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疒乖)
麻(疒乖)(guāi乖)病证名。出《麻科合璧》。指麻疹愈后肌肤发痒,出现似疮非疮,似疥非疥的一种疾患。由风湿热毒郁于肌肤所致。治宜开通肌表,疏风利湿,兼以活血为治。
-
水疥
水疥为病名。诸疥中之轻轻者。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水疥者, 如小瘭浆,摘破有水出。”该书分疥为大疥、马疥、水疥、干疥、湿疥。巢氏谓:“水疥者, (疒咅)XX如小瘭浆,摘破有水出,此一种小轻。”类似丘疹性皮炎。
-
硫黄涂敷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硫黄涂敷方:处方:硫黄(细研)1两,(艹闾)茹(末)1两,斑蝥(去翅足,细研)半两。功能主治:月蚀疮,息肉。用法用量:先用盐汤洗疮,后涂敷疮上。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圣济总录》卷一三六:方名:硫黄涂敷方组成:石硫黄1钱(研),蜀椒(去目及闭口者)1两,吴茱萸1两,黄柏1两。
-
三圣地肤汤
概述:三圣地肤汤为方剂名,出自《洞天奥旨》卷十一引岐天师方。方名:三圣地肤汤组成:地肤子一两,防风二钱,黄芩三钱功能主治:治风热疮。风热疮生四肢胸胁,初起形如疙瘩,痒而难忍,搔之成疮,甚则鲜血淋漓,似疥非疥。用法用量:水煎取汁,另取猪胆二个取汁同煎,涂搽患处。煎汤1大碗,加猪胆2个取汁,和药同煎。
-
盐麸树白皮
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Y nFūSh B iP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已去掉栓皮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功能主治:治血痢,肿毒,疮疥。①《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血痢,杀蛔虫,并煎服之。②《湖南药物志》:治无名肿毒,恶疮疥痛,鱼口下疳,蛇犬咬伤,煎水洗。
-
滴露膏
处方:大风子24粒(去皮),江子仁36粒(要肥润者),核桃1个(去皮),水银1钱(炙成泥或成面用)。制法:上药前三味用香油炙紫色,入水银细研成膏。功能主治:疥疮。用法用量:从头顶往下,有疥无疥之处,遍身全行抹到,惟男子前裆,妇人两乳不抹,此两处若见药膏,恐其溃烂;摘录:《医学探骊集》卷六
-
香沥
《外台》卷三十引《深师方》:方名:香沥别名:沉香沥组成:柏节1斤,杉节1斤,沉香节1斤,松节1斤。主治:燥湿癣、瘑疥百疮及白秃、疽、疥、恶疮。制备方法:上碎如指大,以布囊盛之,令囊注麻油中半食顷,出滤;附注:沉香沥(《圣济总录》卷一三七)。用法用量:以敷疮上,每日2次,兼服小秦艽散。
-
麦疥速愈汤
处方:银花10克菊花10克公英18克地丁10克生地6克元参6克赤芍6克丹皮10克竹叶10克黄连6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麦疥(麦收皮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外科学》
-
滑肌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滑肌散:处方:剪草七两(不见火),轻粉一钱。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风邪客于肌中,浑身瘙痒,致生疮疥,及脾肺风毒攻冲,遍身疮疥皱裂,干湿发疮,日久不瘥,并皆治之。疮干,用麻油调药傅之。《救偏琐言 备用良方》:方名:滑肌散组成:滑石6两,甘草2两,绿豆粉3两。
-
脑脊液葡萄糖和血清葡萄糖比值
别名:C/B正常值:新生儿和婴儿:0.8~肉样瘤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异物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10日之内)、流行性腮腺炎、疱疥性脑炎等25%降低。化验取材:脑脊液化验方法:脑脊液检查化验类别一:体液和排泄物检查化验类别二:脑脊液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脑膜炎疥
-
脑脊液葡萄糖和血清葡萄糖比
别名:C/B正常值:新生儿和婴儿:0.8~肉样瘤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异物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10日之内)、流行性腮腺炎、疱疥性脑炎等25%降低。化验取材:脑脊液检查化验方法:脑脊液检查化验类别一:体液和排泄物检查化验类别二:脑脊液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脑膜炎疥
-
硫糕丸
处方:硫黄(精,明的)1两。制法:上为细末,用米糕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疥疮。多年不愈,多致瘦弱,一家皆相染为患。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上体疥,食后荆芥汤送下;不必搽药。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五
-
三物浴汤
