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瘀
逐瘀同破瘀消癥。详该条。
-
炒斑蝥
明代增加了醋煮焙干(《普济方》)、牡蛎炒(《医宗粹言》)、麸炒醋煮(《本草通玄》)等。清代又有蒸制(《本草述》)、米泔制(《串雅补》)、土炒(《外科证治全书》)等炮制方法。《本草经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中华本草》:斑蝥具有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
-
虻虫
原形态:1.华虻,雌虫体长16-18mm,灰黑色。腹部暗灰黄色,有较多的金黄色毛茸及少数黑色毛茸。4.镇痛作用,虻虫提取物A或B组分100mg/kg灌胃,能明显对抗苯醌(phenylquinone)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其B组分作用较强。或用文火微炒用。少腹蓄血;5.《本经》: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
米炒斑蝥
明代增加了醋煮焙干(《普济方》)、牡蛎炒(《医宗粹言》)、麸炒醋煮(《本草通玄》)等。清代又有蒸制(《本草述》)、米泔制(《串雅补》)、土炒(《外科证治全书》)等炮制方法。《本草经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中华本草》:斑蝥具有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
-
滑石粉炒水蛭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小毒,归肝经。《中华本草》: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经消症的功效。如治瘀滞癥瘕、经闭及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的化癥回生丹(《温病条辨》)。(2)降血脂作用:水蛭生品、烫品或制品(酒润麸制)灌胃高脂血症大鼠10天,均可纠正血浆脂蛋白紊乱,生品并能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胆固醇含量。
-
制水蛭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小毒,归肝经。《中华本草》: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经消症的功效。如治瘀滞癥瘕、经闭及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的化癥回生丹(《温病条辨》)。(2)降血脂作用:水蛭生品、烫品或制品(酒润麸制)灌胃高脂血症大鼠10天,均可纠正血浆脂蛋白紊乱,生品并能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胆固醇含量。
-
炒水蛭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小毒,归肝经。《中华本草》: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经消症的功效。如治瘀滞癥瘕、经闭及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的化癥回生丹(《温病条辨》)。(2)降血脂作用:水蛭生品、烫品或制品(酒润麸制)灌胃高脂血症大鼠10天,均可纠正血浆脂蛋白紊乱,生品并能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胆固醇含量。
-
定痛如神汤
别名:定痛至神汤处方:栀子3钱,白芍5钱,茯苓1两,苍术3钱,大黄1钱,厚朴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舒肝经之气,利膀胱之水,泻水逐瘀。主火结在大小肠,腹中痛不可忍,按之愈痛,口渴,饮以凉水,则痛少止,少顷依然大痛。若不急治,一时气绝。用法用量:定痛至神汤(《石室秘录》卷六)。摘录:《傅青主男科》
-
鼻粱骨折
有出血者,加仙鹤草、白及、栀子炭等,或用桃红四物汤,或七厘散。治宜补气养血,坚骨壮筋为主,又因筋伤则内动于肝,骨伤则动于肾,因此宜配合补肝肾,可选用人参紫金丹治疗:方中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健脾补气血而养肝,五加皮、血竭、没药散瘀消肿、定痛生肌,助以丁香、骨碎补、五味子理气补肾壮筋骨。
-
地胆
芫青科昆虫地胆的干燥全虫·《中医大辞典》·地胆:地胆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外治恶疮、鼻瘜肉。有毒归经:肺经功能主治:玫毒;症瘕痞块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贴,发泡或酒煮涂搽。注意:内服宜慎,体虚者及孕妇禁服。2.《别录》:蚀疮中恶肉、鼻中息肉,散结气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
