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门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
精宫
本穴之通肾脏,乃由肾俞穴传导,随足少阳经而入,因足少阴经自涌泉上行至阴谷穴处,横交委中,合并足太阳经线,而行于足太阳经之里层,两经一表一里,叠并上通,抵肾俞穴处,得与督脉横通交会,故内经于督脉有“贯脊属肾”之文。志室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累属
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本穴之通肾脏,乃由肾俞穴传导,随足少阳经而入,因足少阴经自涌泉上行至阴谷穴处,横交委中,合并足太阳经线,而行于足太阳经之里层,两经一表一里,叠并上通,抵肾俞穴处,得与督脉横通交会,故内经于督脉有“贯脊属肾”之文。治疗腰痛:取命门,针刺得气后留针10~
-
血愁
概述:血愁:1.经外奇穴别名;主治病症: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瘈疭等。腰痛:取命门,针刺得气后留针10~
-
根结
六经根结表:六经根结表足六经根(下肢)结根(上肢)手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至阴厉兑窍阴涌泉大敦隐白命门(目)┓颡大(面)┃窗笼(耳)┣头廉泉(喉)┛玉英、膻中—胸太仓(胃)—腹少泽商阳关冲少冲中冲少商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根结的概念:根结:用于经络是指十二经脉的脉气起始和归结的部位。
-
小心
概述:小心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吴鹤皋注:“下部之第七节也(指从尾椎上数的第七椎),其旁乃两肾所系,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相火代君行事,故曰小心。”命门之火体现肾阳的功能,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主治呕吐,呃逆,噎膈,胸满,胁痛,胃痛,癫狂,咳血,吐血,贫血,脊背痛等。
-
精室
概述:精室:1.经穴别名;溺窍内通于膀胱,精窍则内通于胞室,女子受胎,男子藏精之所,尤为肾之所司,故前阴有病溺窍者,有病精窍者,不可不详也”(《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精窍上通精室,是生殖系统。女子胞是女性内生殖器官,而精室则为男性内生殖器官。精道:排出精液的通道。子系:又名子之系、睾系、阴筋。
-
腰三针
如腰脊酸痛、小便淋沥、尿频尿闭、遗尿尿血、阴中疼痛、遗精白浊、阳痿旱泄、月经不调、痛经、血崩、赤白带下、不孕、头痛眩晕、视物不明、耳鸣耳聋、水肿、消渴、咳喘、虚劳、中风失语、手足不遂、失眠健忘、癫疾、少腹急痛、肾泄、骶部疼痛、脚膝拘急等。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本穴配肾俞治小便频数,老年腰痛;
-
属累
属累为经穴别名。俯卧取穴。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瘈疭等。配灸百会、关元、三阴交、中髎治遗尿;配大椎、膈俞、曲池、足三里治缺铁性贫血。
-
胡桃仁
苞片3,长卵形;研匀,入炼蜜,丸梧子大。但胡桃性热,能入肾、肺,惟虚寒者宜之,而痰火积热者,不宜多食耳。命门既通,则三焦利,故上通于肺而虚寒喘嗽者宜之,下通于肾而腰脚虚痛者宜之,内而心腹诸痛可止,外而疮肿之毒可散矣。50%胡桃仁焦油氧化锌糊膏均匀薄敷,如渗出液多时胡桃仁焦油宜多加,即使用纯油亦无刺激。
-
左肾右命
左肾右命为生理学名词。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它突出命门的作用,有藏精神和系元气等重要生理功能,被认为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后世据此提出肾主水、命门主火的理论,并创用左归丸以补肾水,右归丸以壮肾阳的治则,使左肾右命之说成为脏象学说的组成部分。
-
肾泄
《寿世保元·泄泻》:“五更泄者,肾泄也。”《张氏医通》卷七:“五更泻,是肾虚失其闭藏之职也…肾虚者加灸命门、肾俞。方二:治则:健脾调肠,温肾止泻处方: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方义: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有健脾益气的作用;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煮至半熟,加鹿肾、肉苁蓉、葱白、胡椒粉、食盐,再煮至粥成。
-
医贯
概述:《医贯》为中医医论著作。明·赵献可撰于1617年。作者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倡言“命门之火”是人体之本,强调命门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内容分述中风、伤寒、温病、血症等病的证治,治法以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为主要方剂。本书对水火阴阳的辨析至为细致,是研究命门学说的重要参考书。
-
会阴廓
《证治准绳·杂病》:“艮位东北,络通上焦之府,脏配命门,命门与上焦相为阴阳,会合诸阴分输百脉,故曰会阴廓。”2.《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认为五 中血 主脏属心,而此廓位附血 (外眦上方),属包络,依附于心。位神光。”八廓是天廓、水廓、山廓、雷廓、风廓、火廓、地廓、泽廓的总称。
-
神关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神关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志室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志室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志舍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志舍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沈谦
沈谦(1669-1732年)清代医家。字受益,号牧庵,江苏苏州人。尝撰《人身一小天地亦有南北两极论》。认为人体之命门、心主犹如天地之南北两极,以静主动;另有《命门脉诊辨》,认为命门乃生气之源。两文皆载于《吴医汇讲》,其子孙多继其业。
-
志堂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志堂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三十六门
即由金门、魂门、殷门、箕门、冲门、液门、风门、肓门、哑门、命门、幽门、梁门、关门、滑肉门、章门、京门、神门、郄门、云门穴组成,共计36穴。主治风邪。一般直刺1~位于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有和胃温肾、化气利水的作用。位于腕部尺侧缘,尺骨茎突直下陷中,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处。
-
