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
写,古通泻。1.写指排泄。《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2.写为针刺手法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血气形志篇》:“然后写有余,补不足。”
-
拉丁文命名
拉丁文命名应尽量与国际药典或国际卫生组织(WHO)的非专利药品命名一致。化学药品、抗生素、激素及从中草药中提取的单体药品拉丁名如为单字,均用第一格;盐类命名(含生物碱、抗生素等),金属(生物碱或盐基)的名称作为第二格列于前,阴性元素或酸根作为第一格列于后。常用制剂拉丁名按习惯沿用。
-
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指数幂的乘积跟反应物浓度指数幂乘积的比,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可用气体分压的指数幂表示,写成Kp。稀溶液中的水分子浓度也可以不写。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会使平衡移动,因此不会改变平衡常数。
-
中医处方
1.能掌握辨证论治的医师或医助,应予中医处方权。(3)中药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全国中草药汇编》最新版规定的正式名称书写;草药名称未统一者,可用当地或本单位习惯用名,逐步达到规范化。(4)写剂量时重量单位一律使用法定单位g。(5)每次处方一般3剂,不宜超过7剂,限剧药2剂,毒药1剂。
-
理疗科接诊常规
1.需物理治疗者,应由经治医师填写理疗申请单,随同病案转送理疗科;将理疗种类、部位、方法、剂量、时间和疗程等记入病程记录,并向患者说明理疗种类、次数及可能出现的反应等。4.严格掌握各种理疗的禁忌证,对体内有起搏器或其他金属异物的患者,应特别写明,并慎重选用理疗种类。
-
核苷
核苷是碱基的核糖苷,为核苷酸或核酸的成分。N-糖苷键对酸是不稳定的,虽然理论上嘌呤或嘧啶环形成的N-糖苷键可以自由转动,但事实上由于空间障碍限制其自由转动,在天然核苷中,反式(anti)较顺式(syn)更为合适。在A型和B型的多核苷酸链中,核苷均为反式。核苷构象的书写方式不严格,为了方便,习惯上常写成顺式。
-
有效数字
数学上的数只表示大小,有效数字则不仅表示量的大小,而且反映了所用仪器的准确程度。对感量0.1g的台秤称6.5gNacl,绝对误差为0.1g,相对误差为:对感量为0.0001g的分析天平称6.5000gNaCl,绝对误差为0.0001g,相对误差为所以,记录测量数据时,不能随便乱写,不然就会夸大或缩小了准确度。字中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
大写刺
大写刺为古刺法名。九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大写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写”通“泻”,排泄之意。是指用铍针切开排脓的方法。因其泻除脓血,故名大泻刺。
-
太刺
太刺为刺法名。出《针灸甲乙经》注。大泻刺为九刺法的一种。指利用铍针切开脓疡,排出脓血。实为外科治疗方法的一种。古代列于针刺疗法之内。《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大写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写”通“泻”,排泄之意。
-
鬲中热
鬲中热证名。鬲通膈。指心热。出《素问·刺热篇》。《素问识》卷四:“胸中膈上,乃心肺之宫城,主胸中热者,写肺热也,膈中热者,写心热也。不曰心肺,而曰胸中、膈中者,意言热在气分,而不干于藏真也。”
-
迎而夺之
迎而夺之为刺法术语。与“随而济之”相对,为迎随泻法的原则。《难经·七十九难》:“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作“逆而夺之,恶得无虚”,义同。《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写也。”随,意为顺,指补法要顺着经气,以补益其不足。
-
医家心法
《医家心法》综合性医书。清·高鼓峰撰于1725年。作者据临证经验,阐述诊法,二十五法方论及内、妇、儿科等常见疾病诊断和辨证论治等共20余篇。作者于上述专题,颇有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入《医林指月》时,附入胡珏所写的评论百余条。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
