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本
草本指具有木质部不甚发达的草质或肉质的茎,而其地上部分大都于当年枯萎的植物体。但也有地下茎发达而为二年生或多年生的和常绿叶的种类。为木本的对应词。
-
草本植物
按草本植物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1.一年生草本(annual)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就可完成生活周期的,即当年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水稻、大豆、番茄等。草本植物中,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习性,有时会随地理纬度及栽培习惯的改变而变异,如小麦和大麦在秋播时为二年生草本,在春播时则成为一年生草本;
-
百蕊草属
中文名百蕊草属拼音名bairuicaoshu拉丁名Thesium中国植物志24:76描述ThesiumL.百蕊草属,檀香科,约325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8种,各省均产之。多年生、纤细草本,常寄生于他植物之根上,稀为一年生草本或灌木状;叶互生,线形或鳞片状;花小,两性,单生于叶腋内或排成二歧聚伞花序;子房下位,有胚珠2-3颗;
-
蹋菜
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拼音名:T C i别名:乌塌菜、瓢儿菜、雪里青(《苏南种子植物》)。长角果圆柱形,长2~化学成份:瓢儿菜1市斤(市品)含蛋白质7.5克,脂肪0.8克,糖12克,灰分6.6克;钙332毫克,磷127毫克,铁5.7毫克,胡萝卜素5.1毫克,硫胺素0.16毫克,核黄素0.29毫克,克尼酸2.9毫克,维生素C_172毫克。
-
腹水草属
中文名腹水草属拼音名fushuicaoshu拉丁名Veronicastrum中国植物志67(2):227描述VeronicastrumHeist.exFarbic.腹水草属,玄参科,近20种,分布于美洲东北部和东亚,我国有腹水草V.stenostachyum(Hemsl.)Yamazaki等14种,南北各地均产。叶互生,对生或3-5(-8)枚 生,阔披针形或长椭圆形,有锐锯齿;
-
莠竹属
中文名莠竹属拼音名youzhushu拉丁名Microstegium中国植物志10(2):67描述MicrostegiumNees莠竹属,禾本科,30种以上,分布于亚洲温带地区,我国有10种,产西南部至台湾。一年生或多年生、纤弱草本;有些学者把本属置于金茅属Eulalia内,但本属为披散草本,秆倾卧地上,叶片披针形,而金茅属的秆直立,叶片线形,故可区分。
-
紫背天葵草
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ZǐB iTiānKu Cǎo别名:紫背鹿含草(《滇南本草》),紫背鹿衔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反背红、草本反背虹,天青地红、老母猪花头、反背绿丸(《云南中草药》)。管状花狭长漏斗形,5齿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潮湿处。功能主治:《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瘀,活血,调经。
-
菊属
中文名菊属拼音名jushu拉丁名Dendranthema中国植物志76(1):28描述ChrysanthemumL.菊属,菊科,广义者200种,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我国约50余种,各省均产,其中如菊C.morifoliumRamat.为一美丽的观赏植物,并入药,茼蒿C.spatiosumBailey供蔬食,除虫菊C.cinerariaefoliumVis.为一杀虫植物,我国有栽培。
-
绢毛苣属
中文名绢毛苣属拼音名juanmaojushu拉丁名Soroseris中国植物志80(1):194描述SoroserisStebb.绢毛苣属,菊科,约8种(包括StebbinsiaLipsch.属),分布于喜马拉雅一带,我国全产,见于西南部和西北部,其中伞花绢毛菊S.umbrellata(Franch.)Stebb.为肉质草本,产西南各省区,根作补药。总苞片2-3层,少数;
-
石松亚门
石松亚门(Lycopophytina)孢子体有真根,茎多为二叉分枝,通常具原生中柱。本亚门植物在石炭纪时最为繁盛,有高大乔木及草本,后绝大多数相继绝灭,现存的只有石松目和卷柏目,均为草本。石杉科的蛇足石杉(Huperziaserrata(Thunb.)Trev.)分布几遍全国,全草含生物碱,对治疗老年性痴呆有较好效果。
-
青葙属
