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疹备要方论
《麻疹备要方论》麻疹专著。一卷。清·吴砚丞撰。刊于1853年。书中简要地介绍了麻疹的病原、脉证、各种兼证、禁忌以及备用诸法等。本书论述较为系统但过于简略,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黄芩橘皮汤
处方:黄芩、陈皮、干葛、杏仁、枳实、麻黄、厚朴、甘草。功能主治:麻出夹斑,为蕴毒发斑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麻疹备要方论》
-
芦荟黄连丸
摘录:芦荟黄连丸出《麻疹备要方论》。为《原瘄要论》“芦荟丸”之异名。方名:芦荟丸别名:芦荟黄连丸组成:人中白、芦荟、使君子肉、龙胆草、黄连、五灵脂各等分。主治:疹毒入胃,久而不散,致成牙根黑烂出血,为走马疳;传与二颊,浮肿,久而穿颊破腮,缺唇崩鼻,为崩砂狐惑等危证。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浸蒸饼为丸。
-
如神定喘汤
《麻疹备要方论》:组成:黄芩、川连、栀子仁、桔梗、花粉、赤苓、贝母、牛蒡子、瓜蒌仁、杏仁、麦冬、生石膏。主治:麻疹已出,热实气喘,大便坚结,小便赤涩,热重不退。用法用量:水煎,冲竹沥1杯服。
-
羌防内托散
《麻疹备要方论》:方名:羌防内托散组成:羌活、防风、葛根、桔梗、楂肉、地骨皮、蝉退、僵蚕、连翘、甘草。主治:风寒外闭,麻疹欲出不出,热重无汗者。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
柴连解毒汤
处方:柴胡、黄芩、黄连、玄参、知母、贝母、防风、赤芍、连翘、牛蒡子、陈皮、甘草。功能主治:麻出不透,毒未尽出,气因热逼,热极而致目红,发痰作喘。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麻疹备要方论》
-
滋阴凉血汤
《麻疹备要方论》:方名:滋阴凉血汤组成:当归、白芍、川芎、柴胡、葛根、牛蒡子、黄芩、连翘、红花。主治:麻疹。用法用量:水煎服。
-
疏风解毒饮
《麻疹备要方论》:方名:疏风解毒饮组成:荆芥、牛蒡子、丹皮、元参、贝母、苏叶、黄连、甘草、麦冬。主治:麻出毒甚,烦躁不眠,紫滞不红活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熟附汤
《麻疹备要方论》:方名:熟附汤组成:熟地、制附子。功效:冲开寒痰,返真阳于内府。主治:麻疹。中气虚寒,浮阳外越,有不得终日之势。用法用量:水煎服。
-
猪苓泽泻散
《麻疹备要方论》:方名:猪苓泽泻散组成:荆芥、防风、薄荷、连翘、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白芷、陈皮、桔梗、猪苓、泽泻。功效:清心脾之火,兼润大肠。主治:麻疹收没后,心脾有热,口舌生疮肿痛,二便结涩。用法用量:水煎服。
-
防风消毒饮
处方: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枳壳、桔梗、石膏、苏叶、百部、马兜铃、葶苈、桑皮。功能主治:麻毒内攻,喘促胸突,肚急目闭者,九死一生之症。用法用量:《治疹全书》有苏子、麦冬,无苏叶。摘录:《麻疹备要方论》
-
却暑丹
《麻疹备要方论》:组成:黄芩5钱,甘草5钱,朱砂2钱。用法用量:麦冬汤送下。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幼幼集成》卷二:组成:漂白术5钱,白茯苓5钱,洁猪苓5钱,宣泽泻5钱,青化桂2钱,片黄芩5钱,正川连3钱,镜辰砂2钱,炙甘草5钱。主治:小儿伤暑,误用风药,致心神昏闷,烦躁不安,甚则搐搦。
-
吴亦鼎
吴亦鼎为清代针灸学家。歙县(今属安徽)人。著有《神灸经纶》四卷,对针灸临床辨证论治及灸法理论都有所阐发。平时留心医药,遂精于医理,又鉴于历代医家均重药疗、针疗而忽略灸治,乃收集王焘《外台秘要》及西方子之灸法,编撰《神灸经论》。另又撰有《麻疹备要方论》,现均有刊印本行世。
-
柴苓四物汤
处方:四物汤加茯苓、黄芩、陈皮、甘草、柴胡、黑山栀、木通。功能主治:疹没绵绵发热,不知早治,而成疳症,腹胀,午后发热,头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麻疹备要方论》
-
清热黄芩汤
《麻疹备要方论》:方名:清热黄芩汤组成:黄芩、赤芍、木通、防风、葛根、桔梗、楂肉、元参、连翘、蝉蜕、僵蚕、花粉、石膏、地骨皮。风寒外闭,欲出不出,热重无汗,内外有不可解之势,而见隐影紫色,热甚气喘者。用法用量:引用灯心,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