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景岳
简介:张景岳即张介宾。张介宾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学术贡献: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颇有研究。临证上常用温补之法,人称温补派。著述较多,如《类经》《类经图翼》《景岳全书》等。书中对针灸、经络论述颇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
奇邪
奇邪或作邪气解。《黄帝内经灵枢·口问》:“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以溢奇邪,以通荣卫。”张景岳注:“奇,异也。邪自皮毛而溢于络,以左注右,以右注左,其气无常处,而不入于经,是为奇邪。”
-
邵荣世
邵荣世,1943年7月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学医时间:1960年从医时间:1966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张景岳、李东垣、张璐、张泽生。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宋元明清名医类案》、《张氏医通》、《张聿青医案》、《丁甘仁医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钮晓红
学医时间:1978年从医时间:1983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张景岳、吴鞠通、陈实功、李时珍。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单位: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邮码:210014)最擅长治疗的疾病:中医外科疾病,对肺外结核、各种难治性窦道瘘管尤有体会。
-
姚寓晨
学医时间:1938年从医时间:1943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张景岳、陈自明、傅青主、张锡纯。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金匮要略》、《景岳全书》、《傅青主女科》、《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各家学说》、《方剂学》。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姚寓晨著有《姚寓晨女科证治选粹》一书,发表论文50余篇。
-
足少阴标本
足少阴标本为十二经标本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足少阴肾经的本部,在内踝之下1寸,再由此上3寸(即内踝上2寸)的复溜、交信穴(张景岳和丹波元简等同意上述观点);其标部在其背俞(肾俞穴)以及舌下两脉(夹)廉泉穴。即手、足六经各有标部和本部,大体上本在四肢,标在头面躯干。
-
目者,宗脉之所聚也
“目者,宗脉之所聚也”出自《灵枢-口问》。杨上善:“手足六阳及手少阴、足厥阴等诸脉凑目,故曰宗脉所聚。”又张景岳:“宗,总也。凡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故目为宗脉之所聚。”二说可互参。
-
关蛰
概述:关蛰为六经皮部之一,指太阴皮部。《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关于关阖枢:关阖枢为经络理论之一。见《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和《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三阳中,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中,太阴为关、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
胞中
胞中为人体部位名。出《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即子宫。张景岳:“胞中者,子宫是也,此男女藏精之所,皆得称为子宫,惟女子于此受孕,因名曰胞。”如是,胞中也应包括男子精囊、睾丸等。
-
五阅五使
《五阅五使》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张景岳注:“阅,外候也。五脏藏于中,五官见于外,内外相应,故为五藏之阅。”本篇主要论述五脏与五官、五色内外相应的关系。外察五官五色可以测知内在脏腑的病变,而内在脏腑的病变也可以在五官五色方面反映出来,故名。
-
太阴之阴
太阴之阴即太阴经之阴络。出《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张景岳注:“关者,固于外;蛰者,伏于中。阴主藏而太阴卫之,故曰关蛰。”
-
心主之阴
心主之阴指手厥阴经之阴络。出《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张景岳注:“心主之阴,手厥阴之阴也。”
-
阴阳辨证
概述:阴阳辨证(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yin-yang)是指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将临床证候归属为阴证、阳证两大类的辨证方法。八纲辨证中,阴阳与表里、寒热、虚实共同组成辨证体系。阴证是指符合阴的抑制、衰退、沉静、缓慢等属性的证候,是对里证、虚证、寒证的概括。
-
行令
