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全
万全(15~撰述有《幼科发挥》、《育婴秘诀》、《广嗣纪要》、《痘疹世医心法》、《养生四要》、《保命歌括》等书,其著述可称为祖传和个人经验的汇集。世代均以医名,其祖为万杏坡、父万筐,医术高明,尤精儿科。计有《万氏家传保命歌括》(简称《保命歌诀》)三十五卷,旁征博引,详论内科之杂证;
-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和麻、痘、惊、疳等小儿疾病诊治与预防保健的临床中医学。明代儿科世医万全,著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等,他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的基础上,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一”“肾常虚”的观点,对后世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明·万密斋著。其专著《养生四要》对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优生优育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寡欲、慎动、法时、却疾”的养生理论不仅要比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心理平衡、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的养生理念早几百年,而且内涵更全面、更先进、更科学,为“中华养生第一人”。
-
痘疹全书
《痘疹全书》痘疹丛书。明·谈志远辑。包括万全《痘疹碎金赋》一卷,万全《痘疹心法》十二卷及《痘疹玉髓》二卷(撰人不详,又名《毓麟芝室玉髓摘要》,卷下又名《毓麟芝室痘疹玉髓图像注解》)。现存万历二年刻本、1610年彭瑞吾重刊本等。
-
白虎证似痫
白虎证似痫为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出明·万全《幼科发挥》。《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作白虎候。并载“其状身微热,有时啼唤,有时小冷,屈指如数,似风痫,但手足不瘈疭耳。”明·万全谓为客忤之轻证。
-
白虎候
白虎候为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即白虎证似痫。为急惊风类证之一。出明·万全《幼科发挥》。并载“其状身微热,有时啼唤,有时小冷,屈指如数,似风痫,但手足不瘈疭耳。”明·万全谓为客忤之轻证。
-
万氏家传广嗣纪要
《万氏家传广嗣纪要》为书名,即《广嗣纪要》的别名。16卷(又有5卷本,前4卷与16卷本同,末1卷为《小儿全书》)。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主要论述有关广嗣、妊娠及婴儿疾病的症治,并附幼科医案。书中还归纳了影响生育的男女生殖器畸形、损伤等内容。本书收入《万密斋医书十种》中。
-
万氏家传伤寒摘锦
《万氏家传伤寒摘锦》为书名,此书简称《伤寒摘锦》。明·万全编撰。本书重点选摘《伤寒论》中有关六经脉证治法,并记述了伤寒两感、差后劳复、阴阳易、痉湿暍、霍乱等脉证治法,兼述温病、时行疫病。后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中。
-
万氏家传幼科指南心法
《万氏家传幼科指南心法》为儿科专著,2卷,明·万全(密斋)撰于16世纪中叶。又名《幼科指南秘传方》、《幼科指南家传秘方》。首列指南赋、儆心赋等,并论儿科诊法,次列儿科疾病26种之证治,末附祖传方剂13首,反映出万氏独具心得。现存两种清刻本。1984年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改为《万氏家传幼科指南心法》。
-
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
《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为儿科著作,即《育婴秘诀》的别名,又名《育婴家秘》。明·万全撰。约刊于1549年。本书首载幼科发微赋一篇,论儿科诊治要点;卷1叙述有关保胎、养胎、小儿诊法及五脏症治;卷2论胎疾、脐风、变蒸及惊痫等症;4论述儿科的四时感冒及内伤杂症;末附医案问答。现有《万密斋医书十种》本。
-
小儿骨蒸
