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疠疡机要
概述:《疠疡机要》为麻风专著。明·薛己撰。约刊于16世纪中叶。主要内容:本书对麻风病的本症、变症、兼症与类症的辨证治疗等予以全面阐论和辨析。尤其可贵的是本书收载麻风病治疗验案较多论述病候,条目比较清晰。现存版本:现有《薛氏医案》本。
-
渫洗疠疮药
处方:何首乌、荆芥、防风、马鞭草、蔓荆子各等分。功能主治:疠疮。用法用量:上每用10两,以水1斗,煎数沸,于无风处洗。出汗。摘录:《疠疡机要》卷下
-
羌活白芷散
《疠疡机要》卷下:方名:羌活白芷散组成:羌活1钱,白芷1钱,软柴胡1钱,荆芥1钱,蔓荆子1钱,防风1钱,猪牙皂角1钱,甘草1钱,黄芩1钱,黄连(酒炒)1钱。主治:风热血燥,手掌皱裂,或头面生疮,或遍身肿块,或脓水淋漓。用法用量:水煎服。
-
清凉解毒散
《疠疡机要》卷下:方名:清凉解毒散组成:大黄、黄柏、山栀、寒水石(煅)各等分。功效:止痛消毒。主治:天疱疮或作焮痛。用法用量:调搽。制备方法:上各为末。
-
五败
概述:五败为病证名:1.虚劳五种坏证;手足肿无交纹为心败,唇反无纹为肺败,面黑有疮为肝败,阴肿囊缩为肾败,脐突肿满为脾败。又一说:谵妄失伦为心败,音哑气促为肺败,肌肉尽脱为脾败,筋骨痛甚为肝败,泄泻不止为肾败。五损指麻风毒邪侵及内脏的重症。见《疠疡机要》上卷。又名五败症。面发紫泡者,毒在肝;
-
五败症
出自《外科正宗》卷四。该书认为大麻风之发,“心受之先损于目,肝受之面发紫泡,脾受之遍身如癣,肺受之眉毛先脱,肾受之脚底先穿,又为五败症也。”指麻风毒邪侵及内脏的重症。见《疠疡机要》上卷。
-
白丁香散
方出《瑞竹堂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三九一:白丁香散:处方:白丁香(雀儿粪也)2钱,黑丁香2钱,木香2钱,密陀僧3钱,硫黄3钱,诃子皮半钱,轻粉半钱。摘录:方出《瑞竹堂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三九一《疠疡机要》卷下:白丁香散:处方:白丁香、贝母。功能主治:疠风,眼中生胬肉。主治:乳癖。
-
薛氏医案
所注疏有王纶《明医杂著》,陈自明《外科精要》及《妇人大全良方》,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保婴金镜录》;所校者有滑寿《难经本义》,倪维德《元机启微》,陶华《痈疽神秘验方》,朱震亨《平治荟萃》,马宗素《伤寒钤法》,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薛铠所集者有《保婴撮要》;
-
疠风自汗盗汗
疠风自汗盗汗证名。麻风病人兼见自汗或盗汗出者。出《疠疡机要》卷上。自汗为气虚之证,盗汗为血虚之表现。前者当选用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后者治宜当归六黄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调治。
-
疠风头目眩晕
疠风头目眩晕证名。麻风病人兼头目眩晕之证。出《疠疡机要》上卷。多因肝肾阴虚所并发之兼证。若证见脾肺气虚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证见肝肾阴虚者,则应内服六味地黄丸;若因阳虚所致者,可用八味地黄丸,若肝经湿热盛者,则应内服柴胡清肝散。
-
疠风小便不利
疠风小便不利证名。麻风病人兼见小便不利之证候。出《疠疡机要》上卷。多因疠风用药偏燥而出现的兼证,治宜滋阴血,方用四物汤加味。若见小便频数而短黄者,则应以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二冬、五味子等以滋化源之品。
-
疠风痰喘
疠风痰喘证名。麻风病人兼见喘咳之证者。出《疠疡机要》卷上。证见疠风患者因肺经气虚为风热邪气所袭而发者。若肺气虚而喘咳者用六君子汤加味内服。若肺有热之咳喘者可用泻白散内服。若证见命门火衰而脾肺两虚之咳喘者,则应以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
-
疠风身起疙瘩
