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医
世医指世代以医药为业者。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此种形式为中医传统的传授及教育形式。出身于这类医学世家的医生称为世医。
-
杨济时
杨济时即杨继洲。出身于世医之家,曾任太医院医官。他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的基础上,融贯本人的经验医案和各家针灸文献,由晋阳(今山西太原)靳贤增选校补,著成《针灸大成》。材料颇为丰富,可称集明以前针灸学的主要精华之作,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书后附按摩法。
-
严冬荣
严冬荣清代医家。字桂岭,江苏泰州人。世医出身,专长喉科。于白喉一证尤有经验,尝谓世医治白喉多用养阴清肺,执一法而驭百例。严氏强调严格辨证,分别以温清汗下等不同治法疗之,救活甚众。
-
万密斋
万密斋即万全,(15~撰述有《幼科发挥》、《育婴秘诀》、《广嗣纪要》、《痘疹世医心法》、《养生四要》、《保命歌括》等书,其著述可称为祖传和个人经验的汇集。在理论上宗钱乙,并发挥了钱乙五脏辨证理论,强调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病理特点,治疗重视调补脾胃。对小儿杂证如痉风等,特别是痘疹,尤富经验。
-
许绅
京师(北京)人。世医出身,生活于16世纪。初任职于御药房,嘉靖元年(1522年)任御医,后任太医院院使,因得明世宗赏识,升官至通政史、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并曾主管太医院。1547年宫女杨金英等造反,勒缢世宗,几乎气绝,由许绅救治而愈,遂又加官为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是明代世医中任官职最高之人。
-
万全
万全(15~撰述有《幼科发挥》、《育婴秘诀》、《广嗣纪要》、《痘疹世医心法》、《养生四要》、《保命歌括》等书,其著述可称为祖传和个人经验的汇集。世代均以医名,其祖为万杏坡、父万筐,医术高明,尤精儿科。计有《万氏家传保命歌括》(简称《保命歌诀》)三十五卷,旁征博引,详论内科之杂证;
-
孙希礼
孙希礼为明代医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世业医。曾祖相为元末医学教授。得祖传,尝为太医院博士。宣德(1426~1435)年间,治愈学正朱仲坚疾,有“神医”之称。子孙皆承祖业,誉为“世医孙氏”。
-
王文谟
王文谟(16世纪)为明代医学家,江西人。世医出身,编有《医学钩玄》(佚),又编有《碎金方》,是以祖父(王杏林)所藏的秘方、父亲(王云泉)的经验方和本人用过的有效方剂,以及民间验方汇集而成。王文谟字继周,江右(今属江西)人,世医出身。现仅日本有存。
-
金英
金英为明代医学家。张介宾之师。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颇有研究。临证上常用温补之法,人称温补派。著述较多,如《类经》《类经图翼》《景岳’全书》等。书中对针灸、经络论述颇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
殷度卿
殷度卿即殷矩。殷矩为明代医家。字度卿,号方山。仪真(今属江苏)人。世医出身,治病有良效。据《仪真县志》载:曾开棺针刺暴死产妇,得活。
-
张惠卿
张惠卿即张介宾。张介宾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颇有研究。临证上常用温补之法,人称温补派。著述较多,如《类经》《类经图翼》《景岳’全书》等。书中对针灸、经络论述颇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
通一子
通一子即张介宾。张介宾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颇有研究。临证上常用温补之法,人称温补派。著述较多,如《类经》《类经图翼》《景岳’全书》等。书中对针灸、经络论述颇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
丁绳
丁绳为明代医生,休宁西门(今安徽休宁)人。于嘉靖初年(16世纪初)以医闻名。世医出身,其先人自宋代即以医为业。为丁瓒之父。
-
葛乾孙
葛乾孙为元代医学家。字可久。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世医出身,喜以武功治病,效果很好。江浙行省左承某,患瘫,经可久针刺,能举半体。著有《经络十二论》。书佚。
-
开阖补泻
