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川
王玉川教授(1923—)男,汉族,上海奉贤县人。著名中医学家,《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多年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与《内经》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阴阳学说的演变、气血循环理论、五行学说、运气学说以及河图洛书等方面的研究。主编有《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内经讲义》、《中医养生学》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针联”。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为国际性的针灸学术组织。是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1987年11月在北京成立的针灸学界的非政府组织,由各国或地区的团体会员组成。这标志着针灸学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全人类保健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伤寒派
伤寒派为古代医学的一个学术流派。自从汉代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以来,后世医家,对该书加以注释、发挥者颇多。使仲景的伤寒论学说得以不断发展。明清以来,温病学说逐渐兴起并形成独立的学术派别。伤寒与温病之间的学术争鸣推动了伤寒学的发展。对外感热病尊张仲景伤寒学说的自成一大派,后世称之为伤寒派。
-
北京宣言
《北京宣言》为199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所诞生的文献。全名为《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北京宣言》,指出:“传统医药是数千年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人类健康和医学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将每年的10月22日定为世界传统医药日,以表示承认传统医药的学术地位。
-
中医各家学说
概述:中医各家学说:1.学科名;中医各家学说是以历代医学家学术思想为研究对象的中医学科。是以阐明和研究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中医学术流派、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及中医各种学说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临床经验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反映。
-
廖家兴
廖家兴(1918-1982年)现代医家。江西龙南县人。于中医各科无不精通,尤长于内科及针灸,于古代医学文献亦皆博通。先后任教于江西省中医进修学、赣南医专,兼赣州地区中医学会理事。学术著作甚丰,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
郝传铮
郝传铮,1960年生,山东省肥城市人,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南通大学医学院中医教研室副主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发表医学论文12篇,参编《中医学》教材1部。
-
董其美
董其美,1940年生,江苏省苏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曾任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内科副主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参加研制的“舒冠片”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金妙文
金妙文,1937年生,浙江省黄岩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邮码:210029)最擅长治疗的疾病: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如心脑血管病、肝胆脾胃病、内分泌等疾病。研制科研用药21种,主编参编教材、著作14本,发表论文100余篇。
-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是中国中医药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华中医药学会说中国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由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总会下设办公室、学术部、继续教育部、国际交流部、科技合作部、期刊编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机关服务中心等8个部门。
-
中医文体
中医文体指表述中医学术内容的文献体裁。文体具有形式和内容的双重规定性,既具有语言、结构方面的特征,也有内容和题材方面的因素。就传统中医文体而言,包括理论著述、本草方书、临床著述、医案医话、经典文献的注释和校勘等;在当代中医文体中又增加了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科普文和应用文等类。
-
北方学派
北方学派为藏医学术流派之一。指以强巴·南杰札桑为主,包括米尼玛·图瓦顿旦等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所创立的学术派别。擅长使用温热药,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对艾灸、放血、穿刺穴位有独特的认识,并擅长药物图谱的绘制。