-
野菜博录
《野菜博录》本草著作。作者对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曾广为采集,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对其中的一些食用植物亲自移植栽种。全书共收可食植物(草类及木类)435种,均附以插图,记其形态与性味和食法。虽未涉及药用,但却收载了一般本草书所未收载的地方草药,故在研究药物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有石印本及《四部丛刊》本。
-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为书名。刘寿山主编。本书收摘1820-1961年间国内外390余种医学期刊中中药研究论文约4000篇左右,共论述了约500种中药,按药名笔划排列写成摘要。对各药的学名、生药、化学、药理、临床等都作了简述,书末附录5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197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
中药炮制经验集成
《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为药学著作。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编。本书总结历代药物炮制资料和经验,结合全国28个大中城市有关中药炮制法,予以综合整理编成。于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73年又将本书进行了修订,删去古代资料部分,改写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共录中药482种,重新出版。
-
治百病方
《治百病方》医方著作。系新出土汉代竹、木简牍医书。1972年于甘肃武威县旱滩坡东汉墓中出土,现存92枚手写医简,所以又称武威汉代医简。其中可辨识的药方约36首,药名百余种。此外还有针灸疗法等内容。这是历代文献所未收载的一部早期医学文献。内容可见于197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武威汉代医简》一书中。
-
腧穴折中
《腧穴折中》针灸著作。日本·安井元越撰。刊于1764年。1937年上海医界春秋社影印。原书用汉文写成。书中考证《内经》以及其他有关针灸经络的中国古医书,系统介绍经穴位置并附以“师说”及按语,颇多独到的见解。
-
上清黄庭外景经
《上清黄庭外景经》养生学著作名。有说为东晋魏华存所传,所称《黄庭经》即指此书,后人仿其推衍而出《内景经》。三卷,24章。基本内容和观点为《上清黄庭内景经》相似。书圣王羲之曾写此经以换鹅。收入《道藏》和《云笈七签》。有梁丘子、务成子注本。
-
伤寒论辑义按
《伤寒论辑义按》为伤寒著作。丹波元简辑义,恽铁樵按。恽氏以日人丹波氏《伤寒论辑义》为蓝本,将个人的读书临证体会写成按语附于各节条文之后,并增补沈芊绿、王丙、喜多村等中日《伤寒论》注家的一些注文编纂而成。书中联系西医生理、病理等论述,间有牵强附会之处。现存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等。
-
难经疏证
《难经疏证》医经著作。本书首列其父丹波元简《难经解题》一篇,作者征引各家学说结合个人见解补其剩义。其后参考《难经集注》、《难经本义》、《难经经释》等书,分别将八十一难予以疏证。所写按语补足了注文之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订了《难经》的原文。现存日刻本、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流注指微赋
《流注指微赋》为针灸歌赋名。金·何若愚作。是一篇关于子午流注法的早期著作。《流注指微赋》出自《子午流注针经》,内称“原夫《指微论》中,賾义成赋”,即何氏先写成《流注指微论》,后又改写为《流注指微赋》。《子午流注针经》刊于窦桂芳所辑《针灸四书》中,后《针灸聚英》等书转载此赋时,误作“窦桂芳撰次”。
-
李濂医史
《李濂医史》医史著作。明·李濂撰。刊于1513年。本书编录了明代以前的名医共72人的传记,其中卷一-五从历代史书(包括《左传》、《史记》以下至《元史》)中辑录医家列传;卷六-十作者参考有关文献,补写了张仲景、王叔和等一些古代医家的传记。现存明正德刻本。
-
救偏琐言
《救偏琐言》痘疹专著。清·费启泰撰。刊于1659年。作者认为古人治痘之法,多有所偏,特别是略于攻下、解毒、凉血、清火诸法,因而根据临床经验写成此书。对痘疹的辨证原则和治疗方法论述颇详。书中除讨论了一些具体的痘科辨证外,并附怪痘的图像及备用良方。
