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掌
指掌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手掌部,中指与无名指指蹼缘稍后,第三、四掌指关节前方近中指侧。左右计2穴。主治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记忆力减退等。一般斜刺0.8~1.2寸。
-
落枕
方一:选穴:落枕穴、阿是穴、后溪、悬钟、大杼。气滞血瘀:症状:症状反复发作,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部位固定,转动不利,肌肉痉挛酸胀,多在劳累、睡眠姿势不当后发作,舌暗,可见瘀点,苔白,脉弦涩。俯掌,于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凹陷处取穴。深层有尺神经深支和掌背动脉分布。一般直刺0.3~
-
中冲
本穴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热血攻心、掌热、心烦闷、舌肿痛、痰涎壅盛、牙关紧闭、暴仆等症,均以放血为佳。中冲穴主治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小儿夜啼、中暑、昏厥。中冲配劳宫、大陵,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掌中热。中冲穴研究进展:对视野的影响:针刺中冲对视野有一定影响,而且与经络感传有关。
-
手心主
本穴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热血攻心、掌热、心烦闷、舌肿痛、痰涎壅盛、牙关紧闭、暴仆等症,均以放血为佳。中冲穴主治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小儿夜啼、中暑、昏厥。中冲配劳宫、大陵,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掌中热。中冲穴研究进展:对视野的影响:针刺中冲对视野有一定影响,而且与经络感传有关。
-
关冲
概述:关冲为经穴名(GuānchōngTE1)中冲穴的位置。关冲穴位于手指,第四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皮肤薄,由尺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如头痛发热、热病汗不出、头眩、颔痛、喉痹、耳鸣耳聋等。现代又多用关冲穴治.疗热病、中暑、血管性头痛、结膜炎、角膜炎、急性扁桃体炎及腮腺炎等。
-
四缝
5指掌面近侧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一手四穴。四缝穴主治小儿疳积、小儿消化不良、百日咳、肠蛔虫症、手指关节炎等。四缝配中脘、章门、脾俞、胃俞、足三里、公孙,治疳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针刺四缝能使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含量增加,而且可以促进肠管蠕动,解除肠管痉挛,并且有调节肝脏分泌胆汁的作用。
-
四中缝
概述:四中缝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四缝。5指掌面近侧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一手四穴。四缝穴主治小儿疳积、小儿消化不良、百日咳、肠蛔虫症、手指关节炎等。三棱针浅刺0.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针刺四缝能使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含量增加,而且可以促进肠管蠕动,解除肠管痉挛,并且有调节肝脏分泌胆汁的作用。
-
面瘫按摩疗法
概述:面瘫按摩疗法是面瘫外治法之一。取地仓、颊车、阳白、下关、太阳、合谷为主穴,取迎香、四白、翳风、承浆、攒竹、人中、风池、牵正、鱼腰、会阳、巨露、睛明,内庭、太冲、足三里、外关、列缺为备穴。3个主穴,1~面瘫按摩疗法的基本手法:面瘫按摩疗法的基本手法分两种:(1)指掌揉动法。
