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壅和
周壅和为清代医家。与范毓䭲一起编成了《太乙神针附方》一书。范毓䭲为清代针灸家。字培兰。履贯不详。倡用“太乙针”治病。后同周雍和编成《太乙神针附方》一书。此法由是推广。
-
经络歌诀
《经络歌诀》为书名。刊于1694年。本书将经络内容和主病编成七言歌诀,便于诵记。本书系将《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十二经循行与主病部分以及奇经八脉的循行与主病编成的七言歌诀,以便初学诵读。本书多与汪昂《汤头歌诀》合刊,现有清刻本等。
-
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
《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医学丛书。明·黄承昊辑。作者将自著《医宗撮精》(一名《医宗摘要》)、《折肱漫录》二书合辑,并加评注以阐发原意。《医宗撮精》系将薛己《内科摘要》及其所注《名医杂著》纂录编成。
-
朱佐
朱佐为南宋医生。湘麓(今属湖南)人。生平不详。1274年(咸淳年间)收集常用验方,编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15卷。其中广征博引,保留一些古代已佚之可贵资料,如《小儿病源方论》即是。即有刻本行于世。
-
周应
周应宋代医官,曾为医官使。皇祐三年(1051年)奉旨节取《圣惠方》,编成《简要济众方》五卷,标脉证,叙病源,去芜取精。书成刻印颁行全国。原书佚,近代有辑本一卷。
-
郑连山
郑连山近代医家。江苏苏州人。世医,承家学,常与表兄祝怀萱讨论古今中西医学及证治经验。采录叶天士妇科证治方法,附以己见,编成《女科临床效方》(1936年)。
-
考正周身穴法歌
《考正周身穴法歌》为书名。清·廖润鸿撰。一卷。书中将十四经穴及一些经外奇穴编成五音歌诀,并加注释,便于初学者习诵。末附铜人图二张。现存清刊本(善成堂刊)。
-
痘疹会通
《痘疹会通》痘疹专著。五卷。清·曾香田辑。刊于1786年。本书参考痘疹有关文献,结合作者的经验编成。前四卷为痘疹的证治与方剂,附种人痘法。末卷论述麻疹。现有初刻本等清刻本。
-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为针灸歌赋名。又称《孙真人十三鬼穴歌》。见《针灸大全》。内容主要是将治疗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编成歌诀。
-
何本立
何本立清代医家。字务中,江苏清江县人。生平欠详,尝选自《本草纲目》中药物500种,编成歌诀,著《务中药性》十八卷,现有刻本行世。
-
陈会
陈会为明代针灸家。字善同,号宏纲。履贯不详。席弘的第十一传弟子,精针灸。著《广爱书》十卷,后来经弟子刘瑾校补,编成《神应经》一书。
-
陈宏纲
陈宏纲为明代针灸学家。即陈会。陈会为明代针灸家。字善同,号宏纲。履贯不详。席弘的第十一传弟子,精针灸。著《广爱书》十卷,后来经弟子刘瑾校补,编成《神应经》一书。
-
齐仲甫
齐仲甫为南宋医家。宁宗赵扩时为太医局教授,分职主管产科。收集妇产诸病常用有效方剂,并附妊娠、产前、产后杂病病例,于1220年(嘉定十三年)编成《女科百问》二卷(一名《产宝百问》)。
-
吴简
吴简宋代医家。一作灵简,履贯欠详。尝于庆历间(1041-1048年)任宜州推官。适逢广西儒生欧希范遭官府剖腹之刑,吴简令画工宋景依所见绘成实际图,并编成《欧西范五脏图》,惜未见传世。
-
王磐
王磐明代医家(约1470-1530年)。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属江苏)人。无心于举子业,因见当时江淮一带灾荒流行,唯恐灾民误食毒菜毒草,遂精心编成《救荒野谱》,又称《野菜谱》三卷,行于世,以拯灾荒,现有增补本行于世。
-
萧炳
萧炳唐药学家。号兰陵处士。兰陵(今属山东)人。取本草药名第一字,按四声(平上去入)相从,编成《四声本草》五卷,已佚。部分佚文见《证类本草》。
-
云林神彀