-
怀少集
《怀少集》儿科著作。清·王世隆撰。刊于1758年。作者重点引录整理前代儿科学成就,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写成此书。卷二-十分述200余种儿科病证的证治;卷十一-十二为痘科;卷十三为麻科。现存光绪刻本、培元堂刻本。
-
海上医宗心领
本书用中文写成,书中参考《内经》以后的历代中医文献,加以归纳整理,阐述阴阳、五行、病机等医学理论、药学知识、临床各科治疗及其本人的医案等。作者十分推崇清初医家冯兆张,较多地引用《冯氏锦囊秘录》一书的资料。在治疗方面,黎氏重视滋阴法,药物方面除一般中药外,又专门介绍了一些越南的地方药物。
-
古方新解
《古方新解》为方剂著作。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原刊本已佚,今存本经1920年陆士谔增补注释,名《增注徐洄溪古方新解》。书中集录古代重要方剂分为通治方、风门、痹历节门、痿门等40类,共900余方。徐氏在各类方剂之首统论病源,并于各方之下另写简注以阐明己见。陆氏更增补明、清医家的方论之后。
-
痘疹专门
《痘疹专门》痘疹专著。又名《痘疹专门秘授》。二卷。清·董维岳撰,董上贲校补。刊于1762年。本书选辑《痘疹金镜录》及《保赤全书》二书之精要,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心得写成,内容较为简要。现存初刻本。
-
长沙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为方书著作。清·陈念祖撰于1803年。“长沙方”即指张仲景《伤寒论》方。陈氏将《伤寒论》方的主治、药物、用量及煮服法等,以诗歌的形式予以编撰,并由其长子陈蔚另写方注,使读者易于习诵。但陈氏过于推崇经方的观点,有其片面性。解放后有排印本。
-
保赤新书
《保赤新书》儿科著作。①清·任赞撰。刊于1789年。上卷论儿科诸病诊法及证治;下卷治疗方剂,系作者选辑前人儿科论著并附个人心得写成。②恽铁樵撰。本书主要介绍种痘和痧疹、惊风二病的病因和治法。皆系作者本人的临床经验。现有1936年《药盦医学丛书》本。
-
百症赋
《百症赋》为针灸歌赋名。撰人不详。首载于《针灸聚英》。内容列举多种病症的针灸配穴,以歌赋形式写成。《百症赋》内容列举多种病症的针灸配穴,便于诵读,影响很广。
-
土位
土位为运气术语,湿土所主之位。《素问·至真要大论》:“土位之主,其写以苦,其补以甘。”王冰注:“土之位,秋分前六十一日,四之气也。”
-
岐黄
岐黄岐伯与黄帝的合称。古代相传有黄帝令岐伯研究医药而创立经方之说,《黄帝内经》中有不少内容是以黄帝问、岐伯答的体裁写的,因而人们把岐黄作为祖国医学的代名词。岐黄之术即指中医学术。“岐黄再世”用以誉称高明医家。
-
木位
木位为运气术语,风木所主之位。《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木位之主,其写(泻)以酸,其补以辛。”王冰注:“木位春分前六十一日,初之气也。”
-
李知先
李知先南宋医家。字元象,号双钟处士,陇西(今属甘肃)人。平常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尝以歌括形式论述《南阳活人书》,一证一歌或二、三歌不等,写成《南阳活人书括》,行于世。
-
李濂
李濂明代医家(1488-1566年)。字川父,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尝收集历代医家事迹,著《医史》十卷,其前五卷系录自《左传》、《史记》以迄于金元之李杲,共收医家五十五人之医疗事迹。又为张机、王熙、王冰、王履、戴元礼、葛应雷等医家补写传记。另有诸家文集起自张扩至张养正共十人,亦加收入,共录医家七十一人。
-
孔志约
孔志约(7世纪中)为唐代本草家。尝任礼部郎中兼太子洗马、弘文馆大学士之职。657年参加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行的药典《新修本草》的编撰工作。书成后写了序。并撰有《本草音义》20卷,已佚。
-
龚庆宣
龚庆宣南北朝时齐梁间外科医家。晋末,刘涓子姊适龚庆宣从叔祖,涓子寄姊书,并予丹阳薄纸本写《刘涓子鬼遗方》一卷。龚氏家世能为治方,而不传,其孙道庆与庆宣邻居,情颖异常,临终见家有神方,儿子幼稚,遂将方书传予庆宣,庆宣既好方书,受而不辞,自得此方,所治皆愈,谓天下神验。
-
癫眩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医宗金鉴》卷二一:“癫眩之癫字,当是巅字,巅者,头也。文义相属,此传写之讹。”参见眩晕、头晕、头眩各条。
-
麻杏陷胸汤
处方:麻黄3克,杏仁4.5克,生石膏12克,甘草3克,黄连1.5克,半夏6克,蒌仁6克,鲜茅根12克,胆星3克,玉蝴蝶6克。功能主治:清热写肺,祛痰定喘。主实热喘证。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陈芝圃方
