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合,推算各年的五运、六气、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太过、不及等,观察运与气之间相互化生和承制的现象,预测每年气象特点及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规律。医家著作中较集中反映其内容的是《内经》中《素问·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大论。
-
本
从疾病的新病与旧病,原发与继发来说,旧病、原发(先病)为本,新病、继发(后病)为标;《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探究本原·本:本意指探究本原,如《黄帝内经灵枢》的“本神”、“本输”、“本藏”等,均为此义。
-
平气
概述:平气:1.正常的气候;2.运气学说术语。《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平气何如?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凡岁运太过而被司天之气所抑制,或岁运不及而得司天之气等的资助,则为平气。如戊辰年,岁运为火运太过,但受司天的太阳寒水之气所克制,故该年为平气之年。
-
天气
概述:天气:1.运气学说术语;2.泛指充满于天空中的气。运气学说术语·天气:天气为运气学说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有司天、在泉、左右间气之别,司天之气为三之气,位于正南方,南方在上,故称为天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
化气
概述:化气:1.运气学说术语;2.生化功能;《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参见理气、消导:理气为治法。运用具有行气解郁、降气调中、补中益气作用的药物,治疗气滞、气逆、气虚的方法。气虚用补益中气药。气滞宜疏、气逆宜降,其中又分疏郁理气、和胃理气、降逆下气等。消食导滞的简称。
-
五郁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后世将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称为五郁。症见全身不适,少气,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脘腹疼痛,目赤头晕,烦闷懊,潮热颧红,咳嗽痰喘,身生疿疮等。可用夺郁汤、善夺汤、疏土汤等方。可用泄郁汤、和金汤、善泄汤等方。
-
收引
概述:收引:1.症状名;2.运气学说术语。引,拘急。收引即筋脉、形体拘挛之状。《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类经》十三卷:“形体拘挛,皆收引之谓。”参拘挛条。马莳注:“岁金太过,为坚成之纪…收引者,阳气收敛而阴气引用也。”张志聪注:“岁金太过,名曰坚成。
-
小逆
出《伤寒论》。运气学说术语·小逆:小逆为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五运与六气合参时,如果岁运与司天之气在五行属性上为母子关系(岁运为母,司天之气为子),则称“小逆。”如壬子年木气主运而少阴君火司天,木生火,岁运生司天之气,故该年运气属小逆。小逆之年,气候将较为反常。
-
阴阳交
症状:症见出汗后仍发热,狂言,不能食,脉躁疾,多属重证。治疗:临床可根据患者有无阳明腑实证,而分别采用清法或下法。见《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阴阳交者死。”如巳亥年,少阴脉本应见于左寸,左寸不见沉细之象而反见浮大,右寸本应见浮大而反见少阴沉细之象,是为阴脉与阳脉交易其位,故为阴阳交。
-
刘河间
刘河间即刘完素。鉴于当时在北方地区流行热性病,分析研究《黄帝内经素问》病机十九条,强调了火热致病的理论,并根据北方人的体质和热性病流行的特点,总结其治疗经验,反对套用古方,善用寒凉药,收到较好效果,对后世治疗温热病很有启发。力排《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药燥热之偏,治病多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
-
五步推运
五步推运为运气学说术语。其法是根据当年所属的天干为阳干还是阴干,决定其所化生的中运是“太”还是“少”,然后按太少相生规律向上推至初运,向下推至终运,即得主运五步的太少排列次序。如甲年为阳土,故该年主运的第三步当为太宫,于是推得该年主运五步依次为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
-
未至而至
未至而至为运气学说术语。《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指时令未至而岁气先至。按运气学说的理论,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岁运太过之年。如王冰注:“假令甲子岁气有余,于癸亥岁未当至之期,先时而至也。岁气有余,六气之至皆先时。先时后至,后时先至,各差三十日而应也。”
-
太少相生
太少相生指一年中五个主运系按太少相生的规律排列,即“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或“少角→太徵→少宫→太商→少羽”两种排列方式中之一种。其法是根据当年所属的天干为阳干还是阴干,决定其所化生的中运是“太”还是“少”,然后按太少相生规律向上推至初运,向下推至终运,即得主运五步的太少排列次序。
-
伤寒直格
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变,并分析一些病症及其治法;下卷集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方以及益元散、凉膈散、黄连解毒汤等共34方。汪琥认为:“是书之作,实为大变仲景之法者也”(《伤寒论辨证广注》),卷终有“伤寒传染论”一则,明确提出“秽气”、“秽毒”致病的观点,在治方和病因认识方面,较之前人有了明显的进步。
-
伤寒论集注
清·张隐庵注释,高世栻纂集:《伤寒论集注》为书名。书成于1683年。首列六经正文,次霍乱、阴阳易、瘥后劳复,次痉湿暍汗吐下后,末列辨脉平脉。汇节分章,力主维护旧论,并用运气学说阐释六经病机。徐氏选取成无己、庞安时、方有执、喻嘉言、柯韵伯、周禹载、魏荔彤等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见解以诠释《伤寒论》原文。
