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轮效应
棘轮效应也称制轮效应,指人们在消费时的一种习惯。当工资收入达到某个水平后,此时的消费习惯,如爱消费高档次的衣服和食品,会稳定在某一个水平;而当工资再一次提高时,消费习惯可能会上调,但是不会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低自己的消费水平.
-
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也称制轮效应,指人们在消费时的一种习惯。当工资收入达到某个水平后,此时的消费习惯,如爱消费高档次的衣服和食品,会稳定在某一个水平;而当工资再一次提高时,消费习惯可能会上调,但是不会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低自己的消费水平.
-
痘疹碎金赋
《痘疹碎金赋》痘疹专著,本赋有二种,均题明·万全撰,但内容不同。①收入《痘疹全书》中,共二篇。上篇论痘,共29条;下篇论疹,共8条。②收入《片玉痘疹》中,一篇,共16条。
-
王钟岳
王钟岳清代医家。江阴龙砂镇(今属江苏)人。以医名,所著有《王钟岳先生方案》,收入于《龙砂八家医案》中,与龙砂镇其他名医戚云门、姜学山等人医案编为一帙,现有排印本行世,为姜成之所编。
-
薛案辨疏
《薛案辨疏》医案著作。明·薛己撰,钱临疏。本书将薛己医案中有关诊断、立论、用药等方面加以辨析、疏解,有助于读者领会薛案原意,了解薛氏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开阔临诊治病的思路。本书收入《国医百家》丛书中。
-
修真十书
《修真十书》养生、气功丛书。编者不详。本书收集了隋唐两宋时期数十种气功、养生著作,从各个方面记述了元代以前养生、气功、导引、内丹的理论与功法,内容极为丰富,尤为古代气功学术的一大专集。收入《道藏》第一百二十二至一百三十一册。
-
医医小草
《医医小草》医论著作。清·宝辉撰于1901年。作者指出有关寒、温、疫三病的治法,金、元诸家均有所偏,乃细心体味。总括有关重点问题18条予以辨析。文字简要,说理清晰。所附《游艺志略》为作者与其师友的医理问答。此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医便
《医便》医方著作。二卷(又有五卷本、六卷本,内容相同)。明·王三才辑。刊于1587年。卷首为全书提纲,总述此书大要。其后经明·张受孔、姚学颜等重订刊行,并仿此书体例,另辑428方,名《医便二集》(附《敖氏伤寒金镜录》一卷。)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现存七种明刻本。
-
叶德培
叶德培清代医家。江阴(今属江苏)人,生平欠详。其医疗经验与当时其他齐名医家同时收入《龙砂八家医案》中,其他七家为戚云门、王钟岳、贡一帆、孙御千、戚金泉、姜学山、姜恒斋。
-
眼科捷径
《眼科捷径》眼科著作。一卷。又名《眼科统秘》。清代作品。撰人、撰年均不详。书中简略记载了若干眼科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近代石印本。本书收入《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中。
-
延年九转法
《延年九转法》为养生类著作。本书又名《祛病延年图说》,于清雍正年间由新安方开编绘,后被叶志诜收入《颐身集》,王福源又刊于《内功图说》,名“祛病延年法。”这是一种以揉腹按摩为主的导引法,除有保健延年的作用外,还可用于治疗多种腹内疾病。现存清末刻本。
-
张子麟
张子麟明代医家。履贯欠详,辑有《新刊经验秘方》,后被收入关西杨瑞之《良方类编》,现有刻本行世。
-
胎产心法
《胎产心法》产科著作。清·阎纯玺撰。刊于1730年。分述胎前、临产、产后的多种病证。书中对产科各病的诊断和治疗。阐述了作者的心得。内容系统而简要。文字较通俗,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现有几十种清刻本。1935年又有沈棪增订本,多《增订胎产心法》,五卷,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
女科要略
《女科要略》为妇产科著作。一卷。清·潘霨撰。刊于1877年。分调经、安胎、临产及产后四节。论述简要,内容比较切于实用。本书收入《韡园医学六种》中。
-
内功图说
《内功图说》养生专著名。又名《卫生要术》。清·潘霨辑。收有十二段锦总诀、分行外功诀、内功、神仙起居法、易筋经等篇章。在“分行外功诀”中,有按身体部位编制的功法,可分练,亦可合练。所收功法通俗实用。收入《丛书集成》第九百九十四册,另有清刻本行世。
-
李中梓医案
《李中梓医案》医案著作。明·李中梓撰。本书共收医案50多则,不分门类,不立标题,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书中体现出李氏长于脉诊和辨证,处方灵活,案语明晰。初未刊行,后收入李延昰《脉诀汇辨》中。