-
王业皇
王业皇,1956年生,江苏南京人,大专学历,主任医师,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肛肠专科医疗中心副主任,全国中医肛肠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南京市中医院(邮码:210001)最擅长治疗的疾病:肛肠疾病,如慢性便秘、高位复杂性肛瘘、环状混合痔、大肠肿瘤等。
-
李明之
李明之即李杲。李杲为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明之,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今属河北)人。张元素的弟子。临床上善用温补方法调理脾胃,后世称以他为代表的学术思想为补土派。明·高武的《针灸聚英发挥》辑录“东垣针法”一篇,推崇其在针灸学术上的见解和经验。
-
李东垣
李东垣即李杲。李杲为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明之,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今属河北)人。张元素的弟子。临床上善用温补方法调理脾胃,后世称以他为代表的学术思想为补土派。明·高武的《针灸聚英发挥》辑录“东垣针法”一篇,推崇其在针灸学术上的见解和经验。
-
杨介宾
杨介宾为现代针灸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身于中医世家,早年随父杨术全习医临证,精研医典。拜蜀中名医吴棹仙、蒲湘澄门下,系统学习中医针灸理论。曾任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四川省重点学科针灸学学术带头人。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有:“子午流注概述”“对中冲穴位置的看法”“意守感传,气至病所”等。
-
奚肇庆
奚肇庆,1949年生,江苏无锡人,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临床基地主任,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医疗救治组成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获国家新药中药1项、发明专利2项。
-
金亚明
金亚明,1959年生,江苏泰州人,主任中医师,副教授,现任泰州市中医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肺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泰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泰州市中医药学会肺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并参与省级科研课题3项。
-
丹溪心法附余
《丹溪心法附余》为综合性医书。二十四卷。明·方广类集、重编。刊于1536年。方氏鉴于程用光重订的《丹溪心法》,赘列了一些与朱震亨学术理论相矛盾的“附录”,遂删削其“附录”部分,另以诸家方论缀于《丹溪心法》各门之后,所选诸论大多能与朱氏学术经验互相发明、补充者。刊本颇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陈园桃
陈园桃,1956年生,江苏泰州人,本科学历,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泰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单位:泰州市中医院(邮码:225300)最擅长治疗的疾病:脑病、癫痫。
-
世界针联
世界针联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简称。是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1987年11月在北京成立的针灸学界的非政府组织,由各国或地区的团体会员组成。其宗旨是促进世界针灸界之间的学术交流,发展针灸科学,提高针灸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达到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应用针灸治疗的目的。
-
壮健
壮健,1959年生,江苏常州人,大学本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无锡市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无锡医学》杂志编委。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著《哮喘病防治和食疗100法》一书。
-
针灸临床杂志
《针灸临床杂志》为针灸学术期刊名。月刊。该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联合办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23-1354/R,国际刊号:ISSN1005-0779。
-
古今针灸治验精华
《古今针灸治验精华》为书名。陈克正主编。1993年4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三个部分:导论,首列针灸流派概述;第一章至第四章,依次介绍古代针灸典籍和七十位针灸家的学术;第五章,介绍近代著名已故针灸家的学术,以及现代新发展的各种针灸学派精华。
-
冉雪峰
冉雪峰(1877-1962年)为现代医学家。四川奉节县人。早年学习文学,后改习医学,从二十多岁开始行医,有较丰富的医疗经验。1949年以后,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校长。建国后,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八法效方举隅》、《冉雪峰医案》等。擅长治疗流行病、糖尿病、妇女不孕症等。
