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谷
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与半膜肌腱之间→腓肠肌内侧头。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腘动脉的膝上内侧动脉分支分布。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阴囊湿疹、崩漏、带下、经闭、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等。膝股内侧痛。阴谷穴研究进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针刺阴谷与照海,可引起膀胱收缩。
-
阴舍
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阴囊湿疹、崩漏、带下、经闭、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等。膝股内侧痛。现代又多用阴谷穴治疗肾炎、尿路感染,阴道炎、阴部瘙痒、子宫出血、癫痫、精神分裂症、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阴舍穴研究进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针刺阴谷与照海,可引起膀胱收缩。
-
足少阴肾经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2)足少阴肾经部分:由涌泉穴出然谷穴之下,循内踝后太溪穴,别支者入跟中大钟穴,循行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穴,上腓小腿内筑宾穴,出腘内廉阴谷穴,上股内后廉横骨穴,内贯脊属肾络膀胱。入内贯肝与膈,外循幽门、步廊、神封、灵虚、神藏、彧中、俞府等穴,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根而终。
-
阴中之少阴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2)足少阴肾经部分:由涌泉穴出然谷穴之下,循内踝后太溪穴,别支者入跟中大钟穴,循行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穴,上腓小腿内筑宾穴,出腘内廉阴谷穴,上股内后廉横骨穴,内贯脊属肾络膀胱。其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经气于此处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
阴骨
阴骨即阴谷。《琼瑶神书·卷四》:“阴骨在膝内,转骨弯大筋,上面小筋取,一寸要针行。”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阴囊湿疹、崩漏、带下、经闭、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肾炎、尿路感染,阴道炎、阴部瘙痒、子宫出血、癫痫、精神分裂症、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
合穴
《类经》注:“脉气至此,渐为收藏,而入合于内也。”十二经各有一个合穴,即尺泽(肺)、曲池(大肠)、足三里(胃)、阴陵泉(脾)、少海(心)、小海(小肠)、委中(膀胱)、阴谷(肾)、曲泽(心包)、天井(三焦)、阳陵泉(胆)、曲泉(肝)。五输穴指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
-
五俞穴
五俞穴即五输穴。这是以水之源流,比喻脉气流行有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特点。经穴多在腕踝关节附近,“主喘咳寒热”。
-
五十七痏
五十七痏(痏音wěi伟)指治疗水病的五十七个主要穴位。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王冰注:即脊中、悬枢、命门、腰俞、长强;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 内(内:《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均无此字)俞、白环俞;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太冲、复溜阴谷;
-
虚者补其母
虚者补其母为治则。出《难经·六十九难》。指根据五行相生和五脏母子关系的理论,对于五脏虚证应采用补益“生我”之脏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又如脾为肺之母,肺虚的病人不但补肺,还要补脾,即所谓培土生金。针灸疗法凡是虚证,可补其所属的母经或母穴,如肝虚证取用肾经水穴阴谷,或本经水穴曲泉治疗。
-
肾俞五十七穴
肾俞五十七穴指治疗水病的57个穴位。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又因肾为水脏,故也称水俞五十七处。王冰注:即脊中、悬枢、命门、腰俞、长强;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月吕)内俞、白环俞;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太冲、复溜阴谷;照海、交信、筑宾等。
-
水俞五十七处
水俞五十七处即水俞五十七穴。即肾俞五十七穴。王冰注:即脊中、悬枢、命门、腰俞、长强;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 内(内:《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均无此字)俞、白环俞;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太冲、复溜阴谷;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
-
足少阴肾经穴
足少阴肾经穴指属于足少阴肾经的经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育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
-
横谷
横谷即横骨。《琼瑶神书·卷四》:“复溜交信筑宾连,阴谷横谷大赫亦。”为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仰卧取穴。主治前阴、肝肾及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沥、遗精、阳痿、疝气偏坠、遗尿、癃闭、经闭、少腹痛、脱肛、腰痛等。本穴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用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针麻,可减轻切皮时的疼痛反应。
-
五水灸法
五水灸法为五脏水肿的灸疗方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肿胀论》:“青(肝)水灸肝井(大敦);赤(心)水灸心荥(少府);黄(脾)水灸脾俞(太白);白(肺)水灸肺经(经渠);黑(肾)水灸肾合(阴谷)。”
-
足少阴
足少阴为足少阴肾经的简称。五行属水。本经从足小趾下边开始,斜行到足心中的涌泉,出于舟骨粗隆前下的然谷,沿着内踝的后方行走,分支进入足跟中,上沿小腿内侧行走,出胭窝内侧的阴谷,再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行,贯穿脊柱,属于肾脏,联络于膀胱;它的支脉,从肺出来,联络于心,流注到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
水通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盘石金直刺秘传》:“伤寒小便不通:支沟、水通、阴谷。”水道为经穴名(ShǔidàoST28)。出甲乙》。属足阳明胃经。有清湿热、利膀胱的作用。主治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腹胀满、二便不通、疝气偏坠、腰背强急、胞中瘕、子门寒、痛经等。或温灸10~
-
血纳(归)包络
如乙日乙酉时开肝经井(木)穴大敦,丁亥时开心经荥(火)穴少府,己丑时开脾经输(土)穴太白,辛卯时开肺经经(金)穴经渠,癸巳时开肾经合(水)穴阴谷。到乙未时重见乙,此时五输已经开过,则纳入包络,根据“我生他”的原则,当开心包经的荥火(乙属木木生火)穴劳宫,此即为血纳包络,余此类推。
-
手足髓孔
手足髓孔为经外奇穴名。手髓孔,位于手腕部背侧尺侧缘,尺骨小头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半身不遂、四肢麻痹、头痛、眩晕、腕踝关节炎、手足肌肉萎缩等。一般直刺0.3~《千金翼方》:“灸猥退风半身不遂法,先灸天窗,次大门,…次脚髓孔,足外踝后一寸。手髓孔疑即经穴腕骨或阴谷;
-
肾经
概述:肾经:1.足少阴肾经;本经从足小趾下边开始,斜行到足心中的涌泉,出于舟骨粗隆前下的然谷,沿着内踝的后方行走,分支进入足跟中,上沿小腿内侧行走,出胭窝内侧的阴谷,再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行,贯穿脊柱,属于肾脏,联络于膀胱;见《幼科推拿秘书》。或指后溪穴。常用推法,能清脏腑之热,治小便热涩,大便秘结等。
-
按之应手
按之应手为腧穴用语。指以手指按压穴位表面皮肤,医者感觉手下有动脉搏动。《黄帝内经灵枢·本输》:“阴谷……按之应手。”
-
肾足少阴之脉
肾足少阴之脉为早期经脉名。即足少阴肾经。本经从足小趾下边开始,斜行到足心中的涌泉,出于舟骨粗隆前下的然谷,沿着内踝的后方行走,分支进入足跟中,上沿小腿内侧行走,出胭窝内侧的阴谷,再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行,贯穿脊柱,属于肾脏,联络于膀胱;它的支脉,从肺出来,联络于心,流注到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
贵州卷柏
拼音名:GuìZhōuJuǎnBǎi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大叶卷柏的全草。侧叶斜展,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4mm,宽1.5-2mm,先端尖而有芒,基部圆或宽楔形,全缘;孢子囊圆肾形,大孢子囊生于囊穗基部,小孢子囊生于囊穗上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阴谷湿处。性味:苦;舒筋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