精舍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肾藏精,精舍志”。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精舍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抱阳廓
又名离廓、离火廓、抱阳廓、胞阳廓。见《银海精微》。《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认为五 中血 主脏属心,而此廓位附血 (内眦下方),属命门,依附于心。《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震雷廓属小肠,位白睛上截向小眦。”八廓是天廓、水廓、山廓、雷廓、风廓、火廓、地廓、泽廓的总称。廓,喻城廓卫御。
-
手太阳标本
手太阳标本为六经标本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马莳注:“手太阳小肠经之本,在手外踝之后,疑养老穴,标在命门之上一寸,疑是督脉经命门上十三椎悬枢。”十二经标本对阐述经脉生理、病理及其分布特点有一定意义,掌握十二经的标部和本部及其穴位所在,就可作为辨别虚实进行补泻的依据。
-
元气之根
元气之根为命门所藏的元阴、元阳为人体阴精、阳气的根源,故称命门为“元气之根”。《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
鬲消
鬲消的辨证治疗:肺热津伤:上消·肺热津伤证(upperconsumptionwithsyndromeoffluidconsumptionduetolungheat)是指肺热内盛,耗伤津液,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上消证候。或以粳米加水煮粥,将熟时加入天花粉,再煮至粥熟即可。取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鱼际穴。
-
消心
消心的辨证治疗:肺热津伤:上消·肺热津伤证(upperconsumptionwithsyndromeoffluidconsumptionduetolungheat)是指肺热内盛,耗伤津液,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上消证候。或以粳米加水煮粥,将熟时加入天花粉,再煮至粥熟即可。取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鱼际穴。
-
上消
上消的辨证治疗:肺热津伤:上消·肺热津伤证(upperconsumptionwithsyndromeoffluidconsumptionduetolungheat)是指肺热内盛,耗伤津液,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上消证候。或以粳米加水煮粥,将熟时加入天花粉,再煮至粥熟即可。取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鱼际穴。
-
久泻·肾虚证
《寿世保元·泄泻》:“五更泄者,肾泄也。”肾虚者加灸命门、肾俞。方二:治则:健脾调肠,温肾止泻处方: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方义: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方三: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煮至半熟,加鹿肾、肉苁蓉、葱白、胡椒粉、食盐,再煮至粥成。
-
茴香
6%,主要成分为茴香醚50~"③《医林纂要》:"茴香,大补命门,而升达于膻中之上,命门火固,则脾胃能化水谷而气血生,诸寒皆散矣。自《日华子》着其有治干湿脚气,肾劳颓疝、阴痛、开胃下气之功,后之人遂一以为治疝之剂,非特忘其能主诸瘘、霍乱,并所谓干湿脚气、肾劳阴痛,胥弁髦置之矣。寒疝病于少腹,颓疝病于睾丸。
-
韭子
《*辞典》:韭子: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JiǔZǐ别名:韭菜子(《滇南本草》),韭菜仁(《岭南采药录》)。功能主治:补肝肾,暖腰膝,壮阳固精。治阳痿梦遗,小便频数,遗尿,腰膝酸软冷痛,泻痢,带下,淋浊。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韭子主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
-
膈消
膈消的辨证治疗:肺热津伤:上消·肺热津伤证(upperconsumptionwithsyndromeoffluidconsumptionduetolungheat)是指肺热内盛,耗伤津液,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上消证候。或以粳米加水煮粥,将熟时加入天花粉,再煮至粥熟即可。取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鱼际穴。
-
关泉廓
泽廓的别名·关泉廓:《证治准绳·杂病》认为即兑廓,络通下焦,“肾与下焦相为脏腑,关主阴精化生之源,故曰关泉廓”。4.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兑为锐眦,经走膻中,络及肾脂。”《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震雷廓属小肠,位白睛上截向小眦。”八廓是天廓、水廓、山廓、雷廓、风廓、火廓、地廓、泽廓的总称。
-
久泻
方二:治则:健脾调肠,温肾止泻处方: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方义: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久泻·肾虚证的症状:久泻·肾虚证患者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痠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肾虚者加灸命门、肾俞。方三: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
元气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包括元阴、元阳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肾中精气以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其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所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的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
原气
原气又称元气。包括元阴、元阳之气。原气禀受于先天,赖后天荣养而滋生,因由先天之精所化,故名。原气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之于丹田,借三焦之道,通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泉源。《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
-
生气
2.春天的生发之气;少火有生发气机、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包括元阴和元阳之气。《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素问经注节解》:“生气者何?
