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营
概述:五十营:1.生理学名词;指经脉之气在人体内按一定规律运行,一昼一夜间循行全身五十周,使五脏的精气得以畅行,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黄帝内经灵枢·根结》:“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张景岳注:“五十营者,即营气运行之数,昼夜凡五十度也。”本篇主要阐述营气在人体内昼夜运行的规律。
-
脉度
2.脉诊上辨别脉象;《黄帝内经灵枢·脉度》记载了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和蹻脉、任脉、督脉等长度。手之六阳。五十营章。尚御公曰。血留于络脉。阳脉不和。阴脉不利。阴气太盛。故曰关格。营气不行。起于然谷之后。上出人迎之前。再按、本经大惑篇曰。留于阳则阳气满。其流溢之气。外濡腠理。卫气之行。故为大经隧。
-
一数
一数指二十八脉在全身运行一周的总数。这个总数若用古代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计算,等于一百刻(24小时),故又可解释为一百刻之数。《灵枢·五十营》:“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
-
第三平衡系统说
第三平衡系统说是经络实质假说之一。他把控制人体机能活动的总枢纽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平衡系统—控制随意肌运动的躯体神经系统,保持运动中的快速动态平衡.其传导速度大约70m~第三平衡系统—控制体表内脏之间协调平衡的经络系统,传递体表刺激对内耻的影响,保持其更慢的动态平衡,其传导速度约为2.7cm~
-
息
概述:息:1.一呼一吸;2.气喘,喘息;《黄帝内经灵枢·动输》:“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黄帝内经灵枢·海论》:“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虚邪之中人也…赘肉·息:息通“瘜”,赘肉。王冰注:“息,长也”。“在气为息”指在功能上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
通经接气
概述:通经接气为刺法用语。参见接气通经:接气通经是指古代根据各经脉的不同长度,按呼吸次数规定运用针刺手法所需要的时间。《金针赋》:“通经接气之法,已有定息寸数: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手三阴经长3尺5寸,须运针六呼吸;以使经气流通,上下相接。其法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
-
接气通经
接气通经是指古代根据各经脉的不同长度,按呼吸次数规定运用针刺手法所需要的时间。其法依照《黄帝内经灵枢·脉度》所记载的经脉长度,结合《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呼吸定息,气行六寸”的说法,定出各经的呼吸次数。《金针赋》:“通经接气之法,已有定息寸数: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
-
百刻
百刻古代计时法。古时以漏壶为计时器,上有刻度,百刻为一昼夜。《灵枢·五十营》:“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
-
漏水下百刻
漏水下百刻为古计时法。见《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在未发明钟表之前,古人以铜壶刻纹漏水以计时,名曰铜壶滴漏。一昼夜定为百刻,故曰。
-
漏
概述:漏为病证名。瘘管或窦道的外口·漏:漏(leak)通瘘。外用药线引流,肛瘘可用挂线疗法。《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因醉取风为漏风,其状恶风多汗,少气,口干善渴,近衣则身如火烧,临食则汗流如雨,骨节懈惰,不欲自劳。”亦可用泽泻散、白术散、漏风汤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