-
花韵楼医案
《花韵楼医案》医案著作。清·顾蔓云撰。作者系女医家,擅治妇科疾病。本书以妇科及内科疾病为主。记录较详。多为连续就诊的病案,故从中可以看出顾氏辨证用药的思路与技巧,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彭祖摄生养性论
彭祖摄生养性论养生专篇。阐述了神气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及养生方法。全篇宗旨在清静养神,摄精爱气。收入《道藏》第572册。
-
针灸穴位别名速查手册
《针灸穴位别名速查手册》为书名。李顺保,王立群编著。2009年学苑出版社出版。该书集针灸穴位别名于一册,共收入穴位别名1057个,均采集于众多中医典籍,集腋成裘。所收录穴位别名量为各相关医籍之最,并标明出处。有一穴一名者,有一穴多名者,皆列于正名条中,其别名又分条单列,另附穴位图。
-
罗越峰
罗越峰清末医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藏书甚富,医书尤多,半为其祖敬轩、父履安手录。以四十年临证经验,广采诸家验方,编成《疑难急证简方》四卷(1895年)。收入《珍本医书集成》。
-
儿科约编
《儿科约编》为书名,收入丛书《中国医学约编十种》。包括《生理约编》、《病理约编》、《诊断约编》、《药物约编》、《处方约编》、《内科约编》、《妇科约编》、《儿科约编》、《瘟疫约编》、《医賸约编》共10种,书中以中医理、法、方、药为主,吸取西医的有关知识,作较系统、通俗的叙述,内容类似教学讲义。
-
过庭录存
《过庭录存》为曹氏医案。清·曹仁伯著。收入《三三医书》中。
-
吴良
吴良明代(?)医家。履贯未详,著有《原病集》一书,现收入《习医钤法》中行于世。
-
西方子明堂灸经
《西方子明堂灸》为灸法专书。初刊于元至正末年(1368年)。各卷分绘正面、侧背面、侧(伏)面的腧穴图和各腧穴的部位、主治病症及灸法等,收集资料颇多。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并绘有图。清代将此书收入《四库全书》。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附:冯氏校勘记1卷)。
-
医家心法
《医家心法》综合性医书。清·高鼓峰撰于1725年。作者据临证经验,阐述诊法,二十五法方论及内、妇、儿科等常见疾病诊断和辨证论治等共20余篇。作者于上述专题,颇有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入《医林指月》时,附入胡珏所写的评论百余条。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
-
药盦医案
《药盦医案》医案著作。恽铁樵撰于1925年。作者选临证过程中颇具经验或教训的医案予以归纳整理。分为伤寒、温病、时病等类,并以病证分细目。案中多连续记载危重病例的诊治经过,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均作详细记述,以为临床借鉴。对伤寒及儿科病证阐述尤详。后收入《药盦医学丛书》中。
-
肘后偶钞
《肘后偶钞》医案著作。清·董凯钧撰。系《友渔斋医话》的一部分。内容多为内科杂病,时病重症治验。对病因、病证、服药后病情变化阐述较清楚,立方遣药灵活,辨析疑似之证较详明。对临床医生颇多有益的启发。后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
诊余举隅录
《诊余举隅录》医案著作。二卷。清·陈廷儒撰于1897年。作者强调按证论治。每一验案皆注重辨证、审脉和病人的体质因素。夹叙夹议,不厌其详。医理与治案结合较好。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张大燨
张大燨清代医家。一作大(口羲),字仲华,号爱庐。江苏吴县人。精于医术,善治伤寒。尝著有《爱庐医案》,此书后毁于兵火,幸得柳宝治将其收入《柳选四家医案》中传世。
-
痈疽神秘验方
《痈疽神秘验方》痈疽验方专书。明·陶华撰。约成书于15世纪中期。本书收载根据痈疽的若干兼证制定内服和外用方共70余首,多属秘方或经验有效之方。后薛己将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并附按语。
-
寿人法
《寿人法》为书名。1卷。清·汪晸撰。撰年不详。书中记述导引坐功等8种方法,内容简短,后收入《颐生集》中。
-
摄生纂录
《摄生纂录》养生专著名。撰者不详。约成书于宋。一卷,分导引、调气、居处、行旅等四篇。所述气功、养生内容大多实用,也有少量荒诞不经之说。收入《道藏》第321册。
-
三家医案合刻