开阖补泻(reinforcingandreducingmethodbykeepingholeopenedorclosed)为针刺手法,针刺补泻法之一。指以出针时是否按压针孔或摇大针孔来进行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黄帝内经灵枢·官能》记载泻法用“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法则“盖其外门,真气乃存”。即以出针后轻轻揉按针孔,使其闭合不令经气外泄者为补法;
-
殷矩
殷矩为明代医家。字度卿,号方山。仪真(今属江苏)人。世医出身,治病有良效。据《仪真县志》载:曾开棺针刺暴死产妇,得活。
-
马元台
马元台即马莳。马莳(shi时)为明代医家。字玄台或元台(一说字仲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者的注释较好,尤其是经络穴道方面较为详明,多为后世医家所参考。
-
殷方山
殷方山即殷矩。殷矩为明代医家。字度卿,号方山。仪真(今属江苏)人。世医出身,治病有良效。据《仪真县志》载:曾开棺针刺暴死产妇,得活。
-
张会卿
张会卿即张介宾。张介宾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颇有研究。临证上常用温补之法,人称温补派。著述较多,如《类经》《类经图翼》《景岳’全书》等。书中对针灸、经络论述颇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
马仲化
马仲化即马莳。马莳(shi时)为明代医家,字玄台或元台(一说字仲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者的注释较好,尤其是经络穴道方面较为详明,多为后世医家所参考。
-
王云泉
王云泉为王文谟的父亲。王文谟(16世纪)为明代医家,江西人。世医出身,编有《医学钩玄》(佚),又编有《碎金方》,是以祖父(王杏林)所藏的秘方、父亲(王云泉)的经验方和本人用过的有效方剂,以及民间验方汇集而成。
-
王杏林
王杏林为王文谟的祖父。王文谟(16世纪)为明代医家,江西人。世医出身,编有《医学钩玄》(佚),又编有《碎金方》,是以祖父(王杏林)所藏的秘方、父亲(王云泉)的经验方和本人用过的有效方剂,以及民间验方汇集而成。
-
王勋臣
王勋臣即王清任。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敢于对古典医籍关于人体脏腑的记述提出质疑,亲身到义冢和刑场去观察尸体内脏,虚心向别人请教,并以动物解剖相比较。其中改正了古书记述人体脏腑的一些错误,提出不少新的看法,并化裁出一些重在补气行气、活血化瘀的方剂,对后世医家有一定影响。
-
丹增彭措
丹增彭措为清代藏医药学家。全名帝玛尔·丹增彭措。出身于世医家庭,父亲多吉扎喜亦是著名藏医学家,从小受家庭影响,幼时就学于八郅经院。一生著书立说,著有《晶珠本草》、《药方集要》、《丸药配方》、《针灸学》、《医药异名释要》等40余部。其药物分类法,对今之药物分类及药物学研究仍有参考价值。
-
石芾南
石芾南(芾音fu福)为晚清医家。字寿棠,又字湛棠。安东(属江苏)人。举孝廉,世医,撰有《医源》一书(1861),总论人身脏腑、五行、阴阳、四诊、内、妇、儿等科,以及用药等。另辑有《温病全编》(1867)一书。
-
石湛棠
石湛棠即石芾南。石芾南(芾音fu福)为晚清医家。字寿棠,又字湛棠。安东(属江苏)人。举孝廉,世医,撰有《医源》一书(1861),总论人身脏腑、五行、阴阳、四诊、内、妇、儿等科,以及用药等。另辑有《温病全编》(1867)一书。
-
包岩
包岩为晚清医家。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世医出身,其父包三鏸长于喉证。岩承家业,又长于妇科,撰《妇科一百十七症发明》一书(1903年刊行),另有《研究录》一书(又称《包氏研究录》,1912年刊行)。
-
包玛沙
包玛沙(1889~1969)为蒙医骨科医生。世医出身。其祖母娜仁·阿柏系著名蒙医正骨医家。父包达日玛亦精于蒙医。曾将蒙医正骨手法归纳为:牵拉、转压、拿压、捏拿、钩拉、掐压、按压、提推、拿推、折顶等十种。其法一直为蒙医临床所应用。
-
成无已
成无已(11世纪)为金代医学家。根据《内经》、《难经》等古医书理论对《伤寒论》作全面注解、辨析,于1144年(皇统四年)著《注解伤寒论》十卷,为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著作。成氏注解和论述虽不免有自相矛盾和误谬之处,然仍不失为我国注解和阐发伤寒学的先启,对其后伤寒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
吕读
吕读为明代医家。江苏江阴人。世医出身。父亲吕夔,儿子吕应钟,都在当地以医闻名。儿子应阳(元复)、孙子梦征(孟盛),都以医术知名。
-
万氏牛黄丸
概述:万氏牛黄丸即《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一记载的牛黄清心丸。别名:万氏牛黄丸、万氏牛黄清心丸处方:牛黄二分半,朱砂一钱半,黄连五钱,郁金二钱,黄芩、栀子仁各三钱。制法:为细末,腊雪水调面糊为丸,黍米大用法用量:每服八至九丸,灯心煎汤送下。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治心热神昏。
