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位
岁位为运气术语。岁会是指岁运与岁支的五行属性相同。岁会指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同时又当五方之正位,即土居中央,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则为岁会年。《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出《周易·系辞上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构成了五行运化。《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中将九宫配八卦,各有专名、数字和八方来风,中医理论以此预测疾病的流行和预防治疗。后世针灸医家又根据九宫数的变化,结合八脉八穴,形成灵龟八法。
-
火运临午
火运临午为运气术语。戊为火运,午为火的正位,中运火与岁支午同气,故所指即戊午年为岁会。指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同时又当五方之正位,即土居中央,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则为岁会年。《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
木运临卯
木运临卯为运气术语。丁为木运,卯为木的正位,中运木与岁支卯同气,故所指丁卯年为岁会。指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同时又当五方之正位,即土居中央,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则为岁会年。《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
土运临四季
土运临四季为运气术语。甲己均为土运,辰、戌、丑、未四支(季)都是土运寄王之位,中运土与此四岁支同气,故所指即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四年均为岁会。岁会又称岁位。《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
水运临子
水运临子为运气术语。又称岁位。指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同时又当五方之正位,即土居中央,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则为岁会年。《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
岁会
岁会为运气术语。又称岁位。岁会是指岁运与岁支的五行属性相同。《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丁为木运,卯为木的正位,中运木与岁支卯同气,故所指即丁卯年为岁会。戊为火运,午为火的正位,中运火与岁支午同气,故所指即戊午年为岁会。
-
新洛
新洛九宫之一。乾宫。主立冬、小雪、大雪三节,共四十五日。《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
-
清邪
清邪雾露轻清之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清邪居上,浊邪居下。”
-
针灸经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针灸经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是为适应国际间针灸学术交流的需要所制定的经化穴名称标准化方案。1980年10月日本安瑞中岛医师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临时顾问访华,考察中国针灸穴名现代化与穴名标准化的研究情况。此后中日两国针灸学者认真讨论了针灸经穴名称准标化方案问题,双方同意14经穴名为361个。
-
吠陀人
又称吠陀人。17世纪后,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相继入侵,推行种植园经济,破坏大片森林,维达人的采集渔猎生活受到干扰,生活极为困难,最后被迫迁至东南部贫瘠地带。维达人分若干外婚制母系氏族,以野猪、孔雀等图腾命名。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极为简单。行一夫一妻制,婚后从妻居,交表亲也普遍。
-
浊邪
浊邪病因学名词。多指湿浊之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清邪居上,浊邪居下。”《温热论》:“浊邪害清也。”参湿浊条。
-
维达人
又称吠陀人。17世纪后,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相继入侵,推行种植园经济,破坏大片森林,维达人的采集渔猎生活受到干扰,生活极为困难,最后被迫迁至东南部贫瘠地带。维达人分若干外婚制母系氏族,以野猪、孔雀等图腾命名。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极为简单。行一夫一妻制,婚后从妻居,交表亲也普遍。
-
亟夺
