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常
五常即五行。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庄子·天运》:“天有六极五常。”《伤寒论·序》:“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相生意味着相互滋生或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又称相克,意味着互相排斥或抑制,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等。
-
无虚虚
无虚虚为治则之一。无虚虚指治疗立法,凡气血不足,机能衰退的病证,均不宜使用泻法或攻法,以免重伤元气而加重病情。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
-
无盛盛
无盛盛为治则之一。无盛盛指治疗立法,邪气亢盛的实证,忌用补法,以免加重病情。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对于邪气亢盛的实证,不宜用补益药,以免加重病情。
-
收令
收令收获的节令。《素问·五常政大论》:“生气不政,化气乃物,长气自平,收令乃早。”
-
盛盛
盛盛使邪气亢盛之证更加亢盛。前“盛”,使亢盛。后“盛”,邪实之证。《素问·五常政大论》:“无盛盛,无虚虚则遗人夭殃。”
-
渗
渗①小量缓慢漏注。《素问·五常政大论》:“涸流之纪…其气滞,其用渗泄。”《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骨空。”使人体多余的水液缓和地排除体外。《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
-
渗湿
渗湿治疗方法。①渗透泄下。《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气滞,其用渗泄。”②利尿。《素问·至真要大论》:“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
审平
审平运气术语。指五运主岁中金岁平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愿闻平气,何如而名?……金曰审平。”张景岳注:“金主杀伐,和则清宁,故曰审平,无妄刑也。”
-
三气
三气为运气术语。指一年运气有平气、不及和太过三种情况。《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三气之纪,愿闻其候。”
-
清毒
清毒病因学名词。指清冷之毒。系自然界致病因素之一。为异常的五行之气所化。《素问·五常政大论》:“厥阴在泉,清毒不生。”王冰注:“毒者,皆五行栗盛暴烈之气所化。”
-
利
《灵枢·病本》:“大小便不利。”②腹泻下利。《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吐利。”《素问·脏气法时论》:“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素问·调经论》:“按而致之,刺而利之。”《灵枢·决气》:“骨属伸曲不利。”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⑧顺利,引申为中。
-
静定
静定安定。《素问·五常政大论》:“卑监之纪……其气散,其因静定。”
-
厚药
厚药中药学名。指性味猛烈浓厚的药物。《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为薄药。”
-
赫曦
赫曦光明炎盛貌。指火运太过。《素问·五常政大论》:“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又:“赫曦之纪,是谓蕃茂。”(张介宾注:“火之太过,是谓赫曦。”)
-
否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畏火焰,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素问·五常政大论》:“卑监之纪…其病留满否塞。”《诸病源候论》:“寒热邪气,客于经络,使血气否涩。”《玉篇·疒部》:“痞,腹内结病。”参痞气、痞块各条。
-
蕃茂
蕃茂草木生长繁盛。《素问·气交变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素问·五常政大论》:“赫曦之纪,是谓蕃茂。”
-
巅疾
②泛指头部病证,如头风、头痛、头昏、头眩、头疮之类。《素问·著至教论》:“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素问·五常政大论》:“发生之纪,…其动掉眩、巅疾。”③指狂病。《素问·阴阳类论》:“骂詈妄行,巅疾为狂。”
-
疮
皮肤感染与肌肤创伤等之总称。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五常政大论》:“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外科启玄》卷一:“夫疮疡者,乃疮之总名也。”②泛指皮肉外伤而言。虽有痈、疽、疔、疖、瘰疬、疥、癣、疳、毒、痘、疹等分,其名一止大概而言是也。”
-
持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常之气…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②指切脉。参持脉条。《灵枢·邪客》:“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参持满条。《灵枢·厥气》:“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素问·脏气法时论》:“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
-
长令
长令指夏季生长之气当令之时。《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长令不扬。”谓夏令生长之气不得发扬。
-
并稸
并稸意指积聚。稸,同蓄。《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濡积并稸。
-
上羽
上羽为运气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别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故上羽指太阳寒水司天。
-
备化
备化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中,土岁平气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愿闻平气如何而名?……土曰备化。”张景岳注:“土含万物,无所不备;土生万物,无所不化。”