《云林神彀》为综合性医书,四卷,明·龚廷贤撰,刊于1591年。内容包括临床各科病证证治。多编成歌诀,论述较简略。但选方颇多,包括一部分内府秘方。现存多种明、清刻本。
-
眼科心法要诀
眼科心法要诀即《医宗金鉴》卷七十七-七十八。内容除总论眼科诊法外,将眼科疾病分为内障24证,外障48证。均编成七言歌诀,附加注释,内容简明实用。
-
郑三山
郑三山明代医家。吴县(今属江苏)人。世业医,尝受业于李垣,为带下医,传至三山,则弘扬医道,博览善知。沉疴痼疾者一经诊治,多能获愈。行医五十年,济人无数。谓医者固须技精,更当存仁心,不然足以杀人。辑秦汉以来医家事迹,编成《医家炯戒》,已佚。
-
郑汝明
郑汝明南宋人。嘉定元年(1208年),集唐代时贤《胎前十八论》、宋郭稽中《产后二十一论》,附以孙思邈等有关论说,编成《胎产真经》(一作《产经》)两卷。
-
张浩
张浩清代医家。字清泉,山东临邑人。先习儒,后改学医,亦喜爱养生术。平素喜爱收集单验方,编成《仁术便览》,现有刻本行世。
-
神农本草经赞
《神农本草经赞》药学著作。三卷。清·叶志诜撰。刊于1850年。本书以孙星衍所辑《神农本草经》为依据,将每种药物编成四言赞语,并加以简要的注释。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陶承熹
陶承熹清代文人。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字东亭。经二十余年,辑家藏及所收集之医方编成《惠直堂经验方》四卷(1734年),收方一千多首。
-
蒋鸿模
蒋鸿模(1853-1918年)清代医家。四川合州(今合川)人。初从老医刘道芝学,后又奋志研读家藏医书数百种,历十年苦学而外出应诊。后设堂授徒,就药学、医经、方剂、证治各编成歌括,以便习医者习诵。著述有《本草便读》一卷(1892年)、《医林辑要》(1913年)、《证治药例》(1914年)等。
-
范培兰
范培兰即范毓䭲。范毓䭲为清代针灸家。字培兰。履贯不详。倡用“太乙针”治病。后同周雍和编成《太乙神针附方》一书。此法由是推广。
-
范毓䭲
范毓䭲为清代针灸家。字培兰。履贯不详。倡用“太乙针”治病。后同周雍和编成《太乙神针附方》一书。此法由是推广。
-
忽光济
忽光济为元代针灸家忽泰必烈之子。曾为《金兰循经取穴图解》作过注释。参见忽泰必烈:忽泰必烈为元代针灸学家。名公泰,字吉甫。蒙古族人。曾任职翰林学士,擅长针灸。绘有针灸经络图,并为之注释,编成《金兰循经取穴图解》,后为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所本。
-
忽泰必烈
忽泰必烈为元代针灸学家。名公泰,字吉甫。蒙古族人。曾任职翰林学士,擅长针灸。绘有针灸经络图,并为之注释,编成《金兰循经取穴图解》,后为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所本。
-
痈疽神妙灸经
《痈疽神妙灸经》为书名。明·彭用光编集。辑入所编《简易普济良方》第五卷内,列作灸法治疗外科痈疽的专篇。全书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编成。现存明刻本。
-
温灸学讲义
《温灸学讲义》为书名。张俊义编。1930~1935年宁波东方医学书局出版。书以日本东京东洋温灸医学院院长坂本贡氏《温灸学讲义录》等为蓝本,旁参各家著述编成。内容包括解剖生理、诊察、病理大意、孔穴学、治疗学等。
-
温灸学讲义补编
《温灸学讲义补编》为书名。张俊义编。1935年宁波东方医学书局出版。本书为《温灸学讲义》补入温灸器及药品说明而成。书以日本东京东洋温灸医学院院长坂本贡氏《温灸学讲义录》等为蓝本,旁参各家著述编成。内容包括解剖生理、诊察、病理大意、孔穴学、治疗学等。
-
王实
王实为宋代医家,颍州(今安徽阜阳)人。曾任信阳太守,为著名伤寒学家庞安时弟子。集各医家论证伤寒方论,编成《伤寒证治》,3卷。
-
王俣
王俣为宋代医学家,字硕父,宛丘(今河南淮阳)人。曾任工部侍郎。取本草诸药条下所载单方,分门别类,得4206方,编成《编类本草单方》(简称《本草单方》)35卷。
-
王翃
王翃(hong宏。17世纪)为清代医家,字东皋,号翰臣。嘉定(今属上海)人。曾选用山野农村易得药,编成《握灵本草》(1683年刻行),另编有《万全备急方》、《万全备急续方》等书。
