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喜条达
木喜条达系借用五行学说阐述树木生发的特性,来比喻肝胆的生理特点。肝胆主疏泄升发,疏泄则能助脾胃消化吸收;升发则能使气机舒畅。故肝木喜畅达而不宜抑郁,肝郁则产生胁下痛、嗳气不舒等症。
-
舌边
舌边为人体部位名。指舌的边缘。属肝胆。色赤为肝胆有热,有瘀点多主内有蓄瘀。
-
肝胆实热
肝胆实热又称“肝胆实火(excessivefireofliver-gallbladder)”。指实热蕴结肝胆,气机不利,并阳热上冲的病理变化。
-
周光
周光,1954年生,江苏省如东县人,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南通市中医院(邮码:226001)最擅长治疗的疾病:中医内科病、妇科病,对肝胆病诊治尤有体会。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周光先后发表医学论文17篇。
-
眼生长肉
眼生长肉病名。又名眼生肉线、眼祟。系指肝胆之火郁于睑部而致的疾病。《石室秘录》:“有人眼内长肉二条,长一寸如线香之粗,出于眼外,此乃祟也。”治宜清利肝胆之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也可用冰硼散调乳外搓。
-
清泻肝胆
清泻肝胆为治法。指用具有清肝利胆泻火作用的方药治疗肝胆火旺证的治法。
-
齿灵汤
处方:生地12克,丹皮10克,青皮6克,石膏12克,荆芥10克,防风6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清肝泻火,凉血疏风。主肝胆火旺。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山西中医》
-
助胆导水方
《惠直堂方》卷二:组成:柴胡2钱,黄芩2钱,白芍5钱,车前5钱,茯神3钱,泽泻3钱,栀子3钱,苍术3钱。主治:肝胆虚弱,感湿成淋。用法用量:水煎服。
-
羚羊菊花饮
处方:羚羊角3克,菊花20克,草决明25克,五味子15克。功能主治:平肝清热。主肝胆风火。用法用量:水煎,频频代茶饮。摘录:齐强方
-
青黛胆星汤
《症因脉治》卷二:方名:青黛胆星汤组成:胆星汤加青黛。主治:痰饮眩晕,左关滑数,肝胆有痰。
-
疏肝利胆
疏肝利胆为治法。指用具有舒肝理气利胆作用的方药治疗肝胆淤滞病证的治法。
-
胆瘅
胆瘅病名。出《素问·奇病论》。《圣济总录》卷四十二:“《内经》谓有病口苦,名曰胆瘅。”“治肝胆俱虚,热气上熏,口中常苦,泄热益胆汤方。”
-
柴桂地黄汤
处方:六味地黄汤加柴胡、肉桂。功能主治:阴虚感时,寒热如疟,其寒如冰,其热如烙。各家论述:以六味补肾,以柴、桂平肝胆之邪。摘录:《医级》卷八
-
五淋
五淋为五种淋症。有四种说法:①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七。②冷淋、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见《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淋》。④气淋、热淋、劳淋、石淋、小便不通。见《医学纲目·肝胆部》。
-
眼痒极难忍外障
眼痒极难忍外障病证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系指睑边眦内甚至睛珠,痒极难忍的病证。其病因多为风邪冲于肝胆,为目痒之重证。参见目痒条。
-
舌起芒刺
舌起芒刺为舌象。舌苔隆起如刺状。为热极之象。邪热越盛,芒刺越多,一般多为胃实热;有时也可根据芒刺所生部位区分邪热所在,如舌尖芒刺为心热,舌中芒刺为脾胃热,舌边芒刺为肝胆热。
-
寒可制热
寒可制热治疗学术语。亦称寒可去热。指治疗热证,当以寒药制之。如气分有热用白虎汤,肝胆有热用龙胆泻肝汤。《汤液本草》卷上:“寒可以去热,石膏、朴硝之属是也。”
-
论勇
《论勇》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本文论及勇敢与怯弱的性格,故名。首先论述人体的皮肤色泽不同,因而在每一季节中受病的情况也不同。同时,进一步论述了勇敢与怯弱的不同性格与心肝胆等内脏功能盛衰有关。
-
虚火耳痈
虚火耳痈病证名。《疡科心得集》卷上:“所谓虚火耳痈者,或因肝胆怒火遏郁,或因肾经真阴亏损,相火亢甚而发。”即耳痈之一种。详见耳痈条。
-
额旁二线
额旁二线为头针刺激区名。位于额旁一线外侧,自头临泣穴沿经向下1寸段。属足少阳胆经。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沿皮刺。
-
肥株子风
肥株子风病名。系指一侧或两侧耳坠肿硬如核,痒痛难忍的病证。本病多由火毒蕴积肝胆二经所致。治宜解毒散结。方用仙方活命饮等加减化裁。
-
虎杖煎剂
处方:虎杖30克,茵陈30克,板蓝根30克,蒲公英30克,陈皮1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湿热内蕴,熏蒸肝胆。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黄文章方
-
弦脉
弦脉为脉象之一。指端直而长,指下挺然,如按琴弦的脉象。《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端直以长,故曰弦。”弦脉多见于痛证、风证、痰饮,以及高血压、肝胆疾患等。
-
肝胆辨证
肝胆辨证是指以脏象学说为指导,分析判断肝与胆的病证及其影响关系的脏腑辨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