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精髓枯淋症
精髓枯淋症淋证之一。多因气血虚衰,精髓干枯所致(见罗应章《经验医案·溲淋》。多见于老年体弱者,症见小便滴沥不断,其痛难忍。治以干茯汤。参见淋条。
-
髓之府
髓之府是骨的别称。髓汇聚于骨内,髓能养骨,精髓充盛则骨骼强壮,行动稳健。
-
肾虚髓亏证
肾虚髓亏证为证候名。指肾精亏虚,精髓不足,以生长发育迟缓,或骨折久不愈合,或腰酸骨痿,头晕耳鸣,健忘痴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腽肭脐酒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方名:腽肭脐酒组成:腽肭脐。功效:助阳气,益精髓,破癥结冷气,大补益人。制备方法:上酒浸擂烂,同曲、米如常酿酒饮。
-
骨痹·肾虚髓亏证
骨痹·肾虚髓亏证(bonebiwithsyndromeofmarrowinsufficiencyandkidneydeficiency)是指肾精亏虚,精髓不足,以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俯仰转侧不利,头晕耳鸣,耳聋,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等为常见症的骨痹证候。
-
五陷恶候
五陷恶候为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指儿科五种险恶证候。即囟门陷、太阳陷、眼轮陷、胸下陷、肩胛。为小儿精髓不足的危象。
-
髓亏证
髓亏证为证候名。指精髓亏虚,形体失其充养,以眩晕耳鸣,头脑空痛,腰脊酸软,动作迟钝,肢体痿软或足不任身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针灸精粹
《针灸精粹》为书名。李文宪著。刊于1937年。本书选辑《内经》《难经》及《针灸大成》之精髓,引用一些古今医案和作者自己的临证经验。
-
肾郁
肾郁病证名。《赤水玄珠》卷十一:“肾郁者,小腹微硬,精髓乏少,或浊或淋,不能久立。治宜肉桂、茯苓、小茴香。”参见五脏郁条。
-
补益精髓
补益精髓为治法。指用具有补肾益精髓作用的方药,多为血肉有情之品治疗肾虚髓亏证、精气亏虚证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