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名肿毒
无名肿毒(unknownswellingtoxinacutesubcutaneouspyogenicinfection)为病名,出自《医学入门》卷六,又名肿疡、虚疡。1.《外科大成》卷四:“无名肿毒者,以其随处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皆因风邪寒热客于经络所致。因热毒而成者,则肿焮而色赤,治法有表证者散之,有里证者下之,外兼敷贴药等。”
-
肿疡
1.疮疡的一个分类;《周礼·天官》:“疡医上工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无名肿毒者·肿疡:王肯堂《疡科证治准绳》卷五则称:“无名肿毒者…又名肿疡,又名虚疡也。”疮未出脓者·肿疡:肿疡(swollensore)是指尚未成脓或已成脓而未溃的疮疡。《外科发挥》卷一:“肿疡,谓疮未出脓者。”
-
梅花点舌丹
处方:没药硼砂藤黄熊胆乳香血竭葶苈大冰片沉香各3克蟾酥麝香各6克珍珠9克朱砂牛黄各6克制法:上药各制为末,将蟾酥用人乳化开,入末和捣,为500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功能主治:治疔毒恶疮,无名肿毒,红肿痈疖,乳蛾,咽喉肿痛。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将人乳浸透蟾酥,研入诸药调匀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为衣。
-
向日葵花托
《中医大辞典》·向日葵花托:向日葵花托为中药名,出自《浙江中药资源名录》。(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临床应用:①治疗关节炎及无名肿毒取向日葵盘(开花时采下)适量,加水煎成膏状,外敷治30余例无名肿毒、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均有一定效果。②治疗乳腺炎取向日葵饼,去子,晒干切碎,炒焦,研末。
-
骆驼蓬
《全国中草药汇编》:骆驼蓬:拼音名:Lu TuoP nɡ来源:蒺藜科骆驼蓬属植物骆驼蓬PeganumharmalaL.,以全草及种子入药。雄蕊15,花丝近基部宽展;2.多裂骆驼蓬全草含生物碱:去氧鸭嘴花酮碱,鸭嘴花酮碱,哈尔明碱,茎叶中含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有十六烷酸,1-辛烯-3-醉(1-octene-3-ol),12-十七碳快-1-醇。
-
五爪金龙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消肿止痛。《全国中草药汇编》·五爪金龙:拼音名:WǔZhǎoJīnLónɡ别名:五爪龙、小五爪金龙来源:为葡萄科岩爬藤属植物狭叶岩爬藤TetrastigmahypoglaucumPlanch.,以全草入药。春季开淡绿色小花,伞房状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腋生。原形态:狭叶崖爬藤,攀援草质藤本。无名肿毒;或研末调敷。
-
一柱香
概述:一柱香,中药名,出《贵州民间药物》,为为茜草科假耳草属植物假耳草的全草。叶片薄纸质,卵圆形或长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子房下位,2室,柱头2裂。蒴果近球形。10月采收全草,除尽泥土、杂物,鲜用或晒干备用。一柱香的性味归经:性凉,味辛。归心、肝经。主治目赤红肿,无名肿毒,毒蛇咬伤。治眼红肿。”
-
发臂毒
发臂毒为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肘后痈。在肘后内侧者称内肘毒;在肘后外侧者称外肘毒,均由风火郁结,气血凝结而成。《外科大成》卷四:“无名肿毒者…治法有表证者散之,有里证者下之,外兼敷贴药等。”
-
雪里见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里见:拼音名:XuěLǐJi n别名:半截烂、躲雷草来源:天南星科雪里见ArisaemarhizomatumC.E.C.Fischer,以块茎入药。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表面绿色,背面常有紫色斑块,长椭圆形至长圆披针形,渐尖,有时具长2-3cm的尾尖,基部狭,各裂片侧脉细弱,斜伸,集合脉距边缘2-5mm。劳伤疼痛;
-
铜锤玉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铜锤玉带草:拼音名:T nɡChu Y D iCǎo别名:地钮子、地茄子、地浮萍来源:桔梗科铜锤玉带草属植物铜锤玉带草PratiamummulariaA.BrownetAschers.,的全草。用于风湿疼痛,月经不调,白带,遗精;叶片心形或卵形,长0.8-1.6cm,宽0.6-1.8cm,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斜心形,边有牙齿,两面疏生短柔毛;
-
