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生
资生为经穴别名。穴在耳后,布有络脉,善治瘈疭,故名。侧伏取穴。如头风、血管性头痛、耳痛、耳鸣、目睛不明、急性结膜炎、小儿惊痫、瘈疭及呕吐泻痢等。本穴配完谷、率谷、外关治偏头痛;配长强或神道、颅息治小儿惊痫。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现代研究:瘈脉有良好的镇痛、镇惊作用,已成功地用于多种手术针麻。
-
五行学说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3.五行制化:在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在相克之中,同时也寓有相生。②肾生肝,(水生木)肾精能滋养肝脾不和证,即“水能生木”,当“肾水”不足时,肝木失养,病人出现“肝阳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证,治疗时要滋水涵木,肝阳上亢的证候可以得到改善。
-
保胎资生丸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别名资生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固胎。用法用量用白开水或清米汤、橘皮汤、炒砂仁汤嚼化下。但脾者喜燥而恶湿,善运而不停,故以陈皮、白蔻香燥以舒之,苓、泽、苡米淡渗以利之,楂、曲、麦芽助其消导,藿香、厚朴借以温中,桔梗以引清气上行,黄连能使湿热下降。
-
五行
相生意味着相互滋生或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又称相克,意味着互相排斥或抑制,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等。在相互联系方面,肾水养肝木,肝血济心,心火温脾土,脾化生水谷精微上充于肺,肺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脾主运化制止肾水泛溢(土克水);脾病及肝为土侮木;
-
沉香半夏汤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引《资生》:沉香半夏汤:处方:附子(炮)1只沉香(与附子等分)人参15克半夏(制)6克南星(炮)3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主中风痰盛,堵塞气管,影响呼吸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服。功效:去痰醒脾,和气益心。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相生相克
相生相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如金能生水;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如火能克金。
-
动态观念
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之中。中医学还用五行生克乘侮来说明自然界和人相互资生、幅互制约的动态关系。在病理过程中相乘、相侮。饮食物化为精微物质,精微物质转变为功能和废物,这一切都是气化的作用,这种气化过程即是运动过程。
-
分子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是借助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学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这一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对表型水平上的进化起主要作用,而对分子水平上的进化则没有多少作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是由基因不断产生中性突变并通过随机漂变而在群体中消失或被固定,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而造成的。
-
九宫
概述:九宫:1.九窍;2.古代将八方及中央定为九宫。包括耳二、眼二、鼻孔二、口、前阴、后阴。出《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当太一从一宫转向另一宫的那天为节气交换之日,如当天和前后几天的气象变化,就可据此预测风雨是否调和、水旱等灾害是否发生,以及将流行什么疾病。八方之风,符合季节时令为实风,可资生万物;
-
无热灸
无热灸即敷药发泡灸。敷药发泡法为灸法的一种。又称天灸、自灸、冷灸、无热灸。本法早见于《资生经·卷三》。其法用大蒜、毛茛、天南星、蓖麻子、威灵仙等捣成糊状外敷。敷药发泡后应注意保护疮面,防止感染。哮喘可敷膻中、大椎、肺俞、气海、肾俞等。扁桃体炎可敷合谷。滞产可敷涌泉等。
-
灸创
灸创即灸疮。见《金匮要略》。又写作“灸创”,见《武威汉代医简》。《资生经·卷三》引《明堂灸经》:“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如用葱熨、皂荚汤洗,以及内服四物汤,食冈鱼、豆腐、鸡、鹅、竹笋、羊肉等。直接灸后即于灸处贴敷膏药以促使化脓,以后每日换帖一次,待自然收口结痂而愈。
-
痏疮
或指针痕。见《金匮要略》。《资生经·卷三》引《明堂灸经》:“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如用葱熨、皂荚汤洗,以及内服四物汤,食冈鱼、豆腐、鸡、鹅、竹笋、羊肉等。直接灸后即于灸处贴敷膏药以促使化脓,以后每日换帖一次,待自然收口结痂而愈。针痕·痏疮:针痕为针后皮肤上留下的痕迹。
-
鼠粪灸
鼠粪灸为灸法之一。是将干燥鼠粪燃着施灸的方法。具有益寿延年等作用。《资生经·卷三》:“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
-
金生水
金生水为五行理论之一。用五行相生理论来解释内脏之间相互滋生或促进作用的关系。五行之中,肺属金,肾属水,金有资生、助长水的作用,用金生水说明肺对肾的资助关系。
-
水生木
水生木是指肝木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肾水的滋养,肾水(肾阴)充足可以助肝化生阴血,防止肝阳过亢;滋水涵木为治法。表现为头目眩晕、眼干发涩、耳鸣颧红、口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妇女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弦数,可用干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玄参、龟甲、女贞子、何首乌等药。