小儿骨蒸为病证名。《世医得效方》:疳劳“咳喘不定,虚汗骨蒸,渴而复泄,乳食迟进。”属肺疳重证。治宜消疳除热,用月华丸(《医学心悟》: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山药、百部、沙参、贝母、茯苓、阿胶、三七、獭肝、菊花、桑叶)、鳖甲散(《证治准绳》:黄芪、白芍、生熟地黄、鳖甲、地骨皮、当归、人参)加减。
-
心热夜啼
心热夜啼为病证名。《活幼心书》谓小儿“心热者,见灯愈啼,面红多泪,无灯则稍息。盖火者阳物也,心热遇火,两阳相搏,才有灯而啼甚。”见明·万全《育婴秘诀》。《幼幼集成》:“心热烦啼者,面红色赤,或舌苔白涩,无灯则啼稍息,见灯则啼愈甚。治宜清心除烦,用导赤散加麦冬、灯心;甚者加黄连、龙胆草。”
-
阴阳人
亦作“人痾”,五不男之一,亦称“变”。指男子生殖器官先天发育畸形或其他病变而不能生育的病证。见明·万全《广嗣纪要·择配篇》。天,指天宦,男子先天性外生殖器或睾丸缺陷及第二性征发育不全。变,又称人疴,俗称阴阳人,类于两性畸形。天者,阳痿不用,古云天阉是也;漏者,精寒不固,常自遗泄也;
-
红铅
红铅指初潮月经。明·万全《广嗣纪要》:“月事初下,谓之红铅。”
-
五不女
概述:五不女为病证名,指女子先天性生理缺陷而无生育能力的五种病证。四曰角花头,尖削似角;后者若为月经不调,难于孕育,或可用中药治疗调整月经。纹者,窍小即实女(石女)也;角者,有物如角,古名阴挺是也;明·万全《广嗣纪要·择配篇》:“阴户小如筋头大,只可通,难交合。”又名鼓花头、鼓花。
-
五不男
概述:五不男病证名。指男子生殖器官先天发育畸形或其他病变而不能生育的病证。见明·万全《广嗣纪要·择配篇》。详细内容:天,指天宦,男子先天性外生殖器或睾丸缺陷及第二性征发育不全。犍,阴茎或睾丸被切除。变,又称人疴,俗称阴阳人,类于两性畸形。天者,阳痿不用,古云天阉是也;漏者,精寒不固,常自遗泄也;
-
纹
纹病因病理学名词。五不女之一。纹同文,指阴道狭窄影响性交,导致不孕。又名石女。明·万全《广嗣纪要·择配篇》:“阴户小如箸头大,只可通,难交合。”
-
万氏家传保命歌括
《万氏家传保命歌括》为综合性医书名,简称《保命歌括》。明·万全撰,撰年不详。前三十三卷介绍中风、中寒、内伤、瘟疫、气病、血病、虚损、痿痹、咳嗽、哮喘、泄泻、痢疾、疟疾等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种病证。后2卷为摄生经验方及万氏在嘉靖、隆庆(1522~此书编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且以七言歌诀总括每证之病因脉证治则。
-
万氏女科
《万氏女科》为书名。明·万全撰。刊于1549年。卷一为总论及妇科杂病;卷二为胎前诸病;大抵“调经专以理气补心脾为主;胎前专以清热补脾为主;产后专以大补气血行滞为主。”全书内容比较简要,切合临床实用。本书原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亦有单行本行世。
-
万筐
万筐为明儿科医家,字恭叔。继家学,于1480年由江西南昌客居湖北罗田,医术大行。尝剖析钱乙、陈文中治痘之别。取无伐天和,无翼其胜之义。子万全,承家学,搜其平日医论,编入《万密斋医学全书》。承父杏坡之传,擅长儿科,尤精于痘疹。曾为其子万全剖析钱仲阳用凉泻、陈文中以温补治痘疹之异同,使其顿开茅塞。
-
心热烦啼
心热烦啼为病证名。见明·万全《育婴家秘》。为小儿心热内盛而致的啼哭。《幼幼集成》:“心热烦啼者,面红色赤,或舌苔白涩,无灯则啼稍息,见灯则啼愈甚。治宜清心除烦,用导赤散加麦冬、灯心;甚者加黄连、龙胆草。”
-
育婴秘诀
《育婴秘诀》儿科著作。又名《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育婴家秘》。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首载幼科发微赋一篇,阐论儿科诊治要点;卷一叙述有关保胎、养胎、小儿诊法及五脏症治;卷二论胎疾、脐风、变蒸及惊痫等症;卷三-四论述儿科的四时外感及内伤杂症;末附医案问答。现有《万密斋医书十种》本。
-
钱氏儿科案疏
《钱氏儿科案疏》儿科医案著作。本书内容大体分两部。其一为张山雷氏将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所录的儿科医案23则及医案中所用的方剂加以注释。其二为何光华补入万全、缪仲醇、江瓘、喻昌等人的儿科医案22则及其治疗方剂,并予以补注。卷末附薛己在《薛氏医案》中所摘录的钱乙儿科医案的评注,作为对照。
-
广嗣纪要
《广嗣纪要》为书名。又名《万氏家传广嗣纪要》。16卷(又有5卷本,前4卷与16卷本同,末1卷为《小儿全书》)。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书中还归纳了影响生育的男女生殖器畸形、损伤等内容。本书收入《万密斋医书十种》中。本书主要论述有关广嗣、妊娠及婴儿疾病的病因、证候及治疗方药,并附幼科医案18例。
-
天吊惊风