中文名青葙属拼音名qingxiangshu拉丁名Celosia中国植物志25(2):200描述CelosiaL.青葙属,苋科,60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我国有青葙C.argenteaL.,鸡冠花C.cristataL.和C.taitoensisHayataHay等3种,前者为一野生草本,常见于中南部,嫩叶可食,子实入药,鸡冠花为一观赏植物,园圃常见栽培。退化雄蕊缺;
-
楔叶植物门
楔叶植物门Sphenopsida是由D.H.Scott从石松类(Lycopsida)分出来的一个蕨类植物的独立群。茎一般中空,节部充实。楔叶类(Sphenoph-yllales)长1—2厘米的楔形叶 生,茎不中空,分化出由三个原生木质部构成顶点三角形的初生木质部,在其周围有少量次生木质部,小形草本,出现于石炭纪初期,绝灭于二叠纪。
-
香芹
100公分,叶子呈深绿色,极有光泽,一般分平叶和卷叶种,卷叶种叶面曲皱,叶缘呈弯卷形,花小色白,伞状花序;香芹的别名洋芫荽、洋香菜、欧芹、Parsley香芹的营养价值叶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豆蔻醚(Myristicin)和芹菜醛(Apiole),此外尚有类黄酮(Flavonoid),香豆素(Coumarin),维生素A、C和E及较多铁质。
-
岩松
《*辞典》:岩松: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Y nSōnɡ别名:瓦松来源:为景天科植物黄花岩松或红花岩松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老枝细柱形,灰色,留有叶痕。叶互生,上部排列紧密而呈覆瓦状;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但较狭小。上部苞片条形;花瓣5,粉红色,矩圆形至披针形;性味:辛,平。
-
小菜子七
小菜子七此药为罂粟科植物荷青花(Hylomeconjaponica)的根茎。荷青花为多年生草本。该药具有散瘀消肿、舒筋活络、行血止痛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痨伤腰痛、风湿疼痛、月经不调、闭经等。4—7月开花,6—8月结条形长角果,果长I—2厘米。分布于松柏、木鱼、下谷坪等地。弯曲碎米荠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的功效。
-
总计法
在森林,对一定土地面积上的每个单株树木进行调查(树干的胸高直径),另外在t2,采伐不同大小的测试树,根据相对生长法而推算出y2。关于一年生草本群落的一年的净生产速率,如果以y2代表一年中最大的现存量,则可以用△Pn≈y2△L△G而近似地求出。将此法应用于多年生草本群落时,需要将冬季地下器官的贮藏物质考虑在内。
-
鸡毛还阳2
鸡毛还阳2此药为玄参科植物华中马先篱(Pedicularisfargesii)的全草。该药具有祛风除湿、消炎止痛等功效。根状茎短而直立,上部密生披针形鳞片。孢子囊群每裂片上1枚,成熟时往往布满叶下面.囊群盖近矩圆形,全缘。生长于海拔500—2500米的山坡林该药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用于肺痨出血、外伤出血、刀伤出血等。
-
竹节七1
竹节七1此药为百合科植物吉祥草(Reinecheacarnea)的全革。吉祥草为多年生常绿草本。叶簇生于词句茎的顶端或节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穗状花序,上疏生漏斗状的花被,花被先草三七此药为百合科植物禾叶山麦冬(Liriopegraminifolia)的小块根。该药具有清心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用于心烦、肺燥咳嗽、胃阴不足等。
-
眼子菜根
拼音名:YǎnZǐCàiGēn别名:针耙七来源:药材基源:为眼子菜科植物眼子菜的嫩根。茎长约50cm,常不分枝。浮水叶互生,花序下的对生;叶柄比浮水叶的短,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花期5-8月。2.鸡冠眼子菜,多年生草本,有细长的根茎。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水田或水塘中。功能主治:理气和中;主气痞腹痛;
-
二郎箭
二郎箭此药为龙胆科植物深红龙胆(Gentianarubicunda)的全草。基生叶丛生,宽椭圆形g茎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先端急尖,基部连合成鞘状抱茎,全线。花单生,花冠漏斗状,粉红色,5裂,裂片间有摺。生长于海拔1200~1500米的山坡草丛中。该药具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痈疽疗疮、蛇咬伤、跌打损伤、消化不良等。
