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小邪
概述:小邪:1.邪气轻浅的病证;《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凡刺小邪日以大,补其不足乃无害。”《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此处小邪,后世注家有多种解释:《金匮要略直解》:“ 饪即小邪,故从口入。”而《医宗金鉴》则认为小邪系指七情内伤。
-
五邪刺
五邪刺为古刺法名。《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刺有五邪。”五邪为痛邪(疮疡)、大邪(病邪实盛)、小邪(正气亏虚)、热邪及寒邪。(“刺痈者用铍针”,以消散排脓;“刺寒者用毫针”,徐往徐来刺之,以温益阳气。刺大邪(实邪)用锋针以泻其有余;刺小邪(虚邪)用员利针以补其不足;
-
大邪
概述:大邪:1.邪气亢盛的病证;指邪气邪气亢盛的病证。《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其有余。”风邪·大邪:大邪为病因学名词。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漫散,故名。《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大邪中表,小邪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