-
口蹄疫
如果一个人用1天时间,从南美的农场到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的农场,口蹄疫就可能在1天内暴发,甚至一阵大风可以将病毒传播至几十公里以外,由于病牛水疱液、涎滴在地上,污染土壤,随汽车 子携带的口蹄疫病毒1天可以扩散到1000km以外的地区。辅助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核酸诊断方法。
-
珍珠囊药性赋
《珍珠囊药性赋》药学著作。又名《雷公药性赋》、《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原题李杲编辑。实不知为何人何时之作。再次为用药须知;最后(卷三、卷四部分)分别将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品、米谷、蔬菜等9部中主要药物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编成歌赋,便于习诵。现存几十种清刻本及多种近代刊本。
-
口疮热
如果一个人用1天时间,从南美的农场到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的农场,口蹄疫就可能在1天内暴发,甚至一阵大风可以将病毒传播至几十公里以外,由于病牛水疱液、涎滴在地上,污染土壤,随汽车 子携带的口蹄疫病毒1天可以扩散到1000km以外的地区。辅助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核酸诊断方法。
-
肌腱移植术
对于示指亦可做指掌迂回联合切口,先从桡侧做侧中央切口,到近侧掌横纹及鱼际纹起点处沿鱼际纹切开(图3.9.2.1.1-6)。此时,从末端到掌心蚓状肌附着处的屈肌腱及腱鞘全部显露,检查腱鞘及屈肌腱缺损断裂部位,视该处组织增生,瘢痕粘连情况决定切除范围及保留范围。在鞘管外切断浅深屈腱,把两根肌腱从掌部抽出。
-
口蹄病
如果一个人用1天时间,从南美的农场到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的农场,口蹄疫就可能在1天内暴发,甚至一阵大风可以将病毒传播至几十公里以外,由于病牛水疱液、涎滴在地上,污染土壤,随汽车 子携带的口蹄疫病毒1天可以扩散到1000km以外的地区。辅助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核酸诊断方法。
-
前谷
所属部位:指前谷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前谷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前谷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项强、痄腮、耳聋、耳鸣、目痛、目翳、鼻衄、扁桃体炎及咳嗽胸满、指痛不能握、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等。前谷穴主治癫狂,痫证;
-
落枕穴
落枕穴主治病证:外劳宫穴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指掌麻痹,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颈椎病,手指麻木,小儿脐风,粪白不变,偏头痛等,单用本穴治疗落枕时,活动颈部是治疗的关键。刺灸法:刺法:一般直刺0.3~直刺或斜刺0.5~
-
项强
概述:项强:1.经外奇穴别名;外劳宫穴主治病证:外劳宫穴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指掌麻痹,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颈椎病,手指麻木,小儿脐风,粪白不变,偏头痛等,单用本穴治疗落枕时,活动颈部是治疗的关键。直刺或斜刺0.5~
-
外劳宫