-
王东皋
王东皋即王翃。王翃(hong宏。17世纪)为清代医家,字东皋,号翰臣。嘉定(今属上海)人。曾选用山野农村易得方药,编成《握灵本草》(1683年刻行),另编有《万全备急方》、《万全备急续方》等书。
-
王翰臣
王翰臣即王翃。王翃(hong宏。17世纪)为清代医家,字东皋,号翰臣。嘉定(今属上海)人。曾选用山野农村易得方药,编成《握灵本草》(1683年刻行),另编有《万全备急方》、《万全备急续方》等书。
-
方夷吾
方夷吾即方导。方导(12世纪)为南宋人。字夷吾,号觉斋居士。以数十年家藏名方分门编类,于1197年(庆元三年)编成《方氏集要方》二卷。
-
石药尔雅
《石药尔雅》为书名。2卷。唐·梅彪撰于806年。本书集唐以前道家炼丹术中所用药物、丹方的各种隐名(指秘而不宣的别名)以及有关资料编成,内容基本上与医学无关。现有《丛书集成》本。
-
吕田
吕田为清代医家。字心斋。新安人。摘录杨璇、陈良佐的《伤寒条辨》一书,编成《伤寒条辨摘要》。
-
吕心斋
吕心斋即吕田。吕田为清代医家。字心斋。新安人。摘录杨璇、陈良佐的《伤寒条辨》一书,编成《伤寒条辨摘要》。
-
朱君辅
朱君辅即朱佐。朱佐为南宋医生。字君辅。生平不详。1265~1274年(咸淳年间)收集常用验方,编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15卷。
-
许宗道
许宗道即许宏。许宏(1340~)为明代医家。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幼年学儒,后学医。根据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对张仲景的方剂加以注释,编成《金镜内台方议》。在晚年(82岁)时搜集有效验方,编成《湖海奇方》一书。
-
温病条辨症方歌括
《温病条辨症方歌括》温病著作。清·钱文骥辑于1903年。钱氏按《温病条辨》原本次序,将温病诸证证治方药编成韵语歌括,便于读者学习。1954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排印本。
-
叶慕樵
叶慕樵为清代医家。字香侣,武林(今浙江杭州)人。曾摘录曹鞠庵《本草纲目万方类编》中的简易平稳的方剂,并补以《内经知要》、《颐生微论》、《传忠录》、《经验良方》等书的方论,编成《平易方》4卷(1804),另编有《万病治疗指南》一书(1804)。均有刊本行世。
-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为歌赋名。明·徐凤撰。见《针灸大全》。该歌诀为十首七言韵语,内容按十天干分述各日时子午流注用穴。后记曰:“余今将流注按时定穴,编成歌括十一首,使后之学者易为记诵,临用之时,不待思忖。”以后《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书均转载,为子午流注配穴法的主要歌诀。
-
郑祥征
郑祥征清代医家。字继善,号少遇,晚号念山。江苏吴县人。世业女科。潜心研习,治病不泥古方,常取良效。尝辑历代名医议论,编成《灵兰集义》。子维嗣、维业,继其业。
-
本经便读
《本经便读》为药物学著作。清·黄钰撰。刊于1869年。作者因陈修园《本草经读》一书所辑《本经》的原文词旨简奥,语句参差,难于诵记,乃据此编成对偶谐韵的联句,删去原注,以供初学之用。便于诵读,故名“便读”。于韵语中已能提纲挈领,虽删去原注,亦足资三反。
-
汤头
汤头即汤方。指以内服煎汤剂为主的药方。清·旺昂《汤头歌诀》将常用方剂的药物组成、功用编成歌诀,便于学者记诵。
-
黄承昊
黄承昊明代官吏。字履素,号闇斋,秀水(浙江嘉兴)人。官至福建按察史。因体弱遂留心医药。摘编薛己著述成《医案摘要》一书。晚年集平生收汇医学资料及心得,编成《折肱漫录》。
-
陈善同
陈善同即陈会。陈会为明代针灸家。字善同,号宏纲。履贯不详。席弘的第十一传弟子,精针灸。著《广爱书》十卷,后来经弟子刘瑾校补,编成《神应经》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