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拿秘书
《推拿秘书》推拿专著。清·骆如龙撰于1691年。193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此书时删去骆氏自序及末卷,成四卷本,改名《幼科推拿全书》。卷一列保婴赋等歌赋,杂论儿科病诊法;卷二述推拿穴位;卷三论各种推拿手法;卷四为多种病症的推拿治法。全书论述推拿疗法比较系统、全面,在同类著作中影响较大。1949年后有排印本。
-
骆如龙
骆如龙为清代医家。字潜庵,安徽太平人。专门儿科,注重推拿法,撰有《幼科推拿秘书》(又称《推拿秘书》)一书(1784)。骆如龙,专业儿科,注重推拿法,撰《幼科推拿秘书》五卷(1784年刊行),后世将此书改为《幼科推拿全书》,删为四卷。
-
水底捞明月
水底捞明月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用于治疗发热等症。《小儿按摩经·手诀》:“先清天河水,后五指皆跪,中指向前跪,四指随后,右运劳宫,以凉气呵之,退热可用。若先取天河水至劳宫,左运呵暖气,主发汗,亦属热。”《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水底者,小指边也;
-
左端正
左端正为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左手中指远端指骨的桡侧边缘。《厘正按摩要术·立法·针法》:“端正在中指端两旁。”掐左端正,能止泻。《小儿推拿广意·中卷·杂症门》:眼“右视,掐左端正穴。”但《幼科推拿秘书·推拿病症分类·目疾门》:“左视掐左端正。”
-
左颊右颊
左颊右颊为推拿穴位名。《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穴道图象·穴在面者》:“左颊右颊,在颧之旁。”
-
右端正
右端正为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左手中指远端指骨的尺侧边。《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掐法》:“端正在右者,中指端右侧,掐之止吐。”《小儿推拿广意·中卷·杂症门》:“眼左视,掐右端正穴。”但《幼科推拿秘书·推拿病症分类·目疾门》:“右视掐右端正。”
-
打马过天河
打马过天河为小儿推拿方法。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打马过天门。4.用左大指捏儿总筋,左大、中指沿天河弹至曲池,反复几遍,再掐肩井、琵琶、走马等穴(见《厘正按摩要术》卷三)。推劳宫可补心气,推左手由尺侧而还可通小肠之气,推右手经桡侧而还可通大肠之气(见《脏腑图点穴法·点穴法》)。
-
幼科推拿全书
《幼科推拿全书》为书名。为193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推拿秘书》时删去了去骆氏自序及末卷,成4卷本,改名《幼科推拿全书》。清·骆如龙撰于1691年。卷1列保婴赋等歌赋,杂论儿科病诊法;卷2述推拿穴位;卷3论各种推拿手法;卷4为多种病症的推拿治法。建国后有排印本。
-
收诊法
概述:收诊法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幼科推拿秘书》。《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诸症推毕,以此法收之,久病更宜用此。”《幼科铁镜·卓溪家传口诀》:“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气血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保赤推拿法》:“不拘何症,推拿各穴毕,掐此(肩井)能周通一身之血。”
-
猿猴摘果
猿猴摘果为小儿推拿方法名。用两手大指、中指挟住患儿两耳尖向上提数次;《厘正按摩要术》卷三:用左手食、中二指捏小儿阳穴,大指捏阴穴。属寒症者,用左大指从阴穴往上经三关揉至曲池,转下经六腑揉至阳穴,名转阳过阴;俱揉几遍,揉毕,再用右大指捏小儿心、肝、脾穴各一下,并各摇几十次,寒证往里摇,热证往外摇。
-
五经
概述:五经:1.五脏的经脉;《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穴,分别位于第一至五指远端的指腹上。《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五经者,五指头之经络也。运者以我食指运小儿五指头肉上,此法能治大小便结,开咽喉胸膈中闷塞,以及肚响腹胀、气吼泄泻诸症。”
-
运土入水
运土入水小儿推拿方法名。操作方法有:①用运法由小儿拇指指腹部的脾经穴起,沿手掌的掌根和尺侧部,至小指指腹的肾经穴。肾水频数无统用之,又治小便赤涩。”《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土者脾土也,在大指;水者坎水也,在小天心穴上,运者从大指上推至坎宫。
-
运水入土