外劳宫穴主治病证:外劳宫穴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指掌麻痹,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颈椎病,手指麻木,小儿脐风,粪白不变,偏头痛等,单用本穴治疗落枕时,活动颈部是治疗的关键。刺灸法:刺法:一般直刺0.3~直刺或斜刺0.5~
-
手针
手针指针刺手部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手针穴位综合手部的经穴、奇穴和按摩用穴,计手背侧11穴,手掌侧7穴。
-
叶其蓁
叶其蓁清代医家。字杏林,号困庵、抱乙子或抱乙山人。南汇(今属上海市)人。工诗文,精研理学,后转而攻歧黄之学,专长幼科。著述甚丰,有《幼科指掌》五卷、《女科指掌》五卷、《诸科指掌》(或称《十三科指掌》),其体例系仿《千金方》而作。尚有《疫疠脉镜》。其子蕉村等,亦为名医。
-
施沛
施沛为明代医家。编著有《藏府指掌图》《经穴指掌图》等书。施沛字沛然,号笠泽居士,又号元元子。贡生,天启(1621-1627年)初,授河南廉州通判。精医学,尤精辨证,擅治伤寒。与名医李中梓交往甚密。著《祖剂》四卷,以仲景之方为主,宋元以后时方以类附录。所遗医案《云起堂诊籍》,系其门人富元亮整理抄传。
-
伤寒活人指掌
《伤寒活人指掌》为《伤寒图歌活人指掌》的别名。元·吴恕撰于1337年。宋·李知先曾于1166年将《南阳活人书》中伤寒诸证编成歌括,书名《活人书括》。论述证治颇详,本书后经吴氏门人熊宗立续编为10卷本,改名《类编伤寒活人书括指掌图论》,内容有所补充。
-
丹溪心法
概述:《丹溪心法》为中医综合性著作。旧题元代朱震亨撰,明代程充校订。全书分列各科病证一百篇,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其他各科。此外又有《丹溪心法附录》27卷,共七种(除《丹溪心法》外,尚合刊有朱震亨《医学发明》、《脉诀指掌》、《金匮钩玄》、《活法机要》及戴思恭《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六种)。
-
吴恕
吴恕元代医家。字如心,号蒙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家道贫寒,售风药于市,因治愈采风使之风疾而医名大振,征至京师,授太医院御医。于《伤寒论》素有深研,乃著成《伤寒活人指掌图》(简称《伤寒指掌》),现存。其徒熊宗立又续编增补,更名《类编伤寒活人书括指掌图论》。
-
周松龄
周松龄清代医家。字仙渠,里籍不详。嘉庆七年(1802年)其父从栖霞(今南京)李芹学小儿推拿,得其所授《福婴指掌》一卷。松龄幼时即阅此书,后以推拿为业。又研读《推拿秘授》、《推拿直诀》诸书,医术益精。治婴儿险症,常立取功效。
-
诊指纹
诊指纹又称诊络脉。系小儿诊法之一。古称小儿指掌面络脉为指纹。此法始见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是由《灵枢》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病变情况下,指纹浮现,多属表证;深沉多属里证。色淡多属虚证、寒证,紫红多属热证,青紫可见惊风、风寒、痛证、伤食、风痰等,黑色多属血瘀。指纹见于风关(第一指节),示邪浅病轻;
-
图注八十一难经定本
《图注八十一难经定本》医经著作。明·童养学注。本书上卷为诊法,又名《新刻增补王叔和脉诀图注定本》,内有佚名氏《增补诊家指掌》及《脉诀》(包括《脉赋》等内容)。其中收载诊脉、脉象、望诊、闻诊等歌诀多种。下卷为《八十一难经》本文及注释,注文比较简明。每难附一图解,系转录自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者。
-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为伤寒著作。一名《伤寒活人指掌》。元·吴恕撰于1337年。宋·李知先曾于1166年将《南阳活人书》中伤寒诸证编成歌括,书名《活人书括》。论述证治颇详,本书后经吴氏门人熊宗立续编为10卷本,改名《类编伤寒活人书括指掌图论》,内容有所补充。现存几种明刻本、清刻本,又见《医要集览》。
-
手肿痛
《杂病源流犀烛·肩臑肘臂腕手病源流》:“手肿痛,或指掌连臂膊肘腕俱痛,为手气也。”见《证治要诀》卷三。多因脾虚风湿或风热夹痰,内阻经络所致。宜用五痹汤、蠲痹汤等方。因肿疡所致者,宜按痈肿论治。