-
真气
《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心气泛指心的功能活动,包括心藏的精气及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
-
命门之火
命门之火又称命火、真火、真阳、元阳、元气、先天之火等,即肾阳,与肾阴相对而言。命门之火是生命本元之火,寓于肾阴之中,是性机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命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衰老密切相关。命门之火还能温养五脏六腑,以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命门之水,谓之元精。”
-
睥倦
睥倦的症状:睥倦症见上睑垂下,无力提起,半掩睛瞳,甚至掩及整个黑睛,妨碍视瞻。证候分析:“约束”为肌肉之精,脾主肌肉,今脾虚中气不足,脾阳不升,睑肌无力故上胞下垂,眼带失养则眼球转动不灵,因脾不转输精气于四肢,故身疲乏力。当归补血,陈皮健脾行气,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共奏升阳益气之功。
-
俞门
俞门为穴名。命门为经穴别名。三焦募穴。有补肾调经、清利湿热作用。如腹胀坚痛、小腹绞痛、奔豚、水肿、尿潴留、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尽、泻痢不禁等。本穴配商丘治少腹坚痛、下引阴中;配关元治产后腹痛。现代研究:①针刺石门穴,可调整避孕妇女的血压,又可降低实验性高血压。
-
睢目
多由脾阳虚中气不足,或风痰乘虚阻络,以致肌肉失养而抬举无力。辨证治疗:命门火衰脾阳不足:上胞下垂·禀赋不足证(droopingofuppereyelidwithconstitutionalinsufficiencypattern)是指先天禀赋不足,以自幼双眼或单眼上胞垂下,无力抬举,明显睑裂变窄,视瞻时仰首举额,扬眉张口,或以手提上睑方能视物;
-
上胞下垂·禀赋不足证
定义:上胞下垂·禀赋不足证(droopingofuppereyelidwithconstitutionalinsufficiencypattern)是指先天禀赋不足,以自幼双眼或单眼上胞垂下,无力抬举,明显睑裂变窄,视瞻时仰首举额,扬眉张口,或以手提上睑方能视物;杜仲强肾益精,炙甘草补中益气,加人参、白术则可助附子温补脾阳,共达补命门,助脾阳之功。
-
六脏
六脏:1.六脏指心、心包络、肝、脾、肺、肾。见《此事难知》卷上。《难经·三十九难》:“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
-
脊阳关
概述:脊阳关为经穴别名,即腰阳关。本穴两旁为足太阳之大肠俞,灸阳关可觉火气直入腹中,分布内脏。俯卧取穴。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腰阳关穴主要用于前阴及腰腿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睾丸炎、遗精、阳痿、肾下垂、膀胱麻痹、脊髓炎、腰骶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及慢性肠炎等。
-
八廓
八廓为人体部位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八廓是天廓、水廓、山廓、雷廓、风廓、火廓、地廓、泽廓的总称。古代将外眼划分为八个部位或方位的名称。廓,喻城廓卫御。亦有用其相应脏腑功能而命名的。《银海精微》认为八廓“有位无名”;《医宗金鉴》主张八廓分属于六腑、包络和命门,因脏腑相应,其位又多与五 相重。
-
腰阳关
阳,指下焦之阳气。本穴两旁为足太阳之大肠俞,灸阳关可觉火气直入腹中,分布内脏。俯卧取穴。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腰阳关穴主要用于前阴及腰腿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睾丸炎、遗精、阳痿、肾下垂、膀胱麻痹、脊髓炎、腰骶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及慢性肠炎等。直刺或斜刺0.5~
-
虚热证
虚热证为证候名。阴虚为病机。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表气不固,故外寒;《景岳全书·传忠录》:“如心气虚则神有不明,肺气虚则治节有不行,脾气虚则食饮不能健,肝气虚则魂怯而不平,肾气虚则阳道衰而精少志屈,胃气虚则仓廪匮而并及诸经,三焦虚则上中下俱失其职,命门虚则精气神总属无根。
-
上胞下垂
自幼双眼或单眼上胞垂下,无力抬举,明显睑裂变窄,视瞻时仰首举额,扬眉张口,或以手提上睑方能视物;证候分析:“约束”为肌肉之精,脾主肌肉,今脾虚中气不足,脾阳不升,睑肌无力故上胞下垂,眼带失养则眼球转动不灵,因脾不转输精气于四肢,故身疲乏力。
-
虚证
概述:虚证为证候名。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表气不固,故外寒;《景岳全书·传忠录》:“如心气虚则神有不明,肺气虚则治节有不行,脾气虚则食饮不能健,肝气虚则魂怯而不平,肾气虚则阳道衰而精少志屈,胃气虚则仓廪匮而并及诸经,三焦虚则上中下俱失其职,命门虚则精气神总属无根。血虚:血虚为病机。
-
少关
阴为阳之对,交即交会,此穴在脐下1寸,为任脉、冲脉和足少阴脉交会处,故名阴交。三脉聚而交会也。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阴交穴主治腹部、肝肾等疾患: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及小儿囟陷、腰膝拘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