荫风轮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YīnFēnɡL n别名:山藿香(《贵州草药》),瘦风 、九层塔、野薄荷、田螺菜、蒙锄草(《全展选编 传染病》),断血流(安徽《断血流治疗各科疾病出血症的研究》)。据初步观察,本品对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宫外孕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有止血作用外,还有病因治疗作用。
-
石螃蟹
拼音名:ShíPánɡXiè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异叶楼梯草的根茎。茎中部以上叶渐变大,正常叶斜楔形、斜椭圆形或斜披针形,长0.8-4cm,宽0.4-1.2cm,先端微尖至渐尖,基部斜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有疏齿,钟乳体稀疏,长0.3-0.7mm;花序托极小,约有2个卵形苞片,小苞片近条形,长l-2mm;性味:微苦;无名肿毒;
-
藤乌头
《*辞典》:藤乌头: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T nɡWūT u别名:血乌、见血封喉(《中药材品种论述》),蔓乌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藤乌、羊角七(《药学学报》12(10):684,1965)。叶片掌状3深裂,中央裂片最大,梯状菱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锐尖,侧裂片斜卵形,基部更分2浅裂,裂片边缘疏生钝齿;
-
消毒药
《*辞典》:消毒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XiāoD Y o别名:如意草、箭头草(《山西通志》),罐嘴菜、小犁头草、地黄瓜(《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堇菜的全草。茎生叶扁心形或三角状心形,叶柄较短;萼片5,披针形,长4~性味:①《植物名实图考》:味苦辛。治蛾子,刀伤,无名肿毒。
-
虾须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虾须草:拼音名:XiāXūCǎo别名:绿绿草、沙小菊来源:菊科虾须草SheareriananaS.Moor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疏风。舌片宽卵状长圆形,长约1.5mm,宽约1mm,近全缘或先具5钝齿;③治风热头痛:绿绿草五钱。
-
野芋叶
《*辞典》:野芋叶:出处:《纲目》拼音名:YěY Y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叶片。性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寒,味辛涩,有毒。功能主治:治疔疮;附方:①治指疔:鲜野芋叶适量,白矾少许,酌加猪胆汁,同捣烂如泥,敷于患处。③治毒蛇咬伤:鲜野芋叶同酒酿糟捣敷伤处。④治毒蜂螫伤:鲜野芋全草连根,捣涂患处。
-
芡实根
《*辞典》:芡实根:出处:《纲目》拼音名:Qi nSh Gēn别名:役菜(《食性本草》)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根。性味:①《纲目》:咸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治疝气,白浊,白带,无名肿毒。①《食性本草》:主小腹结气痛。②《重庆草药》:补脾益肾。附方:①治偏坠气块:鸡头根切片,煮熟,盐醋食之。
-
叶上珠
《*辞典》·叶上珠: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YèShànɡZhū别名:阴证药、大部参(《植物名实图考》),叶上花(《峨嵋药植》),叶上果(《中国药植图鉴》)。花雌雄异株,雄花成密聚伞花序,着生于叶上面的中脉上,近叶基部,或生于嫩枝上,雌花1~叶互生,革质或近革质,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
-
大母猪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母猪藤:拼音名:D MǔZhūT nɡ别名:大叶乌蔹莓、野葡萄、绿叶扁担藤来源:葡萄科大母猪藤Cayratiaoligocarpa(Levl.etVan.)Gagnep.,以根、叶入药。主治牙痛,风湿关节炎,无名肿毒等。花萼杯状,有疏柔毛;浆果球形,熟时紫黑色,种子3-4颗,种子基部极狭。平归经:心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厚叶子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厚叶子树:别名:千年青、百年青、黑果清香桂来源:黄杨科野扇花属植物云南野扇花SarcococcahookerianaBaill.,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功能主治:散瘀止血,行气止痛,拔毒生肌。用于胃痛,支气管炎,肝炎,蛔虫症;外用治跌打损伤,刀伤出血,无名肿毒。用法用量:5钱,水煎服。
