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关
概述:内关:1.病证名;内关穴主要用于心血管、神志及消化系统疾患等:如心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心包膜炎、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神昏、产后血晕、癫痫、狂妄、失眠、健忘、胸胁支满、肋间神经痛、胃痛、胃肠炎、胃溃疡、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妊娠恶阻及肘臂挛痛、甲亢等。
-
阴维穴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调整心功能:据报道针刺内关穴,可使减慢的心率明显别快,使之恢复正常,对心律失常者,其调整作用极其明显,如窦性心动过速者常于针后3~研究进展:不排卵症:取大赫穴,配中极、血海,于两次月经中间开始针刺,每日1次。
-
两关
两关指手厥阴经的内关与手少阳经的外关二穴。仰掌取穴。如心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心包膜炎、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神昏、产后血晕、癫痫、狂妄、失眠、健忘、胸胁支满、肋间神经痛、胃痛、胃肠炎、胃溃疡、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妊娠恶阻及肘臂挛痛、甲亢等。③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可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
-
内门
内门为经穴别名。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仰掌取穴。如心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心包膜炎、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神昏、产后血晕、癫痫、狂妄、失眠、健忘、胸胁支满、肋间神经痛、胃痛、胃肠炎、胃溃疡、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妊娠恶阻及肘臂挛痛、甲亢等。
-
配穴法
上,指上肢和腰以上;如胃痛近取中脘、胃俞,远取内关、足三里;其具体配用见下表:原络配穴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原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脏腑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络偏历列缺公孙丰隆支正通里大钟飞扬外关内关蠡沟光明八脉八穴配穴法:八脉八穴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
-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表经属八穴通八脉会合部位足太阴公孙冲脉胃、心、胸手劂阴内关阴维手少阳外关阳维目外眦、颊、颈、耳后、肩足少阳足临泣带脉手太阳后溪督脉目内眦、颈耳、肩胛足太阳申脉阳蹻手太阴列缺任脉胸、肺、膈、喉咙足少阴照海阴蹻八脉交会穴的作用:八脉交会穴在临床上常配合应用,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
-
心俞
心俞穴主治心神及局部等疾患:如心痛、胸闷、惊悸、癫狂痫、卧不得安、失音不语、咳嗽唾血、咯血、便血、肩背痛、痈疽发背、手足心热、遗精等。心俞穴研究进展:对心率的影响: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针刺心俞可使心动过缓者心率增加,心动过速者心率减慢。
-
少阴郄
主治心痛,心绞痛,惊恐,惊悸,心悸,吐血,衄血,失语,急性舌骨肌麻痹,骨蒸盗汗,头痛,眩晕,惊悸怔忡,神经衰弱,咳嗽吐血,失眠,健忘,小儿骨蒸,盗汗,失音,胃脘痛,胃出血,霍乱,肺结核,局部软组织损伤,目眩,喉痹,失音不能言,肘臂挛痛,手指麻木,虚劳,霍乱吐泻,胸中热,癫痫,鼻出血,子宫内膜炎等。
-
手少阴郄
主治心痛,心绞痛,惊恐,惊悸,心悸,吐血,衄血,失语,急性舌骨肌麻痹,骨蒸盗汗,头痛,眩晕,惊悸怔忡,神经衰弱,咳嗽吐血,失眠,健忘,小儿骨蒸,盗汗,失音,胃脘痛,胃出血,霍乱,肺结核,局部软组织损伤,目眩,喉痹,失音不能言,肘臂挛痛,手指麻木,虚劳,霍乱吐泻,胸中热,癫痫,鼻出血,子宫内膜炎等。
-
五户
五户穴主治病证:天突穴主要用于胸肺及颈部疾患: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肺痈,咳吐脓血,喉痹,咽干,失音,暴瘖,呕吐,呃逆,喉鸣,梅核气,瘿瘤,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瘿气,噎膈,咳唾脓血,喉中痰鸣,心痛,舌下急,衄血,咯血,现代又用天突穴治疗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等。天突配内关、中脘,治呃逆。
-
天突
天突穴主要用于胸肺及颈部疾患: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肺痈,咳吐脓血,喉痹,咽干,失音,暴瘖,呕吐,呃逆,喉鸣,梅核气,瘿瘤,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瘿气,噎膈,咳唾脓血,喉中痰鸣,心痛,舌下急,衄血,咯血,现代又用天突穴治疗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等。针刺天突也可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
呃逆·胃火证
定义:呃逆·胃火证(hiccoughwithstomachfiresyndrome)又称胃火呃逆,是指胃火上逆,以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呃逆证候。取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天枢、合谷、内庭、公孙。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降胃气;
