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发
五发为病理学名词。五脏之病各有其发生的部位和时间,简称五发。《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
卫济宝书
《卫济宝书》为外科著作。宋代作品,原撰人佚名,东轩居士增注,约撰于12世纪初。现存本为清代编写《四库全书》时的辑佚本,析为2卷,但已不全。卷上为痈疽论治,“五发”(癌、瘭、疽、痼、痈)图说,试疮溃法,长肉、溃脓法,打针法,骑竹马灸,灸恶疮法等;卷下为正药指授散等40首外科方剂及乳痈、软疖的证治。
-
犀角膏
《外科精义》卷下:方名:犀角膏组成:当归1两,川芎1两,黄耆1两,白芷1两,白蔹1两,杏仁1两,木鳖子1两,官桂1两,乳香1两,没药1两,乱发灰5钱,黄丹、清油5斤。用法用量:每用皂子大,沸汤化洗之。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与地黄汁相和,经宿,别煎猪脂,滤去筋膜停温,入诸药,以微火煎半日,去滓膏成,用瓷盒盛。
-
九针论
《九针论》为《黄帝内经灵枢》的篇名。本篇主要论述九针的产生、命名、形状、性能和在临床上的应用,故名。同时讨论了五脏气、六腑气、五味、五并、五恶、五液、五劳、五走、五裁、五发、五邪、五脏、五主等有关脏腑生理病理治疗和十二经血气多少等问题。从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用比类取象的方法,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
-
癌发
痈疽五发之一。《外科启玄》卷四:“此疮发于神道、灵台二穴,乃督脉并膀胱经,多血少气。初起时不作寒热疼痛,紫黑色不破,里面先自黑烂。二十岁以后,不慎房事,积热所生。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皮黑者难治…”
-
车螯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车螯散:处方:车螯壳(烧灰)10两,黄连(去须)1两,蚬壳(多年白烂者,以黄泥裹烧)5两。功能主治:乳痈及一切肿毒。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得效》卷十九:车螯散:处方:紫背车螯1只(盐泥固济,火煅通红,地上出火毒用),轻粉2钱,甘草2钱,大黄5钱,黄芩,漏芦(去须)半两,瓜根半两。
-
瓜蒌汤
《症因脉治》卷一:瓜蒌汤:处方:瓜蒌仁、枳壳、青皮、苏梗、桔梗。功能主治:五发:发脑、发须、发眉、发颐、发背;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三引周子明方《产科发蒙》卷四引《赤水医案》:瓜蒌汤:处方:瓜蒌仁6两,桑白皮1钱,杏仁1钱,半夏1钱,桔梗1钱,紫苏子1钱,枳壳1钱。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主治:消渴,小便多。
-
寒托里散
处方:黄栝楼3个(去皮取瓤子,炒),忍冬3两(即左缠藤),乳香1两,苏木2两,没药1两半,甘草节(炙)半两(红纹者)。分为3服,空心日午临睡服;如要常服,即为细末,酒糊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1丸,细嚼,当归酒下。打扑伤损,服至5丸即安。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八
-
神白膏
《得效》卷十九:方名:神白膏组成:南星半两,大黄半两,草乌半两,白蔹半两,蚌粉1两,大柏皮1两,小赤豆1合。主治:五发未破。用法用量:用芭蕉头研取油调敷四畔。加减:加乳香、没药尤妙。制备方法:上为末。
-
六一汤
《传信适用方》卷三:六一汤:处方:真绵黄耆6两(箭簳者是也,木耆不堪,误人,以刀劈开揭薄,用白沙蜜不酸者1两,微入水少许调解,则易涂蘸,候搓匀,炙之微紫色,候冷锉碎,不碾罗),横纹甘草(炙,细锉)1两。功能主治:五发:发脑,发鬓,发眉,发颐,发背。每服2钱,水6分,入酒2分,同煎至半盏,温服。
-
绿云一醉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方名:绿云一醉散别名:绿云散组成:金星凤尾草4两(如新采者,即瓦上炒,叶背有细点,如金星相对者),甘草4两(生锉,焙干)。主治:五发毒疮于背脑或手足。用法用量:先以好酒2升煎2-3沸,倾在一器中,更用冷酒1升相和,调药末2两令温,只作1服。附注:绿云散(《外科精要》卷下)。
-
痼发
指生于人体关节部位的感染化脓性炎症。为痈疽五发之一。出《卫济宝书》卷上。因感受四时不正之厉气而生。症见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可伴见憎寒发热,四肢沉重,烦渴等全身症状。治宜祛风燥湿,活血养血,可用万灵丹加减,如不消而溃脓者可按痈、疽施治。该病近似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和化脓性关节炎。
-
涤毒散
处方:甘草半两,芒消9分,大黄1两(酒浸)当归。功能主治:时气疙瘩,五发疮疡,喉闭雷头。用法用量:方中当归用量原缺。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上
-
千金消毒散
处方:连翘黄连赤芍各3克归尾30克金银花30克皂角刺牡蛎大黄天花粉芒消各9克功能主治:治一切恶疮,无名肿毒,发背疔疮,便毒初发,脉洪数弦实,肿甚欲作脓者。《回春》卷八:方名:千金消毒散组成:连翘1钱,黄连1钱,赤芍1钱,金银花1两,归尾1两,皂角刺3钱,牡蛎3钱,天花粉3钱,大黄3钱,芒消3钱。
-
瘭
①痈疽五发之一。《卫济宝书》卷上:“瘭者,始初聚结尖肿,根脚赤白色,高处带红赤,肿实疼痛,憎寒壮热,口干渴,百节疼痛,困倦沉重。饮食者,未破者,即下大车螯散。如先破,下小车螯散,然后服轻肌活脓内托等药。②指生于手足指端处之疽。
-
白龙膏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外科精义》卷下:白龙膏:处方:轻粉5钱(另研),白薇1两,白芷1两,白蔹1两,黄耆1两,商陆根1两,柳白皮1两,桑白皮1两,乳香2两(另研),定粉(另研)8两,黄蜡8两,杏子油1斤(如无,用脂麻油)。主治:杖疮,及远年近日一切顽疮。主治:皮肤疮疖及由湿毒引起之暴发疮肿。
-
五积匀气丸
《卫济宝书》卷下:组成:杏仁81粒(去皮尖),巴豆81粒(去皮,研),木香1分,黑附子1分,当归1分,小坯半两(即苏木)。功效:逐余毒恶气,行血脉。主治:五发风毒。用法用量:每服5丸,临卧用薄荷汤或姜汤送下。量虚实加减。制备方法:上为末和匀,用糯米煮饭为丸,如绿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