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运
五运为运气学说术语,是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合称。古人认为自然气候的转变是由于阴阳五行 转运动、往来不息、周而复始的结果。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即人体与天地之间的一切变化,特别是季节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如《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
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合,推算各年的五运、六气、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太过、不及等,观察运与气之间相互化生和承制的现象,预测每年气象特点及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规律。医家著作中较集中反映其内容的是《内经》中《素问·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大论。
-
木
3.六气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行脏,金木水火土也。”五运之一·木:木为五运之一,指木运。《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木形之人为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种。《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木也。”
-
土
概述:土:1.五行之一;4.六气之一;7.中药炮制的一种辅料。故有“土载四行”、“万物上中生,万物上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五运之一·土运:土为五运之一,指土运。《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有少宫、上宫、大宫、加宫、左宫五种类型。土形之人为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种。
-
北政之岁
北政之岁与“南政之岁”相对而言。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注释有三:1.五运中除甲己土运为南政外,其他均为北政。2.戊癸火运为南政,其他为北政。如张志聪注:“五运之中,戊癸化火,以戊癸年为南政,甲乙丙丁己庚辛壬为北政。”3.寅卯辰巳午未年为南政,申酉戌亥子丑年为北政(黄元御注)。
-
五运行大论篇
《五运行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五运,即五行之气,因其变化运行,故名。本文介绍了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循行规律,以及五运的由来和六气的作用。文中又指出人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即谓“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的道理。
-
五音建运
五音建运为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角、徵、宫、商、羽五音代表木、火、土、金、水五运,根据五音的太、少推定五运的太过或不及,称为五音建运。如甲年土运太过,则建运为太宫;丁年木运不及,则建运为少角等。
-
金
④五运之一金运。⑤六气之一金气。《灵枢·淫邪发梦》:“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奇物。”《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王冰:“金,五气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先立五行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张氏医通·凡例》:“选择方论,如披沙拣金。”
-
客运
客运是指以中运为初运分别轮值客行于一年五时的五运之气。其运行程式是以每年的中运为初运,按五行相生的次序分做五运,每运各为七十三日零五刻,临加行于主运之上。
-
五运六气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
五门
五门为灵龟八法开穴的数字计算。或以井荥俞经合五输穴为五门。出《标幽赋》。该赋谓:“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针灸大成》:“五门者,天干配合,分于五也。参见五门十变:五门十变为子午流注针法用语。十变,指十天干相合后的变化,即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又称五运。
-
五门十变
五门,指十天干隔五相合,即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十变,指十天干相合后的变化,即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又称五运。子午流注针法根据这种五门夫妻相配化生五运的理论,当阳日逢阴时或阴日逢阳时而无开穴时,可以“夫妻互用”。
-
六元正纪大论篇
《六元正纪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所论六气主司天在泉,五运为中气,左右间气纪步,即初气至终气为六气,以分一年四季,五运为木火土金水,如甲巳为土运等。五运和六气相配合,适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周,故名。