-
逐瘀夺命丹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名:逐瘀夺命丹组成:益母草、白芷、泽兰、甘草、冬葵子、生地、丹皮、干姜、官桂、当归、附子、赤芍、南星、苏木、牛膝。药后白带减少,经期小腹冷痛好转,诸恙亦有减轻,效不更方,守原方继进5剂。益母、泽兰、芎、归、生地、丹皮、赤芍又能行血、养血、破血,胞中无瘀血填塞,则自下矣。
-
哮灵膏
主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迁延期。方解:大黄、地鳖虫通腑逐瘀;地龙、全蝎、蜈蚣搜风剔络;徐长卿、蝉衣、乌梅祛风抗过敏;六味地黄加附、杞、天麦冬、补骨脂补肾益元;参、术、芍、芪、防风、龙牡补肺健脾,益气敛汗;本方通降顺气,活血化痰,大补元气而不碍脾,攻逐窠臼而不伤正。
-
桃姜煎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名:桃姜煎组成:桃仁(去皮尖,研)20粒,干姜(缓则炮)1钱,当归5钱,川芎1钱,黑荆芥5钱,红花2钱,泽兰1钱2分,炒黑豆100粒,童便1杯。产后气血两亏,心神已恍惚不定,梦寐惊恐,乃瘀血乘虚冲逆,神为之散,失其主宰,遂至昏晕,不省人事,非辛热之药安能以逐瘀。加以童便,清心安神;
-
培荣滑胎散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四:方名:培荣滑胎散组成:当归2两,川芎1两,熟地,白芍(酒炒)1两,丹参1两,肉桂1钱,生芝麻3钱(生捣),益母草2两,冬葵子(研)2钱,广皮1钱,香附(酒炒)1钱。各家论述:此时孕妇且惊且惧,气结体疲,惟大补气血,以助其精神,逐瘀行血,和气滋营,产妇精神充足,仍可坐草。
-
王清任
同样的道理,肝脏的位置,也不是指现代解剖学说中的肝脏,而是一种由“肝气上升”、“肺气下降”理论,和“左升右降”的气机循行特点,共同衍生出来的“肝位居左”的功能化概念。他在瘀血证的治则治法上有了很大的创新,认识非常深刻,其间进行了更深透的分析,还留下了“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之类的优秀方剂。
-
凉黄
概述: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
-
狗头大黄
概述: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
-
河州大黄
概述: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
-
岷县大黄
概述: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
-
调经姊妹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TiaojingZimeiWan标准编号:WS3-B-0133-89处方:五灵脂71g桃仁霜95g香附(醋炙)8g肉桂60g大黄83g当归59g青皮95g莪术95g丹参59g红花95g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60℃以下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黑棕色水丸;石细胞橙黄色,贝壳形,壁较厚较宽,一边纹孔明显。
-
四川大黄
概述: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大黄味苦,性寒。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
马蹄大黄
概述: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大黄味苦,性寒。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
凉州大黄
概述: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
-
西宁大黄
概述: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
-
铨水大黄
概述: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
-
北大黄
概述: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
-
南大黄
概述: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大黄味苦,性寒。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
红田乌草
