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
出《素问遗篇·刺法论》。病因病机:多因时行疠气从口鼻传人所致。《类证治裁》卷一:“疫为时行疠气,有大疫,有常疫。其厉邪之来,皆从湿土郁蒸而发,触之成病,其后更相传染,必由口鼻吸受,流入募原。疫为燥热毒疠,从无辛温发散之例,一切风燥辛热,皆不可犯。至于大疫,又宜斟酌司天岁气方向,不拘一辙也。”
-
时疫
病因病机:因疠气疫毒从口鼻传人所致。症状:《不知医必要·时疫》:“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或头痛,发热,或颈肿,发颐,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邑,其症憎寒,壮热,口吐黄涎,乃在人之疫也。”治疗:治宜疏利、解秽、清中,攻下等法。《辨疫琐言》:“世之宗瘟疫论者…
-
刘松峰
刘松峰即刘奎。刘奎为清代官吏兼医家。字文甫,号松峰。山东诸城人。其父刘引岚曾任保定郡守等官职。
-
苍术反魂香
别名:苍降反魂香处方:苍术、降真香各等分。功能主治:除秽,祛疫。主用法用量:苍降反魂香(《泻疫新论》卷下)。摘录:《说疫全书·疫痧二症合编》卷二《说疫全书 疫痧二症合编》卷二:别名:苍降反魂香组成:苍术、降真香各等分。制备方法:上为末,揉入艾叶内,绵纸捲筒。附注:苍降反魂香(《泻疫新论》卷下)。
-
刘奎
概述:刘奎:1.清代官吏兼医家;字文甫,号松峰。山东诸城人。其父刘引岚曾任保定郡守等官职。明代医生·刘奎:刘奎为明代医生,江西永新县人。长于幼科,其父刘引岚亦精医,有名于时。
-
刘文甫
刘文甫即刘奎。刘奎为清代官吏兼医家。字文甫,号松峰。山东诸城人。其父刘引岚曾任保定郡守等官职。
-
余霖
余霖清代医家。字师愚,常州(今属江苏)人。少习儒,后弃儒习医。其父因染温疫为俗医以伤寒法治之未愈,竟误治而亡。会安徽桐城大疫,余氏以石膏大剂煎药调治,救活无数。后数年又于京师再遇疫症,再以同法治之亦效。经积三十年经验,著成《疫疹一得》,刊刻于世。创有气血双清之清瘟败毒饮,是其代表方剂。
-
刘秉锦
刘秉锦为刘奎之子。父子两人于1790年编撰《松峰说疫》一书,用以补充,两人将《温疫论》一书分类述之,并参以己见,加以论述,编成《温疫论类编》(1790)一书。刘奎为清代官吏兼医家。字文甫,号松峰。山东诸城人。其父刘引岚曾任保定郡守等官职。
-
五疫
五疫为病名,系多种疫病的总称。古人借五行而分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等。《素问遗篇·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
-
大傩之礼
大傩之礼(傩音nuó挪)为古代封建社会祭鬼神以驱逐疫灾的活动。这种活动始于原始社会,历代均因袭之。古代人们认为瘟疫流行系疫鬼作祟。因此为预防和控制疫疠流行,每年一定时期举行大傩(nuó挪)之礼仪,统治者或最高当局参加,在巫师主持下,人们身披兽皮化装各类神灵形象,并持械跳跃,期望赶走疫鬼。
-
食诸肉中毒
概述:食诸肉中毒(alltoxicfleshpoisoning)为病名。是指因食马、牛、猪等各种疫畜或不洁之肉所致的中毒病。食诸肉中毒的病因病机:因食疫畜肉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诸病源候论·食诸肉中毒候》:“凡可食之肉,无甚有毒。自死者,多因疫气所毙,其肉则有毒,若食此毒肉,便令人困闷吐利无度,是中毒。”
-
竹叶导赤散
《松峰说疫》卷三:组成:生地2钱,木通1钱,连翘1钱(去膈),大黄1钱,栀子1钱,黄芩1钱,黄连8分,薄荷8分。主治:君火郁为疫,乃心与小肠受病,以致斑淋,吐衄血,错语不眠,狂躁烦呕,一切火邪等症。用法用量:水煎,研化五瘟丹服。
-
傅懋光