亟夺㈠音气(qì)。屡次夺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无泄皮肤,使气亟夺。”㈡音极(jí)。急速夺去。《素问·腹中论》:“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
-
齐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收齐。”原文指收气与长、化之气相平,意即收气正常。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音jì济)·齐:齐音(jì济)。《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必齐主治。”《黄帝内经灵枢·终始》:“其时为齐。”齐,指针刺的刺数和深浅的程度。古以针为砭剂,相当于服药的剂数。
-
胃脘内痈
胃脘内痈病名。胃脘部之内痈。出《素问·腹中论》:“此下则内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此病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即胃脘痈。参见该条。
-
鸡距子汤
处方:鸡距子。功能主治:饮酒发热。摘录:《不居·下集》卷十二《不居 下集》卷十二:组成:鸡距子。主治:饮酒发热。
-
中阳
中阳为生理学名词。中焦脾胃之阳。指脾运化和胃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因脾胃主中土,居中焦,故称。《类证治裁》:“其中阳虚,浊阴犯胃,吐黑绿苦水者,用辛热开浊。”
-
真喘
声高气粗而长,以呼出为快的证候。由外感六淫,痰火水饮等袭肺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真喘者,其责在肺。”“肺主皮毛而居上焦,故邪气犯之,则上焦气壅而为喘。气之壅滞者,宜清宜破也。”
-
赵术堂
赵术堂为清代医学家。字双湖,号观澜。高邮(今属江苏)人。赵术堂久居兴化,先习儒,后业医,博采众长,积二十余年临证心得,遂撰《医学指归》二卷(1848年)。载十二经脉图象,经络解、病证解、治法解等内容。别对张元素之《脏腑药式》加以注解。其子小故、孙履鳌亦以医名。
-
赵良仁
赵良仁(1304-1373年)元末明初医家。字以德,号云居。浦江(今属浙江)人。少习儒,通经史。后从朱丹溪习医,尽得师传,治病多有效,闻名浙中。著有《金匮方衍义》、《医学宗旨》、《丹溪药要或问》,后二种已佚。子友昌、友同亦有医名。
-
张锐
张锐宋代医家。字子刚,蜀人,后徙居郑州(今属河南)。尝任太医局教授,治病有胆识。曾治一伤寒死已半日妇人,以药灌人,使其大泻而愈。治病多有如此奇效。著有《鸡峰普济方》一书,刊行于世。
-
潜斋医书五种
《潜斋医书五种》医学丛书。清·王士雄撰。刊于1854年。包括《王氏医案》、《医案续编》、《霍乱论》、《温热经纬》、《随息居饮食谱》五种。现存清刻本及石印本。
-
伏邪新书
《伏邪新书》为温病著作。清·刘吉人撰。刘氏认为在需要调理的慢性病中,“内有伏邪为病者,十居六七,其本脏自生之病,不兼内伏六淫,十仅三四”(见自序)。书中分别阐述伏燥、伏寒、伏风、伏湿、伏暑、伏热的证治较详。此书有《中国医学大成》本等。
-
沈好问
沈好问为元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据《仁和县志》载:先世以针灸隶籍太医院,随宋南渡,徙居仁和(杭州),杭人传为“沈铁针”。其先世尝供职宋太医院,业小儿医。好问取家藏医籍,研读多年。因天资聪颖,治疾皆有效。后入太医院任院判。尝著《素问集解》、《本草类要》、《痘疹启微》等,惜均未见传世。
-
少阳为枢
少阳为枢为经脉生理特点。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少阳为枢指少阳居三阳之中,属半表半里,为出入的枢纽,故名。
-
彭医妇
彭医妇为明代女医生。生活于万历(1573~1620)年间。精医理,善临证,皇太后病目,屡治屡发,已近失明,彭氏投剂,大有起色,乃留居宫内有年。
-
脉舍神
脉舍神生理学名词。神居舍于脉。指心神反映于血脉之中。心藏神,主血脉,故脉既为血之府,而神亦舍于其中。《灵枢·本神》:“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
罗允相
罗允相(1826-1918年)清末民初医生。字梓材。广东清远人。潜心医学,然不以医为业,业余亦乐为人诊治。晚年避居山村,常为山民解除病痛,颇行赞誉。著有《脉学括要》、《辨证心得》等。
-
君主之官
君主之官人体器官名。心主神明,主血脉,居脏腑中最重要位置,故称之。《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张景岳注:“心为一身之君主,…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王冰注:“任治于物,故为君主之官。”
-
筋溜
筋溜“溜”为“瘤”之误字。“筋瘤”,病名。多由筋挛所致,相当于表浅静脉瘤,静脉曲张等。《灵枢·刺节真邪》:“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于筋溜。”《甲乙经》卷十一“溜”作“瘤”。
-
蒋孝琬
蒋孝琬唐代本草学家。里居未详。善于鉴别药物,撰有《加注杂注本草》。
-
甲介骨
甲介骨为解剖结构名词。为面骨之一。即鼻软骨。因其系附鼻孔外壁,居鼻骨之下,共一对,外形似介壳,故名。
-
黄冠道人