运水入土小儿推拿方法名。操作方法有:①用运法由小儿小指指腹部的肾经穴起,沿手掌的尺侧和掌根部,至大指指腹的脾经穴。《小儿按摩经·手诀》:“以一手从肾经推去,经兑、乾、坎、艮土脾土按之,脾土太旺,水火不能既济,用之,盖治脾土虚弱。”
-
鱼脊
鱼脊推拿穴位名。位于腕部掌侧面的桡侧缘。《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鱼脊穴:阳池旁边,小窝处,乃大指散脉处。”
-
鱼肚
能醒神,止泄,平喘。《小儿推拿秘诀·身中十二拿法》:“十拿鱼肚穴,能止泻,醒人事。”《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承山穴,在腿肚中。广肚、毛常肚色泽透明,无黑色血印,体大者涨发性强。泡发鱼肚时,切忌与煮虾、蟹的水接触,以免沾染异味。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等症。
-
爪刾
爪刾(cì刺)为推拿手法名。出《肘后备急方·救卒死尸厥方》。又称爪法。用指甲按压穴位。用力较重而刺激面积较小,为开窍解痉的强刺激手法。常用于晕厥、惊风等证。《幼科推拿秘书》:“掐者,用大指甲,将病处掐之。”《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掐之则生痛,而气血一止,随以揉继之,气血行而经舒也。”
-
天心
概述:天心:1.经外奇穴名;主治急惊风、口眼歪斜。一般直刺0.1~出陈氏《小儿按摩经》。治惊风、口眼 斜等。《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掌面诸穴图》:“天心穴,乾入寸许,天吊惊风、口眼 斜,运之效。”与其他穴位配伍,可治头痛、鼻塞伤风等。《幼科推拿秘书》:“天心穴,在额正中,略下于天庭。”
-
天门
概述:天门:1.穴名;由眉心推至发际,称为开天门。能发汗解表。内八卦穴中的乾宫·天门:天门即内八卦穴中的乾宫。《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天门即神门,乃乾宫也。”参见天门入虎口:天门入虎口为小儿推拿方法。3.自小儿食指桡侧缘远端横纹处的命关穴推至虎口处。有健脾、止泻、发汗、通气血等作用。
-
天河
概述:天河为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按摩经》,又名天河水。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由肘横纹下推至劳宫,名取天河水;以一手大指按总筋处,另一手大、食指如弹琴状弹天河穴,由内关弹至肘横纹上,再以两手大指掐肩井、琵琶、定马等穴,名打马过天河。用治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等一切热证。
-
天河水
概述:天河水为推拿穴位名,即天河。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由肘横纹下推至劳宫,名取天河水;以一手大指按总筋处,另一手大、食指如弹琴状弹天河穴,由内关弹至肘横纹上,再以两手大指掐肩井、琵琶、定马等穴,名打马过天河。用治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等一切热证。腕横纹上三横指处。
-
双龙摆尾
双龙摆尾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明·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又名二龙摆尾。1.左手屈按儿中指无名指,右手摇其食、小二指。见《小儿推拿秘诀·手上推拿法》。2.右手拿儿食指,左手拿小指,往下摇拽。3.左手托儿斗肘,右手拿其食、小二指扭摇,以上二法见《幼科推拿秘书·十三大手法推拿注释》。此法能治大小便秘结。
-
掐法
概述:掐法:1.针刺手法名;以指甲进行按压经络穴位的方法。明·方贤《奇效良方·针灸门》:“掐者,凡下针于所部分经络,用手上下掐抹之,使气往来,推之则行,引之则止。”用力较重而刺激面积较小,为开窍解痉的强刺激手法。《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掐之则生痛,而气血一止,随以揉继之,气血行而经舒也。”
-
气池
概述:气池:1.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气池,在目下胞,一名坎下。”与目上胞(风池)同作望诊之处。《小儿推拿广意·上卷》:“风气二池黄吐逆,若黄舌色定为风,惊啼烦躁红为验。”见《奇效良方》。气池红,主伤风传变在脏,三焦有热之证。
-
脾土
脾土①指脾脏。《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②推拿穴位名。《针灸大成》卷十:“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动脾土效必应。”《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大拇指属脾土,脾气通于口,络联于大指,通背右筋、天枢穴、手列缺穴、足三里。”
