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为书名,20卷,南宋时儿科著作,撰人佚名,刊于13世纪初。本书明·弘治己酉(1489)刻本改名《保幼大全》或《保婴大全》。书中有方论百余篇,较系统地总结南宋以前的儿科学成就。论述了乳婴疾患以及与儿科有关的内、外、五官等病的病因、证候、方药治法等,全书内容比较丰富。
-
粟里
粟里为法国人。曾在中国侨居30年(法国驻华公使馆工作),在中国学习针灸,回国后,成为法国针灸的奠基人。著有《金针大全》。
-
熊宗立
熊宗立为明代医家。字道轩,自号勿听子。建阳(今属福建)人。著述较多,涉及范围很广。如《医书大全》《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八十一难经经络解》等。
-
熊道轩
熊道轩即熊宗立。熊宗立为明代医家。字道轩,自号勿听子。建阳(今属福建)人。著述较多,涉及范围很广。如《医书大全》《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八十一难经经络解》等。
-
冯国镇
冯国镇为明代医家。河南洛阳人。长于小儿科,九十余岁时,仍很健康。著有《痘疹规要》、《幼幼大全》等书,皆佚。
-
吴惟贞
吴惟贞明代医家。履贯欠详。尝辑《药性赋大全》及《家抄济世良方》,刊本现存日本,国内未见刊本存世。
-
无阳证
无阳证为证候名,指阳虚不能作汗之证候。《伤寒论大全》卷四:“头痛发热,项脊强,恶寒无汗,用发汗药二、三剂,汗不出者,……殊不知阳虚不能作汗,故有此证,名曰无阳证。”治宜再造散。
-
肉瞤筋惕
肉瞤筋惕证名。筋惕肉瞤的别称。见《伤寒论大全》卷二。详筋惕肉瞤条。
-
惹肥
惹肥病名。脚部感染肿痛的病证。出《治疔大全》。即乌茄疔。详见该条。
-
偏对口疔
偏对口疔病名。指疔疮生于颈后颈椎旁者。见《治疔大全》。证治参见疔疮条。
-
琉璃疽
琉璃疽病名。指生于足跟部位之疮疡。出顾鸣盛《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三。即土栗。详见土栗条。
-
江旭奇
江旭奇明代医家。生平履贯欠详,尝著有《痘经》一书,又名《痘疹大全》三卷,现在日本有传本。
-
断指疔
断指疔病名。指患指疔而见色黑无脓者。出《治疗大全》。即断指②。详见该条②。
-
参发颐
参发颐病名。分别指两种痈疽疾病。①指锐毒。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三。详锐毒条。②指耳后疽。见《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一。详耳后疽条。
-
柏棉饮
处方:棉花子半斤(烧存性,净1两),柏子仁1两(烧存性,净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赤白带下。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淡酒调服。摘录:方出《医林绳墨大全》卷九,名见《卫生鸿宝》卷五
-
硫麦丸
处方:硫黄1两(炒),荞麦面1两(炒),牡蛎7钱。制法:上为丸。功能主治:妇人白带。用法用量:空心以酒送下。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
茅术地榆汤
处方:茅术、地榆皮、槐花炭、郁金。功能主治:脾虚不能化湿统血,血杂于水湿之中,大便下注不止。摘录:《清代名医医案大全》二册
-
制疮药油
《卫生鸿宝》卷二引《大全》:方名:制疮药油组成:雄猪油1斤,槟榔1两,大黄1两,黄柏1两,麻黄1两。主治:一切疮痒。用法用量:水熬,至水干油出,滤去滓,收贮调搽。
-
周孔四
周孔四为清代医家。履贯不详。曾撰《周氏经络大全》一书。
-
犀角黄连汤
《医林绳墨大全》卷一:方名:犀角黄连汤组成:犀角3钱(磨),黄连2钱,乌梅4个,木香3分。主治:狐惑;痘后牙疳。用法用量:水煎,入犀角、木香汁匀服。
-
治疔汇要
《治疔汇要》外科著作。又名《治疔大全》,二卷。清·过铸撰。刊于1896年。卷上为治疔总论,叙述疔疮的辨证大法并50余种疔症;卷下列治疔的方剂和药物。现有清刻本、石印本和民国中医书局铅印本。
-
加味当归六黄汤
处方:当归7分,六黄汤加枣仁7分,牡蛎7分,门冬7分,五味子9粒,枣2枚。功能主治:盗汗。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四
-
加味降气汤
处方:当归、川芎、木香、三棱、莪术、桔梗、黄芩、甘草。功能主治:喉痹失音。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八
-
砂香饮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方名:砂香饮组成:砂仁2钱,木香2钱,桑寄生2钱,香附8分,白芍8分,当归8分,槟榔8分。主治:妊娠七八个月,心腹疼痛异常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大观本草
《大观本草》为本草著作,即《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的简称。系大观2年(1108年)重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所改的书名,其后的刊本也有改称《经史证类大全本草》者。
-
查补二陈汤
处方:山查、厚朴、陈皮、白茯苓、半夏、甘草。功能主治:伤寒温疫初起3-4日之间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一
-
济生消毒饮
处方:郁金、巴豆、雄黄、黄蜡。制法:上为丸。功能主治:时行咽痛。用法用量:每服7丸。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