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软
概述:肌肉软(flaccidityofmuscles)为病证名。是指以小儿肌肉松软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五软之一。病因病机:肌肉为脾所主,小儿乳食不足,脾胃气虚,故肌肉虚软,皮肤松弛,形体瘦弱,智力迟钝。治疗:治以补脾为主。宜扶元散。
-
五软
概述:五软:1.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治法必先以脾胃为主,俱用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头项手足三软,兼服地黄丸。”头为诸阳之会。病因病机:小儿先天胎禀不足,肾之阳虚髓弱,后天营养不良,脾之清阳不升,故头软不能抬举。治疗:治宜温肾补脾,益气升阳。先用补肾地黄丸滋补肝肾,继用扶元散调补脾胃。
-
舌痿
概述:舌痿(flaccidtongue)为舌象。症状:舌体萎废,不能自由转动。症见舌短缩而痿,肌肉软。病因病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阴气绝者。唇舌者,肌肉之本也。或因阴液耗损,筋脉失养所致。久病舌绛而痿,是阴亏已极;久病舌淡白而痿,是气血俱虚。治疗:治宜滋阴养血或补中养血。
-
舌萎
舌萎为舌象。指舌体萎废,不能自由转动。《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阴气绝者。唇舌者,肌肉之本也。《张氏医通》:“舌萎不能动者。”脾主肌肉,舌以肌肉为本,脾衰则舌痿。或因阴液耗损,筋脉失养所致。久病舌绛而痿,是阴亏已极;久病舌淡白而痿,是气血俱虚。症见舌短缩而痿,肌肉软。治宜滋阴养血或补中养血。
-
舌态
望舌态的病候主要有舌萎、舌短、舌强、舌謇、舌颤、吐舌、弄舌等。舌痿指舌体萎废,不能自由转动。久病舌淡白而痿,是气血俱虚。症见舌短缩而痿,肌肉软。治宜滋阴养血或补中养血。舌体紧缩而难以伸张。舌蹇(jiǎn检)为症状。与随露随收之弄舌,有所区别。吐弄舌为症状名。多见于小儿,属心脾热盛重症。
-
五迟五软
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2、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
-
脾绝
《中藏经》卷上:“面青,无右关脉者,脾绝也。”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将“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称之为脾绝。《灵枢·经脉》:“足太阴(脾)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②中风脱证中五脏绝证之一。
-
软
软①脉象名。指柔软弱而无力的脉象。《灵枢·四时气》:“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②柔软,不坚实。《灵枢·经脉》:“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
-
肌肉之本
肌肉之本人体器官名。即唇和舌。《灵枢·经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
-
五绝
概述:五绝为病证名。即心绝、肝绝、脾绝、肺绝、肾绝。《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危重证候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绝治法》:“凡魇寐、产乳、自缢、压、溺五者,令人卒死,谓之五绝。”
-
十绝
概述:十绝为虚劳证的十种危重证候。即心绝、肺绝、肝绝、肾绝、脾绝、胆绝、骨绝、血绝、肉绝、肠绝。《中藏经》卷上:“面黑,无左寸脉者,心绝也。”肝绝:面青,眼视人不直,数出泪,肝绝。足太阴,太阴气绝则脉不营其肌肉,唇反者气:尽,则肉先死。”《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病人肠绝,六日死…
-
扶元散
《医宗金鉴》卷五十五:扶元散:处方: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熟地黄茯神黄耆(蜜炙)山药(炒)炙甘草当归白芍药川芎石菖蒲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治小儿禀受不足,气血不充,骨脉不强,筋肉痿弱,致见头项软、手软、足软、口软、肌肉软等五软者。备注:原书云:治小儿五软,宜补气为主,先以补肾地黄丸补其先天精气;
-
唇反
唇反为症状名,口唇外翻的症状。指口唇向上或向外翻起。唇反是危重病证的表现。《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可见于危重病证,为脾气将绝的败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