-
龙角
龙角为推拿穴位名。又名文台。位于左鬓发处。《幼科推拿秘书》:“龙角,一名文台,在左鬓毛。”
-
虎角
虎角推拿穴位名。又名武台。位于右鬓发处。《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虎角,一名武台,在右鬓毛。”
-
凤凰单展翅
凤凰单展翅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名凤单展翅。2.左手跪顶小儿一窝风处,右手食指将小儿大指屈压在内劳宫,右大指按拿外劳宫并摇动(见《小儿推拿秘诀·手上推拿法))。3.右手拿小儿中指,左手按掐外肘处,慢慢摇动,能消噎膈,除虚热(见《幼科推拿秘书·十三大手法推拿注释》)。
-
分阴阳
分阴阳为小儿推拿方法。可调和气血,用于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喘痰喘及乍寒乍热等病症。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等作用。用治消化不良,伤食,停乳,胃痛,腹胀等症。有宽胸利气,止咳平喘,发表解热等作用。《厘正按摩要术·立法》:“坎宫在两眉上,蘸汤由小儿眉心分推两旁,能治外感风寒。”
-
额角
概述:额角:1.人体部位名;2.推拿穴位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幼科推拿秘书》:“额角:左为太阳,右为太阴。”见太阳穴、太阴穴条。
-
斗肘
概述:斗肘:1.经外奇穴名;2.推拿穴位名。出自《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外科大成》称小肘尖。位于曲池穴外方,肱骨外上髁之高点处。功能主治:主治臂肘神经痛、偏瘫、神经衰弱等。刺灸法:艾炷灸3~或艾条灸5~或温灸10~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幼科推拿秘书》:“在手肘曲处高起圆骨处”,“膀膊下肘后一团骨也。”
-
大肠筋
概述:大肠筋为推拿穴位名,出自《幼科推拿秘书》。能治泄泻,止痢疾。《幼科推拿秘书·赋歌论诀秘旨》:“若治痢疾并水泻,重推大肠经一节。”男位于食指中段指骨的腹面、女则在食指远端指骨的腹面:大肠经于男子位于食指中段指骨的腹面、女则在食指远端指骨的腹面(《小儿按摩经》)。
-
大肠侧
概述:大肠侧即大肠。《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功能是主传导消化物的糟粕,排出体外。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手太阴肺经络大肠。其背俞为大肠俞,募穴为天枢,下合穴为上巨虚。推拿部位名·大肠:大肠为推拿部位名,出陈氏《针灸大成·小儿按摩经》。
-
包络
概述:包络即胞络。见《厘正按摩要术》。1.分布于胞宫上的脉络;《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通常以心脏的外膜称心包,所附的络脉称包络,二者合称心包络。手厥阴经属心包络;手少阳经散络心包。其背俞为厥阴俞,募穴为膻中。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无名指近端指节的腹面。
-
上马
上马为推拿穴位名,即二人上马。出陈氏《小儿按摩经》。能利尿、通淋、清神、顺气、散结。一手有二穴:位于手掌面第五掌指关节处横纹和第五掌骨底处。《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二人者,我之大、食二指也。又以我食指尖,按儿小指根横纹旁;掐之,清补肾水,治小肠诸气,最效。”
-
文台
概述:文台:1.小儿头面部望诊的部位;《奇效良方》:“文台上红脉现,伤寒三日候,主内热头疼。”位于左鬓发处。《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穴道图象·穴在面者》:“龙角,一名文台,在左鬓毛。”
-
水底
水底为推拿穴位名。位于小指及第五掌骨远端尺侧一线。参见水底捞月:水底捞月为小儿推拿方法名。操作方法是由小指尖推向手掌根部坎宫穴,再回转至内劳宫穴,如捞物状。《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水底者,小指边也;其法以我手拿住小儿手指,将我大指自小儿小指旁尖,推至坎宫,入内劳轻拂起,如捞明月之状。”
-
水底捞月
水底捞月为小儿推拿手法名。《小儿按摩经·手诀》:“先清天河水,后五指皆跪,中指向前跪,四指随后,右运劳宫,以凉气呵之,退热可用。若先取天河水至劳宫,左运呵暖气,主发汗,亦属热。”2.由小指尖推向手掌根部坎宫穴,再回转至内劳宫穴,如捞物状。《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水底者,小指边也;
-
肾经