-
天虚
天虚为运气学说术语。天数不及而虚。《素问遗篇·本病论》:“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
-
天符
天符为运气学说术语。指岁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符合的年份。《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上见”就是指司天之气,如“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即己丑、己未年,己为土运,丑未值太阴司天,是为土湿同化之天符年。
-
湿化
湿化运气学说术语。《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为湿化。”太阴属土主湿,故太阴司天则湿化。
-
盛
见“盛者夺之”。《素问·气交变大论》:“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六节脏象论》:“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高世栻注:“受胃之浊,水谷未分,犹之受盛之官。”
-
商
商①五音之一。按五行属金之声。《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音商,其数九。”②运气学说中,主运五步推运方法,代表金气。见“太商”、“少商”。
-
寒化太阳
寒化太阳运气学说术语。三阴三阳分司六气,其中太阳属寒水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其化以寒。”
-
董说
董说(1620-1686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僧人,兼通医学。字雨若,号西庵,又号鹧鸪生。学《易经》于黄道周。后从灵岩大师出家,更名南潜。爱好文学,擅书法,兼通医学及运气学说,著《运气定论》一卷,凡四论八图,以六气为经,五运为纬,阐述气之运动,上下周流,循环无端,甚为明析,治病时多参以天时气候,颇有特点。
-
得位
得位运气学说术语。指得到本气运当位之时。位,时位。《素问·至真要大论》:“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多少。”
-
步
《灵枢·天年》:“三十岁,五脏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灵枢·经脉》:“灸则强食生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灵枢·五色》:“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④运气学说以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为一步,一年分六步(即客气、间气)。《素问·至真要大论》:“间气者,纪步也。”
-
经典中医学
经典中医学是中国医学到19世纪末为止所建立的理论体系。其基础理论包括运气学说、养生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19世纪末以来,随着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应用,以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研究为标志,中国医学的发展开始进入非经典时期。
-
十二支
十二支是十二地支之简称,又称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组合成六十干支数(或称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奇数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称为阳支,偶数地支(丑、卯、巳、未、酉、亥)称为阴支,分别表示六气盛衰变化。
-
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简称十二支,又称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组合成六十干支数(或称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奇数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称为阳支,偶数地支(丑、卯、巳、未、酉、亥)称为阴支,分别表示六气盛衰变化。
-
干德符
干德符为运气学说术语,出自《类经图翼》。德,德性,即指十天干的五行属性;五运不及之年,若该年新运初交的月、日、时干与主运的五行属性相合,则成平气之年,这种情况称“干德符”。如丁亥年木运不及,但若交运日的日干或时干为壬,丁与壬同属木,则称该年为干德符而属平气之年。
-
大运
大运为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即“中运”。中运为凡十干所统之运的通称。见《素问遗篇·本病论》。因天气在上,地气在下,运居于天地之中、气交之分,统司一岁之气,故名。
-
王三乐
王三乐为明代医家,字存斋,高邮(今属江苏)人。喜读百家之说,尤穷究医理,医名闻于江淮。主张为医者当“仰揆天时,俯察地宜”。重视运气学说,并以之按症处方,治多效。撰《医学至要运气指明》2卷(1614)。
-
五运六气详解
《五运六气详解》为运气著作,1卷。薛氏认为,研究运气学说,重要在于参天地阴阳之理,五行衰旺之机;指出治病不知五运六气,则如涉海问津。此书首论五运主年,次论六气司天,附南政北政。虽名详解,实揭其要,仅将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诸年之司天在泉、六气所主之天时民病分别予以阐论。
-
太羽
太羽为运气学说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羽代表水运,故太过的水运称为太羽。
-
至而不至
至而不至为运气学说术语。《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指时令已至而岁气未至,这种情况一般都发生于岁运不及之年,如王冰注:“假令,…乙丑岁气不足,于甲子岁当至之期,后时而至也。”
-
太宫
太宫为运气学说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宫代表土运,故太过之土运称为太官。
-
内经难字音义