处方:山牡丹(枯叶)1千克鹿梨根1千克生姜500克制法:上药嚼咀。功能主治:治遍身疮疥瘙痒。用法用量:以水50升,煮三五沸,浴之。久患疮疥者,不过三五次浴取效。初用药时,亦未知觉,浴至三五次,皮肤病即愈。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
身卧烟霞
处方:乳香5分,没药5分,孩儿茶5分,雄黄5分,朱砂5分,麝香3分,水花珠1钱,潮脑1钱,水银1钱,黑铅1钱,艾叶3钱,血竭5分,线香3根。功能主治:杨梅疮。未熏之先,宜服三黄败毒散10数剂。注意:避风3-5日,见风早则生疥。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五
-
菖蒲叶
出处:《纲目》拼音名:ChānɡP Y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叶。化学成份:含挥发油0.25%,其中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73.4%、细辛醚13.7%、石竹烯4.0%、α-葎草烯2.0%和石菖醚等。台湾产的本品鲜叶中含油0.5%,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93.6%和α-芹子烯2.0%。功能主治:《纲目》:洗疥,大风疮。
-
虫豆
《*辞典》:虫豆: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Ch nɡD u来源:为豆科植物虫豆的全株。叶柄及小叶柄具黄色绒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或白色,长约2厘米,旗瓣倒卵圆形,翼瓣稍短于旗瓣,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当果成熟时,花冠不脱落;子房密生黄色绒毛,花柱丝状。生境分布:生于林边及山坡。功能主治:解毒。
-
樗叶
《*辞典》:樗叶:出处:《纲目》拼音名:ChūY 别名:樗木叶(《唐本草》)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叶。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纲目》:苦,温,有小毒。功能主治:《唐本草》:主洗疮疥,风疽。水煮叶汁用之。
-
刺梨叶
《*辞典》:刺梨叶: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C L 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叶片。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疗疥,痈,金疮。②《贵阳民间药草》:治小儿热疮,捣敷;外痔,焙干,研末,麻油调敷。亦可煎服。
-
干檀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干檀香:别名:小青皮、小青香、小仙人掌、沙针、香疙瘩来源:檀香科干檀香OsyriswigbtianaWall.,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四川、云南。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消炎,解毒,安胎,止血,接骨。主治咳嗽,胃痛,胎动不安,外伤出血,骨折,疥,疖,痈。
-
鬼笔
《*辞典》:鬼笔: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GuǐBǐ别名:朝生暮落花、狗溺台(《本草拾遗》)。原形态:子实体发生之初,为卵圆形,长径约2厘米,白色柔软,有弹力,内部发达时,则外皮破裂,抽出条柄,高10~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疽、匿、疥、痈、蚁瘘等,并日干,末,和油涂之。
-
花红叶
《*辞典》:花红叶: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HuāH nɡ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林檎的叶。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治小儿疮疥。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摘录:《*辞典》
-
黄桷浆
《*辞典》:黄桷浆: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Hu nɡJu Jiānɡ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汁液。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治疥癞,血风癣。②《重庆草药》:治腮腺炎。用法用量:外用:搽擦或涂靛青布上贴患处。
-
九连灯
别名:石梅、石杨梅、石虾、石仙桃、七仙桃、鬼子头、穿线草、疳肿药、烂疮草来源:兰科九连灯LiparisplicataFranch.etSav.,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功能主治:清凉,解毒。主治白浊,肺痨,瘰疬,疮疥,腹胀痛,血吸虫病腹水。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苦檀叶
