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大
五大为人体部位名。亦称五体,指头和两手两足。《针经指南·标幽赋》:“似续而交五大。”《针灸大成》卷二:“二陵、二蹻、二交,似续而交五大。”注:“五大者,五体也。”
-
五体
《针经指南·标幽赋》:“似续而交五大。”《黄帝内经灵枢·五色》:“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五种体质·五体:五体指肥人、瘦人、常人、壮士及婴儿等五种体质。《黄帝内经灵枢·根结》:“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小大,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
-
抗抗体
另外,就某种免疫球蛋白来讲,针对A抗原的IgG抗体与针对B抗原的IgG抗体,其抗原性也各不相同。类风湿因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抗抗体。当反复产生的自身抗体与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沉积于关节滑膜,即可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异种动物血清进行治疗和预防时,其导致机体产生的抗抗体,常可引起超敏反应发生。
-
地黄石英酒丸
处方:生地黄16斤(10月采,取肥大者佳,细切),石英五大两,无灰清酒2斗。制法:以坩土锅盛石英,烧令极赤,纳酒中,去石,以地黄纳酒中浸之,经3日出之,晒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惟留汁1升许,捣地黄为末,以1升残酒和末作丸。功能主治:补益。主用法用量:任食,日2次。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二
-
幼科证治准绳
《幼科证治准绳》为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一种,又名《幼科准绳》。明·王肯堂撰。刊于1602年。卷1证治通论及初生门;9将儿科诸病分属五脏,列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类。每种病证均先论后方。由于取材广博,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中保存了一些古代已佚的儿科学资料。现存明刻本和多种清刻本。
-
幼科准绳
《幼科准绳》即《幼科证治准绳》的别名。《证治准绳》中的一种,又名《幼科准绳》。明·王肯堂撰。刊于1602年。卷1证治通论及初生门;9将儿科诸病分属五脏,列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类。每种病证均先论后方。引录各书皆标明出处。由于取材广博,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中保存了一些古代已佚的儿科学资料。
-
鼠李根
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ShǔLǐGēn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鼠李的根。附方:治大人口中疳疮并发背:牛李根、蔷薇根(野外者佳)。各细切五升,以水五大斗煎至半日已来,汁浓,即于银铜器中盛之,重汤煎至一、二升,看稍稠,即于磁瓶子中盛,少少温,含咽之。(刘禹锡《传信方》)摘录:《*辞典》
-
牛肾
《*辞典》:牛肾:出处:《别录》拼音名:Ni Sh n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肾脏。②《千金 食治》:去湿痹。附方:治五劳七伤,阴萎气乏:牛肾一枚(去筋膜,细切),阳起石四两(布裹),粳米二合。山水五大盏,煮阳起石,取二盏,去石,下米及肾,着五味葱白等,煮作粥,空腹食之。(《圣惠方》牛肾粥)摘录:《*辞典》
-
女科准绳
《女科准绳》为书名,即《女科证治准绳》。《证治准绳》中的一种,又名《女科准绳》,5卷,明·王肯堂撰。分为:治法总论、调经门、杂证门、胎前门及产后门五大类,每类分列若干病症,对于病因、辨证及治疗论述颇详,是一部资料比较丰富的妇科著作。
-
女科证治准绳
《女科证治准绳》为妇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一种,又名《女科准绳》,五卷,明·王肯堂撰。分为:治法总论、调经门、杂证门、胎前门及产后门五大类,每类分列若干病症,对于病因、辨证及治疗论述颇详,是一部资料比较丰富的妇科著作。明·清及民国时期有单行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及排印本。
-
巨胜煎
处方:巨胜半大升,地黄10斤(取汁6升),杏仁五大两,桂末1两,黑豆黄子1大升(末之),乳苏5两。制法:上药先下地黄汁煎至3升,次下杏仁、巨胜、乳苏等,候凝下豆、桂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虚损,变白为黑发。
-
太极拳
概述:太极拳为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卓有成效的保健拳法。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养生活动之一,并且在世界各地也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太极拳拳法:太极拳拳法宗太极阴阳之旨,手法以掤、(扌履)、挤、按、捋、挒、肘、靠八势为八卦之式,架势与步法以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五势为五行之式,计十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