行令为运气术语。喻岁会的职级在天符与太乙天符之下。《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张景岳注:“执法者位于上,犹执政也;贵人者,统乎上下,犹君子也。”
-
江笔花
江笔花即江涵暾。江涵暾(tūn吞)为清代官吏兼医生。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曾在广东当官,中年开始研究医学,往来于江浙之间。因鉴于有些医生不习医理,遂采集张仲景、李杲、张景岳、程钟龄等医家论述,编成《笔花医镜》(1824),浅俗易懂,便于初学参考。
-
江涵暾
江涵暾(tūn吞)为清代官吏兼医生。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曾在广东当官,中年开始研究医学,往来于江浙之间。因鉴于有些医生不习医理,遂采集张仲景、李杲、张景岳、程钟龄等医家论述,编成《笔花医镜》(1824),浅俗易懂,便于初学参考。
-
五阅
五阅为诊断学术语。阅,察阅之意。五阅是指观察五官的表象来推断五脏的病变。出《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张景岳注:“五脏主于中,五官见于外,内外相应,故为五脏之阅。”
-
五十营
概述:五十营:1.生理学名词;指经脉之气在人体内按一定规律运行,一昼一夜间循行全身五十周,使五脏的精气得以畅行,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黄帝内经灵枢·根结》:“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张景岳注:“五十营者,即营气运行之数,昼夜凡五十度也。”本篇主要阐述营气在人体内昼夜运行的规律。
-
亡
亡㈠(Wáng,音王)①消亡,消失。《素问·疟论》:“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灵枢·通天》:“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④犹言“去”,指去针。《灵枢·九针十二原》:“察后与先,若存若亡。”
-
膝中
膝中为人体部位名。指膝盖骨外侧中点。《黄帝内经灵枢·骨度》:“髀枢以下至膝中,长—尺九寸。”张景岳注:“膝中,言膝外倒骨缝之次。”或指腘窝横纹外侧端。
-
阴成形
阴成形(yinshapingupbody)指阴主形体。即阴主成形,阴性静而凝聚,事物从无形到有形的变化属阴。《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张景岳注:“阴静而凝,故成形。”
-
阴搏阳别
阴搏阳别为脉象名。“阴”意指尺脉,“阳”指寸脉。尺脉搏动明显滑利,有别于寸脉。可见于妊娠。《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中有这样的记载:“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张景岳注:“善阴脉搏手。似乎阳邪,然其鼓动滑利,本非邪脉,盖以阴中见阳而别有和调之象。”
-
肘前
肘前人体部位名。指肘部之内缘。《灵枢·论疾诊尺》:“肘前独热者,膺前热。”张景岳注:“肘前,内廉也。手三阴之所行,故应于膺前。”
-
章楠
章楠清末医家。浙江会稽人。少多病,潜心研究医理二十余年,曾游广东、河北、苏州等地,拜访名家。遂精医术,以医闻名。于温病证治颇有研究,推崇叶天士、薛生白。对刘河间、李东垣、朱震亨、张景岳等,善于撷取精粹,并提出评论。著有《医门棒喝》四卷(1825年)。
-
唾痈呪病
唾痈呪病精神治疗方法。“唾”、“呪”,用语言啐唾、咒诅。“痈”、“病”泛指多种疾病。张景岳曰:“人之恶口毒舌者,亦由禀赋,诸无所利,而独利于唾呪疾病。”《灵枢·官能》:“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呪病。”
-
首甲
首甲运气术语。五运六气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每周期以甲子年为起始年。《素问·五运行大论》:“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王冰注:“首甲,谓六甲之初,则甲子年也。”张景岳注:“首甲定运,谓六十年以甲子为始,而定其运也。”
-
省客
指一种脉象。初来脉搏充盈。旋即鼓动而去,时有时无。《素问·大奇论》:“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不足也。”张景岳注:“省客,如省问之客,或去或来也。鼓者,或有而搏。是肾原不固,而无所主持也。”
-
绳
绳人体部位名。耳廓根部前面附着在侧头部的边缘部位。《灵枢·五色》:“挟绳而上者,背也。”张景岳注:“颊之外曰绳。”
-
审平
审平运气术语。指五运主岁中金岁平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愿闻平气,何如而名?……金曰审平。”张景岳注:“金主杀伐,和则清宁,故曰审平,无妄刑也。”
-
柔刚
柔刚阴阳的两种不同属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张景岳注:“形证有柔刚,脉色有柔刚,气味有柔刚,柔者属阴,刚者属阳,知柔刚之化者,知阴阳之妙用矣。”参刚柔条。
-
衄衊
衄衊病证名。出《素问·气厥论》。衄指鼻血,衊指汗孔出血。《圣济总录·鼻衄门》:“胆受胃热,循脉而上,乃移于脑,盖阳络溢则血妄行,在鼻为衄,在汗孔为衊。二者不同,皆热厥血溢之过也。”张景岳谓衄、衊皆指鼻出血,二者有轻重之别。《类经·疾病类》:“衄衊皆为鼻血,但甚者为衄,微者为衊。”参见衄血有关各条。
-
胪胀
胪胀病状名。即腹胀。《广韵·九鱼》:“腹前曰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面首四肢(月真)愤,胪胀,疡痱,呕逆。”张景岳注:“胪,皮也。一曰腹前为胪。”
-
