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蚯蚓泥
蚯蚓泥为灸用垫隔物之一。为蚯蚓排出的泥土。《普济方·卷四百二十三》:“治疬,用韭菜畦中蚯蚓粪和水为饼子,量疮大小用之。过疮二、三钱地位,贴疮上,外以艾圆灸之。患入觉得疮热或痛,止火休去饼子,上以膏药固定。”《疮疡经验全书·卷三》用此法治疗便毒、脏毒等。
-
二娘子散
处方:川槿皮3钱,滑石3钱,白薇3钱,鹰条7分,斑蝥(去翅头足)10个,蚯蚓泥(干者)1钱7分,青娘子4个,红娘子4个。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诸癣。用法用量:井花水调,厚敷患处。年久者5次,新近者3次除根。摘录:《疡科选粹》卷六
-
秘叶散
《痘疹仁端录》卷十五:方名:秘叶散组成:水龙骨、白蔹、蚯蚓泥、白及、芙蓉叶、皂角、山慈菇、葱头、生姜、蓖麻、乳香、没药、黄豆末、黑豆末、绿豆末。主治:痘毒流注。用法用量:温汤炖热,涂围,中留1孔。制备方法:上为末。
-
蜈蚣中毒
蜈蚣中毒的症状:症见伤处剧痛,红肿热痛,淋巴管炎症甚至坏死。重者可伴头痛,发热,眩晕,呕吐,甚者可致昏迷。蜈蚣中毒的治疗:《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载有解蜈蚣伤毒药物,如蜗牛、蛞蝓、五灵脂、独蒜、芸苔子油、蛇含、香附、苋菜、马齿苋、蚯蚓泥、胡椒、茱萸、桑根汁、雄黄、井底泥、食盐、鸡冠血、鸡子等。
-
倒行油
处方:汞1两,水蛭7枚(为末)。制法:取银3两,作小盒子,盛汞1两,以干水蛭7枚为末,同入盒内,用蚯蚓泥固济,约半指厚,深埋在马粪中49日,取出,已化为黑油。功能主治:须发黄白。用法用量:用鱼胞裹指头点药捻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
通灵散
《普济方》卷三四二引《医学类证》:方名:通灵散组成:人参、附子(炮)、熟地黄、木香(煨)、白术、干姜、牡丹皮、白芍药、陈皮(去白)、薯蓣、黄耆(蜜炙)、甘草(炙)、芎藭各等分(1方无人参)。《奇效良方》卷三十四:方名:通灵散组成:益智仁、白茯苓、白术各等分。主治:心气不足,小便滑,赤白二浊。
-
蒲灰酒
《医林纂要》卷十:方名:蒲灰酒组成:旧蒲包(烧灰存性,包盐者为妙)、蚯蚓泥、砂糖。主治:刑伤,杖伤。用法用量:和酒调下。
-
泥沙疗法
中医认为,脾属土,自然界的泥土敷于人体,皆于人体的脾“同气相召”,凡所脾因引起的疾病,用泥疗疗效明显。用来治病的泥土主要有温泉泥、井泥、河泥、田泥、蚯蚓泥、黄土、白土、灶心土、壁土、燕窝土、蜂窝土等。沙疗中的热沙疗是把人体或患部甚至全身淹埋在沙里,利用热沙的温热和按摩作用来治疗疾病。
-
金乌散
《圣惠》卷六十九:金乌散:处方:乌鸦1只(去嘴足),狐肝1具(同入罐子内,用细泥固济,候干烧令稍赤,抽火,以土内窨定罐子,候冷取出,捣罗为末,入后药),天麻半两,白附子半两(炮裂),天南星半两(炮裂),白僵蚕半两(微炒),桑螵蛸半两(微炒),甘菊花半两,麝香1分(细研)。功能主治:头耳眉癣,燕窝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