-
金丹
金丹原为外丹术术语。参见内丹条。《医学入门》卷七:方名:金丹组成:苍术4钱半,草乌2钱,巴豆1钱半,羌活2两,杏仁21个。《医碥》卷七:方名:金丹组成:枪消1钱8分,蒲黄4分(生),僵蚕1钱,牙皂1分半,冰片1分。《外科传薪集》:方名:金丹组成:黄牛粪(煅)1两,黄柏1两,人中白(盐泥固封,煅)1两,大梅片1钱。
-
红点紫舌
红点紫舌为舌象。见《喉科秘旨》卷下。《赵氏治喉指掌》:“红点紫舌,因心脾二经热极所致。满口红点紫色作烂而痛,或身有赤斑。”治宜清心凉血、解毒泻热。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导赤散、五味消毒饮等加减。若心火炽盛的症状表现明显,如舌尖红赤更甚者,则应以清泻心火为主,方用导赤散加减。
-
掌跖纤维瘤病
疾病别名Dupuytren挛缩症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掌跖纤维瘤病又称Dupuytren挛缩征,是一种掌部腱膜遗传性纤维瘤样过度增生性疾病。本病常伴发指节垫、跖部纤维瘤病、瘢痕疙瘩形成、肩关节周围炎等,亦常伴发癫痫。病理生理增厚的掌部腱膜中含有许多纤维组织及成纤维细胞结节。
-
保婴至宝锭子
别名至宝锭子处方留白广陈皮1两(炒),莱菔子(拣红润者,洗净,晒干)1两(炒),蓬术1两(炒),三棱1两(炒黄),麦芽(炒熟,另磨净末)1两,厚朴1两(姜汁炒),苍术1两(炒深黄),香附子1两(炒),草豆蔻(拣粗绽者)1两(炒),鹅眼枳实(取新切而紧小者)1两(炒),山楂肉1两5钱,神曲2两(打糊为锭)。
-
白豆散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白豆散:处方:白豆末。功能主治:小儿赤游肿,流行于体。用法用量:水和涂之,勿令干。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幼科指掌》卷三:组成:白蔹、赤小豆、天南星、淡豆豉各等分。主治:脐突虚肿,按之有声,软而不痛者。用法用量:芭蕉叶捣烂绞汁调敷,1日1次。如脐小白色即愈。制备方法:上为末。
-
定志消痰丸
处方:石菖蒲2两,茯神1两,胆星1两,天麻1两,陈皮1两,半夏1两(用矾2两,同半夏煮,去矾不用),全蝎8钱,远志肉5钱,续断5钱,甘草5钱,雄黄3钱,朱砂3钱,硼砂3钱,滑石3钱,川乌3钱,白附子3钱,苍术1钱,荆芥1钱,薄荷1钱。功能主治:小儿惊痫。用法用量:生姜汤送下。摘录:《幼科指掌》卷四
-
黑消散
处方:大黄、川连、黄芩、黄柏各等分。制法:上烧存性,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卵肿偏坠。用法用量:猪胆汁蜜调涂。摘录:《幼科指掌》卷三
-
绛雪丹
功能主治:小儿阳毒,烦躁,吐血,衄血,渐生赤斑。功能主治:喉风肿痛,重舌,重腭,牙痈,悬痈,燕口,舌疔,及喉癣,喉疳溃烂者。摘录:《卫生鸿宝》卷二引《方氏喉科参指掌》《普济方》卷三八四引《全婴方》:方名:绛雪丹组成:芒消1两,朱砂1两。主治:小儿诸热阳盛,发狂躁,眠卧不安,目赤烦渴。
-
利惊丹
《幼科指掌》卷三:利惊丹:处方:天麻、半夏、桔梗、大黄、防风、枳壳、巴霜、玄明粉、雄黄、朱砂、青礞石。功能主治:小儿撮口,呕吐白沫,啼声渐小,多啼不乳,手纹黄红色,囟门壅突者。摘录:《幼科指掌》卷三《慈幼新书》卷七:组成:防风1两,胆星1两,天麻8钱,大黄8钱,巴霜3钱,枳壳5钱,礞石5钱,甘草2钱。
-
龙胆茯神丸
处方:龙胆草3钱,茯神3钱,胡黄连3钱,石菖蒲3钱,远志肉3钱,香附3钱,陈神曲3钱,芦荟3钱,人参2钱,朱砂2钱,地骨皮5钱,干蟾5钱(一方有麦芽3钱)。功能主治:小儿心疳。用法用量:蒸饼为丸,如米大,朱砂为衣。每服30丸,荆芥汤送下。摘录:《幼科指掌》卷四
-
五疳肥儿丸
《幼科指掌》卷四:组成:芦荟5钱,胡连5钱,龙胆草5钱,白术5钱,茯苓5钱,地骨皮4钱,银柴胡4钱,麦芽4钱,萝卜子4钱,神曲4钱,使君子4钱,枳壳3钱,夜明砂3钱,青皮3钱,川连3钱,人参3钱,山楂3钱,芜荑3钱,槟榔3钱,木香2钱,砂仁2钱,三棱2钱,莪术2钱(同巴豆肉炒,去巴豆不用)。主治:小儿骨疳。
-
牛黄保命丹