-
朱少廉
朱少廉即朱沛文。出身世医,自幼从父学医,奋力研读自《内经》、《难经》以下多种医书及有关文献,包括当时传入之西医书,并曾到西医院观看人体解剖。认为中西医“各有是非,不能偏主”,西医解剖生理学较详确,但西医“逐物太过,而或流于固”,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且因“信理太过,而或涉于虚”。
-
徐仲融
徐仲融即徐熙。徐熙为南北朝时期宋代医家。字仲融。据传,有道士授以《扁鹊镜经》一卷(佚),精心研究,从此医名大振。子孙传其术,以世医称。子秋夫,孙道度、叔向,曾孙文伯等均为著名医(针灸)家。
-
吕梦征
吕梦征为吕应钟的儿子。吕应钟为明代医家。江苏江阴人。世医出身,祖父吕夔,父亲吕读(明经),都在当地以医闻名。他曾在太医院任吏目。传说精于望诊,著有《葆元行览》、《世效单方》,均佚。弟应阳(元复)、子梦征(孟盛),都以医术知名。
-
吕孟盛
吕孟盛为吕应钟的儿子。吕应钟为明代医家。江苏江阴人。世医出身,祖父吕夔,父亲吕读(明经),都在当地以医闻名。他曾在太医院任吏目。传说精于望诊,著有《葆元行览》、《世效单方》,均佚。弟应阳(元复)、子梦征(孟盛),都以医术知名。
-
朱有治
朱有治为清代医家。字君平。湖北罗田人。出身世医,承继家业,临证不泥于方书,常取良效,撰有《便用良方》等书。
-
朱沛文
广东南海人。出身世医,自幼从父学医,奋力研读自《内经》、《难经》以下多种医书及有关文献,包括当时传入之西医书,并曾到西医院观看人体解剖。认为中西医“各有是非,不能偏主”,西医解剖生理学较详确,但西医“逐物太过,而或流于固”,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且因“信理太过,而或涉于虚”。
-
朱君平
朱君平即朱有治。朱有治为清代医家。字君平。湖北罗田人。出身世医,承继家业,临证不泥于方书,常取良效,撰有《便用良方》等书。
-
朱绍溪
朱绍溪即朱沛文。出身世医,自幼从父学医,奋力研读自《内经》、《难经》以下多种医书及有关文献,包括当时传入之西医书,并曾到西医院观看人体解剖。认为中西医“各有是非,不能偏主”,西医解剖生理学较详确,但西医“逐物太过,而或流于固”,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且因“信理太过,而或涉于虚”。
-
刘仪真
刘仪真即刘松泉。刘松泉为明代医生。仪真(今江苏仪征)人。世医出身,在乡里行医,不分贫富,闻名于当地。
-
刘松泉
刘松泉为明代医生。仪真(今江苏仪征)人。世医出身,在乡里行医,不分贫富,闻名于当地。
-
汤麟
汤麟即汤衡。汤衡(12世纪)为南宋医家。东阳(今浙江东阳)人。世医出身。祖父名民望,撰有《婴孩妙诀》2卷;父名麟,他继承祖业,尤精儿科。著《婴孩妙诀》99卷,而《宋史·艺文志》记为《汤民望婴孩妙诀论》。整理家传经验,撰有《博济婴孩宝书》20卷,曾刊于会稽,均佚。
-
薛新甫
薛新甫即薛己。薛己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世医出身,承继医业,先后任御医及太医院使。通内、外、儿、妇、口齿等科,尤精疡科。善以针灸治外科诸疾。生平著作甚多,如《内科摘要》《校注妇人良方》等,还校补《痈疽神秘灸经》《十四经发挥》等。
-
许律
许律为明代医生。字用韶。履贯不详。世医出身,父亲许矩是元代医学教授,他承继家传行医。其弟许度量,也业医。
-
许矩
许矩即许律。许律为明代医生。字用韶。履贯不详。世医出身,父亲许矩是元代医学教授,他承继家传行医。其弟许度量,也业医。
-
许用韶
许用韶即许律。许律为明代医生。字用韶。履贯不详。世医出身,父亲许矩是元代医学教授,他承继家传行医。其弟许度量,也业医。
-
许度量
许度量即许律。许律为明代医生。字用韶。履贯不详。世医出身,父亲许矩是元代医学教授,他承继家传行医。其弟许度量,也业医。
-
吕明经
吕明经为吕应钟的父亲。吕应钟为明代医家。江苏江阴人。世医出身,祖父吕夔,父亲吕读(明经),都在当地以医闻名。他曾在太医院任吏目。传说精于望诊,著有《葆元行览》、《世效单方》,均佚。弟应阳(元复)、子梦征(孟盛),都以医术知名。
-
孙梦熊
孙梦熊为何游之婿。何游为清代医家,号澹庵。世医出身,其先人何彦澄、何仁源、何绳源等,皆以医名。其父何金绣亦为名医。游家藏医书甚多,继家学,通内、外、针灸等科,在当地颇有名望,常至外省出诊,并好行善义之事。撰有《医案》(1875),另有《医学折衷论》《何氏十三方注解》等,未见刊行。
-
吕应钟
吕应钟为明代医家。江苏江阴人。世医出身,祖父吕夔,父亲吕读(明经),都在当地以医闻名。他曾在太医院任吏目。传说精于望诊,著有《葆元行览》、《世效单方》,均佚。弟应阳(元复)、子梦征(孟盛),都以医术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