论》:“凡此十一脏,取决于胆也。”②专指“藏精气而不泻”的脏器。《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③指脏腑及其所属经脉。《素问·经脉别论》:“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
-
舍
《素问·离合真邪论》:“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②处所,部位。《灵枢·淫邪发梦》:“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③指日行次宿。《灵枢·卫气行》:“是故日行一宿,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
-
奇
如奇病,奇邪。《素问·玉版论要》:“奇恒者,言奇病也。”《灵枢·淫邪发梦》:“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奇之制也。”“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素问·六节脏象论》:“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焉。”
-
恐畏
恐畏惧怕。《灵枢·淫邪发梦》:“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
-
恐惧
恐惧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原始情绪之一,指有机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灵枢·淫邪发梦》:“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只有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或在睡眠发生心跳过快过慢时才会引起恐惧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恶梦。DSM-IV-TR定义了两类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特殊恐怖症[1]。
-
金
④五运之一金运。⑤六气之一金气。《灵枢·淫邪发梦》:“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奇物。”《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王冰:“金,五气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先立五行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张氏医通·凡例》:“选择方论,如披沙拣金。”
-
肺气盛
肺气盛证名。肺经邪气盛实之证。出《灵枢·淫邪发梦》。又名肺气实。《诸病源候论·肺病候》:“肺气盛,为气有余,则病喘咳上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踹胫足皆痛,是为肺气之实也。”参见肺病、肺实条。
-
冲
冲①上冲,直上。《灵枢·淫邪发梦》:“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灵枢·邪客》:“是谓因冲而泻,因衰而补。”《素问·至真要大论》:“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素问·解精微论》:“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灵枢·五色》:“薄泽为风,冲浊为痹。”《灵枢·五音五味》:“冲任之脉。不荣口唇。”
-
寒温统一论
八纲是伤寒六经辨证和温病三焦,卫气营血辨证论洽的总纲。临证又可分为表寒虚实证,表热虚实证、半表半里寒热虚实证,里热虚实证和里寒虚实证,分别以辛温解表法(虚证兼益气或助阳)、辛凉解表法(虚证兼养血或滋阴)、和法、清法(实证清而攻之,虚证清而补之)、温法(实证温而攻之,虚证温而补之)为治疗大法。
-
神仙解语丹
处方:白附子(炮)石菖蒲(去毛)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十沸)天麻全蝎羌活白僵蚕(炒)南星(牛胆酿,如无,只炮)各30克木香15克制法: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心脾经受风,言语謇涩,舌强不转,涎唾溢盛。及淫邪搏阴,神内郁塞,心脉闭滞,暴不能言。附注:解语丹(《永类钤方》卷十一)。
-
心实
心实为病机。出《脉经》。指心的邪气盛。《景岳全书·虚实篇》:“心实者,多火而多笑。”又称心气实、心阳盛。《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诸病源候论·心病候》:“心气盛,为神有余,则病胸内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髆腋间痛,两臂内痛,喜笑不休,是心气之实也。”
-
邪
概述:邪:1.邪气;泛指损害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肌体组织的致病因素。外来之邪,多指自然界和社会因素对机能活动的干扰或对防卫机能的破坏;王冰注:“邪,谓风邪之气。《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
-
泽
泽①聚水的洼地。《灵枢·淫邪发梦》:“客于脾,则梦丘陵大泽。”《灵枢·经脉》:“血不流则髦色不泽。”《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与“干燥”相对。《素问·气交变大论》:“有泽有燥。”王冰注:“泽,湿润也。”《素问·天元纪大论》:“德泽下流,子孙无忧。”
-
肾气盛
①肾经邪气盛实的证候。出《灵枢·淫邪发梦》。《诸病源候论·肾病候》:“肾气盛,为志有余,则病腹胀飧泄,体肿喘咳,汗出憎风,面目黑,小便黄,是为肾气之实也。”由阳气盛而生热,或复感湿邪所致。《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
脾气盛
出《灵枢·淫邪发梦》。指脾或脾经邪气盛实之证。《诸病源候论》:“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痿不收,胻善瘛,脚下痛,是为脾气之实也。”方用胃苓汤加杭芍、木瓜、牛膝。参见脾气实、脾病等条。
-
内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黄帝内经灵枢·营气》:“营气之道,内谷为宝。”2.进针、下针。《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以息方吸而内针。”《黄帝内经灵枢·终始》:“新内勿刺,新刺勿内。”《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阙气…客于阴器,则梦接内。”
-
梦
一般认为,睡眠时并不是全部大脑皮层都处于不活动的抑制状态,局部的大脑皮层细胞仍在活动,有时受记忆痕迹,以及白天活动时的情绪波动(如忧虑、恐惧和惊奇等)的影响,就产生了梦。在大多数梦中、听觉、触觉及运动感觉的叙述也较普遍,味觉及嗅觉幻觉想象较少,而痛觉的幻觉想象则十分罕见。
-
魂魄
魂魄指人的精神灵气。《灵枢·淫邪发梦》:“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
肝气盛
肝经邪气盛实的证候。又名肝气实。证见善怒、头眩、目赤、两胁胀痛等。《灵枢·淫邪发梦》:“肝气盛,则梦怒。”《圣济总录》卷四十一:“气盛则为血有余、故目赤,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甚则气逆头眩,耳愦颊肿,皆肝实之证也。”参见肝病、肝火条。
-
胞
概述:胞为人体部位名。3.胞衣之简称;子宫·胞:胞为人体部位名。《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石瘕生于胞中。”膀胱·胞:胞与脬字通,指膀胱。《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厥气…客于胞(月真),则梦溲便。”张景岳注:“胞,溲脬也。”眼睑·胞:胞指眼睑。《脉诀》:“眼胞忽陷定知亡。”
-
胞(月直)
胞(月直)即膀胱和直肠。出《灵枢·淫邪发梦》。
-
五恶
五恶即五脏所恶。出《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指五脏各易为某一淫邪所伤,故各有所恶。《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
燔焫
燔焫指有灼热感。《灵枢·淫邪发梦》:“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