傅懋光(约1573-1644年)明代医家。初习举业,二十余岁北上京师(今北京),弃儒习医,遂详读《素问》、《难经》及诸家医书。曾为朝鲜内医院教习官御医崔顺立等讲析医学疑义,任正教。因此而擢升上林苑右监丞。崇祯八年(1635年)官至太常寺卿,掌太医院事院使。另辑有《医学集要经验良方》八卷行世。
-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为医案著作。刊于1929年。上集为风寒、暑、湿、燥、火、四时六淫病案;下集为温疫、喉痧、白喉、霍乱、痢疫、瘄疫六种传染病案。案后由何廉臣另加按语评述,对如何掌握这些病证的病机和辨证治疗,有一定的启发。该书分类较有特色,所收验案均为急性热病,是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医案专辑。
-
金天衢
金天衢明代医家。浙江桐乡人。世医金少邱之孙。自幼颖悟,喜读书,十四岁患弱症,得吴门戈兰亭、武林王紫芝治愈。后随之习医,久而通医,尤以治疫症闻名。万历十三、十四年(1585-1586年)大疫,四方求治者众,应手即愈。曾荐太医院判,辞不赴。著《医学圣阶》、《医辨》等,均佚。
-
青黛汤
《治疫全书》卷五:方名:青黛汤别名:青黛饮组成:青黛5分,生甘草2钱,金银(净)5分,瓜蒌半个。主治:流注,瘟疫余邪未尽,头项身体生发疙瘩。两腮肿,发颐。用法用量:酒1钟,和水煎服,自愈。
-
破棺汤
《医心方》卷十四引《唐本草》:方名:破棺汤别名:干粪汤、逐疫七宝丹组成:人屎(干者)。主治:伤寒热病,热极口渴,谵妄,口鼻出血,及诸热毒、蛊毒。天行病,舌燥如锯,极渴,不能服药者。时疫热毒。《松峰说疫》本方用人屎尖七枚,约枣栗大,烧红色,取出即入冷水中研细,再顿服。
-
浮萍黄芩汤
别名:浮萍黄芩煎处方:浮萍3钱,黄芩1钱,杏仁2钱(泡,去皮尖),甘草2钱(炙),生姜3钱,大枣2枚。功能主治:温疫身痛脉紧,烦躁无汗。用法用量:浮萍黄芩煎(《松峰说疫》卷二)。摘录:《治疫全书》卷五
-
痧疫回春散
《痧疫指迷》:方名:痧疫回春散组成:川厚朴(姜制)1两,广藿梗1两,白檀香1两,制茅术1两,制半夏1两5钱,新会皮1两,宣木瓜1两,淡吴萸5钱,川椒种8钱,制附片8钱,高良姜8钱,乌梅肉8钱,广木香5钱,台乌片5钱。主治:寒湿霍乱。用法用量:每服3钱,重者加倍,开水调服。制备方法:共为极细末。
-
李庆嗣
李庆嗣为金代医家。洛州(今河北广平)人。天德年间,岁大疫,广平尤甚,往往合家染疾,经李医治,活人无数。李庆嗣初习儒,后改学医,竟精于医。尝于大疫间携药及米分发病家,全活无数,颇受称赞。尝著《伤寒纂类》四卷、《攻证活人书》三卷、《针经》一卷、《医学启元》等,均未见行世。
-
江喆
江喆南宋医生。字明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医术精湛,于家邑大疫时,以药熬汤济人,多有效验。后宋理宗有病,奉诏入京为之治,霍然而愈。治公主漏胎疾亦有疾,帝拟赐官,不从请辞。后乞归,其子亦以医名。
-
黄至
黄至明代医生。字城甫。浦城(今属福建)人。少习儒,后弃儒习医,术日精,会岁年大疫,捐资施药,活人甚众。次子秉键,传其术。
-
方原庵
方原庵(1866-1946年)清末至民国间医家。安徽怀远县人。先业儒,后攻医,精于医术,活人无数。适值清末疾疫流行,方氏殚力救治,全活者甚众。尝著《方氏验方集》,未见行世。
-
丁杞
丁杞明代医生。号称松子。福宁州(今福建霞浦)人。出身世医,尤善诊脉,多以脉诊决生死。适逢明正德六年(1511年)福宁州大疫,丁氏施予医药,救活者无数。
-
王廷爵
王廷爵为明代医家,字君惠,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王国臣之子,明天文度数及性理之学,博精医理。凡七情杂症、秽疫流行,予患者以引导兼之以药。撰有研究寿夭之作《性原广嗣》6卷。后经王宏翰删改刊行。书中每有接受西学之影响者。
-
杂气