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拼音名:H nɡTi nWūCǎo别名:红节节草来源:为苋科植物红莲子草的全草。头状花序腋生,无柄,单生,卵状或近球形:微有毛。生境分布:生于湿地或栽培。性味:甘微酸,凉,无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积逐瘀。②治五劳七伤:鲜红田乌草一两,炖猪瘦肉服。
-
毛青杠
《中医大辞典》·毛青杠:毛青杠为中药名,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记载的红毛走马胎之别名。别名:毛青杠、虎舌红、红毛毡、红胆、毛凉伞来源及产地:紫金牛科植物乳毛紫金牛ArdisiamamillataHance的全株。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可舒筋活血,生血逐瘀。又可通经。
-
爬山猴
《*辞典》:爬山猴: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P ShānH u别名:红孩儿、爬地龙、爬岩龙(《贵州民间方药集》),岩蜈蚣、野海棠(《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盾叶秋海棠的全草及根茎。雌花有2枚圆卵形花被,子房3室,有3个不等大的翅,花柱3。生境分布:生于阴处。治跌打损伤,消伤肿,逐瘀血。
-
鼍甲
《*辞典》:鼍甲: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Tu Jiǎ别名:鮀鱼甲(《本经》)。功能主治:逐瘀,消积,杀虫,治症瘕积聚,崩中带下,疮疥,恶疮。②《别录》:主五邪涕泣时惊,腰中重痛,小儿气癃,眦溃。⑦《本草图经》:皮及骨,烧灰研末,米饮服,主肠风痔疾。畏狗胆、甘遂、芫花。《千金方》治风癞有鼍甲汤;
-
五龙皮
别名:五角槭、地锦槭、水色树、色木槭、色木来源:槭树科五龙皮AcermonoMaxim.,以枝、叶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北、陕西及长江上下游。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逐瘀。主治风湿骨痛,骨折,跌打扭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少腹逐瘀散
《医学探骊集》卷六:组成:锦纹大黄1两(生),干漆2钱(炙),山甲1钱(炙),蜈蚣2条,海菊花(此味若1月不见用1分,2月不见用2分,以此类推。主治:天癸断绝,少腹痛而有块,脉象六至有余者。用法用量:上为细末,匀2剂,滚水调服1剂,隔1日再服1剂。若艰于服面药者,用稀糊为丸,仍匀2次,滚白水送下。
-
人参生化汤
《会约》卷十五:组成:人参(少者,以蜜炙黄耆1-2两略可代之),当归5钱,川芎1钱半,甘草(炙)8分,干姜(炒黑)5-7分,熟地2-3钱。《杂症会心录》卷下:组成:人参3钱,当归5钱,川芎2钱,炮姜1钱,甘草5分(炙),桃仁10粒(去皮尖)。功效:补元逐瘀。主治:产后恶露未尽,败血停凝,上熏肺金,令人喘者。
-
生化膏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组成:当归3两,川芎1两,桃仁泥5钱,益母草3两,香附1两半,红花1两,泽兰1两,炙草1两,姜炭5钱。功效:逐瘀生新。主治:产后血虚。用法用量:清水熬汁,加蜂蜜、红糖收膏。
-
郁金石莲子饮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名:郁金石莲子饮组成:丹皮、生地、郁金、麦冬、延胡、石莲子、蒲黄(半生半炒)、泽兰、茯神心木(名黄松节)。主治:产后谵语,正气虚,邪气实。各家论述:是方石莲、麦冬、丹皮、生地、泽兰清心降火滋阴,延胡、蒲黄、郁金逐瘀祛积,茯神木能治风痰,用之为使。
-
烧盐酒
《直指》卷二十六:方名:烧盐酒组成:白盐1合(新布数重包裹)。主治:血闭腹痛,产后瘀血腹痛。用法用量:温酒调下。制备方法:炭火烧存性,研细末。各家论述:新布即青麻也,能逐瘀血。
-
逐血破瘀汤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方名:逐血破瘀汤组成:水蛭2至4钱,虻虫2至4钱,地龙3至5钱,(庶虫)虫2至4钱,黑丑3至5钱,路路通5钱至1两,透骨草3至5钱,水红花子3至5钱,盘龙参3至5钱,紫草3至5钱。主治:深部栓塞性静脉炎(血痹),腹腔瘀血(血瘕),腹腔肿物(癥瘕)。各家论述:本方为活血汤方的重剂。
-
通经逐瘀汤
《医林改错》卷下:方名:通经逐瘀汤组成:桃仁8钱(研),红花4钱,赤芍3钱,山甲4钱(炒),皂刺6钱,连翘3钱(去心),地龙3钱(去心),柴胡1钱,麝香3厘(绢包)。瘀血阻于经隧,营卫之气不得宣通,风邪久郁而致风痞痛日久发作之证。加减:血热,加山栀、生地;虚热,加银柴胡、地骨皮;桃仁、赤芍活血化瘀;
-
脉血康胶囊
脉血康胶囊说明书:药品名称:脉血康胶囊药品汉语拼音:maixuekangjiaonang别名:脉血康肠溶胶囊剂型:每粒0.25g。脉血康胶囊的功能主治:破血逐瘀,通脉止痛。用于中风,半身不遂,癓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等。注意事项:1.有出血倾向者慎用。2.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安全性:孕妇禁用。