-
南方露珠草
拼音名:NánFānɡLùZhūCǎo英文名:all-grassofSouthCircaea别名:拐子菜、辣椒七、白辣蓼草、假蛇床子、白洋漆药、野牛夕、红节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南方露珠草的全草或根。叶片狭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2-4.5cm,被疏短曲柔毛,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稀为圆形,边缘有疏锯齿,被短弯曲柔毛。
-
黄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葵:拼音名:Hu nɡKu 别名:麝香秋葵、山油麻、假棉桃、假三棯、水芙蓉、假芙蓉来源: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葵Abelmoschusmoschatus(L.叶通常掌状5-7深裂,直径6-15cm,裂片披针形至三角形,边缘具不规则锯齿,偶有浅裂似槭叶状,基部心形,两面均疏被硬毛。下乳通便。治痈疮肿痛,无名肿毒,蛇头疮。
-
括金板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Ku JīnBǎn别名:水杨柳(《贵州民间方药集》)。秋季采收。每伞梗又生3小伞梗,基部苞叶3枚,狭卵形,小伞梗再抽出第3回小伞梗,杯状花序苞片4,花瓣状,黄色;治水肿,臌胀病。②治水盅、血蛊:㈠水黄花根一钱,土知母、土大黄、木通、棕树根、水皂角各二钱,五谷子根、土茯苓各三钱。
-
三七草
茎生叶互生,形大,长8~10厘米,羽状分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边缘浅裂或具疏锯齿,先端短尖戌渐尖,叶片两边均平滑无毛;性味:甘,平。治跌打损伤,衄血,咳血,吐血,乳痈,无名肿毒,毒虫螫伤。③治乳痈:三七草全草五钱。(《秘方集验》)⑦治急慢惊风:土三七(春夏用叶,秋冬用根)捣汁一钟,用水酒浆和匀灌入。
-
扇子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扇子七:拼音名:Sh nZiQī别名:扇子还阳、阴阳扇、双扇兰、大对月草、菊花双叶草、一把伞、连子七来源:兰科杓兰属植物扇脉杓兰CypripediumjaponicumThunb.,以根状茎和带根全草入药。唇瓣长达4.5cm,基部收狭而具短爪,囊内基部具长柔毛;或煎水洗;②治无名肿毒:扇子七全草捣烂,用醋调敷患处。
-
水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茄:拼音名:ShuǐQi 别名:金钮扣、山颠茄、刺茄、鸭卡来源:茄科茄属植物水茄SolanumtorvumSwartz,以根入药。有狂躁、谵妄甚至惊厥等中枢兴奋症状时可用水合氯醛、巴比妥类镇静剂;口干、视物模糊等症状,可用匹罗卡品或新斯的明等对抗。伞房花序腋外生,花序长约4cm;治痧症,劳弱虚损,久咳。
-
水田七
2.捣敷治痈肿疮疖,外伤出血。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理气止痛,截疟。用于咽喉肿痛,急性胃肠炎,泌尿道感染,牙痛,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疟疾,跌打损伤;总苞4枚,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外面2枚较大,内面2枚罗小;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肝炎,胃痛,烫伤,烧伤,疮疡。
-
五爪龙
葡萄科植物狭叶崖爬藤的全株或根·五爪龙:五爪龙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云南中草药》记载的五爪金龙之别名。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祛痰止咳,舒筋活络,通乳。疮疥,无名肿毒,带状疱疹,捣敷或煎水洗。别名:五匹风、五皮风、五爪龙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蛇含PotentillakleinianaWightetArn.的全草。
-
赤胫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赤胫散:拼音名:Ch J nɡS n别名:蛇头蓼、血当归、缺腰叶蓼、红泽兰、花蝴蝶、红皂药、散血丹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赤胫散PolygonumruncinatumBuch.-Ham.var.sinenseHemsl.,以根及全草入药。治毒蛇咬伤,痈疖,无名肿毒,乳腺炎。治内伤,血热头昏头痛,红崩,经闭,虚火咳嗽,赤白痢,痈毒恶疮。
-
地瓜藤