《*辞典》:苦檀叶: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KǔT nY 来源:为豆科植物厚果鸡血藤的叶。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洗一切皮风。②《贵州民间方药集》:煎汤洗治皮肤麻木。③《贵州民间药物》:治癣疥。煎水洗或捣烂敷。
-
鹿梨根皮
《*辞典》:鹿梨根皮: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L L GēnP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根皮。附方:①治一切疮:鹿梨根、蛇床子各半斤,真翦草四两,硫黄三钱,轻粉一钱。为末,麻油调敷之,小儿涂于绢衣上着之,七日不解,自愈。(《仁存堂经验方》鹿梨散)②治一切癣:鹿梨根,刮皮捣烂,醋和,麻布包擦之;
-
木半夏根
《*辞典》:木半夏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M B nXi Gēn别名:牛奶子根(《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根或根皮。10月采挖,晒干。性味:①《本草拾遗》:平,无毒。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根皮煎汤洗恶疮疥。②《四川中药志》:活血,行气,补虚损。治跌打损伤及痔疮。
-
雀梅藤
《*辞典》:雀梅藤: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Qu M iT nɡ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嫩枝叶。托叶早落。花形小,白色,芳香,有长柔毛,排列成顶生而呈穗状分枝的圆锥花序;果实紫黑色,近于球形,径约5毫米。生境分布:通常栽作绿篱。功能主治:治疥疮,漆疮,水肿。1两,或入丸剂。朱砂一钱五分,绿豆粉一两。
-
水金凤茎叶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ShuǐJīnF nɡJīnɡY 来源:凤仙花科植物水金凤的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金凤条。性味:性寒,味麻辣,有毒。功能主治:祛瘀消肿,止痛渗湿。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瘀肿,毒蛇咬伤,阴囊湿疹,疥癞疮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枳椇根
《*辞典》:枳椇根: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拼音名:ZhǐJǔGēn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根,9~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枳椇子条。功能主治:治虚劳吐血,风湿筋骨痛。②《重庆草药》:行气活血。注意:《重庆草药》:湿热寒邪未解者忌用。附方:①治男女虚弱,手足无力:枳椇根四两,黄花头二两,岩白菜二两,鸡肫草二两。
-
双蛇丸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组成:白花蛇5两,乌蛇1条。主治:遍身疮疥,或痛或痒,久不愈者。制备方法:上药用水净洗,控干,去头尾并项后肉2寸不用,其余约2寸长截段,用无灰酒1斗,饧1斤作块子,并2蛇同入酒内浸,封瓶口,得15日取出,去皮骨,焙干为细末,却以原浸药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灭疥膏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别名:硫黄膏组成:硫黄粉4两,石灰块4两。制备方法:以上药入沙锅内加水2升,共煮1小时,随煮随添水,并搅拌之,然后取下,用滤纸取500毫升,得深红色之澄明液,随即徐徐加入花生油,随加随搅至呈黄色之稠厚液,不现出红色水珠为止,并滴少许杏仁油作为矫味剂。
-
仙子散
《古今医鉴》卷十五:组成:苦参、威灵仙、蔓荆子、何首乌、、荆芥各等分。主治:遍身疮疥,经年举发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酒调服,日2-3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药禁忌:忌发风物。
-
杀疥药
《三因》卷十五:别名:杀疥散组成:羊蹄根(生切)1两,姜1分,矾半钱,硫黄1钱,草乌头1个。主治:疮疡,疥疮。迟顷,入温汤洗去。制备方法:上以米泔淹一宿,研极细,入酽醋和匀。附注:杀疥散(《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杀疮药。
-
牡荆子丸
方出《圣惠》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八:方名:牡荆子丸组成:牡荆子2两,防风3两(去芦头),皂荚10挺(去皮,涂酥,炙黄焦,去子),桑螵蛸2两(微炒)。主治:肺脏风毒,皮肤生疮疥。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荆芥汤送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松脂贴散
《百一》卷十六引赵百中方,名见《东医宝鉴 杂病篇》卷八:方名:松脂贴散组成:水银、甘草、黄柏、黄连、松脂、腻粉、土蜂窠(着壁上者,南方多有之,或云蠮螉窠,可自取用)。主治:一切恶疮医所不识者。制备方法:取水银放掌中,以唾杀为泥,入瓷器中,以生麻油和研,生绢滤如稀饧,和药末再研如稠饧。
