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上发背
上发背为病名,系有头疽生于上背部天柱骨(第七颈椎)之下者。又名脾肚发、脾肚痈。可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初起疮形平塌,根形漫肿,色晦暗,不甚疼痛,成脓迟,脓质清稀,神疲少食,面色无华,脉数无力,舌绛或淡者属虚证。若偏于阴虚者,内服竹叶黄芪汤;外治法同实证,同时可加桑柴火烘法。
-
发背
又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上发背、中发背、下发背;后世又有上搭手、中搭手、下搭手之分;初起疮形平塌,根形漫肿,色晦暗,不甚疼痛,成脓迟,脓质清稀,神疲少食,面色无华,脉数无力,舌绛或淡者属虚证。蜂窝发指有头疽之严重者。有三陷变局,谓火陷、干陷、虚陷也。为疮疡陷证之一。
-
脾肚发
脾肚发病名。出《外科百效全书》卷三。即上发背。见该条。
-
脾肚痈
脾肚痈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上发背。详见该条。
-
木瓜槟榔散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组成:槟榔、木瓜、紫苏、陈皮、甘草、木香、当归、赤芍。主治:心经有热,行履高低跌伤于足,血聚成疽,足上发背。用法用量:水煎服。后再服蜡矾丸。
-
五毒发背
五毒发背为病名,即发背。脏腑俞穴皆在背部,故本病多因脏腑气血不调,或火毒内郁,或阴虚火盛凝滞经脉,使气血壅滞不通而发。又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上发背、中发背、下发背;后世又有上搭手、中搭手、下搭手之分;因形态不同而有莲子发、蜂窝发之称。可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若偏于阴虚者,内服竹叶黄芪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