疠风身起疙瘩证名。出《疠疡机要》卷上。身起疙瘩之非麻风瘤型者,若疙瘩之兼见于上身者,宜服醉仙散;遍体疙瘩或隐疹瘙痒者,治宜服羌活当归散。若因疙瘩瘙痒被搔破而脓水淋漓者,多有全身之寒热往来,当以八珍散加丹皮、柴胡之品治疗之。若兼见气血两虚而不能外荣之证候者,则可用人参养荣汤治之。
-
疠风口眼斜
疠风口眼斜证名。系指疠风病人又兼有口眼斜,手足抽搐的病证。出《疠疡机要》卷三。本病多因肝经血虚风热所致,治宜滋补肝肾,方用加味逍遥散等。
-
疠风大便不通
疠风大便不通证名。麻风病人兼大便不通之证。出《疠疡机要》卷上。证见疠风病人因血虚内热涩滞而兼有便秘结不通者。治宜生血润燥,内服四物汤加麦冬、天门冬、五味子之属;若因燥热之药引起便结者,则应撤药改服四物汤加连翘、甘草等以清热生血。或因大肠燥热而便结不通者,可用猪胆汁灌肠,或其他导之。
-
疠风病痉
疠风病痉病证名。麻风病人兼见病痉之证候。出《疠疡机要》卷上。该证之兼见者,多因内虚复亡伤津液,血虚使筋失所养而成。若证见颈项强直、口噤、腰脊过伸等痉病证候,治宜大补气血之剂,方选八味地黄或十全大补之品。
-
大肥儿丸
《痘疹传心录》卷十七:大肥儿丸: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山药1两,陈皮1两,山楂肉1两,蓬术1两,茯苓7钱,白芍7钱,川黄连7钱,胡黄连7钱,厚朴7钱,神曲7钱,青皮7钱,泽泻7钱,槟榔5钱,川芎5钱,肉豆蔻5钱,使君子肉5钱,柴胡5钱,甘草5钱,五谷虫1两,干蟾头5钱(煅)。功能主治:脾虚,疳积泄泻。
-
五不治
五不治为病证名。出《疯门全书》。即五死。指麻风病重症的五种表现。见《疠疡机要》卷上。又名五不治。即皮死麻木不仁,肉死针刺不痛,血死溃烂无脓,筋死指脱,骨死鼻柱坏。
-
大风子膏
《疠疡机要》卷下:大风子膏:处方:大风子肉2两,肉白矾(枯)2两,真轻粉1两,桕油6两。功能主治:一切疮疥、脓窠等疮。如有肉瘤者,加冰片1分。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集验方》《保婴撮要》卷十一:方名:大风子膏组成:大风子2两(研膏),真轻粉1两,枯矾1两,黄连2两,蛇床子2两,桕油6两。
-
秦艽地黄汤
处方:秦艽生地当归白芍(炒)各4.5克川芎防风荆芥升麻白芷蔓荆子大力子(蒸)羌活各3克甘草(炙)1.5克功能主治:疏风祛湿,活血通络。附注:本方改为丸剂,名 秦艽地黄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方名:秦艽地黄汤组成:秦艽、丹皮、茯苓、白术、钩藤、甘草、生地、柴胡。主治:臂热。
-
羌活当归散
《疠疡机要》卷下:方名:羌活当归散组成:羌活1钱,当归1钱,川芎1钱,黄连(酒炒)1钱,鼠粘子(蒸)1钱,防风1钱,荆芥1钱,甘草1钱,黄芩(酒浸,炒)1钱,连翘1钱,白芷1钱,升麻1钱。主治:风毒血热,头面生疮,或赤肿,或成块,或瘾疹搔痒,脓水淋漓。用法用量:上药用酒拌,晒干,水煎服。制备方法:上为散。
-
透经解挛汤
《疠疡机要》卷下:方名:透经解挛汤组成:川山甲3钱(炮),荆芥7分,红花7分,苏木7分,羌活7分,当归7分,防风7分,蝉壳(去土)7分,天麻7分,甘草7分,白芷1钱,连翘5分,川芎5分。主治:疠风,风热筋挛骨痛。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服。
-
薛己
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薛己生平著作甚多,如《外科枢要》、《内科摘要》、《校注妇人良方》等,还校补《痈疽神秘灸经》《十四经发挥》等。现存者有《内科摘要》、《女科撮要》、《外科枢要》、《外科经验方》、《疠疡机要》、《正体类要》、《本草约言》、《口齿类要》、《痘疹方论》及《薛氏医案》。
-
五死
五死为病证名。指麻风病危重时之五种表现。见《疠疡机要》卷上。又名五不治。即皮肤麻木不仁,肉死针刺不痛,血死溃烂无脓,筋死肢节脱落,骨死鼻柱坏陷。
-
五损
五损为病证名。指麻风病毒邪侵及内脏而显的五种重症表现。见《疠疡机要》卷上。又名五败症。即:目先损者,毒在心;面发紫泡者,毒在肝;遍身如癣者,毒在脾;眉先落者,毒在肺;脚底先穿者,毒在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