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正丹
别名:交泰丹处方:水银、硫黄(研细)、朱砂(研细)、黑锡(去滓.治元气虚亏,阴邪交荡,正气乖常,上盛下虚,气不升降,呼吸不足,头旋气短,心神怯弱,梦寐惊悸,遍体盗汗,腹痛腰疼;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医学入门》卷四:方名:养正丹组成:黑锡丹头2两,水银1两,朱砂末1两。
-
二妙丹
《痘疹会通》卷四:二妙丹:处方:明雄黄2两,雌黄2钱,豆腐1块(4寸厚,方圆4寸)。若点痘疔时,取鸡冠血、黄酒调稀用之。用法用量:生姜汁调苏合香丸,仍用二陈汤加枳壳、木香煎,调下养正丹50丸。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五引《取效方》《走马疳急方》:组成:铜青、枯矾各等分。功效:杀虫,去湿,止痒。
-
五秘
概述:五秘为病证名。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五种大便秘结病证的总称。《医灯续焰·大便燥结证》:“风燥宜五仁丸、《世医得效方》皂荚丸,搜风顺气丸之类。”多因七情郁结,气壅大肠,或中气不足,传送无力所致。《医学心悟·大便不通》:“热闭者,口燥,唇焦,舌胎黄,小便赤,喜冷、恶热,此名阳结。
-
养正膏
《妇人良方》卷五:方名:养正膏别名:养正丹组成:鳖甲1两(醋炙),青蒿1握,淡豉30粒,葱白3茎,安息香1分(研),桃枝7茎,柳枝7茎,桑枝7茎,桃仁49个(去皮尖双仁),天灵盖用匕头大1片(酥炙)。功效:出汗,取虫,辟邪。主治:传尸。又用槟榔1个(为末),麝香1钱匕,将所煎药去滓调下,至日高二丈时,放温顿服。
-
三和丹
《证治要诀类方》卷四:方名:三和丹组成:养正丹、黑锡丹、来复丹。主治:中气其人本虚,痰气上逆,关膈不通,上下不升降,或大便虚闭;一切阴寒,诸药不效者。用法用量:三丹和匀。每服1钱半,米饮、酒任下。附注:诸气皆可用,不独中气。
-
水煮半夏丸
《易简方》:组成:半夏1两(为细末),丁香1两,槟榔1两。主治:黄疸呕吐。用法用量:先以汤2盏煎沸,次下丸子,煎令极熟,以匙挑服,用药汁咽下,更服养正丹。加减:烦躁者,去丁香,仍服来复丹、黑锡之类。制备方法:以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
正一丹
概述:正一丹为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引杜先生方记载的来复丹的别名。别名:正一丹、养正丹、黑锡丹、二和丹。小儿慢惊风或吐利不止变成虚风搐搦,胃气将绝,用五粒研碎,米饮送下;妇人产后血逆上抢闷绝,恶露不止,及赤白带下,并用醋汤送下。
-
痖瘴
痖瘴病名。瘴症证见神昏不能言者。如证见目上视,口噤,牙关紧闭,昏不知人,遗尿遗屎不能言者,宜以手重拿曲池、虎口、颊车、人中、亦知畏疼,不能出声叫哭,待热微时,稍能言语,为痰迷心窍,宜用青州白丸子,二陈合星附汤,或三生饮等方。亦可选用香附散、养正丹、苏感丸、正舌散、及血竭、麝香、南星、茯苓等药。
-
五丹丸
《直指》卷二十六:方名:五丹丸组成:来复丹1贴,黑锡丹1贴,震灵丹1贴,金液丹1贴,养正丹2贴。主治:虚极而壅,气不归元,衄血,喘嗽痰作。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料理中汤加木香空心送下;或沸汤调苏合香丸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至圣来复丹
《幼幼新书》卷九引《养生必用》:别名:来复丹、正一丹、养正丹、黑锡丹、二和丹、来复丸组成:灵脂2两,青皮2两,硫黄2两,消石(于瓷器内,文武火消,令匀,勿令太过,研细,慢火炒黄色),陈皮(不去白)2两,太阴玄精石1两。每服三十粒,空心粥饮吞下。小儿慢惊风或吐利不止变成虚风搐搦者,非风也,胃气欲绝故也。
-
二和丹
二和丹为《杂病源流犀炷·脏腑门》卷四方,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引杜先生方之来复丹。小儿慢惊风或吐利不止变成虚风搐搦,胃气将绝,用五粒研碎,米饮送下;妇人产后血逆上抢闷绝,恶露不止,及赤白带下,并用醋汤送下。治荣卫不交养,心肾不升降,上实下虚,气闭痰厥,心腹冷痛,脏腑虚滑。
-
易简方
《易简方》医方著作。宋·王硕撰。约刊于12世纪末期。首记人参、甘草、附子等30种常用中药的药性及其单方验方;次载三生饮、姜附汤等常用方30首,介绍方剂组成及其临床应用;末载养正丹、来复丹等10种丸药的处方及其多种适应症。选方以《三因方》为主,数量虽不多,却切于临床实用,故在当时流传颇广。
-
干喘
干喘为病症名,指气喘而无咳嗽痰涎的病症。因喘逆未见痰涎,故称为干喘。见《证治要诀·哮喘》。多由情志郁结,气机壅逆所致。《医学入门·喘》:“七情气急无声响,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治宜降气疏郁为主,用四七汤、分气紫苏饮、四磨汤、苏子降气汤或神秘汤吞养正丹等。
-
固荣散
《百一》卷六引王医师方:固荣散:处方:白芷半两,甘草(炒)3钱,真蒲黄(炒)1两,地榆(去芦)1两。功能主治:吐血,便血。摘录:《百一》卷六引王医师方《朱氏集验方》卷七:方名:固荣散组成:蒲黄2两,地榆2两,滑石4两,甘草半两。次用震灵丹2丸,黑锡丹20丸,养正丹10丸,来复丹30丸。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交泰丹
组成:水银、硫黄、朱砂、黑锡(与水银结砂)各一两。功能主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之交泰丹主治上盛下虚,头眩气短,心悸多梦,虚烦盗汗,腹痛腰痛,口干上喘,翻胃吐食,霍乱转筋,中风涎潮,不省人事,阳气欲脱,四肢厥冷,自汗唇青,脉沉,及妇人产后血气身热,月经不调,带下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