别名:地枇杷、地石榴、地板藤、霜坡虎。2.捣敷治痈肿疮毒,跌打肿痛。治风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疸,风湿疼痛,痔疮出血,经闭,带下,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无名肿毒。"④《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消湿热黄肿,通月闭,止白带;治地瓜疮(多生于耳朵周围,形似地瓜果)。"⑦《广西中草药》:"健脾利湿,清肺止咳。
-
线叶金鸡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线叶金鸡菊:拼音名:Xi nY JīnJīJ 别名:大金鸡菊、剑叶波斯菊来源:菊科线叶金鸡菊Coreopsislanceolata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南方有栽培。功能主治:化瘀消肿,清热解毒。叶片3-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先端裂片长5-8cm,宽1-1.5cm,先端圆钝,基部渐狭,叶柄长。治无名肿毒,刀伤。
-
五虎下西川
治无名肿毒,痈疽发背。在两腿者,加牛膝15克;《外科方外奇方》卷一:组成:炙鳖甲1两,蜈蚣20条(瓦上焙),全蝎1两,土炒天虫1两,生军2两。《外科十三方考》:组成: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山甲、当归、赤芍、黄芩、栀子、连翘、枳壳、银花、防风、荆芥、生地、木通、猪苓、二丑、大黄、芒消、黄连、白芷、甘草。
-
神效托里散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肠痈、奶痈、无名肿毒,作疼痛,憎寒壮热,类若伤寒,不问老、幼;若病在上,食后服;附注:神效散(《朱氏集验方》卷十二)、托里散(《医学正传》卷六引《疮疡集》)、神功托里散(《外科发挥》卷二)、金银花散(《外科发挥》卷五)、四妙汤(《医宗说约》卷六)、四金刚(《串雅内编》卷二)。
-
长肉膏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长肉膏:处方:人参1两,黄耆1两,当归1两,夜合树皮1两,玄参1两,血余3两,老鼠1个细药:血竭5钱,龙骨5钱,赤石脂5钱,白腊5钱。主肉瘤,疔疮,痈疽,发背,脑疡,蜘蛛、蛇犬伤,蜈蚣、蝎毒,蜂虿、草刺,竹木刺,小儿梅花秃疮,面痣,赘痣,诸疖疮,箭镞伤,毒胎,六指,面目无名肿毒,恶肉。
-
金花如圣散
处方:苍术6两(米泔水浸1宿,去皮),川乌4两(火煨),草乌4两(生用),川芎3两5钱,细辛2两5钱(净),防风2两5钱(去芦,生用),白芷2两5钱,白术2两5钱,蝎梢5钱,雄黄5钱(净,研)。蛇虫伤,用飞矾和药贴患处,酒服1钱,妇人产后淋血不止,红花煎酒服1钱;诸般疮,或茶、或薄荷汤调服1钱出汗;
-
白鱼尾
性味:苦、微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化湿,通络,杀虫。幼枝略呈四棱形,茎上被灰白色柔毛。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治痢疾,脾湿腹胀,关节风湿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福建中草药》)②治丹毒:白鱼尾全草三至五钱,煎汤服。(《福建中草药》)④治脾湿腹胀:鲜驳骨丹根二至三两,水煎,早晚分服。
-
卜芥
《*辞典》:卜芥:出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拼音名:BǔJiè别名: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广西药植名录》),尖尾芋、尖尾风(《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疗100例,其中溶血毒型21例,神经毒型4例,混合毒型75例。
-
臭山羊
《*辞典》:臭山羊: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Ch uShānY nɡ别名:臭常山(《中国植物图鉴》),臭苗(《中国药植志》),大山羊、骚牯羊、地栀子、栀子黄(《贵州民间方药集》),和常山(《中药志》),大骚羊(《贵阳民间药草》),白胡椒、大素药(《贵州草药》)。单叶互生;花柄基部有卵形苞片1枚;
-
吹云草
《*辞典》:吹云草: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ChuīY nCǎo别名:莎萝莽(《种子植物名称》),一碗泡、公儿草(《广西药植名录》),过山蛇、斩蛇剑(《广西植物名录》。来源:为远志科植物齿果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晒干,切段。单叶互生;生境分布:生于旷野草地上。治无名肿毒,牙痛,眼生白膜。
-
红膏药
臁疮作隔纸膏贴敷。凡无名肿毒已破未破,不必挑动,均照拔疔之法用之;《万氏家抄方》卷四方之红膏药:组成:松香1斤(用葱、姜汁各1碗煮过,入烛油4两化匀,再入红矾4两搅匀,离火后,再入后药),川芎5钱,三赖5钱,白芷5钱,黄连5钱,黄柏5钱,乳香1钱半,没药1钱半,孩儿茶1钱半,血竭1钱半,轻粉1钱半。