杂气泛指具有传染性,致病具有流行性的病邪,疫疠之气即杂气中之一种。《温疫论·杂气论》:“是气也,其来无时,其着无方,众人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病焉。大约病遍于一方,延门合户,众人相同,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病也。疫气者,亦杂气之一种,但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疠气。”
-
世界家庭医生日
每年的5月19日是世界家庭医生日。
-
瘟
瘟瘟疫。感受疫疬之气而发生的多种流行性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素问·遗篇·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
徐象坤
徐象坤清代医家。字厚庵。海城(今属辽宁)人。同治元年(1862年)大疫,往来奔救,全活者甚众,有“国手”之称。著有《医学正传》十卷、《加减汤头歌》两卷、《宝气论》一卷,均未梓行。
-
于省三
于省三为清代医家,字绍曾,河南西平县人。崇尚医德,出诊辄先诣贫家,次及富家。咸丰(1851~1861)年间,疫疾流行,尝设肆售药于邑,遇贫无力者则赊之,后积债券数千金,悉投之火,时人称为“长者”。撰《瘟疫论心得录》,未见传世。随同邑名医于福纯习医,尽得其传,遂以医名。
-
殷榘
殷榘明代医生。字度卿,号方山。仪真(今江苏仪征)人。世医出身,承家学,治病有良效,且不计酬。万历癸未(1583年)疾疫流行,仍使人昼夜调治,所活甚多。
-
医医小草
《医医小草》医论著作。清·宝辉撰于1901年。作者指出有关寒、温、疫三病的治法,金、元诸家均有所偏,乃细心体味。总括有关重点问题18条予以辨析。文字简要,说理清晰。所附《游艺志略》为作者与其师友的医理问答。此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医方易简新编
《医方易简新编》医方著作。清·黄统、龚自璋合辑。刊于1851年。卷四治痧、疫、时症等;卷五治外科及跌打损伤;书中共列病症(或药方)子目2600余条,载方1800余首。选方以简易单方、验方为主,辅以成方,是搜罗较广的验方著作。现存初刻本等十多种清刻本、石印本。
-
朱世续
朱世续(?-1768年)清代医生。四川通江人,尝由名师指点,甚精于灸疗。曾治一传尸痨之患者,其家数人染疾。朱氏以灸“肾俞”之法,兼以药治而愈。后因天下大疫,朱氏以老年而亲赴诊疗,终于过劳而卒于途中。
-
郑春回
郑春回清代医家。字荆辉。祖籍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后徙浙江嘉善。父郑岗,人称“喉科神手”。得家传,亦精医。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1766-1767年)大疫,患喉证多难治,郑氏疗之多愈。著有《喉科源远集》。
-
痧喉正义
《痧喉正义》医论著作。清·张振鋆撰。刊于1889年。本书汇集明、清时期名医缪仲淳、喻昌、叶香岩、吴鞠通、陈耕通、余师愚等十二余家所论疫症、痧症、疫喉、痧喉的经验与理论,间附作者评说,发挥个人识见,全书并有结语。现存初刻本等清刊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田之丰
田之丰清代医学家。字登五,三楚(今属湖北)人。初习儒,后专攻医,于儿科痘疹症尤有心得。曾途经山西,适儿疹大疫,之丰为之治,愈儿颇众,声名大噪。著有《痘疹秘钥》一书行世。主要为录自前人之医论及方法,间亦有个人治验。
-
莫士英
莫士英明代医生。字士颖。浙江人。太学生。少多病,喜方书,遂以医名,治病多验。会岁大疫,活人甚众。治不取资,世人佩之。子成苍,孙瑕,亦以医名。
-
连文冲