-
胃火呃逆
定义:呃逆·胃火证(hiccoughwithstomachfiresyndrome)又称胃火呃逆,是指胃火上逆,以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呃逆证候。取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天枢、合谷、内庭、公孙。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降胃气;
-
天瞿
天瞿穴主治病证:天突穴主要用于胸肺及颈部疾患: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肺痈,咳吐脓血,喉痹,咽干,失音,暴瘖,呕吐,呃逆,喉鸣,梅核气,瘿瘤,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瘿气,噎膈,咳唾脓血,喉中痰鸣,心痛,舌下急,衄血,咯血,现代又用天突穴治疗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等。天突配内关、中脘,治呃逆。
-
玉户
概述:玉户为经穴别名。玉户穴主治病证:天突穴主要用于胸肺及颈部疾患: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肺痈,咳吐脓血,喉痹,咽干,失音,暴瘖,呕吐,呃逆,喉鸣,梅核气,瘿瘤,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瘿气,噎膈,咳唾脓血,喉中痰鸣,心痛,舌下急,衄血,咯血,现代又用天突穴治疗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等。
-
手厥阴络脉
脉从腕后2寸的内关穴处分出,出行于两筋之间,与本经相并上行,维系心包络,联络心系(心脏周围的脉管组织)。分支在内关穴处走向手少阳经,以沟通手厥阴、少阳表里两经的联系。实,则心痛;【语译】手厥阴络脉:名内关,在腕关节后二寸处,出于两筋之间,分支走向手少阳经脉,并沿经向上连系于心包,散络于心系。
-
呃逆·实证
定义:呃逆·实证(excessivehiccough)是指寒、火、气滞、痰阻、食积等实邪所致的呃逆。证候分析: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情志抑郁,肝气上乘肺胃,胃气上冲,故呃逆连声。呃逆现常分为实证(包括胃寒证、胃火证、气滞证、气滞痰阻证等)、虚证(包括脾胃阳虚证、脾肾阳虚证、胃阴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呃逆条。
-
关格
或肢冷形寒,汗出不止,皮肤甲错或皱瘪凹陷等为常见症的关格证候。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阳气大盛,阴气不得荣之曰外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曰关格。饮之以药,热药入口即出,冷药过时而出,大小便秘,名曰关格。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
胃痛·寒邪犯胃证
苔薄白属寒,脉弦主痛,紧主寒,在辨证时,既要询问过去是否有胃痛史,又要了解近日是否有感寒或偶食生冷史。推拿疗法:选穴:大杼、肾俞、意舍、志室、胃俞、大肠俞、上脘、中脘、下脘、梁门、期门、章门、天枢、足三里。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
-
十六络脉
概述:络即网络,络脉是指经脉分出网络全身的支脉,与经相对。予谓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脉自腕关节后3寸处的偏历穴分出,向内侧汇入手太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起于长强穴,挟脊柱两旁肌肉上行至项部,散布头上,复向下行于肩胛的左右,分别走向两侧足太阳经,深入于脊旁肌肉。
-
胃痛·肝气犯胃证
定义:胃痛·肝气犯胃证(stomachachewithsyndromeofliverqiinvadingstomach)是指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以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太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甚,苔薄白,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胃痛证候。太冲为肝经原穴,期门为肝之募穴,两穴相配以平抑肝气之冲逆,降逆和胃。
-
天泉
别名天温。快速取穴:伸肘仰掌,腋前纹头直下3横指,在肱二头肌肌腹间隙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天泉穴。天泉配期门,有理气活络的作用,主治胸胁胀满。动物实验表明,先给动物注射肾上腺素,使心率过快,再针刺“天泉”、“曲泽”、“内关”等,可明显减弱肾上腺素所致的心率加快作用,并促使心率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
天湿
概述:天湿为经穴别名,“湿”,“温”之误,即天温,是天泉穴别名。或于曲泽穴上7寸取穴。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筋膜,入肱二头肌,在肌皮神经的外侧深进喙肱肌,以上两肌由肌皮神经支配。天湿穴的功效与作用:天泉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脉的功效。《针方六集》:主咳逆,心胸烦满,胁下支满,臂内廉痛,肘中挛急。
-
天温
别名天温。天温穴主治病证:天泉穴主要用于心肺、胸胁疾患等:如心痛,心内膜炎,心悸,支气管炎,咳逆,胸胁支满,上臂内侧痛及臂神经痛,咳嗽,胸满,胁胀,臂痛,胸胁胀痛,胸痛,胸胁胀满,呃逆,足痛不可以行,胸背及上臂内侧痛,肘中挛急,心绞痛,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
胃痛·瘀阻胃络证
