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德胜蛇药片
组成:七叶一枝花、半枝莲、蜈蚣等。季德胜蛇药片的药典标准:品名:季德胜蛇药片JideshengSheyaoPian处方:本品为由重楼、干蟾皮、蜈蚣、地锦草等药味经适宜加工制成的片。(2)取本品10片,研细,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mol/L盐酸溶液30ml使溶解,水浴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用石油醚(30~
-
虫毒
应以清热解毒,息风定惊为主。用半边莲30g、车前草、白芷、夏枯草、野菊花、蒲公英各9g,大蓟、白茅根各15g,蜈蚣、全蝎各4g。《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载有解蜈蚣伤毒药物,如蜗牛、蛞蝓、五灵脂、独蒜、芸苔子油、蛇含、香附、苋菜、马齿苋、蚯蚓泥、胡椒、茱萸、桑根汁、雄黄、井底泥、食盐、鸡冠血、鸡子等。
-
蜂蜇伤
概述:蜂蜇伤(beesting)是指蜂尾蜇伤,毒液注入人体,或伴刺留皮内,以局部出现红肿刺痛,甚或有头晕恶心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黄蜂的毒汁毒性更强,除含有组胺外,还含有5-羟色胺、胆碱酯酶、缓激肽、透明质酸酶和蚁酸,故刺入皮肤后释放出的毒汁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变态反应。轻症者:氯苯那敏10mg或异丙嗪25~
-
神经生长因子1
分子中文名:神经生长因子1分子英文名:nervegrowthfactor-1,NGF-1蛋白质序列:参考文献:http://www.ncbi.nlm.nih.gov/protein/Q2XXL6.1生物学活性:NGF能促进神经元和周围神经细胞分化,维持其正常功能,减轻和改善其损伤,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生成,促进溶酶体数目增多并提高所含水解酶活性。
-
神经生长因子AZE1
分子中文名:神经生长因子AZE1分子英文名:NGF-AZE1生物学活性:NGF能促进神经元和周围神经细胞分化,维持其正常功能,减轻和改善其损伤,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生成,促进溶酶体数目增多并提高所含水解酶活性。参考文献:汪国和,程辉.2008.蛇咬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季德胜蛇药片于伤处外敷。
-
白头蝰
白头蝰蛇咬伤中毒1例报告.鉴别特征:白头蝰管牙较短,没有颊窝。中毒途径:咬伤毒素:神经生长因子1神经生长因子AZE1可能的中毒症状:局部症状:伤处剧痛,肿胀,出血量少。伤口周围环形封闭注射:取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加地塞米松用生理盐水或盐酸利多卡因稀释后在牙痕周围、肿胀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作环形封闭注射;
-
菜花原矛头蝮
结果表明其具有磷酯酶A2、精氨酸酯酶、凝血酶样酶、蛋白水解酶、氨基酸氧化酶、5′核苷酸酶、核苷焦磷酸酶、透明质酸酶,磷酸单质酶,另外该蛇毒还具有纤维蛋白原凝固活性、出血毒活性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中国急求医学.可能的中毒症状:伤口肿胀迅速,肿痛不断加剧,并有水泡、血泡、淤点、淤斑、附近淋巴结肿痛。
-
B疱疹病毒感染
概述:B疱疹病毒(Bvirusdisease)又称猴疱疹病毒I型(herpesvirussimiae),其感染猴类而得名。B疱疹病毒感染主要依靠抗病毒药物治疗,被猴咬伤或抓伤的局部创面须彻底清创,可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抗毒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免疫球蛋白,亦可肌注人血丙种球蛋白。
-
猴疱疹病毒I型
概述:B疱疹病毒(Bvirusdisease)又称猴疱疹病毒I型(herpesvirussimiae),其感染猴类而得名。B疱疹病毒感染主要依靠抗病毒药物治疗,被猴咬伤或抓伤的局部创面须彻底清创,可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抗毒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免疫球蛋白,亦可肌注人血丙种球蛋白。
