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四肢不用
四肢不用为症状名。指四肢痿软无力、失去活动能力的症象。《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医权初编》卷上:“脾病而四肢不用,有虚有实。《内经》专主于虚,谓脾主四支,今脾气虚弱,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灌溉乎四支,故四支不为用也。本证可见于痿证、瘫痪等。
-
五不足
五不足为病证名。出《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神不足则悲,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不足则恐,形不足则四肢不用,志不足则四肢厥冷。神、气、血、形、志为五脏所藏,其不足,实质是指五脏精气之不足。
-
脾气虚
概述:脾气虚为病机,出《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又称脾气不足、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职,轻则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症。多由脾虚、中气不足发展而来,也可由于久泄久痢或过度劳损所致。针灸常用百会、气海、足三里、脾俞等穴。脾气虚之脾不统血证:脾不统血指脾气虚弱不能摄血,而致的血不循经。
-
慧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微缓为风痿,四肢不用,心慧若无病。”《素问·刺腰痛》:“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人生始生,病气衰,故旦慧。”《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④眼清目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目睛慧了。”
-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为病机。同脾气虚。指脾胃气虚,受纳运化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多因饥饱失常,忧思劳倦,脾胃受伤所致。可见脾失健运、中气不足、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