-
五气
概述:五气:1.五种气味;2.五运之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色之气·五气:五气指五色之气,即青气、白气、赤气、黑气、黄气。《素问遗篇·刺法论》:“五气护声之华。”《类经》卷十六:“五气,五味之所化也。”
-
刘河间伤寒三书
概述:《刘河间伤寒三书》为医学丛书。包括《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本书主要根据《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整理归纳为五运、六气主病十一条病机,共277条。作者长于应用寒凉清热解毒之法,故本书在研究《内经》病机理论和医疗方法、途径方面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
水
《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内虚者发病较缓,多从足跗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下为剧,病位在脾肾,多为虚证,为阴水。王冰注:“三阴结,谓脾肺之脉俱寒结也,脾肺寒结,则气化为水。”有众羽、桎羽、上羽、大羽、少羽五种类型。水形之人为阴阳二十五人的一种。
-
五郁之发
由于“五郁之发”属于异常气候变化,故可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而引致疾病,如木气郁发,可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等。
-
岁气
岁气指一年的气候情况。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类经》注:“五运有纪,六气有序,四时有令,阴阳有节,皆岁气也。”
-
叶玠
叶玠宋代人。生平履贯欠详,尝著有《五运指掌赋图》,未见刊行。
-
赵宗古
赵宗古宋代医官。任太医局太医。曾将名医郝允“六元五运”之法,绘图献给朝廷。
-
素问玄机原病式
《素问玄机原病式》运气著作。约成书于1152年左右。本书主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整理归纳为五运、六气主病十一条病机,共277字,逐条逐证予以注释阐发,并提出相应治疗原则。作者长于应用寒凉清热解毒之法。故本书不仅有助于研究《内经》病机理论而且对研究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头眩
头眩为病证名。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气血衰弱,脏腑阴阳失调等所致。如刘河间主风火。根据病因、症状之不同,可分为风晕、湿晕、痰晕、中暑眩晕、燥火眩晕、气郁眩晕、肝火眩晕、虚晕等。相当于周围性及中枢性眩晕、耳源性眩晕、颅内血管性病变、药物中毒及晕动病等。
-
胜复
《类经》:“六气盛衰不常,有所胜则有所复也。”一年中,若上半年有太过的胜气,下半年当有与之相反的复气。古人用胜复之说说明自然气候的相胜相制的现象,进而探讨疾病流行、病机、预后以及治疗的关系。《素问·至真要大论》:“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目转耳鸣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气血衰弱,脏腑阴阳失调等所致。根据病因、症状之不同,可分为风晕、湿晕、痰晕、中暑眩晕、燥火眩晕、气郁眩晕、肝火眩晕、虚晕等。相当于周围性及中枢性眩晕、耳源性眩晕、颅内血管性病变、药物中毒及晕动病等。
-
木运
木运为运气术语。五运之一。木主丁壬,凡丁年、壬年均属木运。《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丁壬之岁,木运统之。”
-
坤元
坤元坤为地,元为根元。指大地为生长万物的根元。《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
-
静顺
静顺清净柔顺。指五运中水的平气之性。《素问·五常政大论》:“水曰静顺。”
-
复气
复气运气术语。指报复之气。如上半年发生某种胜气,下半年即有与之相反的气候发生;或五运中某运偏胜,即有另一运复克之。参胜复条。
-
发生
发生为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木运太过的名称。《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木曰发生。”谓木气盛则宣发生气,万物以荣。
-
董说
董说(1620-1686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僧人,兼通医学。字雨若,号西庵,又号鹧鸪生。学《易经》于黄道周。后从灵岩大师出家,更名南潜。爱好文学,擅书法,兼通医学及运气学说,著《运气定论》一卷,凡四论八图,以六气为经,五运为纬,阐述气之运动,上下周流,循环无端,甚为明析,治病时多参以天时气候,颇有特点。
-
布气
概述:布气:1.气功术语;系道教气功疗病法之一。这类功法的具体施行,在《太清王老口传服气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胎息秘要歌诀》、《摄养枕中方》、《服气十事》、《神仙传》等书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
-
十天干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简称十干。商代便用以记天日,其顺序,取义于种子的萌芽、生长、发育、繁殖以至衰老、死亡、新生的全过程。在运气学说中,主要用以代表五行、五运。
-
卑监
卑监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中,土运不及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不及奈何?……土曰卑监。”王冰注:“土虽卑少,犹监万物之生化也。”