《内经难字音义》为《世补斋医书》系列丛书之一。清·陆懋修撰。刊于1884年。包括《重订傅青主女科》3卷,《重订戴北山广温热论》5卷,《重订绮石理虚元鉴》5卷,《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12卷(原书6卷,另6卷包括王氏所撰《伤寒论附余》2卷,《伤寒例新注》、《读伤寒论心法》、《回澜说》、《时节气候决病法》各1卷)。
-
内经遗篇病释
《内经遗篇病释》为《世补斋医书》系列丛书之一。清·陆懋修撰。刊于1884年。包括《重订傅青主女科》3卷,《重订戴北山广温热论》5卷,《重订绮石理虚元鉴》5卷,《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12卷(原书6卷,另6卷包括王氏所撰《伤寒论附余》2卷,《伤寒例新注》、《读伤寒论心法》、《回澜说》、《时节气候决病法》各1卷)。
-
太角
太角为运气学说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角代表木运,故太过之木运称为太角。
-
至真要大论篇
《至真要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至真要,即至为真切重要之义。本篇着重说明运气学说的临床应用,并在病机、辨证、治疗立法等方面都作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内容把司天在泉六气分治的变化所产生的疾病,以及六气胜复的道理及其影响所致的病变,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指出疾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
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
《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为《伤寒直格》的别名。下卷集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方以及益元散、凉膈散、黄连解毒汤等共34方。汪琥认为:“是书之作,实为大变仲景之法者也”(《伤寒论辩证广注》),卷终有“伤寒传染论”一则,明确提出“秽气”、“秽毒”致病的观点,在治方和病因认识方面,较之前人有了明显的进步。
-
类经图翼
概述:《类经图翼》为书名。2卷为“运气”,为有关五运六气学说的论述和图表,共80余篇,阐释《内经》运气学说最为详彻;11卷为“针灸”,系统论说穴位、主治、操作等,首论经络俞穴,次载针灸要穴歌及诸证灸法要穴。现有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并附刊张介宾《类经附翼》四卷。2卷主要介绍“易理”在医学上的应用;
-
刘完素
河间(今河北河间)人,故又称刘河间。鉴于当时在北方地区流行热性病,刘完素分析研究了《黄帝内经素问》病机十九条,强调火热致病的理论,反对套用古方,而是根据北方人的体质和热性病流行的特点,善用寒凉药,收到较好效果,对后世治疗温热病很有启发。因其善用寒凉,后世称其为寒凉派,为金元四大家之代表人物之一。
-
刘守真
简介:刘守真即刘完素。鉴于当时在北方地区流行热性病,刘完素分析研究了《黄帝内经素问》病机十九条,强调火热致病的理论,反对套用古方,而是根据北方人的体质和热性病流行的特点,善用寒凉药,收到较好效果,对后世治疗温热病很有启发。因其善用寒凉,后世称其为寒凉派,为金元四大家之代表人物之一。
-
五运
五运为运气学说术语,是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合称。古人认为自然气候的转变是由于阴阳五行 转运动、往来不息、周而复始的结果。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即人体与天地之间的一切变化,特别是季节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如《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
医学求是
《医学求是》医论著作。二集,三卷。清·吴东旸撰于1879年。本书辑录内、儿科等病证论治30条篇,对伏暑、血症、咳嗽等杂病和时症等论述较详。书中反复论述滋阴补药误治杀人的危害,并指出了拘泥于运气学说以推算属何病、用何药之弊病。现有清末刻本和民国石印本。
-
燥化阳明
燥化阳明运气学说术语。三阴三阳分司六气,其中阳属燥金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阳明司天,其化以燥。”
-
素问遗篇
《素问遗篇》医经著作。撰人佚名(一作北宋·刘温舒撰)。本书是唐以后人因《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篇,遂予托名写成。内容以论述运气学说中的前后升降、迁正退位等问题为主,刺法论篇还明确地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等疫病的传染问题。
-
世补斋医书
《世补斋医书》为中医学丛书。续集为陆氏校刊的医书,共4种,25卷。包括《重订傅青主女科》3卷,《重订戴北山广温热论》5卷,《重订绮石理虚元鉴》5卷,《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12卷(原书6卷,另6卷包括王氏所撰《伤寒论附余》2卷,《伤寒例新注》、《读伤寒论心法》、《回澜说》、《时节气候决病法》各1卷)。
-
气象
气象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重大的环境因素,中医“天人相应”观点包含了人与气象关系的认识,运气学说具体地论述了气象变化的一些规律,及其与发病和防治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很多疾病的发展变化与气象因素有关,如流感、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痛、心肌梗塞、精神病、中暑、高山病、皮肤病等。
-
十干
十干是十天干的简称。商代便已用十天干记天日,其顺序,取义于种子的萌芽、生长、发育、繁殖以至衰老、死亡、新生的全过程。《汉书·律历志》解释:“出甲于甲,奋轧于乙,明丙于丙,大盛于丁,丰懋于戊,理纪于己,敛更于庚,悉新于辛,怀妊于壬,陈揆于癸。”在运气学说中,十干主要用以代表五行、五运。
-
天刑
天刑为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天,指司天之六气;司天之六气与主岁之五运相加临,如果司天之气刑克主岁之运,则称天刑。如庚子、庚午年少阴君火司天,中运则为金运,司天之君火刑克金运,则称该年为天刑。天刑有两种情况:若该年岁运为太过者,则称“齐化”,若岁运为不及者,则称“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