连文冲清代医家。字聪肃,浙江钱塘县人。尝官至内阁中书、户部陕西司郎中,后因故夺职。家为世医,祖连宝善、父连自华皆以医有名,文冲继家业,精于医。会京师大疫,文部施药诊病,活人无算,不受一钱,并著有《霍乱审证举要》一卷,刊行于世。
-
李廷璧
李廷璧清代医生。江苏上海县人。精于医术,尤擅长切脉。乾隆间大疫,廷璧以其术济人。全活甚众,人称道之。
-
金彭
金彭清代医家。仪征(今属江苏)人。家中积药如肆,贫者就诊,立方后即撮药与之。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秋,邑大疫,召药工十余人于家制丸散救济。撰《伤寒变通论》,未梓。卒年八十三。侄颖川,亦以医名世。
-
疫霉属
疫霉属是大多寄生,诱发许多重要的植物病害。菌丝产生无限生长的分枝孢子囊梗,梗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在孢子囊梗生成孢子囊的位置变肿大。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曾导致世界性的马铃薯减产。
-
左俞
左俞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胸部,左乳头外侧旁开1寸直下,第九、十肋骨之间。主治秋疫、胃病、肠疝痛。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
承夔
承夔为明代医家。依舅改姓为吕,即吕夔。吕夔为明代医家。字大章。江苏江阴人。精方脉经络,人称吕仙。江苏地区疾疫流行时,救活甚多,曾在太医院任职。著有《运气发挥》《经络详据》等书,均佚。
-
传染
传染是指疠气相互传播而造成新的感染的发病途径。《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温疫论·原序》:“崇祯辛巳,疫气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阖门传染。”
-
曹秉铉
曹秉铉明代医家。字公辅,江苏武进人。喜读书,具救世之志。因父病习医,万历、天启(1573-1627)年间,当地大疫,不避危险治之,不取报酬,全活者甚众。著《杏园医案》,已佚。
-
菴庐
菴庐医疗设施名。系指安置病人的简易场所。《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描述皇甫规征陇右时“军中大疫……规亲入菴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一般认为菴庐是军队中设立隔离病室的最早创举。
-
亚洲甲型流感活疫菌
药品说明书:别名:甲型流感活疫苗;亚洲甲型流感活疫菌适应症:接种物件为15岁以上的健康人,不适用于少年儿童(因反应强烈)。用量用法:用喷雾法接种(大小型喷雾器均可用),每人约用0.5ml。注意事项:患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心脏病、发热病人以及过敏体质者、孕妇均禁用。
-
流感活疫苗
药品说明书:别名:甲型流感活疫苗;亚洲甲型流感活疫菌适应症:接种物件为15岁以上的健康人,不适用于少年儿童(因反应强烈)。用量用法:用喷雾法接种(大小型喷雾器均可用),每人约用0.5ml。注意事项:患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心脏病、发热病人以及过敏体质者、孕妇均禁用。
-
甲型流感活疫苗
药品说明书:别名:甲型流感活疫苗;亚洲甲型流感活疫菌适应症:接种物件为15岁以上的健康人,不适用于少年儿童(因反应强烈)。用量用法:用喷雾法接种(大小型喷雾器均可用),每人约用0.5ml。注意事项:患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心脏病、发热病人以及过敏体质者、孕妇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