黄冠道人宋代医生。名佚。北宋熙宁间(1068-1077年)道士。行医于曹州楚丘枣垌村,医术高超,医名鸣于乡。居数月,忽离去,不知所之,世人疑为扁鹊,立祠祀之。
-
黄(王扁)
黄(王扁)明代医生。仪真(今江苏仪征)人。少丧父,从母习儒。既而思曰:“医,仁术也。苟精之,亦足以济世。穷研《素问》、《难经》等,医术益精,以医闻名于淮、扬间。正统初(1436年),征为太医,后迁御医、太医院院判。居官三载,以老告归。卒年79岁。孙应夏,承祖学,亦为名医。
-
衡居
衡居指委阳、殷门二穴,当平视时,此二穴在同一横线上。《素问·刺腰痛》:“衡居为二痏出血。”王冰注:“横居二穴,谓委阳殷门,平视相当也。”
-
寒暑
寒暑①四季气候的冷暖变化。《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②病因。指寒邪和暑邪。《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所始生也,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
胆经郁热
胆经郁热为病机。指情志内郁化热,或邪居少阳,热郁胆经,上扰心神的病理变化。
-
范汪
范汪(约308-372年)东晋代医家。南阳顺阳(今河南内乡)人。曾任东阳太守。晚年屏居吴都。凡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之治疗,每多治愈。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此书为唐以前研治伤寒较有成就的医学方书,于外科治疗亦有一定水平,并收集当时民间单验方,故陶弘景谓其书“勘酌详用,多获其效。”
-
程履新
程履新明末清初医家。休宁(今属安徽)人。师从名医李士材,得其传,复博览群书,游学于江苏等地,颇有医名。尝取常见病症及有效验方,参以前贤论说,撰《程氏易简方论》六卷(1683年),或作《程氏医方简编》、《易简方论》,甚便于患者捡用。另撰有《山居本草》一书,已佚。
-
程迥
程迥南宋文学家。原籍宁陵(今河南宁陵南)人,一作睢阳沙随(今宁陵北)人,故人称“沙随先生”。靖康之变,徙居余姚(今属浙江)。淳熙三年(1176年)著《医经正本书》一卷,载有医政、医事、度量等有关史料,然维护孝道伦常,提倡侍亲不避伤寒疫病,谓无传染等,有违科学之理。
-
陈无咎
陈无咎近代医家(1883-1948年)。尝组织丹溪学社。1933年任上海中医专科学校校长。所著甚多,有《黄溪医垒丛书》,计分五辑,包括《医学通论》、《医轨》、《脏腑通论》、《妇科难题》、《医事前提》、《黄溪方案》、《在抱室问答》、《黄溪校议》、《刚底灵素》、《医壑》、《伤寒论蜕》、《中国儒医学案》等。
-
病室十要
病室十要卫生要诀。谓病人居处的十种宜忌。《寿世保元》:“一要室内清洁,二要常用药薰,三要寒暖适宜,四要不闻邪味,五要不透寒风,六要衣服常换,七要被褥常洗,八要溺器常刷,九要无烟酒气,十要切戒怪声。”
-
百骸
百骸是全身骨骼的统称。百骸,统指全身骨骼。骸,骨骼。骸,骨骼的泛称。《医门法律》卷一:“人之五官百骸,赅而存者,神之居耳。”《庄子·消遥游》:“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
-
罢极之本
罢极之本(píjizhiben)人体器官名。因肝主筋,筋司运动,所以说疲劳的根本在肝。《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王冰注:“夫人之运动者,皆筋力之所为也,肝主筋,其神魂,故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素问绍识》:“罢极当作四极,四极即四肢,肝其充在筋,故云四极之本。”
-
洁发威仙油
处方:威灵仙10茎,侧柏叶2枝,牙皂3茎,黑牵牛20粒,黄柏皮1片(手指大)。制法:上细锉,以绢囊盛,纳瓮中,入真麻油浸成。功能主治:除垢腻,洁鬓长发,胜苓香、百药煎之类。主用法用量:如鬓发毡结,不堪梳理者,速取1掬涂。摘录:《永乐大典》卷八八四引《山居备用》
-
南瓜瓤
《*辞典》:南瓜瓤: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N nGuāR nɡ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瓤。功能主治:治烫伤,创伤。附方:①治汤火伤:伏月收老南瓜瓤连子,装入瓶内,愈久愈佳。(《随息居饮食谱》)③治打伤眼球:南瓜瓤捣敷伤眼,连敷十二小时左右。(《岭南草药志》)④治鼠咬伤:南瓜瓤、老鼠瓜,共捣烂敷伤口。
-
变蛋
出处:《医林纂要》拼音名:P D n别名:皮蛋(《随息居饮食谱》),彩蛋、松花蛋(江苏)。来源:为鸭蛋用石灰、草灰、盐等腌制而成。性味:《医林篆要》:味辛涩甘咸,寒。功能主治:《医林纂要》:泻肺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
-
杨梅七帖散
《村居救急方》卷六:组成:细叶野艾根2两(无则用金银花),土茯苓4两(忌铁器,打碎),生猪油1两,直僵蚕7条(研),蝉蜕(翅足全,洗净)7枚,肥皂核肉7粒,皂荚子7粒(打碎)。用法用量:上作1剂。用水6茶杯,煎3杯服;午前4杯,煎2杯服;每日1帖,连服7日。未发者暗消;已发者收敛,永无后患,毒深者用14帖。
-
香橙饼
《随息居饮食谱》:方名:香橙饼组成:橙皮2斤(切片),白沙糖4两,乌梅肉2两(同研,捣烂),甘草末1两,檀香末5钱。功效:生津舒郁,辟臭解酲,化浊痰,御岚瘴,调和肝胃,定痛止呕。用法用量:汤煮代茶,或噙口中。制备方法:上捣成小饼,收干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