定义:胃痛·瘀阻胃络证(stomachachewithsyndromeofstaticbloodblockingstomachcollateral)是指瘀血阻滞胃络,以胃脘刺痛,痛处固定,拒按,或胃脘触及包块,或呕血色暗成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胃痛证候。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
-
呃逆·胃寒证
定义:呃逆·胃寒证(hiccoughwithstomachcoldsyndrome)又称胃寒呃逆,是指胃受寒邪,以呃声沉缓有力,遇寒愈甚,得热则减,常兼胸膈及胃脘不舒,喜热饮,纳食减少,口不渴,四肢清冷,苔白,脉迟缓等为常见症的呃逆证候。方中丁香、柿蒂降逆止呃;取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胃俞、章门、脾俞。
-
鬼心
概述:鬼心为经穴别名。所属部位:腕鬼心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该韧带与腕骨共同构成腕管,管的后壁为腕关节前面的筋膜。通过腕横韧带前成是掌长肌腱,其深面正对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另有针刺大陵穴,对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有使之规则化的倾向。
-
小儿痢疾
此外,呕恶加内关;发热加曲池;治则清热利湿,通肠导滞,久痢则兼补益脾肾处方天枢上巨虚三阴交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是大肠腑气汇聚之处,调理胃肠气机;随证配穴湿热痢—曲池、内庭,寒湿痢—中脘、气海,疫毒痢—大椎、合谷、太冲,噤口痢—内关、中脘,休息痢—脾俞、肾俞、关元,久痢脱肛—百会。
-
呃逆·气滞痰阻证
定义:呃逆·气滞痰阻证(hiccoughwithsyndromeofqistagnationandphlegmblockade)是指气滞痰阻,胃气上逆,以呃逆连声,胸胁胀满,脘闷食少,恶心嗳气,或肠鸣矢气,或呼吸不利,头目昏眩,平时多痰,苔薄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呃逆证候。取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侠溪、期门、太冲随证配穴:眩晕者,加风池、百会。
-
大陵
大陵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肌肉)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骨骼)大陵穴的取法:大陵穴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处,仰掌取穴。通过腕横韧带前成是掌长肌腱,其深面正对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大陵配曲泽、内关,治心胸痛。
-
劳痢
邪盛正虚者,宜扶正与祛邪法。此外,呕恶加内关;治则清热利湿,通肠导滞,久痢则兼补益脾肾处方天枢上巨虚三阴交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是大肠腑气汇聚之处,调理胃肠气机;随证配穴湿热痢—曲池、内庭,寒湿痢—中脘、气海,疫毒痢—大椎、合谷、太冲,噤口痢—内关、中脘,休息痢—脾俞、肾俞、关元,久痢脱肛—百会。
-
心主
大陵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肌肉)大陵穴在腕部的位置(骨骼)大陵穴的取法:大陵穴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处,仰掌取穴。通过腕横韧带前成是掌长肌腱,其深面正对腕管内的正中神经。中冲穴·心主:心主即中冲穴。
-
胃寒呃逆
定义:呃逆·胃寒证(hiccoughwithstomachcoldsyndrome)又称胃寒呃逆,是指胃受寒邪,以呃声沉缓有力,遇寒愈甚,得热则减,常兼胸膈及胃脘不舒,喜热饮,纳食减少,口不渴,四肢清冷,苔白,脉迟缓等为常见症的呃逆证候。方中丁香、柿蒂降逆止呃;取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胃俞、章门、脾俞。
-
呃逆·脾胃阳虚证
定义:呃逆·脾胃阳虚证(hiccoughwithsyndromeofyangdeficiencyofspleenandstomach)是指脾胃阳虚,胃失和降,以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晄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呃逆证候。取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气海。
-
噤口痢
多由湿热痢或疫毒痢演变而来,下痢赤白而呕恶不能食,症情较重。方二:治则:清热利湿,通肠导滞,久痢则兼补益脾肾处方:天枢上巨虚三阴交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是大肠腑气汇聚之处,调理胃肠气机;随证配穴:噤口痢—内关、中脘,久痢脱肛加百会。亦可兼用行血调气,前人有“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说。
-
呃逆·虚证
定义:呃逆·虚证(deficienthiccough)是指脾胃阳虚、胃阴不足或脾肾阳虚等正虚所致的呃逆。方三:处方:天突内关足三里中脘方义:天突为任脉和阴维脉之会,能和中降逆;症状:呃声低长,气不接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热喜按,面白少华,食少困倦,腰膝无力,气怯神疲,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
身道
身道为经穴别名。为阴维、任脉之交会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肺痈、咳吐脓血、喉痹、咽干、暴痦、喉鸣、梅核气、瘿瘤、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等。配定喘、膻中、丰隆治支气管哮喘;②针刺甲亢患者天突穴,可使基础代谢降低,而对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针后基础代谢可增加。
-
胃痛·食积证