天吊惊风为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即天钓。惊风的一种。多由外感风热,或乳哺失宜,以致邪热痰涎,蕴积上焦,心膈壅滞,不得宣通而成。明·陈治《幼幼近编》:“天钓属心肺积热所致。治宜先用礞石滚痰丸,去其积热与痰;再服钩藤饮(《证治准绳》:钩藤、天麻、木香、犀角、全蝎、甘草)清心以止搐搦。
-
天
概述:天:1.先天;《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此天之所不足也。”参见五不男:五不男为病证名。见明·万全《广嗣纪要·择配篇》。天,指天宦,男子先天性外生殖器或睾丸缺陷及第二性征发育不全。变,又称人疴,俗称阴阳人,类于两性畸形。天者,阳痿不用,古云天阉是也;漏者,精寒不固,常自遗泄也;
-
胎倦
胎倦病名。见《郑氏女科秘传万全方》。指怀孕后倦怠乏力。多因孕妇素体气血不足,孕后因聚血养胎,母血益虚,以致四肢无力,遍身酸懒,羸瘦倦怠,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形容憔悴等。治宜补益气血,方用八珍汤。
-
儿嗜灯花
儿嗜灯花为病证名,出自《本草纲目》。即明代万全所著的《育婴家秘》记载的拗哭。拗哭为症状名,即小儿夜啼,见灯即止者,此由点灯习惯,为拗哭,又名儿嗜灯花。
-
破蛊全生汤
《疡医大全》卷三十九:方名:破蛊全生汤组成:人参1两,当归1两,白矾3钱,生甘草3钱,半夏3钱,白茯苓5钱。主治:中蛊毒。用法用量:水煎服。惟人身柔弱者多,强健者少,而蛊结胸腹间必正气大虚,尚用矾石,不更虚其虚乎?必于补气血之中加消痰化蛊之味,有益无损,始称万全也。
-
安胎万全神应散
别名安胎万全汤、安胎万全汤处方当归(酒浸)1钱,川芎6分,白芍(炒)7分,熟地(姜汁浸)8分,白术1钱,黄芩1钱,黄耆(蜜炒)7分,杜仲7分,砂仁5分,阿胶6-7粒,茯苓7分,甘草3分。用法用量安胎万全汤(《仙拈集》卷三)、安胎万全神应汤(《产科心法》下集)。白带或红,多加阿胶,地榆1钱,艾叶7分;
-
卞国本
卞国本,1947年11月出生,江苏省常州市人。学医时间:1970年从医时间:1973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钱乙、李时珍、万全、叶天士。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小儿药证直诀》、《本草纲目》、《育婴家秘》、《幼科发挥》、《临证指南医案》。
-
万密斋医学全书
《万密斋医学全书》为中医学丛书。明·万全撰。刊于1549年。共10种,108卷。内容包括《保命歌括》、《伤寒摘锦》、《养生四要》、《内科要诀》、《幼科发挥》、《片玉新书》、《育婴秘诀》、《痘疹心法》、《片玉痘疹》、《广嗣纪要》。万氏擅长儿科,故《幼科发挥》等书对后世影响较大。
-
万氏秘传片玉痘诊
《万氏秘传片玉痘诊》为书名,即《片玉痘疹》的别名。明·万全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2为痘疹碎金赋及痘疹西江月二赋;12为痘疹总论,并分论发热、见形、起发、成实、收靥、落痂及余毒证治;卷13为痘疹骨髓赋及麻疹西江月。本书编排略与作者的《痘疹心法》相似,但内容不同。本书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中。
-
养阴汤
《痘疹仁端录》卷十六:方名:养阴汤组成:川芎、当归、生地、芍药、五味、麦冬、黄芩、桔梗。《竹林女科》卷一:方名:养阴汤组成: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人参、茯苓、陈皮、柴胡、羌活、香附(童便制)、郁金、甘草。各家论述:秉真按:养阴汤,观其配合用量,不仅适应久病虚弱烦渴之证,实为麻疹收后之主方。
-
清凉饮
《医学探骊集》卷三:方名:清凉饮组成:大熟地4钱,黄芩4钱,栀子3钱,滑石3钱,广陈皮2钱,黄柏3钱,木通3钱,茯苓3钱,甘草1钱。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各家论述:以栀子清上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黄芩清血中之热,滑石清六腑之热,木通引诸热从小便出,熟地滋阴,陈皮、茯苓、甘草能升清降浊,通达胃气。
-
王耀峰
王耀峰,1944年12月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学医时间:1961年从医时间:1964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万全、王肯堂、夏禹铸、陈飞霞、江育仁。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本草纲目》、《幼科发挥》、《证治准绳·幼科》、《医学金鉴·幼科心法》、《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指南》、《幼科释谜》。
