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堂
玉堂穴主要用于胸肺疾患等:如胸痛,咳嗽,气短,咳逆上气,咳吐寒痰,喉痹咽肿,气喘,呕吐,胸满,胸闷,喉痹,咽肿,心烦,乳痛,心绞痛,现代又用玉堂穴治疗胸膜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肋间神经痛,胸膺疼痛,胸闷喘息,呕吐寒痰,胸膜炎等。
-
玉英
玉堂穴主要用于胸肺疾患等:如胸痛,咳嗽,气短,咳逆上气,咳吐寒痰,喉痹咽肿,气喘,呕吐,胸满,胸闷,喉痹,咽肿,心烦,乳痛,心绞痛,现代又用玉堂穴治疗胸膜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肋间神经痛,胸膺疼痛,胸闷喘息,呕吐寒痰,胸膜炎等。
-
虚痰
或脉见细数,脏无阳邪,时为呕恶泄泻,气短声喑等症,但察其形气病气,本无有余者,皆虚痰也。”气虚寒痰,治宜健脾益气,温阳化痰,用人参、茯苓、苡仁、半夏、陈皮、甘草、肉桂;气虚热痰,治宜清热化痰益气,用麦冬、花粉、甘草、陈皮、白芥子、神曲、白芍、茯苓、当归。
-
五痰
五痰为病证名,为五种痰证的总称。1.五痰指风痰、热痰、湿痰、酒痰、沫痰。2.五痰指风痰、热痰、寒痰、气痰、味痰。元·王硅《泰定养生主论》:“方书皆曰五痰,何谓也?3.五痰指风痰、湿痰、燥痰、热痰、寒痰。《医宗必读·痰饮》:痰有五,“在脾经者,名曰湿痰。”以上两种均见《儒门事亲·治法杂论》。
-
七枣汤
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7个,煎至200毫升。2.《瘴疟指南》:是方用大附子去寒痰,且能引上焦之阳气下入至阴,以成天地之交泰。功能主治:《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七枣汤治脾胃虚弱,内受寒气,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胁胀满,脐腹疔痛,心下气逆,腹中虚呜,呕吐恶心,胸膈痞闷,困倦少力,不思饮食。
-
白胡椒
概述:白胡椒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新修本草》记载的胡椒药材之一种。性味归经:辛,热。1.治脘腹冷痛,寒痰食积,呕吐,泄泻,冷痢,内服:煎汤,1.5~小儿哮喘,研粉布肺俞穴,膏药封贴;2.胡椒性温热,善于温中散寒,对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肠鸣腹泻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并可促使发汗,治疗风寒感冒;
-
炒芥子
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如治疗痰饮胸闷胁痛的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疗寒痰凝滞,关节疼痛的白芥子散(《校注妇人良方》)。炒芥子煎液中只含芥子苷,生芥子煎液中则含芥子苷和芥子油。
-
炒白芥子
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如治疗痰饮胸闷胁痛的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疗寒痰凝滞,关节疼痛的白芥子散(《校注妇人良方》)。炒芥子煎液中只含芥子苷,生芥子煎液中则含芥子苷和芥子油。
-
痰证
概述:痰证为病证名。由于痰浊停留部位、病因及症状表现不同,有风痰、寒痰、湿痰、燥痰、热痰、气痰、虚痰、实痰等病证。2.指素有痰疾,因感受风邪或风热怫郁而发者。2.寒痰一名冷痰。《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在心曰热痰,其色赤,结如胶而坚,多烦热,心痛,口干唇燥,喜笑,脉必洪,宜半黄丸。”
-
三子养亲汤
概述:三子养亲汤同名方剂约有五首,其中《韩氏医通》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白芥子9g、苏子9g、莱菔子9g,具有祛痰,降气,消食之功效。冬寒加生姜三片。三子均能温化寒痰,平喘治咳。各家论述:1.《韩氏医通》:紫苏子,主气喘咳嗽。然皆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火降,而痰消矣。
-
白芥子
炒芥子煎液中只含芥子苷,生芥子煎液中则含芥子苷和芥子油。白芥子具有利气豁痰,温胃散寒,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作用。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Cl6H24N05·SCN)计,不得少于0.50%。炒芥子:取净芥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香辣气。
-
木香饼子
主治脾经虚冷,胃脘寒痰,胸膈噎痞,口淡舌涩,心腹撮痛,呕逆宿水,胁下疼闷,喘满气急,倦怠少力,全不思食。功能主治:《鸡峰普济方》卷二十方之木香饼子主治男子妇人脾胃不和,胸膈满痞,心腹刺痛,两胁胀满,食不消化,寒痰呕吐,噫醋吞酸,霍乱吐泻,五膈气病,咽喉噎塞,酒毒痰吐,不进饮食。
-
芥子
多用于胸闷胁痛,关节疼痛,痈肿疮毒。芥子具有利气豁痰,温胃散寒,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作用。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Cl6H24N05·SCN)计,不得少于0.50%。炒芥子:取净芥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香辣气。性味与归经:辛,温。
-
三生饮
为粗末功能主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之三生饮主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斜,半身不遂,咽喉作声,痰气上壅,无论外感风寒,或内伤喜怒,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者;一钱)附子(去皮.一钱)功能主治: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之三生饮主治卒中风,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痰厥气厥。柔痉自汗,肢体厥冷。
-
附子散
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附子散:处方:附子(炮裂.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主治:寒痰翻胃。《普济方》卷一四六引《千金》:组成: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细辛3分,干姜(炮裂,锉)半两,白术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茴香子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