《三家医案合刻》为书名,为医案著作。三卷。清代吴金寿刊刻于1831年。本书汇萃苏州名医叶桂、薛雪、缪遵义三家医案,所选大多证治熨贴,议论中肯。本书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
旧德堂医案
《旧德堂医案》为医案著作。清·李用粹撰。本书选辑医案六十余条,多属内科杂病。作者强调“医贵精详”。其治案,辨证审脉较细致,能掌握病之标本缓急,析证立方。案语或有艰涩之弊。后收入《三三医书》中。
-
金笥玄玄
《金笥玄玄》寄生虫专著。约公元九世纪以后著作。内容记载人体各种寄生虫名称、形态、图形及治疗方药,但杂有道家迷信色彩,有些图像富有想象成份。后收入《夷门广牍》中。
-
混俗颐生录
《混俗颐生录》养生专著。宋·刘词撰。二卷,凡10篇。作者本着普及养生知识的宗旨,选录“历试有验之言”编撰成书。全书分述了饮食、饮酒、患劳、患风、户内、禁忌及春夏秋冬四时等方面的养生原则与方法。收入《道藏·洞神部》573册。
-
黄澹翁医案
《黄澹翁医案》医案著作。四卷。清·黄述宁撰。其中医案二卷,多属内科杂病;后二卷载前两卷所涉及的治疗方剂和黄氏生平所用验方,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何澹庵医案
《何澹庵医案》医案著作。清·何游撰。全书收何氏以内科为主的若干病案。其特点是:诊病善于辨证溯因,治法推崇叶天士,处方能随症化裁不泥于古,但记述较为简略,后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
疯门全书
《疯门全书》麻风专著。清·萧晓亭撰。刊于1796年。书中征引历代有关文献,论述了麻风病的病源、症状、36种类型的麻风病辨证论治,以及麻风病的各种疗法。现有清刻本。本书后收入《珍本医书集成》。1949年后有排印本。
-
仿寓意草
《仿寓意草》为医案著作。清·李冠仙撰于1835年。作者盛赞《寓意草》,并仿其格式,故名。所载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妇科、五官科等验案。案中议病、析因颇详,主张“药不执方,相宜而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立法处方灵活,诊治颇具胆识,但案语偏于烦琐。本书收入《三三医书》中。
-
东庄医案
《东庄医案》为医案著作。清·吕留良撰。作者集录三十条临症治验笔记。案中夹叙夹议,论述证治,辨析脉义。治法偏于温补,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吕氏主张随证论治,师法而不泥方。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编》中。
-
习用品
习用品是有一定的使用历史,但未被纳入国家药典,仅在部分地区习惯使用,并被收入地方药品标准的药材。
-
董玹
董玹明末医家。贯履不详。精通运气学说,临床以擅治伤寒证候闻名。他撰有《五运六气详解》,以十二支年份运气,列述天时、民病;又探前人治伤寒之精粹,订正陈长卿《伤寒秘要》、《伤寒五法》等书,被收入《十竹斋刊袖珍本医书十三种》中(1632年)。
-
余懋
余懋为清代新安歙县人,精医,徙居于浙江嘉兴。著有《推拿述略》,收入《白岳庵杂缀医书五种》。
-
汉英双解针灸大辞典
《汉英双解针灸大辞典》为书名。石学敏,张孟辰等编著。1998年1月华夏出版社出版。该辞典收入中国针灸主要名词、术语4000余条,涵盖针灸学各主要领域操作要点和知识。
-
吴东旸医案
《吴东旸医案》医案著作。清·吴达撰。刊于一八七九年。全书收作者治案四十余条,以伤寒、时症为多。遵循仲景之法注,重六经辨证。每条记述较强。现存光绪刻本,石印本。后收入《医学求是》中。
-
萧涣唐
萧涣唐清代医家。字廉泉。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未详。著《医脉摘要》二卷,鉴别疑似或相类证候,述验舌诊脉法,附时方歌、药性赋等,后被收入《三三医书》。
-
易大艮
易大艮明末医生。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著《医案》一卷(1644年)。治案以据脉求因,层层设问以剖析病情、病因、病理变化及处方用药为特点,治法以开郁为先,继用补益,案末附自创方11首。收入《医林指月》。
-
医学真传
《医学真传》综合性医书。清·高士宗撰述。全书共43篇,阐述病因、病理、诊治要则、用药及辨药大略。作者学验俱中,其理论宗法《内经》、《难经》与《伤寒论》又兼采诸家之长。善于辨别疑似之证,力究疾病原委,治病反对拘泥成方,论述简要切实。现存几种清刻本,上海千顷堂铅印本,又收入《医林指月》中。
-
也是山人医案
《也是山人医案》为书名。清·也是山人撰。本书列述多种病案,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证,用药颇精炼,配伍比较活泼。甚或有些病案在辨证分析和立法等方面有疏略或不够清楚之处。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