-
岩三七
岩三七此药为景天科植物 叶八宝(Sedumverticillatum)的根茎。茎直立,不分枝,高40—80厘米。叶3—5片, 生,卵状披针形。8—9月开花,10—11月种子成熟。分布于新华、宋洛、老君山、板仓、红坪、红河、风景垭等地。该药具有消肿止血、解毒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痨伤、疮痈肿毒、蛇虫咬伤、创伤出血。
-
羊毛分筋
羊毛分筋此药为蕨类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clavatum)的带根全草。石松为多年生草本。叶密生,螺旋状排列;抱子枝远高于营养枝,抱子囊稿长2.5—5厘米.有柄。袍子叶卵状三角形。孢子囊肾形。分布于小千家坪、小九湖、红举等地。该药具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利尿通淋等功效。用于风湿痹病、关节酸痛、水肿、跌打损伤等。
-
鸭脚七
鸭脚七此药为伞形科植物紫花前胡(Peucedanumdecursivum)的根。茎直立,紫色。2回羽状复叶,小叶3—5裂,顶生裂片和侧生裂片基部连合,下延成翅状,裂片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生长于海拔700—1800米的林下草丛中。该药具有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的功效。用于风热外感、气逆咳喘、痰多等。
-
金毛七
金毛七此药为虎耳草科植物多花落新妇(Astilblemyriantha)的根茎。地下有粗壮的根状茎。基生叶为2—3回3出复叶,小叶卵形或宽卵形,边缘有锯齿。大型圆锥状花序,长达60厘米,宽达凹厘米,密生有短柔毛和腺毛,花两性或单性。分布于大岩屋等地。该药具有祛风发表、镇痛的功效。用于伤风感冒、头痛、偏头痛等。
-
九牛子
九牛子此药为彭科植物酸模(Rumexacetosa)的根。酸模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100厘米,中空。托叶鞘斜形,后破裂。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异株;分布于宋洛、板仓、大岩屋、关门山、马家屋场、小神农架、大九湖等地。该药具清热解毒、利尿、凉血、杀虫的功效。用于热痢、淋病、小便不通、吐血、疥癣等。叶外治烫伤。
-
太白人参
太白人参此药为玄参科植物美观马先蒿(Pedicularisdecora)的根茎。叶线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重锯齿。花序穗状,密生腺毛。分布于板仓、千家坪、关门山、老君山、大神农架等地。生长于海拔1900—3000米的山坡疏林中。该药具有补气养阴、止痛的功效。用于病后体虚、阴虚潮热、关节疼痛等。
-
云雾七
云雾七此药为毛莨科植物秦岭翠雀花(Delphiniumgriraldii)的根。秦岭翠雀花为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光滑无毛。叶片为五角形,3全裂,两面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花为蓝紫色,花序轴及花梗均无毛,7—8月开花。花后结蓇葖果。分布于田家山、黄宝坪等地。生长于海拔1700米左右的山坡、沟边草丛中。
-
马棒七
马棒七此药为菊科植物羽裂蟹甲草(Cacaliatagutica)的块茎。高80—l50厘米。根状茎肥大而呈块茎状。头状花序极多数,在上部排成金字塔状的密集宽圆锥花序;花冠黄色。瘦果圆柱形,冠毛白色,8—9月开花,9—10月结果。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该药具活血、祛风、止咳的功效。用于头晕目眩、头痛、高血压、胸胁胀痛、咳嗽等。
-
牌楼七
牌楼七此药为兰科植物毛构兰(Cypripediumfranchetii)的根。毛构兰为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长柔毛。茎直立,叶3—4枚,互生,宽椭圆形,边缘具细毛。花褐色带紫色条纹,唇瓣明显。分布于小神农架。生长于海拔2900米的山顶草丛中。该药具有理气、止咳、止痛的功效。用于咳嗽气喘、风湿痛等。
-
芝麻七
芝麻七此药为玄参科植物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resupinala)的根。因其蒴果略似芝麻(脂麻)的果实,故得此名。花单生于叶腋,谈紫红色,花冠管自基部起向右扭,使花冠上部呈“回顾”状,故得名“反顾”;生长于海拔l700—2000米的山坡草丛中。该药具有祛风湿、利尿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小便不利、尿路结石等。