《幼科指掌》卷四:组成:牛黄8钱,腥星8钱,白附子5钱,人参3钱,天麻5钱,防风5钱,茯神5钱,僵蚕3钱,蝉退3钱,枣仁3钱,石菖蒲5钱,雄黄1钱,辰砂1钱,珍珠1钱,琥珀1钱,陨石2钱(煅),麝香2分,冰片3分,全蝎3钱(如无活者,用江南壁上建2条,加朱砂末2钱,同入瓶,封口,半月取用)。主治:肾中风。
-
伸指肌腱鞘注射
名称:伸指肌腱鞘注射适应证:伸指肌腱鞘注射适用于:1.各伸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禁忌证:1.患指有感染性病灶。方法:在患指掌指关节背侧近端,沿肌腱纵轴方向,用6号针头刺入腱鞘与肌腱之间的腱鞘内,回抽无空气及血液后注入配制药液0.5~注意事项:1.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要避开血管,不要将药物误注入血管内。
-
芎归散
《幼科指掌》卷三:组成:抚芎、当归、熟地、白芍药、人参、陈皮、甘草、淮山药各等分。主治:小儿齿迟。《直指小儿》卷二:组成:官桂1分,当归1分,川芎1分,香附1分,川白姜半分,木香半分,甘草(炒)半分。《回春》卷七:别名:芎散组成:川芎2钱半,干山药2钱半,当归2钱半,白芍(炒)2钱半,甘草(炙)2钱半。
-
外科三字经
《外科三字经》为书名。为《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系列丛书之一。又名《外科全书十种》、《高憩云外科全书》。清·高思敬撰。1917年刊行。本书名虽为10种,实只7种。即《外科医镜》12卷,《外科三字经》1卷,《外科问答》1卷,《逆证汇录》1卷(以上均外科著作);《五脏六腑图说》1卷,《六气感证》1卷及《运气指掌》1卷。
-
外科全书十种
《外科全书十种》即《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为丛书名。清·高思敬撰。1917年刊行。本书名虽为10种,实只7种。即《外科医镜》12卷,《外科三字经》1卷,《外科问答》1卷,《逆证汇录》1卷(以上均外科著作);《五脏六腑图说》1卷,《六气感证》1卷及《运气指掌》1卷。
-
香砂苓术散
《幼科指掌》卷三:方名:香砂苓术散组成:香附、缩砂仁、白茯苓、三棱、蓬莪术、青皮、小木通、神曲、广皮、泽泻、滑石、甘草。主治:小儿乳食伤脾胃,致使清浊不分,尿如白浊者。用法用量:每服1钱,灯心汤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捉疳丸
《医统》卷八十九:方名:捉疳丸组成:丁香半两,木香半两,黄连2钱,芜荑(去皮,炒)2钱,蚌粉2钱,神曲(炒)2钱,三棱(煨)2钱,青皮2钱。用法用量:食远米饮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猪胆汁和蒸饼为丸,如黍米大,青黛为衣。《卫生总微》卷十二:方名:捉疳丸组成:蛆退。
-
烧枣散
《幼科指掌》卷四:方名:烧枣散组成:用大枣(去核,入信1粒合好,烧存性)。《杨氏家藏方》卷十六:方名:烧枣散组成:大肥枣(去核,烧留性)。主治:妊娠冷气攻注,心脾刺痛。《直指》卷二十三:方名:烧枣散组成:干枣(连核烧存性)、川百药煎(研细)各等分。主治:肠痈。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饮调下。
-
益智仁散
《袖珍小儿》卷七:方名:益智仁散组成:益智仁、白茯苓各等分。主治:小儿遗尿;亦治白浊。制备方法:上为末。主治:遗尿。用法用量:盐汤调服。附注:益智散(《幼幼集成》卷四)。《幼科指掌》卷三:方名:益智仁散组成:益智仁、补骨脂、白茯苓、乌药。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饮送下。
-
秘传蝌蚪散
《幼科指掌》卷四:方名:秘传蝌蚪散组成:蝌蚪(阴干)2两,黄柏2两,苍术2两,矾3钱。主治:小儿疳疾。用法用量:豮猪肝4两,竹刀披开,掺药3钱,猪肝同煮,吃肝。
-
脑疳丸
《幼科指掌》卷四:方名:脑疳丸组成:芦荟功效:杀脑疳虫,止鼻中痒。主治:小儿脑疳。头皮光急,满头生疮,脑热如火,发结如穗,遍身多汗,腮肿囟高。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鼻中。制备方法:上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