概述:肾经:1.足少阴肾经;本经从足小趾下边开始,斜行到足心中的涌泉,出于舟骨粗隆前下的然谷,沿着内踝的后方行走,分支进入足跟中,上沿小腿内侧行走,出胭窝内侧的阴谷,再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行,贯穿脊柱,属于肾脏,联络于膀胱;见《幼科推拿秘书》。或指后溪穴。常用推法,能清脏腑之热,治小便热涩,大便秘结等。
-
上天心
上天心为推拿穴位名,即大天心。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额上。《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上天心者,大夫心也,在天庭中,小儿病目,揉此甚效,以我大指按揉之。眼珠上视,往下揉;两目不开,左右分揉。”
-
三阴
2.指太阴经;参见“三阳三阴”:三阳三阴指经络的命名,阳分太阳、阳明、少阳,总称三阳;又可称太阳为三阳,阳明为二阳,少阳为一阳;太阴为三阴,少阴为二阴,厥阴为一阴。“两阴交尽”谓之厥阴,指阴气最微。《幼科推拿秘书·赋歌论诀秘旨》:“又若三阴三阳虚肿,心有痰也。”
-
揉脐法
揉脐法小儿推拿方法名。《针灸大成》卷十:“揉脐法:掐斗肘毕,又以左大指按儿脐下丹田不动,以右大指周围搓摩之,一往一来。”《幼科推拿秘书》指出揉脐可止泻痢。
-
七节
概述:七节:1.推拿穴位名;2.第七胸椎。《针灸聚英》卷一下:“七节自尾骶数上。”1.七节骨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幼科推拿秘书》:“七节骨者,从颈骨数下第七节也。”治腹泻,痢疾,伤寒后骨节痛等症。《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七节之傍,中有小心”。
-
七节骨
七节骨为推拿穴位名。又名七节。位置有二:1.七节骨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2.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约当第七胸椎处。《幼科推拿秘书》:“七节骨者,从颈骨数下第七节也。”治腹泻,痢疾,伤寒后骨节痛等症。
-
年寿
概述:年寿:1.推拿部位名;2.望诊部位名;3.经外奇穴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2)年寿指山根与准头之间的部位(《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3)年寿指鼻尖(《幼科推拿秘书》)。指眉心至鼻尖之间的部位。《婴童百问》:“年寿平陷者主夭,青主发热主惊…”出《中医推拿学讲义》。位于两眼内眦联连中点下0.2寸。
-
黄蜂入洞
黄蜂入洞小儿推拿方法名。见《小儿推拿秘诀》。②将耳壳折向前方以掩住耳门,有通气作用。③即洗井灶法。见《幼科推拿秘书》。④屈儿小指,再揉劳宫穴,有去风寒作用。见《针灸大成》卷十。⑤即黄蜂出洞。见《小儿推拿秘旨》。⑥在小儿前臂屈侧部正中,从腕横纹盘旋揉至肘横纹处。见《小儿推拿广意》。
-
飞金走气
飞金走气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自《幼科推拿秘书》。即飞经走气。操作方法有四种:①先运五经穴,后张开五指在内关拍打,再推心经,揉气关(见陈氏《小儿按摩经·手诀》)。②用拇指按儿总筋处,食中二指推向手弯处(见《小儿推拿秘诀·手上推拿法》)。此法性温,能行气化痰,清肺热,治失音,消膨胀。
-
二龙戏珠
二龙戏珠为小儿推拿方法。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等症。1.一手握住小儿腕部,另一手的拇、食、中指夹住小儿食、无名指作屈伸摇摆活动(见《厘正按摩要术》)。2.揉捏或牵拉小儿两耳耳 (见《小儿按摩经》)。4.用食、中两指指端在小儿前臂屈侧部正中,交替向前按压,自总筋穴起直至肘横纹处(见《幼科推拿秘书》)。
-
二龙摆尾
二龙摆尾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又名双龙摆尾。操作方法有三种:1.左手屈按儿中指无名指,右手摇其食、小二指。见《小儿推拿秘诀·手上推拿法》。2.右手拿儿食指,左手拿小指,往下摇拽。见《幼科推拿秘书·十三大手法推拿注释》。3.左手托儿斗肘,右手拿其食、小二指扭摇。二龙摆尾能治大小便秘结。
-
大推天河水
大推天河水为小儿推拿方法名。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由肘横纹下推至劳宫,名取天河水;以一手大指按总筋处,另一手大、食指如弹琴状弹天河穴,由内关弹至肘横纹上,再以两手大指掐肩井、琵琶、定马等穴,名打马过天河。用治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等一切热证。腕横纹上三横指处。
-
大天心
大天心为推拿穴位名,又名上天心,位于额上。出《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上天心者,大天心也,在天庭中,小儿病目,揉此甚效,以我大指按揉之。眼珠下视,往上揉:两目不开,左右分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