-
幼科发挥
又名《家传幼科发挥秘方》、《幼科发挥大全》。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按照五脏主病的系统分别论述了多种儿科病证的诊断和治疗。有不少个人独到的见解,并较详细地介绍了作者本人的一些治案及其家传的儿科秘方。建国后有排印本。
-
五窍出血
五窍出血为病证名。《嵩崖尊生书》卷八:“五窍出血,耳目口鼻一齐出血,药不及煎,死在顷刻,先将水当面喷几口,急分开头发,用粗纸数层蘸醋令透,搭在囟门,血即止,次用当归一两煎好,磨沉降香五钱,加童便服,血自归经,然后以四物加人参五味丸服,可收万全之功。”
-
万杏坡
万杏坡明代医家。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为著名医家万全之祖。善儿科痘疹症,有医名。
-
伤寒摘锦
《伤寒摘锦》为伤寒著作。全称《万氏家传伤寒摘锦》。明·万全编撰。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本书重点选摘《伤寒论》中有关六经脉证治法,同时记述了伤寒两感、差后劳复、阴阳易、痓湿暍、霍乱等脉证治法,兼述温病、时行疫病。后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中。现存明、清刻本。
-
片玉心书
《片玉心书》为儿科著作。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主要介绍治疗儿科病的临床经验。3总论儿科病证的诊断、治法,并附歌赋和望诊图;5记述胎毒、变蒸、惊风等32类疾病的证治。现有《万密斋医书十种》本等。
-
片玉痘疹
《片玉痘疹》为痘疹专著。明·万全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2为痘疹碎金赋及痘疹西江月二赋;4为痘疹始终验方及歌诀;12为痘疹总论,并分论发热、见形、起发、成实、收靥、落痂及余毒证治;卷13为痘疹骨髓赋及麻疹西江月。本书编排略与作者的《痘疹心法》相似,但内容不同。本书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中。
-
痘疹心法
《痘疹心法》痘疹专著,又名《痘疹世医心法》。卷一——八阐述痘疹的特点,以及发热、出见、起发、成实、收质、落痂、痘后余毒等各阶段的辨证治疗;全书论述痘疹全面系统尤其对痘疹从发热到痘后的七个发展阶段的证候特点和辨证论治的论述较之其他痘疹专著为详备,除正文外,穿插七言歌诀,附载作者个人的一些临床验案。
-
痘疹碎金赋
《痘疹碎金赋》痘疹专著,本赋有二种,均题明·万全撰,但内容不同。①收入《痘疹全书》中,共二篇。上篇论痘,共29条;下篇论疹,共8条。②收入《片玉痘疹》中,一篇,共16条。
-
天钓
多由外感风热,或乳哺失宜,以致邪热痰涎,蕴积上焦,心膈壅滞,不得宣通而成。发作时,头向后仰,眼目上翻,壮热惊悸,手足抽掣,甚则爪甲青紫。明·陈治《幼幼近编》:“天钓属心肺积热所致。治宜先用礞石滚痰丸,去其积热与痰;再服钩藤饮(《证治准绳》:钩藤、天麻、木香、犀角、全蝎、甘草)清心以止搐搦。
-
胎养
胎养见明·万全《婴儿家秘》。即养胎。详该条。
-
脉
《黄帝内经灵枢·诀气》:“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黄帝内经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又称脉诊、诊脉、按脉、持脉。古代有三部九候的遍诊法,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等。五不女之一·脉:脉为五不女之一。万全《广嗣纪要·择配篇》:“五种不宜:一曰螺,阴户外纹如螺蛳样,旋入内;
-
积块
积块证名。明·万全《保命歌括》:“大抵积块者,皆一物为之根,而血涎裹之,乃成形如杯如盘,按之坚硬也。”治宜行气活血化痰,以除癥消积,方用膈下逐瘀汤,或用海石、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等药为丸,石硷、白术煎汤吞下。块去须用补法(见《丹溪心法·积聚痞块》)。
-
黄石峰
黄石峰元末医家。擅长于痘科。曾录三十余家医论,结合自己临证治痘经验,将痘疹病因、证候及治法等编成七言韵语,成《痘疹玉髓》四卷。附入名医万全《痘疹世医心法》,易名《秘传痘疹玉髓》,刊行于世。
-
黄廉
黄廉明代医家。号铜壁山人。生平居里未详。辑《痘疹全书》(又名《秘传经验痘疹方》)十卷。据高武、日本丹波元胤考证,此书实为袭名医万全《痘疹心要》(1546年)之作,据为己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