-
砒黄熏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方名:砒黄熏方组成:砒黄(研)半两,雄黄(研)半两,石硫黄(研)半两,熟艾5两。主治:诸疥。用法用量:患人早食,及大小便了,当仰卧,安菊于4口瓦内,两腋下两腿下,以火烧烟出,先用旧布单盖上,以厚衣复,不令通风,候汗出,至晚药烟尽,即去药瓦,以愈为度。
-
香疥药
《赤水玄珠》卷二十九:方名:香疥药组成:轻粉3钱,水银3钱,樟脑3钱,大风子49枚,川椒49粒,杏仁21粒,桕油烛1对。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古今医鉴》卷十五引郑中仙方:方名:香疥药组成:大风子(去壳)30个,木鳖子(去壳)30个,蛇床子5钱,白蒺藜5钱,杏仁30个,川椒4钱,枯矾3钱,朝脑3钱,轻粉1钱半,人言1钱半。
-
清火利毒汤
《点点经》卷三:方名:清火利毒汤组成:大黄2钱,穿甲3片,灵脂1钱半,木瓜1钱半,苦参1钱半,归尾1钱半,肉桂5分,二花1钱。主治:恶疥毒。用法用量:生酒为引,水煎服。
-
乌蛇酒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方名:乌蛇酒组成:乌蛇肉1条。主治:诸风,顽痹瘫缓,挛急疼痛,恶疮疥癞。用法用量:袋盛。同曲置于缸底,糯饭盖之,21日取酒饮。
-
五圣膏
《仙拈集》卷四引《单方秘录》:方名:五圣膏组成:大风子肉5钱,蛇床子5钱,水银2钱,枯矾1钱,白锡1钱。主治:血风癣虫,坐板疥癞诸疮。制备方法:上为末,先将锡化开,次入水银,再入末、柏油(腊猪油亦可用),共捣匀,宜干些。
-
小儿风瘙
小儿风瘙为病证名。《备急千金要方》卷五上:“小儿病风瘙,痒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 ,如麻豆粒,年年喜发,面目虚浮,手足干枯,毛发细黄,及肌肤不光泽,鼻气不利,此少时热盛极,体当风,风热相搏所得也。”参见小儿风疾瘾疹:小儿风疾瘾疹为病证名。小儿皮肤作痒,遍身疙瘩的病证,即荨麻疹。
-
陈氏苦参丸
处方:苦参4两,元参2两,黄连2两,大黄2两,独活2两,枳壳2两,防风2两,黄芩1两,栀仁1两,白菊花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遍身瘙痒,癣疥痈疮。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后或茶或酒送下,日3次。
-
大风桃杏油
处方:大风子肉1两,桃仁5钱,杏仁5钱。功能主治:癞疥,沿皮蛀,肥疮并癣。用法用量:上3味,以蜡烛油不拘多少。熔化滤清同煎,不可太焦,捞出研烂;如多加轻粉,少加樟脑,调匀。敷各肥疮,并发疮痒者,加升药,共蜡烛油倾入瓦罐内收贮,日后要煎,仍将此油;如煎过10次油用更妙。摘录:《千金珍秘方选》引马南星方
-
二美散
别名:二妙散、二妙丹处方:吴茱萸(焙)、硫黄各等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癞疥脓窠间杂者。用法用量:二妙散(《仙拈集》卷四)、二妙丹(《外科方外奇方》卷三)。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
二味消毒散
别名:二味拔毒散(《医宗金鉴》卷六十二)。处方:白矾30克明雄黄6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消疹止痒。主热疖、痱、痤、疥、疹,风湿痒疮。用法用量:茶清调化,用鹅翎蘸扫患处。摘录:《外科大成》卷一
-
敷药大枫子膏
处方:真轻粉1两,枯矾1两,黄连2两,大枫子肉2两(研膏),蛇床子2两,柏油6两。制法:上为末,另入大枫子膏和匀,更入柏油捣成膏。功能主治:疮疥。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涂患处。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一
-
荷叶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荷叶汤:别名:荷叶蒂汤处方:荷叶蒂7枚,苏枋木(锉碎)3分,牛膝(切、焙,去苗)半两,芍药半两,延胡索半两。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圣济总录》卷一三七:荷叶汤:处方:裹盐荷叶、藤瓤各等分。功能主治:癣疥并白秃疮。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5升,洗了,以贯众末掺之,干则以油和调涂。
-
加减何首乌散
处方:何首乌蔓荆子石菖蒲荆芥穗甘菊花枸杞子威灵仙苦参各15克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治紫白癜风,筋骨疼痛,四肢少力,眼断白人,鼻梁崩塌,皮肤疮疥及手足皲裂,睡卧不稳,步履艰辛。用法用量:每服9克,蜜茶调下,不拘时。摘录:《卫生宝鉴》卷九
-
椒艾汤
处方:石菖蒲30克(锉)川椒7.5克艾叶7.5克(锉)葱白7握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痒。治遍身生疮疥,或下部湿痒,脚气等。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8升,煎数沸,淋洗。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
鸡蛋油
处方:鸡蛋。功能主治:杀虫。主肾囊风;诸疮破烂,痒不可忍,或不收口者;及癣疥诸疮。用法用量:炒出油搽之。摘录:《仙拈集》卷二