-
麻布七
麻布七此药为毛莨科植物毛果吉林乌头(Aconitumkirinenesevar.australe)或花葶乌头(A.scaposum)的根。生长于海拔1000~1900米的山坡草丛中或路边岩石上:花葶乌头分布于松柏、新华、老君山、盘龙、漳宝河、红坪等地,生长于海拔l300—2000米的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用于跌打损伤、劳伤、风湿疼痛、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
-
龙头七2
龙头七2此药为百合科植物卷叶黄精(PPolygonatumcirrhifolium)的根茎。花梗从叶腋抽出,一个总花梗通常生花2~4朵,开花时,谈紫色的花低垂,配上卷叶,整个植株分外娇艳可爱。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该药具补脾润肺、养阴润肺的功效。用于脾气不足、食少倦怠、肺阴虚损、咽干咳嗽、消渴、便秘、劳伤力乏等。
-
龙头七1
龙头七1此药为虎耳草科植物落新妇(Astilberubra)的根茎。叶为2—3回3出复叶。花密生于圆锥花序上,花瓣5,线形,紫红色。种子纺锤形,棕色。分布于三岔口、老君山、宋洛、木鱼、松柏、田家山、大九湖、关门山、盘龙等地。生长于海拔l000—2000米的山坡草丛中或林下。该药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等。
-
雷公七
雷公七此药为马兜铃科植物管花马兜铃(Aristolochiatubiflora)的根。又名逼血雷、鼻血莲。管花马兜铃为多年生攀缘草本。其主根为圆锥形,淡黄色,具多数须根。蒴果长圆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具6棱,成熟时6裂。分布于九冲、红花等地。该药具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胃痛、腹痛、关节痛、毒蛇咬伤、蜂刺伤、痈肿疮
-
辣椒七
辣椒七此药为爵床科植物九头狮子草(Peristrophejaponica)的全草。因其叶似辣椒的叶,故得此名。茎直立,方形,深绿色,节处膨大。果为蒴果,成熟时开裂。分布于板仓、宋洛等地。生长于海拔500~7DO米的山谷沟边或岩石边。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跌打损伤、蛇咬伤等。
-
扣子七
扣子七此药为五加科植物珠子参(Panaxjaponicusvar.major)的根茎。因其根茎分节,节处膨大,形如一排稀疏纽扣,且其功效类似于三七,故称“扣子七”。花期从茎顶抽生花茎上着生伞形花序;用于跃打损伤、吐血、衄血、劳伤腰痛等。注:同届植物羽叶三七(P.japonicusvar.bipinnatifidus)的根茎称“纽子七”,亦称“扣子七”。
-
蕨鸡七
蕨鸡七此药为棵子蕨科植物普通风丫蕨(Coniogrammeintermedia)的根状茎。因其根状茎节部外形略似鸡头,故得此名。普通风丫蕨为多年生草本。叶卵状三角形,为2回羽状复叶,羽片长披针形,顶端的1片较大,基部有短柄,边缘有微锯齿;孢子囊群沿着叶脉分布。此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等。
-
韭母七
韭母七此药为百合科植物西藏洼瓣花(Lloydiatibetica)的鳞茎。因其形态如韭菜,故名“韭母七”。西藏洼瓣花为多年生草本。基生叶线形,扁平,茎生叶较基生叶短且狭。分布于老君山、小神农架等地。生长于海拔2400~2800米的山坡岩石上。该药具有祛痰止咳、行气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喘、支气管炎、胃腹胀痛等症。
-
露水一颗珠
露水一颗珠此药为百合科(延龄草料)植物巴山重楼(Parisbashanensis)的根茎。因其生长在高寒山区,果实圆珠状,早晨常披露水,故得此名。巴山重楼为多年生矮小草本,高25—45厘米。 ^^生于茎顶.时片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分布于老君山、大九湖等地。该药具有清热解毒、镇痛的功效。用于头痛、高血压、蛇咬伤、痢疾等。
-
剪刀七
剪刀七此药为百合科植物七筋姑(Clintonisudensis)的全草。根状茎短,上有须根多数,顶端残存纤维状的枯死鞘叶,叶3—4枚,基生j椭圆形,顶端骤尖,基部下延成鞘状抱茎。分布于老君山、宋洛、板仓、田家山、红花、小干家坪、大神农架、小神农架、大九湖等地。该药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跃打损伤、疡伤腰痛、风湿疼痛等。
-
螃蟹七