-
上角
上角为运气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角属木音,故上角指厥阴风木司天。
-
上宫
上宫为运气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宫为土音,故上宫指太阴湿土司天。
-
上商
上商为运气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商为金音,故上商指阳明燥金司天。
-
上徵
上徵为运气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徵为火音,故上徵指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
-
天和
“天和”的天,指天地自然,长养万物的规律;和,和合之意。亦是说,人所赖以生存,必须顺应天地自然规律。《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类经》注:“五运有纪,六气有序,四时有令,阴阳有节,皆岁气也,人气应之以生长收藏,即天和也。”
-
内取
内取指病位在内的疾病,用内服药消除之。《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
-
内经运气病释
《内经运气病释》为运气著作,9卷。作者鉴于《内经》自《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皆言五运六气、天时民病同异生化之原、反正逆从之理,凡在天人气交之病非此不能知。更以宋·陈无择“三因十六方”及缪问芳“十六方解”附于后。全书释《六节脏象论》6条;释《气交变大论》58条;释《黄帝内经素问》遗篇19条。
-
气反
气反指病气所在的部位与所表现症状的部位相反,如下元虚衰而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等上部病候。《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中,旁取之。”张志聪注:“气反者,谓上下内外之病气相反也。如下胜而上反病者,当取之下,上胜而下反病者,当取之上,外胜而内反病者,当取之外旁。”
-
气立
气立是指人体之气正常运行,生理功能正常发挥。“气立”之气,谓生气,在人体则指真气;《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外者,命曰气立。”王冰注:“根于外者,生源系地,故其所生长化成收藏,皆为造化之气所成立。”
-
平气
概述:平气:1.正常的气候;2.运气学说术语。《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平气何如?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凡岁运太过而被司天之气所抑制,或岁运不及而得司天之气等的资助,则为平气。如戊辰年,岁运为火运太过,但受司天的太阳寒水之气所克制,故该年为平气之年。
-
心下
心下指心的下方,通常专指胃脘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心下否痛。”
-
四政
四政即四方之政。《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喻其德性流布于四方。指土运主岁平气之年的正常情况。
-
失正
失正指由于治疗的失误而损伤正气。失,损失;正,正气。《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
食养
食养为养生方法。指选择适宜的食物以养生的方法。《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太过,伤其正也。”
-
岁气
岁气指一年的气候情况。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类经》注:“五运有纪,六气有序,四时有令,阴阳有节,皆岁气也。”
-
五化
五化为五行学说术语。五化指五行的气化。五行之间,相反相成,不断变化发展。《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五化宣平。”指生、长、化、收、藏五个生化阶段。
-
无毒
无毒为中药学术语。指药物无攻邪作用。无毒为性味和平者,多属调理扶正之品。《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
同者盛之
同者盛之运气术语。指六气与五运相同,则其所主生物蕃盛。《素问·五常政大论》:“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
-
收引
概述:收引:1.症状名;2.运气学说术语。引,拘急。收引即筋脉、形体拘挛之状。《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类经》十三卷:“形体拘挛,皆收引之谓。”参拘挛条。马莳注:“岁金太过,为坚成之纪…收引者,阳气收敛而阴气引用也。”张志聪注:“岁金太过,名曰坚成。
-
湿毒
湿毒慓盛暴烈的湿气。《素问·五常政大论》:“阳明在泉,湿毒不生。”
-
升明
升明为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火岁平气的名称。《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愿闻平气何如而名?……火曰升明。”谓火性得以上升明耀,故名。
-
神机
神机是指生命活动的表现和机转。机,指不停运转之气机。《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神机即人体运转不息的生命活动。
-
清气
清气①指水谷精华的稀薄精微部分,与浊气相对。《灵枢·动输》:“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②即清气分热。《温热论》:“到气才可清气。”③指秋令清肃寒凉之气。《素问·五常政大论》:“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
-
漂泄
漂泄疾泄,快迫泄下。即注泄。《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令流注,其动漂泄沃涌。”一说“漂”有“动”义,“动”有“痛”义。漂泄即痛泄。
-
鸣显
鸣显显露声色。形容火气,有声而显赫。《素问·五常政大论》:“赫曦之纪……其政动,其令鸣显。”
-
留满否塞
留满否塞病状名。指胀闷不舒,堵塞不利。《素问·五常政大论》:“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其病留满否塞,从木化也。”张景岳注:“(此)土不足而脾不运也”。
-
凛冽
凛冽严寒,刺骨般寒冷。《素问·五常政大论》:“凝惨凛冽则暴雨霖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