-
型式认识
型式认识patternrecognition指人们一看到手写的文字就能识别出它是什么字,至于那时究竟是根据什么过程进行这种识别的,这一点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对这些信息的鉴别,称之为型式认识。人类以外的高等动物的行为很多也具有型式认识的能力。对于型式认识的机器现在正在进行各种研究。
-
质量数
质量数是原子核内质子数(Z)和中子数(N)的总和。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按规定,质量数写在元素符号的左上方,如12C、35Cl、18O等表示不同的核素。质量数也是跟同位素质量(或称同位素量)接近的整数。对于放射性元素,用不同的质量数来表明不同的同位素,在放射化学和原子核物理学中既重要又简明可靠。
-
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
适应障碍性工作抑制
适应障碍性工作抑制亦称工作抑制的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在工作能力方面,如某患者原来工作能力良好,每天胜任愉快,近来突然表现难以进行日常工作,不能学习或阅读资料,不能写东西或不能作报告等。而患者并无抑郁、焦虑及恐怖等症状。
-
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本文已被浏览673次)
-
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一种近似自然语言或数学语言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50年代中期发明的FORTRAN(公式翻译语言)是第一个真正广泛使用的高级语言,其后又开发了ALGOL(算法语言)、COBOL(商业数据处理语言)、BASIC(交互式会话语言)、SNOBOL(文字加工语言)和PASCAL(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
-
药材拉丁名
药材拉丁名是指各国学者了解或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用拉丁文来命名。药材拉丁名一般由药用部分名与药材名两部分组成,药用部分名在前,如洋地黄叶FoliumDigitalis、人参RadixGingseng;矿物药拉丁名一般取原矿物的名称,如朱砂Cinnabaris、雄黄Realgar;也有取用属名和种名的,如当归RadixAngelicaSinensis。
-
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亦称人机对话、人机通讯等。用户利用输入设备,如键盘、图形输入板、光笔等以联机交互的方式向计算机描述他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就可以分析输入的信息,应用预定的规则来工作,并通过显示终端反映出来。若要改变某一图形时(移动或擦除),只需用光笔按规定的方式指出需要改动的地方就行了。
-
中医政策
中医政策指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保护、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而制定的政策。并规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医的学理和实践经验,用现代科学加以整理和总结,逐步提高它的学术水平和医疗水平,使它有助于我国人民的保健医疗事业的发展,使世界医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
丹道九篇
《丹道九篇》为书名。道家著作。明·伍守阳撰。全书以问答方式写成,主要回答太和有关道家修炼的九个问题,故名。另外,本书又以阐“天仙正理直论”为旨,故又名《仙佛合宗》。
-
黄帝内经太素
主要内容:《黄帝内经太素》是注释《内经》的早期传本,不仅保存《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形态,而且杨氏的注文在考校字义、注释原文和引录一些古典医籍的佚文方面,对研读《内经》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包括《黄帝内经素问》、《针经》(即《黄帝内经灵枢》)两部分的内容。国内刊本只有二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