螃蟹七此药为天南星科植物紫盔南星(Arisaemafranchetianum)的块茎。因其块茎常数个簇生,形如螃留.故得此名。叶l枚,掌状3裂,中间裂片最大,宽卵形,二侧裂片较小,卵形。肉穗花序,附属体呈尾状。该药具有祛风湿、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病、疮肿疖毒、毒蛇咬伤等。分布于宋洛、老君山、大九湖等地。
-
虎掌七
虎掌七此药为毛莨科植物小花草玉梅(Anemonerivularisvar.flore-minore)的带根全草。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注:百合科(延龄草科)植物球药隔重楼(Parisfargesii)、多叶重楼(P.polyphylla)、华重楼(P.polyphyllavar.chinensis)、狭叶重楼(Parispolyphyllavar.stenophylla)的带根全草亦称“灯台七”(见七叶一枝花)。
-
铁丝七
铁丝七此药为铁线质料植物掌叶铁线蕨(Adiantumpedatum)的全草。地下的根状茎斜向生长,顶部有棕色阔披针形鳞片。叶近簇生,叶片阔扇形。二叉分枝,每枝上侧生4—6枚小羽片;其孢子囊群生于小羽片顶部反折的囊群盖下面。该药具有利水渗湿、通淋、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黄疽型肝炎、痢疾、尿路结石、月经不调等。
-
黄金七
黄金七此药为百合科植物散斑假万寿竹(Disporopsisaspera)的根茎。除色金黄外,其根茎横走,呈节结状,形如竹鞭,所以又称作“竹根散斑假万寿竹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叶互生、厚纸质、卵形。分布于新华、老君山、马湾等地。该药具有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口咽干燥、脾虚食欲不振、体虚气弱、肺热咳嗽。
-
黄招七
黄招七此药为百合科植物丽江鹿药(Smilacinalichiangensis)的根及根茎,因其根茎形态及功效略似黄精,故得此名。丽江鹿药为多年生草本。根茎圆柱形。叶互生,椭圆形,叶柄极短。花序生于茎顶,花为钟状;分布于红河、宋格等地。生长于海拔2300—2700米的山坡沟谷。该药具补肾益气的功效。用于肾虚腰痛。
-
蛤蟆七
蛤蟆七此药为鸢尾科植物鸢尾(Iristectorum)的根茎。又因其多生于湿地、溪沟旁,故又名“冷水七”。鸢尾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柱3叉,裂片呈花瓣状。蒴果长椭圆形。种子圆形,黑色。分布于木鱼、松相等地。该药具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风湿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痈疖肿毒、外伤出血等症。
-
凤尾七
凤尾七此药为景天科植物小丛红景天(Rhodioladumulosa)的干燥全草。小丛红景天为多年生肉质草本。地下生有较粗壮有分枝的根茎。茎直立或弯曲,不分枝。该药具有滋阴补肾、养心安神、止血消肿的功效。民间作强壮药,并能治血血、便血和高血压等。主产于我国西北至东北部,在神农架仅分布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内。
-
穿山七
穿山七此药为龙胆科植物红花龙胆(Gentianarhodantha)的全草。因其生于山坡草丛,种子有窄翅,可随风穿山而传播,故名“穿山七”。红花龙胆为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新华、宋洛、松柏等地。该药具清热凉血、利湿、解毒的功效。用于目赤肿痛、咳嗽、肺炎、痢疾、小便淋痛、便血、黄疽、蛇虫咬伤、烫火伤及痈肿疗毒等。
-
冰盘七
冰盘七此药为百合科植物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tonema)的根茎。多花黄精为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结节状,每节上有一凹窝(茎痕)。叶互生,无叶柄,椭圆形,基部下延成鞘状。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生长于海拔900-l900米的山坡林下或沟边。该药具有补中益气、润肺的功效。用于虚损寒热、肺病咳血、病后体虚食少等。
-
鞭杆七
鞭杆七此药为百合科植物舞鹤草(Maianthemumbifolium)的带根全草。因其根状茎细长,节明显,似竹鞭,故得此名。茎直立,不分枝。总状花序顶生,上生约20朵花,白色,花被4片。该药具祛风除湿、活血调经功效。用于风湿病、月经不调等。百合科植物管花鹿药(Smilacinahenryi)(见黄精七)的根茎亦称“鞭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