新加木贼煎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名:新加木贼煎组成:木贼草1钱半,淡香豉3钱,冬桑叶2钱,制香附2钱,鲜葱白3枚,焦山栀3钱,粉丹皮2钱,夏枯草3钱,清炙草5分,鲜荷梗5寸。臣以焦桅,领桑、丹之清泄,从三焦而走胆络,以凉降少阳之里热;佐以制香附,疏通三焦之气机,夏枯草轻清胆府之相火;合而为和解少阳,热重寒轻之良方。
-
苦伤气
苦伤气治疗学术语。意指苦味之物能耗伤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苦伤气,咸胜苦。”张景岳注:“苦从火化,故伤肺气,火克金也。又如阳气性生,苦味性降,气为苦遏,则不能舒伸,故苦伤气。”
-
周奚钟
周奚钟,1948年7月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学医时间:1966年从医时间:1969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张景岳、李东垣、叶天士、秦伯未、朱良春。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脾胃论》、《景岳全书》、《临证指南医案》、《谦斋医学讲稿》。1995年获无锡市振兴中医杏林奖先进个人。
-
巨屈
巨屈为人体部位名。指颊下曲骨处。《黄帝内经灵枢·五色》:“巨屈者,膝膑也。”张景岳注:“巨屈者,颊下曲骨也。”即认为巨屈的异常可以反映膝膑部位的病证。
-
巨分
概述:巨分:1.鼻唇沟;指由鼻翼外缘向口角外侧伸延的皮肤皱纹沟。手、足阳明经所过。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中。《黄帝内经灵枢·五色》:“巨分者,股里也。”张景岳注:“巨分者,口旁大纹处也。”即认为巨分的异常可以反映大腿内侧的病证。
-
近者奇之
近者奇之治疗学术语。指一种用药法则。指病在上部、浅表,可用药味较少、配伍简单的方剂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张景岳注:“近者为上为阳,故用奇方,用其轻而缓也。”
-
津液之腑
津液之腑人体器官名。膀胱是贮藏津液的器官,故称。《灵枢·本输》:“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张景岳注:“膀胱位居最下,三焦水液所归,是同都会之地,故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
津脱
津脱为病机,即大汗亡阳。是指大汗伤津,或吐下伤津,造成津液大量脱失的病理变化。《灵枢·决气》:“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张景岳注:“汗,阳津也。汗大泄者津必脱,故曰亡阳。”
-
蒋星墀
蒋星墀清代医家。江苏吴县人。初为痒生,后改习医。于相火之意多有心得,认为张景岳所言相火,是指相火静而守位时,而朱丹溪所言相火,是指相火动而燔灼时。因而撰《合论丹溪景岳相火大意》一文予以论证。此外著有《升降出入说》、《寸口趺阳紧脉不同》、《中腑中脏辨》等论述,均被收入《吴医汇讲》中。
-
间化
间化运气术语。指气候寒热相互间变化,时作时止。如清凉之气与湿热之气相间运化,则气候有时寒凉,有时炎热,反复发作。《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张景岳注:“间者,时作时止之谓。”
-
亟
亟㈠音气(qì)。《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观《阴阳应象大论》曰:‘精化为气’,即此藏精起气之谓。”《素问·疏五过论》:“粗工治之,数刺阴阳,身体解散,四支转筋,死日有期。”王冰注:“数刺阴阳经脉,气夺病甚,故身体解散而不用,四支废运而转筋,如是故知死日有期。”
-
鸡鸣
鸡鸣指丑时。相当于半夜一至三点。《灵枢·病传》:“冬鸡鸣。”张景岳注:“冬之鸡鸣在丑,阴之极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参十二时条。
-
火位
火位为运气术语。《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张景岳注:“火之主气有二:春分后六十日有奇,少阴君火主之,二之气也;夏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少阳相火主之,三之气也。”
-
黄钟
黄钟为六律之一。是古代矫正音律的一种乐器,用竹制成,长9寸。九针应黄钟之数,说明其变化较多,能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在宫、商、角、征、羽五音之中,宫属于中央黄钟,五音十二律由此而分。张景岳:“自一至九,九九八十一而黄钟之数起焉。《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
-
肓
肓为人体部位名。1.张景岳:“凡腔腹肉理之间,上下空隙之处,皆谓之肓。”《黄帝内经灵枢·胀论》:“针不陷肓,则气不行。”2.心下膈上的部位。春秋时秦国名医医缓诊晋侯疾,指出病在“膏之上、肓之下”,病重不治。
-
颃颞
颃颞人体部位名。咽后壁上的后鼻道。是呼吸气体必经途径,又与鼻分泌物的排泄有关。《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泄也…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张景岳注:“颃,颈也。颃颡,即颈中之喉颡,当咽喉之上,悬雍之后,张口可见者也。颡前有窍,息通于鼻,故为气分之所泄。”
-
顾锡
顾锡清代眼科医家。浙江桐乡人。提出眼病大抵以肝肾为本,舍本而从标皆非正法。擅长以内治法治眼疾,忌用针刺、钩割及炮烙。用方多宗张景岳。著《银海指南》四卷(1807年)、《眼科大成》(1867年)。门人殳芬、张畹,继其业。
-
孤腑
孤腑人体器官名。指三焦。《灵枢·本输》:“三焦者……属膀胱,是孤之腑也。”张景岳注:“于十二脏之中,惟三焦独大,诸脏无与匹者,故名曰是孤之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