-
天和
“天和”的天,指天地自然,长养万物的规律;和,和合之意。亦是说,人所赖以生存,必须顺应天地自然规律。《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类经》注:“五运有纪,六气有序,四时有令,阴阳有节,皆岁气也,人气应之以生长收藏,即天和也。”
-
天朞
天朞(jī姬)指天的一周,即天的三百六十五度,就是一年。《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五运更始,上应天朞,阴阳往复,寒暑迎随。”
-
元和纪用经
《元和纪用经》为运气著作,1卷,唐·王冰(启玄子)撰于公元762年。故其中章九法,论五味服饵。其方如上丹、中丹、小丹、八味丸、温平补益十精丸、六气经纬丸、汤酒散等。药分三品,方有大小,君臣佐使,以调阴阳,必当熟谙六气五运,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故下章列今古效验最胜之八十一法以治百病。
-
内经运气表
《内经运气表》为运气著作。清·陆懋修(九芝)撰,刊于1866年。故刘温舒《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为29图,张介宾《类经》为48图。陆氏则认为图说愈多,卒业愈难,且有不宜于图而宜于表者。全书仅“五气经天”、“五行化为六气”、“五运合五行太少相生”、“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等13表。现存《世补斋医书》本等。
-
气交变大论篇
《气交变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论述了天地阴阳和五运六气的消长胜负关系,以及由于这些关系所造成的天地万物之间的灾害情况,古人认为可从五运的德、化、政、令的正常功能和它的太过不及的反常变化,结合星辰的出现,说明这种环境对人和万物生长所发生的影响。
-
岁运
岁运为运气术语。岁运是指统管全年的五运之气。每年由一运所主,按五行相生的顺序,五年为一个周期。又称“中运”、“大运”。见《素问遗篇·本病论》。凡十干所统之运的通称。因天气在上,地气在下,运居于天地之中、气交之分,统司一岁之气,故名。
-
一周
《素问·天元纪大论》:“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即地之五运,需要五年循环一周,这是以五年为一周。《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以日行于阳为例:从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睛明穴开始,环周于六阳经而终于肾经,复合于睛明,称为一周。
-
土运
土运为运气术语,五运之一。土主甲己,凡甲年、己年均属土运。《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
-
头运眼花
《景岳全书·杂证谟》:“但忽运而忽止者,人皆谓之头运眼花。”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气血衰弱,脏腑阴阳失调等所致。根据病因、症状之不同,可分为风晕、湿晕、痰晕、中暑眩晕、燥火眩晕、气郁眩晕、肝火眩晕、虚晕等。相当于周围性及中枢性眩晕、耳源性眩晕、颅内血管性病变、药物中毒及晕动病等。
-
金运
金运为运气术语。五运之一。指金气当令之运。金主乙庚,凡乙年、庚年,均属金运。《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乙庚之岁,金运统之。”
-
火运
火运为运气术语。五运之一。火主戊癸,凡戊年、癸年均属火运。《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
十干
十干是十天干的简称。商代便已用十天干记天日,其顺序,取义于种子的萌芽、生长、发育、繁殖以至衰老、死亡、新生的全过程。《汉书·律历志》解释:“出甲于甲,奋轧于乙,明丙于丙,大盛于丁,丰懋于戊,理纪于己,敛更于庚,悉新于辛,怀妊于壬,陈揆于癸。”在运气学说中,十干主要用以代表五行、五运。
-
伏明
伏明为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火运不及称为伏明。《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中,火曰伏明。”王冰注:“明燿之气,屈伏不申。”指炎热之气伏而不彰。
-
天干
又称十天干,或简称十干。原用于纪日,见《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天有十日。”商代便用以记天日,其顺序,取义于种子的萌芽、生长、发育、繁殖以至衰老、死亡、新生的全过程。在运气学说中,主要用以代表五行、五运。天干地支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元,称为“六十甲子”。针灸逐日按时配穴法亦以此为据。
-
五运三气
五运三气为运气术语。又名五运三纪。五运之气的太过、不及、平气等三种变化的合称。
-
委和
委和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中,木运不及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不及奈何?……木曰委和。”王冰注:“阳和之气,委屈而少用也。”高世栻注:“委和,阳和不敷而委弱。”
-
小逆
出《伤寒论》。运气学说术语·小逆:小逆为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五运与六气合参时,如果岁运与司天之气在五行属性上为母子关系(岁运为母,司天之气为子),则称“小逆。”如壬子年木气主运而少阴君火司天,木生火,岁运生司天之气,故该年运气属小逆。小逆之年,气候将较为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