-
金寒水冷
金寒水冷病证名。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二脏为母子关系,生理上相互资生,病理上相互影响。肺肾虚寒,症见咳嗽,吐痰稀白,喘促气短,畏寒肢冷,腰膝冷,肢体浮肿,苔白脉迟等。治宜温肾纳气,祛痰止咳,方用苏子降气汤加减。
-
贝母粥
《资生录》:贝母粥:处方:贝母粉1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制法:用北粳米、冰糖煮粥,待米开汤未稠时,调入贝母粉,改文火稍煮片刻(再煮二三沸),粥稠即成。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温服。功效:润肺养胃,化痰止咳。主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可供上、下午点心,温热服食。
-
胆胰汤
处方:柴胡9克,大黄9克,乌梅9克,川楝子9克,车前子9克,黄芩12克,枳实10克,花椒6克,槟榔30克,苦楝根皮30克,白芍15克,使君子15克。功能主治:驱虫理气,清热泻脾。主饮食失节,虫积肠中,资生湿热,热扰虫动,上窜胆道,肝胆失疏,横逆犯脾,脾失运化,湿热蕴结,阻滞气机。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
中性突变
中性突变是指这种突变对生物体的生存既没有好处,也没有海处,就是说,对生物的生殖力和生活力,即适合度没有影响,因而自然选择对他们不起作用。生物的进化主要是中性突变在自然群体中进行随机的“遗传漂变”的结果,而与选择无关。这是中性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之处。
-
加味肾气丸
金匮加减肾气丸、加味八味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资生肾气丸组成:炮附子二个,茯苓、泽泻、山茱萸、炒山药、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各一两,官桂、川牛膝(酒浸)、熟地黄各半两。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严氏济生方》卷四方之加味肾气丸功在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用法用量:每服七十丸,空腹米饮送下。
-
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其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旱莲草
旱莲草为眼科常用止血药,具有凉血止血,滋阴益肾的功效:(1)用于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所致的眼底出血、白睛溢血等,常与地黄、白茅根配伍。旱莲草为敷贴用药之一。出《资生经·卷三》:“乡居人用旱莲草推碎,置在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即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
-
土不制水
土不制水为病机术语。脾属土,肾主水。根据五行的资生制约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脾土制约水液,使其正常运化,不使泛滥成病。若脾土虚弱不能制约水湿,则可泛滥为患,出现水肿、痰饮等症。
-
胎痛
胎痛病证名。指妊娠腹痛。《资生集》引薛立斋:“妊娠腹中不时作痛,或小腹重坠,名胎痛。用内补丸。”
-
灸疮
灸疮指灸治后局部因烧灼而化脓成疮。又写作“灸创”,见《武威汉代医简》。《资生经·卷三》引《明堂灸经》:“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如用葱熨、皂荚汤洗,以及内服四物汤,食冈鱼、豆腐、鸡、鹅、竹笋、羊肉等。直接灸后即于灸处贴敷膏药以促使化脓,以后每日换帖一次,待自然收口结痂而愈。
-
肺肾相生
肺肾相生又称金水相生。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故肾阴亦可上济于肺以滋养肺阴。例如人体的水液代谢,肾脉上连于肺,肺为水之上源,上靠肺的通调,中靠脾的运化,下靠肾的开合,一脏失职,即生水肿。肺司呼吸,肾主纳气。肾虚不能纳气则上见喘促短气。从病理关系言,肺气足,则精气下输于肾,肺气虚则肾气亦虚。
-
下丹田
下丹田为体表部位,指脐下3寸关元穴部位。以胸窝正中(膻中)称中丹田;二、道家称脐下3寸为丹田,为男子精室,女子胞宫之所在。杨玄操注《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另有各古籍可参考:《抱朴子内篇·地真》谓“在脐下二寸四分”,《医心方》卷二十七:“脐下三寸为命门宫,此下丹田也。”
-
敷药发泡法
敷药发泡法为灸法的一种。又称天灸、自灸、冷灸、无热灸。本法早见于《资生经·卷三》。其法用大蒜、毛茛、天南星、蓖麻子、威灵仙等捣成糊状外敷。或以白芥子、斑蝥等研末水调外敷。敷药发泡后应注意保护疮面,防止感染。哮喘可敷膻中、大椎、肺俞、气海、肾俞等。扁桃体炎可敷合谷。滞产可敷涌泉等。
-
三度刺
三度刺为刺法术语。度:次也。即刺三次的意思。《铜人》:“攒竹二穴……宜以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资生经》所载四度针、一度针意同。
-
董熿
董熿清代医家。字成章。文安(今属河北)人。著有《寿身切术》,集诸症古方之有验者,以治病养生。乾隆三年(1738年),张万选将之与当时名医张琇、桂闻之论合编成《资生集》一卷(1763年)传世。
-
发泡灸
概述:发泡灸:1.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使局部皮肤发泡;参见敷药发泡法:敷药发泡法为灸法的一种。又称天灸、自灸、冷灸、无热灸。其法用大蒜、毛茛、天南星、蓖麻子、威灵仙等捣成糊状外敷。哮喘可敷膻中、大椎、肺俞、气海、肾俞等。滞产可敷涌泉等。间隔灸时可用中等艾炷,灸至局部出现明显红晕为止。
-
火生土
说明自然界的火对土的生成有滋生和促进作用。在五行之中,火有资生、助长土的作用,火生土用以说明心对脾的资助关系。在中医五行学说中,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是指脾土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心火的温煦。临床应用较多推演于肾阳命门火助脾胃腐熟水谷的作用,故肾阳衰、命门火不足会出现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的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