定义:胃痛·食积证(stomachachewithfoodretentionsyndrome)是指饮食停滞胃肠,以脘腹痞胀,疼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或呕吐馊食,肠鸣矢气,泻下不爽,臭如败卵,苔厚腻,脉滑或沉实等为常见症的胃痛证候。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
-
公孙
正坐或仰卧取穴。公孙穴主治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心烦失眠、水肿、发狂妄言、嗜卧、脚气。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针刺公孙,观察对胃电图的影响,发现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胃窦及胃体部胃电幅值。针刺公孙穴可提高腹部皮肤的痛阈,用于针麻。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
-
无突
无突即天突。为阴维、任脉之交会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肺痈、咳吐脓血、喉痹、咽干、暴痦、喉鸣、梅核气、瘿瘤、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等。配定喘、膻中、丰隆治支气管哮喘;②针刺甲亢患者天突穴,可使基础代谢降低,而对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针后基础代谢可增加。
-
手心主之别
手心主之别即手厥阴络脉的原称(手心主之别即手厥阴络脉)。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脉从腕后2寸的内关穴处分出,出行于两筋之间,与本经相并上行,维系心包络,联络心系(心脏周围的脉管组织)(起于腕关节后2寸的内关穴处,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沿经脉向上连系于心包,散络心系。可取手厥阴络穴内关治疗。
-
急痛
治疗:针刺法: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处方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方义胆俞配日月,肝俞配期门为俞募配穴,每次选用一组,选取右侧,以疏调肝胆气机而止痛;胆道蛔虫症:胆道蛔虫症系蛔虫钻人胆道所引起的急性病症。治疗:针刺法:治则清利湿热,通淋止痛处方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
外关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经小指伸肌的桡侧入小指伸,深进在拇长伸肌的尺侧入示指伸肌,以上诸肌(腱)均由桡神经肌支支配。外关配内关、阳陵泉,治胁肋痛。镇痛:针刺外关有一定镇痛作用,如将家兔用钾离子透人法测痛,电针一侧“合谷”及“外关”,以弱刺激和强刺激,针刺20min的痛阈提高率分别为150%和140%。
-
针麻
刺激方法:①手法运针:体针常用捻转或捻转结合提插的手法;表现在:①不同穴位或不同处方对同一针麻手术都有一定的作用例如,甲状腺手术针麻穴位配方,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各部位选穴如上肢、下肢、颈部、耳部等不同部位取穴皆可完成手术,甚至下肢非穴区(也不在经络循行线上但有得气感)针刺也可完成手术;
-
后神聪
概述:后神聪为经外奇穴名,神聪穴之一,在头顶部,位于百会穴后1寸。或于百会穴后1寸取穴。对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电针“四神聪”、“百会”、“内关”等,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神聪四穴
概述:神聪四穴为经外奇穴别名,即神聪。正坐或仰卧位,先取百会,于其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取穴。对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电针“四神聪”、“百会”、“内关”等,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神聪
概述:神聪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四神聪。正坐或仰卧位,先取百会,于其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取穴。对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电针“四神聪”、“百会”、“内关”等,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四穴
概述:四穴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四神聪。正坐或仰卧位,先取百会,于其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取穴。对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电针“四神聪”、“百会”、“内关”等,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四神聪
正坐或仰卧位,先取百会,于其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取穴。四神聪配百会、合谷、太阳,治头痛。对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电针“四神聪”、“百会”、“内关”等,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前神聪
正坐或仰卧位,先取百会,于其前旁开1寸处取穴。皮肤由额神经、耳廓神经、耳小神经和枕大神经交织分布。对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电针“四神聪”、“百会”、“内关”等,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