-
吊灯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吊灯花:拼音名:Di oDēnɡHuā别名:小鹅儿肠来源:萝藦科吊灯花Ceropegiachristenseniana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贵州。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小苞片5,极小,披针形,长1-2mm,被纤毛;栽培技术用扦插繁殖。性味:辛;凉归经:肝;肾经功能主治:消食行滞。治无名肿毒,骨折。
-
海蜇皮
性味《纲目抬遗》:"味咸涩,性温。外用:敷贴。(《集验方"文堂集验方》)⑥治烂腿:白皮子照疮大小,剪作膏贴,内掺银朱。适宜高血压病,头昏脑胀,烦热口渴,以及大便秘结者服食;具有清热化痰、消积化滞、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阴虚肺燥、高血压、痰热咳嗽、哮喘、瘰疬痰核、食积痞胀、大便燥结等症。
-
黑皮青木香
出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拼音名:HēiP QīnɡM Xiānɡ别名:百蛇基、钻骨龙、乌龙(《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青藤根(《江苏药材志》),牛木香、土木香(《浙扛天目山药植志》)。治痧症腹痛,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疔疮,湿疹,无名肿毒。或再取药末一钱五分,开水送服。
-
红玉膏
摘录:《疡医大全》卷七《疡医大全》卷七引《严氏济生方》之红玉膏:处方:乳香(另研)2两,没药(另研)2两,蓖麻仁400粒,木鳖子(去壳)2两4钱,当归4两,血余5钱,儿茶1钱,血竭1钱,白蜡1钱,黄蜡1钱,嫩杨柳枝1两(打碎),黄丹(飞)4两,真麻油8两,芸香(白嫩者)1斤4两。
-
花蝴蝶根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HuāH Di Gēn别名:皂药根(《分类草药性》),拐枣七、鸡脚七(《贵州民间药物》),血当归(《云南中草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治高热神昏,肺痨咳嗽,汤火伤,瘰疬,痈疖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月经不调。捶烂泡酒服;⑧治痔疮出血:花蝴蝶根三钱,升麻二钱。
-
金箍散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金箍散:处方:黄柏(去粗皮)500克川白及120克芙蓉叶500克紫花地丁500克天花粉250克白蔹250克制法:上药研极细末。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一《疡医大全》卷八引吴近宸方:金箍散:处方:生大黄4两,三柰4两,生南星4两,姜黄4两,生半夏4两,白及3两,人中白3两,白芷3两,天花粉3两,草河车1两。
-
尖尾风
《*辞典》·尖尾风: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JiānWěiFēnɡ别名:尖尾峰、起疯晒(《生草药性备要》),赶风晒、赶风帅(《本草求原》),赤药子(《植物名实图考》),赶风柴(《岭南采药录》),大风药(《广西中兽医药植》),尖尾枫(《中国经济植物志》),雪突、牛舌癀(《福建中草药》)。单叶对生;
-
葱蜜膏
《寿世保元》卷九:葱蜜膏:处方:生葱、生蜜、猪胆汁1个。制法:上倾石钵内共捣成饼。功能主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用法用量:方中生葱、生蜜用量原缺。摘录:《寿世保元》卷九《验方新编》卷十一:方名:葱蜜膏组成:葱头、灰面、白蜜各等分。制备方法:上捣融。
-
青脚莲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拼音名:QīnɡJiǎoLián英文名:different-leavedArisaema别名:铁灯台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奇异南星的根茎。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7,椭圆状披针形,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表面绿色,背面粉绿色;用于无名肿毒、乳腺炎,痈疽,毒蛇咬伤,蜂蝎螫伤,蜘蛛和老鼠咬伤。
-
山野豌豆
出处:《东北药植志》拼音名:ShānYěWānD u别名:宿根巢菜(《重要牧草栽培》),落豆秧、山豌豆,山豆苗、宿根草藤、豆碗碗、涝豆秧(《国产牧草植物》),山黑豆(《东北药植志》),透骨草、草藤(《吉林中草药》)。荚果,长圆状菱形。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止痛。②治无名肿毒:山野豌豆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