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五牙
五牙道教炼养术语。亦称五芽。指五行之生气。《黄庭内景经》:“存漱五牙不饥渴。”《悟真篇·自序》:“如炼五芽之气,服七曜之光。”道教认为服食五行真气,可炼养五脏,延年驻寿。
-
九守
九守道教养生术语。指守和、守信、守气、守仁、守简、守易、守清、守盈、守弱。系道教倡奉的9种养生要则。其含意,如守和指阴阳内调,守信指精神内守,守易指不为外感、明哲保身,守盈指知足而止等。
-
魏伯阳
魏伯阳道教养生家。一说名翱,号伯阳,自号云牙子。东汉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所撰《周易参同契》一书,被誉为“万古丹经王”。注释凡数十家,并有英、俄等外文译本。
-
十二重楼
十二重楼道教对人的喉咙的称谓。《金丹元奥》:“何谓十二重楼?人之喉咙管,有十二节是也。”其名在气功内丹术中常有应用。
-
丹房
丹房为道教观房的别名。指炼丹药的所在。
-
养性
养性养生术语。指精神情志的调养与道德修养。见《淮南子·俶真训》:“静漠恬惔,所以养性也。”道家与道教主张淡泊无为,涵养人的自然本性。又为养生的别称。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即为养生专篇。
-
七门
七门道教炼养术语。谓天门在泥丸,地门在尾闾,中门在夹脊,前门在明堂,后门在玉枕,楼门在气管,房门在心窝,均为修道养生的重要门户,称为人身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