-
毒鱼蜇伤
概述:海洋中鱼类品种很多,其中有毒的鱼亦有不少,在大西洋沿岸有棘状狗鱼、黑浅鳕、海鳐鱼、鲇鱼及瞻鱼等,都是毒鱼。除有皮肤损伤外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毒鱼刺伤的治疗:治疗应抬高患处,立即给予解毒止痛处理,用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在伤口周围皮下注射或盐酸依米丁(吐根碱)注射液1ml(0.03~
-
毒鱼咬伤
概述:海洋中鱼类品种很多,其中有毒的鱼亦有不少,在大西洋沿岸有棘状狗鱼、黑浅鳕、海鳐鱼、鲇鱼及瞻鱼等,都是毒鱼。除有皮肤损伤外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毒鱼刺伤的治疗:治疗应抬高患处,立即给予解毒止痛处理,用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在伤口周围皮下注射或盐酸依米丁(吐根碱)注射液1ml(0.03~
-
蜈蚣中毒
蜈蚣中毒的症状:症见伤处剧痛,红肿热痛,淋巴管炎症甚至坏死。重者可伴头痛,发热,眩晕,呕吐,甚者可致昏迷。蜈蚣中毒的治疗:《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载有解蜈蚣伤毒药物,如蜗牛、蛞蝓、五灵脂、独蒜、芸苔子油、蛇含、香附、苋菜、马齿苋、蚯蚓泥、胡椒、茱萸、桑根汁、雄黄、井底泥、食盐、鸡冠血、鸡子等。
-
蜈蚣咬伤
蜈蚣咬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症见蜈蚣咬伤后,局部肿痛,发痒,浑身麻木;小儿及体弱者,更应速治,否则可能危及生命。治用甘草、雄黄研末,菜油调敷;或鲜桑叶捣烂外敷,内服季德胜蛇药片。
-
黄貂鱼咬伤
症状体征:在海上作业如踏上黄貂鱼可刺伤人的足部或踝部,立即感到剧烈的疼痛,伤口周围发生广泛性的水肿,类似蜂窝织炎,时间稍久局部肿胀更加明显,并形成紫绀或瘀斑,以后出现不易愈合的溃疡,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汗、虚脱、心动过速及肌肉、呼吸麻痹或休克而死亡。
-
章鱼咬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章鱼咬伤:误触遭咬,毒素作用与混合毒类蛇毒类似。被咬后皮肤立即感到刺痛、灼痛或剧痒,伤口可见出血不止及凝血时间延长,伤口周围出现显著水肿或有风团样损害并迅速出现口、舌麻木,说话及吞咽困难,视物模糊,肌肉麻痹,呼吸困难,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毒鱼刺伤
概述:海洋中鱼类品种很多,其中有毒的鱼亦有不少,在大西洋沿岸有棘状狗鱼、黑浅鳕、海鳐鱼、鲇鱼及瞻鱼等,都是毒鱼。除有皮肤损伤外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毒鱼刺伤的治疗:治疗应抬高患处,立即给予解毒止痛处理,用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在伤口周围皮下注射或盐酸依米丁(吐根碱)注射液1ml(0.03~
-
蚁蜇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蚁俗称“蚂蚁”,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火蚁和某些大黑蚁性格凶猛,若在筑巢时受到人的惊扰可刺伤皮肤,引起局部红肿、风团、水疱和出血点,局部疼痛难忍,有的可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而死亡。10%碳酸氢钠溶液冷湿敷可减轻疼痛,或用季德胜蛇药片开水化开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
-
蚰蜒皮炎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蚰蜒俗称“蓑衣虫”、“草鞋虫”、“多足虫”,属多足纲,蚰蜒科。症状体征:蚰蜒刺伤后数小时内使皮肤发生条索状红斑、水疱,初为半透明的水疱,以后变为浑浊的脓液或血液,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烂面,若有继发感染很类似坏疽性带状疱疹,有瘙痒和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