-
难经经释
概述:《难经经释》为医经著作。清·徐大椿撰于1727年。主要内容:徐氏注释《难经》以《内经》理论为本,阐发《难经》义理及其学术渊源,颇有参考价值。但作者提出“《难经》之必不可违乎《内经》”的观点未免失之偏激。现存版本:现存多种清刻本、1985年浙江科技出版社铅印本。
-
问小儿
问小儿为诊断学术语。系指小儿问诊。除一般问诊内容外,应了解小儿孕育期和父母兄弟情况,曾否患过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及预防接种情况,已否断乳等。是否受惊、着凉,有无吐泻、惊叫、发热喘咳、抽搐等。
-
王凤梧
王凤梧清代医学家。字鸣冈,号林山。江苏吴县人。精于医理,曾撰有学术论文《辨脾胃升降》,刊于《吴医汇讲》,于当时有一定影响。
-
薛案辨疏
《薛案辨疏》医案著作。明·薛己撰,钱临疏。本书将薛己医案中有关诊断、立论、用药等方面加以辨析、疏解,有助于读者领会薛案原意,了解薛氏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开阔临诊治病的思路。本书收入《国医百家》丛书中。
-
徐往徐来
徐往徐来针灸学术语。指针刺的补泻手法:缓慢进针、出针。《灵枢·寒热》:“审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
-
修真十书
《修真十书》养生、气功丛书。编者不详。本书收集了隋唐两宋时期数十种气功、养生著作,从各个方面记述了元代以前养生、气功、导引、内丹的理论与功法,内容极为丰富,尤为古代气功学术的一大专集。收入《道藏》第一百二十二至一百三十一册。
-
小急
小急为脉学术语。喻脉象的细小而急。《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
相气十法
相气十法诊断学术语。系一种望诊,以观察病人面部气色的十种方法。《望诊遵经》:“十法者,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是也。”详各条。
-
引经证医
《引经证医》为综合性医书。清·程梁撰于1873年。书名“引经”,是指书中引据《内经》论证医理。2论述内科诸病,辨析医理,结合作者学术经验,有一定的发挥;4为作者的内科及妇科医案;末附《内经》原文辨讹4则,及常用方剂50余首。
-
因时之序
因时之序养生学术语。指顺应春夏秋冬四时次序变化。《素问·生气通天论》:“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
坐忘
坐忘气功学术语。指一种功法。即静坐修养,至高度入静后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唐·司马承桢曾撰《坐忘论》加以发挥。
-
鼠疫抉微
《鼠疫抉微》鼠疫专著。清末余德壎撰。刊于1910年。作者以郑肖岩《鼠疫约编》为基础,参考诸家学说,对鼠疫源流、病情、辨证、治法及方药等加以阐论和发挥,其中融会了作者一些新的学术见解。末附罗芷园、郑肖岩等鼠疫医案35则。现有初刊本和《中国医学大成》本。
-
散下
散下针灸学术语。指左右上下随意进行的针刺方法。与“直下”相对。《素问·诊要经终论》:“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
饶鹏
饶鹏明代医家。字九万,号东溪。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精医,挟技长期居于广东,名噪一时。以医功受冠带。学术上宗张仲景、李东垣为主。著《节略医林正宗》八卷。
-
脉无胃气
脉无胃气脉学术语。脉来失去从容和缓及正常的节律,真脏脉现,表现为弦劲绷急,坚硬搏指,或浮散无根,杂乱不匀等。说明胃气将绝,五脏真气败露,生命垂危,预后不佳。《素问·平人气象论》:“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
临睡前服
临睡前服方剂学术语。系指一种服药法。病在胸膈、胁肋、肺者,宜于临睡前服药。
-
久持索然
久持索然为脉学术语,指切脉经久按之后,很难摸及;或初按时指下浮大,久按反觉难以捉摸。这种情况,不论新病久病,有热无热,均属正气大虚。
-
风寒湿
风寒湿为病因学术语。风、寒、湿三种邪气互相结合而成的致病因素,为痹证的主要病因。《黄帝内经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
杜荍
杜荍宋代医家。婺州(今浙江金华)人。生平欠详。其部分之学术经验,附益于《产育宝庆集》内。
-
冬脉如营
冬脉如营为脉学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冬脉如营,…其气来沉以搏,放曰营。”冬季应时的脉象。营,营垒,有团聚之义。冬季恶寒,阳气潜藏,皮肤紧束,故脉气相应地下沉。
-
丹鼎
概述:丹鼎:1.药鼎;2.气功学术语。药鼎·丹鼎:丹鼎即药鼎。为道士炼丹工具。多为可以加火的密闭的铜铁器。气功学术语·丹鼎:丹鼎为气功学术语。丹田之异名。
-
冲浊
冲浊为诊断学术语。冲,深也。指色泽深沉晦浊。《黄帝内经灵枢·五色》:“冲浊为痹。”张景岳注:“痹病在阴,肉骨受之,故色冲而浊。”
-
持脉
持脉诊断学术语。即切脉。《素问·脉要精微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详切脉条。
-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为书名。谢阳谷编撰。2001年9月学苑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著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编辑出版这本画册和文集,既是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总结,也是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成果展示,更是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荟萃和升华。
-
精神修养
精神修养为养生学术语。指通过调节人的情绪及心理活动,以使身心健康的养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