-
儿衣不出
儿衣不出为病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经效产宝》记载之胞衣不下。胞衣不下又名胞衣不出、息胞、息胎、胎衣不出、胎衣不下、儿衣不出、胞胀不下。气虚者治宜大补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若气血凝滞或作胀不下者,治宜养血逐瘀,方用生化汤合益母膏。同时可结合针灸合谷、三阴交等穴或手术处理。
-
外科通里法
概述:外科通里法(interior-dredgingmethod)是指用泻下的方药,使蓄积在脏腑内部的毒邪得以疏通排出的外科治法。内疏黄连汤(《外科正宗》)[组成]木香、黄连、山栀、当归、黄芩、白芍、薄荷、槟榔、桔梗、连翘、甘草、大黄[用法]水煎,饭前服。辅以山栀清热除烦,黄芩清热燥湿,薄荷疏解风热,连翘清热解毒。
-
血瘀崩漏
血瘀崩漏的治疗:血瘀崩漏的治疗宜活血行瘀,方用佛手散合失笑散,或用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选集》:当归、川芎、三七、没药、五灵脂、丹皮炭、炒丹参、炒艾叶、阿胶、乌贼骨、龙骨、牡蛎)。关于崩漏:崩漏亦名崩中漏下。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以致冲任不固所致。
-
破血七
破血七此药为犊牛儿苗科植物血见愁老鹳草(Geraniumhenryi)的干燥全草。因其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故得此名。该药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止泻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瘩伤、风湿疼痛、肢体曲伸不利、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痢疾、血尿等。湖北老鹤草与血见愁老鹳草相似,不同的是其叶基部为浅心形,较开阔。
-
醋制香附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uzhiXiangfuWan标准编号:WS3-B-0663-91处方:香附(醋制)280g益母草10g当归20g熟地黄20g白芍15g柴胡15g川芎10g延胡索(醋制)10g乌药10g红花9g干漆(炭)10g三棱(醋制)10g莪术(醋制)10g艾叶(炭)10g牡丹皮5g丹参5g乌梅5g制法: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
-
坤灵丸
滤液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加入米醋280g,浓缩成稠膏。性状:本品为糖衣浓缩丸;功能与主治:调经养血,逐瘀生新。用于月经不调,或多或少,行经腹痛,子宫寒冷,久不受孕,习惯性流产,赤白带下,崩漏不止,病久气虚,肾亏腰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丸,一日2次。
-
补气镇惊汤
处方:炙黄芪24克,柏子仁12克,川芎6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茯神10克,当归身10克,杭白芍10克,枣仁(炒)10克,半夏10克,胆星6克,细辛3克,甘草4.5克。功能主治:补气逐瘀,解痉化痰。主心肺两虚,痰气上冲。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路际平方
-
产后理血丹
处方:附子半两,丹皮1两,干漆1两。制法:上为极细末,好醋5两,大黄末1两,同熬成膏,和药为小丸。功能主治:逐瘀血,生新血,消积止痛。主妇女产后恶露不行,胞衣不下,少腹胀痛,恶血上冲,晕迷不醒等症。用法用量:每服5分-1钱,温酒冲服。注意:孕妇忌服,血虚无瘀者禁用。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
琥珀保生锭子
处方:琥珀(研极细)3两,肉桂2两,五灵脂(醋炒)3两,生蒲黄3两,丁香1两,延胡索4两,红花2两,香附(醋炒)4两,大黄(酒蒸5次,须黑色为度,再入饭甑上蒸3次)4两。主产后风冷袭于胞门,恶露不下,上逆冲心,发晕,额出冷汗,口噤牙紧,甚至不测。丁香辛温,开郁祛胀,治胃家呃逆;而血虚极者,煎佛手散,调化服之。
-
化痰逐瘀散结汤
处方:当归15-20克,白芍20克,蜈蚣10克,红花10克,牛膝12克,夏枯草15克,牡蛎15克,甘草10克。功能主治:化痰逐瘀,软坚散结。主痰瘀相结。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中医痰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